朱園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駐馬店 463900)
眩暈癥是神經內科常見病癥之一,是由于機體對于空間關系產生錯位的平衡感覺障礙,發(fā)作時表現為頭暈目眩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其病因較為復雜,具體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表現[1-2]。據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來源于前庭性疾病,也可能與頸椎動脈供血不足有關[3]。對于眩暈癥患者來說,突發(fā)性的視物旋轉所導致的無法站立,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生活質量。
臨床常以藥物對其進行治療,但目前藥物治療的方案尚未進行統一。積極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預防及治療眩暈癥成為臨床研究熱點之一。鹽酸倍他司汀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其作用機制為增加耳蝸和前庭的血流量,消除內耳眩暈、耳鳴,可擴張腦血管,提高腦部微循環(huán),有效改善椎底動脈血供,從而緩解患者因供血不足缺氧所產生的眩暈癥[4]。苯海拉明對腦血管具有解痙和鎮(zhèn)靜效果,還能緩解嘔吐癥狀,可減輕患者發(fā)病時的焦慮和恐懼狀態(tài)[5]。
為緩解緩解患者病痛,提高眩暈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現通過對94 例眩暈癥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觀察苯海拉明輔助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分析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于本院進行眩暈癥治療的94 例患者資料。根據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6 例,男22例,女24 例;年齡52.45±6.85 歲,病程17.55±5.25個月,體重指數20.46±2.17 kg·m-2;其中前庭神經炎7 例,良性眩暈11 例,梅尼埃12 例,椎動脈供血不足16 例;合并疾?。禾悄虿? 例,高血壓8 例。觀察組48 例,男23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53.35±6.95 歲,平均病程18.15±5.35 個月,平均體重指數21.12±1.34 kg·m-2;其中前庭神經炎8 例,良性眩暈10 例,梅尼埃13 例,椎動脈供血不足17 例;合并疾病:糖尿病6 例,高血壓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均為眩暈癥患者;(2)對研究藥物無過敏史者;(3)無嚴重精神疾病患者;(4)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2)研究中途退出者;(3)伴有腦部惡性腫瘤者;(4)有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采取臥床休息,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5 mL,待血漿分離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離心機以3000 r·min-1,半徑為10 mm,離心10 min 后采用配套試劑盒測定,操作步驟需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完善各項檢查后,進行常規(guī)降血壓及降血糖,并給予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0 mg(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4697,規(guī)格2 mL:10 mg)加入250 mL 生理鹽水完全溶解后進行靜脈滴注,用藥結束后記錄其療效。若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嘔吐癥狀,則進行對癥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603,規(guī)格1 mL:20 mg)肌肉注射,療程與對照組相同,兩組均Qd,連續(xù)以7 d 為1療程進行治療,連續(xù)治療1 個療程。
1.3.1 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為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數×100%。
1.3.2 血流動力學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中的血細胞積壓(Packed cell volume,PCV)、紅細胞聚集指數(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及全血粘度(Plasma viscosity,PV)。
1.3.3 不良反應
分析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包括:頭暈,腹瀉,皮疹等。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1%,明顯高于對照組86.96%(P<0.05)。
治療前,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與治療前比較明顯較低(P<0.05),且觀察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D)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
觀察組發(fā)生頭暈1 例,腹瀉2 例,皮疹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對照組發(fā)生頭暈2 例,腹瀉2 例,皮疹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87%,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χ2=0.175,P=0.676,
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臨床認為眩暈癥的發(fā)病機制較多,可涉及到臨床各個領域,但大多數發(fā)病可能與腦部各種病理性刺激有關。若在早期眩暈時對其進行藥物干預,能有效減少腦循環(huán)缺血所導致的傷害,提高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
鹽酸倍他司汀是臨床上常用的受體激動藥物,此藥物不僅能改善前庭系統腦循環(huán)供血功能,還能緩解腦細胞水腫程度,有效減少血小板聚集所產生的其他癥狀發(fā)生。且經研究表明,鹽酸倍他司汀在治療眩暈癥時,其安全性相對于其他藥物較高,能作為治療眩暈癥的首選藥物[6]。苯海拉明作為組胺受體拮抗劑,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功能來緩解內耳血管痙攣,能減少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及水腫滲出,還具有一定的止吐效果[7]。據王寅龍[8]等研究發(fā)現,鹽酸倍他司汀與其他藥物輔助應用比單一鹽酸倍他司汀的療效更為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1%,明顯高于對照組86.96%,說明苯海拉明輔助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癥比單一鹽酸倍他司汀療效更為顯著。經血流動力學指標數據表明,觀察組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苯海拉明輔助鹽酸倍他司汀能有效減少紅細胞聚集,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在兩組不良反應結論中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癥狀,提示苯海拉明輔助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苯海拉明輔助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眩暈癥可改善腦循環(huán)供血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