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代蘇州的書畫臨摹本 作者、用途與藝術(shù)史意義

        2022-08-12 06:40:48蔡春旭
        新美術(shù)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摹本仇英王世貞

        蔡春旭

        東晉謝赫把“傳移模寫”作為繪畫實踐的六法之一。通過臨摹,畫家習(xí)得技巧,進入藝術(shù)傳統(tǒng)。臨摹除了對創(chuàng)作者有意義,也是一種復(fù)制手段,在鑒藏文化中起著非比尋常的作用。書法史上的摹搨復(fù)制技術(shù)流行于南朝至唐代,唐代是發(fā)展高峰,逐漸形成臨、摹、硬黃、響搨等不同方法。1李寧,〈摹搨考〉,載《中國書法》2019年第7期,第181—185頁。中古以降,復(fù)制書畫成為宮廷延續(xù)往昔文化的重要手段,唐宋元皇室委托的古書畫摹本流傳至今,成為認識藝術(shù)史上失傳的那部分作品的媒介。民間收藏者同樣積極制作臨摹本,張彥遠曾建議:“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碧埔郧耙延小巴禺嫛钡娘L(fēng)氣,佳者不失神采筆蹤,所以他認為摹本具有收藏價值:“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寶之。既可希其真蹤,又得留為證驗?!?[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畫體工用拓寫〉,載《中國書畫全書》,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第1冊,第127頁。制作書畫臨摹本的風(fēng)氣與書畫藝術(shù)步入自覺時代幾乎同時出現(xiàn),藝術(shù)品具備了典范性和收藏價值,才會產(chǎn)生臨摹的需求,而“傳移模寫”的傳統(tǒng)一直綿延至今。3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成立文物修復(fù)廠,聘請金仲魚、馮忠蓮、陳林齋及金禹民等人組建書畫臨摹組,至今已有三代傳人。見“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主題云展覽”之古書畫臨摹復(fù)制技藝,網(wǎng)址:https://www.dpm.org.cn/topic/party_building/good/detail/255716.html,2021年8月24日。古代書畫大多創(chuàng)作于紙、絹、墻壁等易損材質(zhì),經(jīng)不起兵燹水火、歲月滄桑,在有限的保存條件和修復(fù)、復(fù)制技術(shù)下,臨摹本起到了續(xù)命和再現(xiàn)的作用。除了這層社會意義,臨摹的動機和用途不一而足,作偽、學(xué)習(xí)、復(fù)制、鑒藏……它在藝術(shù)史和鑒藏史上都是重要的文化活動。

        16世紀的蘇州是書畫創(chuàng)作的重鎮(zhèn),也是書畫臨摹的中心,以致于王士性(1546—1598)認為這成為一種地方特色。4“姑蘇人聰慧好古,亦善仿古法為之,書畫之臨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贗不辨?!盵明]王士性,《廣志繹》卷二,中華書局,1981年,第33頁。近年來,圍繞藝術(shù)復(fù)制展開的研究方興未艾,5世界藝術(shù)史大會2013年在日本德島縣鳴門市舉辦會議“Between East and West: Reproductions in Art”(1月15—18日)。部分問題亦屬鑒藏史范疇,明代蘇州興盛的書畫鑒藏活動及其帶來的臨摹、作偽問題進入學(xué)界的視野。6相關(guān)研究主要有:黃朋,《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藏》,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第384—387頁;王耀庭主編,《傳移模寫》,臺北故宮博物院,2007年;邱士華、林麗江、賴毓芝主編,《偽好物:16至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2018年。尤其是數(shù)量可觀的蘇州片,研究者無法視而不見。然而,蘇州片一般無法確定作者,相關(guān)記載闕如,難以討論復(fù)制活動的發(fā)生機制。本文從可以定位(作者、時間、性質(zhì)、功能)的作品和文獻出發(fā),梳理書畫臨摹本的作者和用途,兼論其對書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的刺激。限于篇幅,本文不談明代之外的情況,明代豐富的材料足夠梳理相關(guān)問題,也讓我們看到這個時期鑒藏史和藝術(shù)史一些有趣的互動。

        一 臨摹本的制作

        蘇州職業(yè)畫家特善臨摹,仇英(約1502—1552)是頭一號人物,“于唐宋名人畫無所不摹寫,皆有稿本,其臨筆能奪真,米襄陽所不足道也”。7[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五,藝苑卮言附錄四,萬歷五年世經(jīng)堂刊本,葉十七。他為陳官、周鳳來(1523—1555)、吳儔、項元汴(1525—1590)等藏家提供的服務(wù)就包括臨摹古畫。仇氏精湛的技巧獲得一致好評,張鳳翼(1527—1613)盛贊其摹李公麟《飲中八仙卷》惟妙惟肖,直言“八君有靈,當(dāng)為喚醒”。8[明]張鳳翼,《處實堂續(xù)集》卷八〈題飲中八仙歌〉,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齊魯書社,1997年,第137冊,第568頁。仇英的老師周臣(約1450—1535),以及周臣的老師陳暹(1406—1496)都擅長臨摹,這是職業(yè)畫家的必備技能。9周臣摹有杜堇本《韓熙載夜宴圖》。[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八〈周東村韓熙載夜宴圖〉,葉十;[明]朱謀垔,《畫史會要》卷四〈陳暹〉,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563頁。尤求是仇氏女婿,長于白描人物及仕女畫,亦能臨摹,其臨摹《睢陽五老圖》和李公麟《羅漢圖》依舊存世。10尤求摹《睢陽五老圖》見上海博物館編《再讀睢陽五老:藝術(shù)史的維度》,附錄二,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明]尤求,《羅漢圖》,載《中國古代書畫圖目17》,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31—34頁。沈碩為周臣弟子,寓居秦淮,工畫山水,初學(xué)畫時曾三年不下樓,臨摹古畫盡其工巧。11[清]徐沁,《明畫錄》卷五,載《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第23頁。他臨摹馬遠《花鳥冊》、吳偉靈谷寺壁畫皆有過人之處,卻不能自運。12[明]詹景鳳,《詹氏性理小辨》卷四十一,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12冊,第571頁。浦融字通侯,天資穎敏,嗜古善畫,臨摹古人,人莫能辨。13[明]牛若麟修、王煥如纂,《(崇禎)吳縣志》卷五十三,中國數(shù)字方志庫收錄崇禎十五年刊本,葉十七。黃彪、黃景星父子亦擅摹古,前者曾摹《清明上河圖》欺騙權(quán)宦嚴嵩。14[明]姜紹書,《無聲詩史》卷七,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870頁;[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二〈偽畫致禍〉,中華書局,1989年,第827頁。還有一位沈文和,乃是全補和臨摹書畫的高手,被認為水平勝過仇英。15周道振輯校,《文徵明集(增訂本)》補輯卷二十七〈致沈文和〉第一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433頁;[明]文嘉,《鈐山堂書畫記》,載《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第832頁。明代蘇州的摹古者眾多,這里難以窮舉,那些蘇州片的生產(chǎn)者習(xí)慣冒名頂替,終致湮沒無聞。姜紹書感慨:“吳中鬻古,皆署以名人款求售,奕世而下,姓字不傳,不幾化為太山無字碑乎!”16《無聲詩史》卷七,第870頁。吳縣袁孔璋是少數(shù)的例外,據(jù)說其摹宋元名家至文徵明(1470—1559)、唐寅(1470—1523)可以亂真,時人請他摹寫贗本,添加款印,善加裝潢,用以欺人。17同注16,第873頁。

        臨摹不是職業(yè)畫家的專擅,文人如文徵明父子、唐寅、謝時臣(1487—1567之后)均從事于斯。18[明]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明]唐寅,《臨李公麟飲仙圖并書杜詩卷》,遼寧省博物館藏;[明]謝時臣,《盧鴻草堂十景圖》,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文氏父子摹過懷素《自敘帖》、王獻之《奉書帖》等法書名跡,19據(jù)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懷素《自敘帖》后文徵明跋拓本及卷末文彭題記;[明]文嘉,《鈐山堂書畫記》,載《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第829頁?!锻T起^帖》亦由他們鉤摹上石。文徵明這方面的記載尤其多,如摹李潼川《下蜀圖》、李成《寒林平野圖》、倪瓚《玄文館讀書圖》、李公麟《蓮社圖》。20[明]文嘉,《鈐山堂書畫記》,載《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第831頁;[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89、412—413頁。因為精于書畫臨摹,文氏父子經(jīng)常為人全補書畫,二者道理相通。王履《華山圖》是十六世紀江南流傳的一件名作,不少人渴欲一觀,更積極制作摹本。文徵明的臨摹本不知所蹤,21[明]黃云,《黃丹巖先生集》卷一〈王安道作華山圖,用馬夏畫法,文徵明摹其一方,為題〉,載《明別集叢刊》,第2輯,黃山書社,2015年,第33冊,第476頁。今天尚能看到陸治(1496—1576)摹本,委托者是藏家王世貞(1526—1590)。

        王世貞是臨摹本的愛好者,經(jīng)常命人制作。他請仇英之子摹古畫一卷,含顧愷之《女史箴圖》、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周昉《擘阮圖》和王維《奕碁圖》。22[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一百六十八〈摹古畫后〉,明萬歷刊本,葉十六至十七?!杜敷饒D》為項元汴藏品,王世貞?yīng)殣蹞跣芤欢?,借摹以供玩賞。而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今藏遼寧省博物館,圖1)為自家藏品,因畫心品相糟糕,他“不忍數(shù)展”,遂做摹本以保護原件。他又令章藻摹王羲之、王獻之及王氏族人法書墨跡、拓本十卷,用以鑒藏。23[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一百六十五〈章藻摹瑯琊法書墨跡十卷〉,明萬歷刊本,葉五至十六。王氏還藏有蘇軾墨跡、石刻、小楷、稿行、草圣之類幾百番,兒輩欲分割收藏,他就命門客周□□、徐長孺、章藻及從子王骃各自摹搨,匯為七帙,藏之山房,以供回味。24[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一百六十五〈摹蘇長公真跡〉,明萬歷刊本,葉十六至十七。

        圖1 閻立本 (傳),《蕭翼賺蘭亭圖》,縱26.0厘米,橫74.4厘米,遼寧博物館

        明代有不少藏家像王世貞這樣制作、收藏臨摹本,這是今天已經(jīng)失落的傳統(tǒng)。項元汴的書畫收藏琳瑯滿目,沈德符(1578—1642)說“摹本居其大半”25[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六〈晉唐小楷真跡〉,中華書局,1989年,第657頁。。張丑(1577—1643)《真跡日錄》著錄仇英臨摹趙伯駒《浮巒暖翠圖》,上有題記“墨林項元汴清玩”和千文編號,注明“原價八兩”,這可能是項氏委托的價格。26[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39頁。松江何良?。?506—1573)篤好元人翰墨,也收藏元畫的臨摹本。姚綬(1422—1495)臨王蒙《夏山圖》即何氏囊中物,他又請文嘉(1499—1582)為其臨摹王蒙《泉石閑齋圖》。27[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十九,中華書局,2007年,第268頁。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傳宋人陳居中《秋原獵騎》冊頁,據(jù)畫上印章,研究者認為它可能是黃彪為昆山藏家周鳳來所摹。28邱士華、林麗江、賴毓芝主編,《偽好物:16至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第24頁。鑒藏家的青睞是臨摹本制作的一個動力。

        除了書畫臨摹本,還有碑帖摹本。張鳳翼癖好古帖,得到《淳化閣帖》舊本后親手摹寫,其中訛字、可疑之處,則借他本訂正,經(jīng)歲歷月,始得成帙。29[明]張鳳翼,《處實堂集》卷七〈跋手摹淳化帖〉,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37冊,第409頁。他專門臨摹二王法書古本,從小楷到大草,積聚成帙,并攜之“負笈白下,擔(dān)簦燕市”,用于鑒賞和臨帖。30同注29。丹陽孫楨(1506—1566)有類似之舉,曾摹《大觀太清樓帖第三卷》和宋搨本《無錫北禪圣壽院記》。31[明]孫楨,《石云先生遺稿一卷》之〈跋雙鉤太清樓帖第三卷〉〈跋雙鉤無錫北禪圣壽院記〉,載《明別集叢刊》,第2輯,第73冊,第551、553頁。明代中后期民間鑒藏?zé)崆榈母邼q造成收藏資源的緊張,臨摹本起到了替代作用,而且在鑒藏家和創(chuàng)作者中間發(fā)揮著多種用途,下文將進行分類梳理。

        二 臨摹本的用途

        就明中葉的例子來看,蘇州人將書畫臨摹本用于作偽、臨學(xué)和鑒賞替代品,后者包括充當(dāng)鑒藏資料、為保存狀況不佳的原作續(xù)命、為失去的作品留下副本、緩解收藏資源的緊張,目的與復(fù)制具有政治性功能的圖像略有不同。32關(guān)于復(fù)制政治性功能圖像的討論見郭懷宇〈《北京八景圖詩》卷的性質(zhì)與真?zhèn)危杭嬲撁髟缙跁嬜髌返膹?fù)制現(xiàn)象〉,載《紫禁城》2021年第3期,第128—153頁。

        蘇州是晚明贗作古物的中心,這里的書畫臨摹本令人真?zhèn)坞y辨,后世稱之為“蘇州片”。蘇州片大多出自底層藝術(shù)工作者之手,鮮有留下作者姓名。今天知道,蘇州文人也涉足此道。陳鑑(1415—1471)藏有唐摹本《蘭亭序》,曾摹搨數(shù)本,將原作題跋分散在摹本之后,其用意多半是欺人、射利。33事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神龍本《蘭亭序》后文嘉題跋。詹景鳳(1528—1602)亦云:“大抵吳人多以真跋裝偽本后索重價,以真本私藏不與人觀,此行徑最為可恨?!?4[明]詹景鳳,《詹東圖玄覽編》卷一,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5頁。這里的偽本即臨摹本,藏家這么做也是怕真本遭人豪奪。

        古人通過摹寫和刻帖制作書畫副本,以資臨學(xué)。吳奕(1472—?)精于篆書,做過元人褚奐臨周秦石刻三種的摹本,大概是為了研習(xí)篆法。35[清]王杰等輯,《欽定石渠寶笈續(xù)編》乾清宮藏六〈褚奐臨詛楚文〉,載《續(xù)修四庫全書》,子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69冊,第691—697頁。又王穀祥(1501—1568)請錢穀(1508—1584)用油紙臨摹前人梅花卷,以存其稿,用意相同。36[清]陶樑,《紅豆樹館書畫記》卷二〈明吳下名人與錢叔寶尺牘墨跡〉之王穀祥札,載《中國書畫全書》,第12冊,第723頁。吳中藏有趙孟頫《秋江待渡圖》,文伯仁(1502—1575)幼時見后就懸于夢寐,后來借到粉本才有機會臨摹。37文伯仁跋錢選《煙江待渡圖》,載《故宮書畫圖錄16》,臺北故宮博物院,1997年,第375—378頁。由于原跡罕覿,臨摹本為書畫家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提供了機會。

        成化年間,懷素《自敘帖》收藏于江陰徐泰家,沈周(1427—1509)觀后歆羨不已,吳寬(1435—1504)答應(yīng)為其臨摹一本,他立刻寫詩催促:“南州肯勒石,萬本播不已。不然此紙者,孤注安足倚?!?8[明]沈周,〈觀徐士亨所藏懷素自序真跡,吳匏菴許寄臨摹,以此速之〉,載《沈周集》,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3年,第339—340頁。臨摹操作簡便,相比之下,刻石傳拓費時費工。優(yōu)質(zhì)摹本的逼真度也勝過拓本,后者借助鉤本上石,經(jīng)過朱、刊刻、椎拓后與原跡已隔數(shù)層,因此古人復(fù)制時往往優(yōu)先考慮鉤摹。王世貞因囊中羞澀無力購入黃庭堅《經(jīng)伏波神祠詩卷》,于是請王君載雙鉤、俞允文(1513—1579)廓填,且說“雖不盡得其妙,比之搨石,尚少一重障也”。39[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一百六十一〈山谷伏波神祠詩臨本〉,明萬歷刊本,葉十六。盡管王世貞擁有可觀的收藏,依然無法隨心所欲購買藏品,囿于財力和市面上的資源,他有時選擇退而求其次,而摹本不失為鑒藏佳品。貧窮的錢穀更沒有購買書畫的豐厚實力,婆娑把玩的宋元名人手跡皆為摹勒之物。40[明]文震孟,《姑蘇名賢小記》卷下〈錢叔寶陸叔平兩先生〉,載《叢書集成續(xù)編》,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第256冊,第214—215頁。而且錢氏把題跋一一抄錄,以備日后獲見真跡時有所參考。41據(jù)錢穀《鐘馗移家圖》跋,西泠印社2019年春拍第0303號拍品。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多次提到沈碩制作的摹本,估計就是用以鑒藏交流。42“高宗瑞應(yīng)圖六段,每段長二尺許,雅勁精潔,沈宜謙嘗摹來,以為劉松年。” “劉松年臥看南園十畝春一卷,約長丈馀,亦宜謙摹來,云真本在吳門?!盵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卷一,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9頁;又[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卷二〈王蒙小紙丹臺春曉圖〉〈沈碩曾為詹景鳳摹之〉,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21頁;又“沈宜謙在吳中以善臨摹名,嘗以所摹松雪達摩圖見示。予怪其板,以為松雪應(yīng)不若此。”[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卷四,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41頁。實際上,鑒藏史中的信息交流和意義產(chǎn)生很多時候就通過臨摹本的制作和流通來完成。

        蘇州畫家臨摹同代人作品是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或許受好事者姚淛所托,沈碩用油紙摹寫吳偉所作靈谷寺畫廊四堵,壁畫后遭損毀,摹本有了無可取代的價值。43[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卷一,載《中國書畫全書》,第4冊,第46頁;[明]周暉,《金陵瑣事》卷一〈畫壁法被〉,載《金陵瑣事;續(xù)金陵瑣事;二續(xù)金陵瑣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50頁。按,詹景鳳說吳偉壁畫有四堵,周暉記載為三幅,略有出入。類似還有數(shù)例,李士達摹謝時臣《匡廬泉》44《意趣與機杼——“明清繪畫透析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特展圖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第29頁。,張宏(1577—?)臨錢穀山水扇面,45北京保利2021年秋拍1548號拍品。并不清楚動機。今天傳世吳門畫家的作品不少都存在雙胞、多胞的問題,很難通過鑒定研究獲得完滿的解釋。保存文獻可能是目的之一,張丑記載,文徵明為其叔父張意作《櫟全軒圖》,原本后不知流落何處,但家中尚存摹本。46[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97頁。

        文彭(1497—1573)1556年在京城買到一幅古畫,裱了兩回,又因北方風(fēng)燥日炎,不宜張掛,托家仆曹清帶回蘇州收存,家書中叮囑兒子文肇祉(1520—1590以后):“欲得令子朗(朱朗,1509—1586以后)摹一幅以寄京師,須尺寸不失為妙。”47[明]文彭,〈家書〉,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文氏諸賢真跡冊》。這是當(dāng)時藏家普遍的意識和做法,為保存狀況不佳的書畫制作臨摹本,減少原作的展掛。又張鳳翼記載宋人《幸蜀圖》:“此圖本宋人名筆,有惜其斷爛者,請實父(仇英)為之臨摹,十日一水,五日一山,圖成,遂令昔圖得以壽于人間。”48[明]張鳳翼,《處實堂后集》卷五〈題幸蜀圖〉,載《明別集叢刊》,第3輯,黃山書社,2016年,第46冊,第116頁。另有唐宋人《漢宮春曉圖》斷裂殘缺,仇英摹本“乃用意翻出,頓還舊觀”。49[明]張鳳翼,《處實堂后集》卷五〈跋漢宮春曉圖卷〉,載《明別集叢刊》,第3輯,黃山書社,2016年,第46冊,第118頁。臨摹本起到了為古物續(xù)命的作用,也成為鑒藏替代品。

        1568年,文彭為張鳳翼跋元人畫《倪瓚像》,希望摹搨一本作齋中清供:

        云林(倪瓚)像嘗見摹于王氏,上有細楷光菴墓銘,每欲命工摹以為供,竟?fàn)柌还?,其庸俗亦可笑也。伯起(張鳳翼)藏此,忽爾再覩,令人靦顏,他日終當(dāng)遂此愿。倘伯起能榻一幅以見惠,樂當(dāng)何如?50[元]佚名,《張雨題倪瓚像》,載《故宮書畫圖錄21》,臺北故宮博物院,2002年,第331—332頁。

        江南有摹像、供像的風(fēng)氣,上海博物館藏仇英本《倪瓚小像卷》是當(dāng)時的摹本之一。51[明]仇英,《倪瓚小像卷》,載《上海博物館藏明四家精品選集》,大業(yè)公司,1996年,圖90。明代江南活躍的收藏活動刺激了古物的消費需求,在真跡有限的情況下,臨摹本開始扮演替代角色。當(dāng)然,名家制作的臨摹本價值不同于一般。

        收藏資源的緊張更造成激烈的古物爭奪。明代關(guān)于權(quán)貴巧取豪奪書畫的記載頗為常見,嚴嵩(1480—1566)父子、朱忠僖、張居正(1525—1582)都是藏家畏懼的有力者,52[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載《叢書集成新編》,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第85冊,第408頁。董其昌(1555—1636)也說過,“吳中好古之家浸尋疲于勢要搜括”53[明]董其昌,《容臺文集》卷八〈墨林項公墓志銘〉,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71冊,第507頁。。因此,臨摹本更為現(xiàn)實的用途是避禍。據(jù)說為防嚴世蕃奪取李昭道《海天落照圖》,吳中湯姓藏家請仇英制作摹本意欲蒙混,結(jié)果為怨家告發(fā),迫于情勢而割愛。藏家將原本題詩割置于摹本之后,又邀請朋友彭年(1505—1566)等人置酒泣別原本,摩挲三日。54[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一百七十〈題海天落照圖〉,明萬歷刊本,葉二至三;[明]張鳳翼,《處實堂后集》卷五〈海天落照圖〉,載《明別集叢刊》,第3輯,黃山書社,2016年,第46冊,第124頁。文徵明《仿趙伯骕后赤壁賦圖》的創(chuàng)作原因與此類似,文嘉題跋揭露:“有當(dāng)?shù)烙。ㄚw伯骕畫)以獻時宰,而主人吝與?!敝魅藶榱吮艿?,請文徵明重寫此作,存其仿佛,而把原作交出。55圖版見吳誦芬、童文娥、譚怡令編《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臺北故宮博物院,2014年,第132—135頁。

        對于今天的觀眾而言,《仿趙伯骕后赤壁賦圖》(圖2)不是一件宋畫風(fēng)格的山水,具有顯著的明代特征,視為仿作更合理。趙伯駒《桃源圖》也被有力者奪走,主人徐氏懊恨不已,文徵明為他以重青綠風(fēng)格重畫了這一主題。56[明]張鳳翼,《處實堂后集》卷五〈桃源圖跋〉,載《明別集叢刊》,第3輯,黃山書社,2016年,第46冊,第120頁。《仿趙伯骕后赤壁賦圖》和《桃源圖》慰藉了收藏者內(nèi)心的恐懼與失落,其復(fù)制目的倒在其次。另一方面,明人對于臨摹的態(tài)度相當(dāng)寬容,文嘉在一段跋中說:“右《支遁相馬圖》,乃曹將軍(曹霸)原稿,雖傳摹屢改,而神俊固存?!?7[明]文嘉,《行書杜甫觀曹將軍畫馬圖詩》,香港蘇富比2021年秋拍2577號拍品。臨摹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無須通過逼真還原來體現(xiàn),呈現(xiàn)出這個時代觀念的變化。這些具有個人風(fēng)格的臨摹成為鑒藏文化催生的一種新型創(chuàng)作。

        圖2 [明]文徵明,《仿趙伯骕后赤壁賦圖》卷(局部),絹本設(shè)色縱31.5厘米,橫541.6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

        三 臨摹乃再造

        “傳移模寫”在中國古代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臨摹本偏離原作并非明代才有的現(xiàn)象。58喬迅[Jonathan Hay]分析過一些元代的例子,見“The Reproductive Hand.” Between East and West: Reproductions in Art (Proceeding of the CIHA Colloquium in Naruto,Japan,15th-18th January 2013),edit.Shigetoshi Osano (with special collaboration of Milosz Wozny),IRSA,2014,pp.319-333。李寧從概念和技術(shù)層面指出法書復(fù)制中“臨”“摹”“搨”的差異和復(fù)雜性,59同注1,第184頁。對其進行絕對區(qū)分存在難度,例如錯綜復(fù)雜的《蘭亭序》版本,不止摹本、臨本和拓本各不相同,傳為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實為米芾臨本)所摹三本就頗有差異。它涉及臨摹者使用的方法、工具與材料、臨摹態(tài)度與目的、個人風(fēng)格與習(xí)慣,大部分因素?zé)o法通過意志或技術(shù)解決。繪畫的情況更復(fù)雜,徐邦達指出:

        工筆人物和早期的勾描山水等也可以影寫摹搨,……五代兩宋畫法逐漸復(fù)雜,如出現(xiàn)皴染兼施的山水畫等,根本無法勾摹,因此三法漸廢,而大都以臨寫來代替了。60徐邦達,《古書畫鑒定概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63—64頁。按,徐氏所謂的“三法”指先勾后填;不勾徑自影寫;勾摹兼臨寫,又修飾之。

        因此,書畫臨摹本與祖本以及其他臨摹本之間才會出現(xiàn)差異。明清時期書畫家擁有強烈的風(fēng)格意識,臨摹本具有自身特點在所難免。今日罕見明代蘇州的法書臨摹本,下文討論以繪畫為例,除部分較忠實于原作,臨摹本大多存在改動原畫內(nèi)容和原作風(fēng)格的情況。

        上海博物館藏有仇英《臨宋人畫冊》61這套冊頁共15頁,無仇英款印,有項元汴鑒藏印,據(jù)風(fēng)格可以確認出自十六世紀蘇州畫家之手,作者很可能是仇英。本文參考的圖版及定名來自《上海博物館藏明四家精品選集》圖93及圖版說明。,其中部分祖本仍然存世,可供比較。《半間秋光圖》底本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傳王詵《秀櫳曉鏡圖》,仇英臨摹逼肖,僅衣服、屏風(fēng)座、妝奩內(nèi)小盒的顏色不同。《嬪妃浴兒圖》(圖3)源自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傳周文矩《浴嬰仕女圖》(圖4),仇英只臨了團扇左半部分的人物,并且添加了庭院背景,改動了服飾色彩和花紋以及頭飾?!耳狔愃扇獔D》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松澗山禽圖》的構(gòu)圖、內(nèi)容基本相同,仇英僅僅略去了松樹上藤蘿的枝葉和石上苔點?!遏酥畬懻請D》(圖5)摹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人物》(圖6),仇英的改動主要在設(shè)色:原作中牡丹的花色為二粉二紅,臨本作一紅三白;左側(cè)棒槌瓶上所系紅巾易為綠巾;仆童身前桌上置兩盤點心水果,原作為紅色,臨本為白色;屏風(fēng)邊框和底座的顏色也被替換??傊L畫臨摹本的布景、內(nèi)容、設(shè)色都可能經(jīng)過修改、調(diào)整,體現(xiàn)出臨摹者的心思和時代氣息。

        圖3 [明]仇英《嬪妃浴兒圖》上海博物館(左)

        圖4 [南宋]周文矩(傳)《浴嬰仕女圖》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右)

        圖5 [明]仇英《羲之寫照圖》上海博物館(左)

        圖6 [宋]佚名《人物》臺北故宮博物院(右)

        陸治《臨王履華山圖冊》亦透露出一種個人理解,畫中明暗、設(shè)色、皴染之法、樹木多寡、題詩位置均與王履原畫有異。這里以天眼巖一開為例,舉出兩點:王履所畫樹木作松枝狀,陸治將其改為片狀,前景正中的幾株松樹也被省略,但樹后山道上添加了臺階;王履取法馬遠、夏圭,石面以小斧劈結(jié)合擦染完成,陸治本不見皴法,唯剩擦染,這是他本身的繪畫特點(圖7、圖8)。62《臨王履華山圖冊》圖版見尹翠琪、蔣方亭主編《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shù)與文化》,下冊,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2021年,圖3.16;部分引首、題跋圖版見黃朋《吳門具眼:明代蘇州書畫鑒藏》,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第244頁。陸治在臨摹前跟王世貞說:“為子留數(shù)日,存其大都,當(dāng)更為究丹青理也?!保ㄒ婈懕就跏镭懓希┩趼摹度A山圖》乃王世貞從他處借得,礙于還期,陸治沒有足夠的時間臨摹,推測他先勾出山形、人物和樹石位置,而后補繪完整,因此無法和原作肖似。但是,陸治落款和他人題跋都將此冊視為摹本(現(xiàn)在標(biāo)題除外)?!澳 焙汀芭R”本是兩回事,意味著不同的復(fù)制手段以及和祖本不同的近似度。過去對“臨”與“摹”的區(qū)別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共識,63北宋黃伯思已指出“世人多不曉臨摹之別”,并進行區(qū)別,但此舉反映出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沒有這種認識,見《東觀馀論》卷上〈論臨摹二法〉,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0年,第61頁。仇英《臨宋元六景》冊內(nèi)項元汴題記既云“仇英十洲臨古名筆”,又說“摹于博雅堂”,可知“臨”和“摹”在當(dāng)時被看作一個意思。64項元汴題跋見許文美、劉芳如編《明四大家特展:仇英》,臺北故宮博物院,2014年,第326頁。

        圖7 [明]陸治,《臨王履華山圖冊》之一,上海博物館

        圖8 [明]王履,《華山圖冊》之一,故宮博物院

        臨摹本的改動也體現(xiàn)出請托者的意志。王履原畫是紙本,陸治摹本為絹本,這應(yīng)是王世貞的要求。按照當(dāng)時慣例,材料一般由索求者提供。65蔡春旭,〈明中葉索畫活動的慣例與機制:以吳門畫派為中心的考察〉,載《藝術(shù)史研究21》,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2019年,第151頁。王世貞對《華山圖》摹本又進行了一番包裝,請陳鎏題寫引首,俞允文、周天球(1514—1595)、莫是龍(1537—1587)抄錄原畫中的敘、記、詩以及其他與華山有關(guān)的詩文,使這件摹本成為“全新”的作品。前述王世貞請仇英之子摹古畫卷中有周昉《擘阮圖》,原為掛幅,摹本按規(guī)劃改作手卷,由周天球書錄宋徽宗題押和蔡京詩。66[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一百六十八,〈摹古畫后〉,明萬歷刊本,葉十七。而仇英本《倪瓚小像卷》增加了文彭所書王賓撰《倪云林墓銘》,原本位于畫幅左側(cè)的張雨小楷書贊被文徵明以行草書寫于另一張紙上,推測這也是請托者的要求。這些被改變了樣貌的臨摹本實屬再造之物。

        四 結(jié)論

        臨摹本在蘇州的流行是創(chuàng)作者、消費者、鑒藏家多重角色作用的結(jié)果,“傳移模寫”因此在十六世紀的藝術(shù)史中被拓寬了意義。臨學(xué)、鑒藏、消費臨摹本的需求推動了它的制作和生產(chǎn),臨摹成為創(chuàng)作者藝術(shù)活動的一部分,臨摹本則在鑒藏領(lǐng)域占據(jù)了位置。大量底層藝術(shù)工作者的參與使得書畫臨摹和作偽成為明代蘇州的文化產(chǎn)業(yè),蘇州片和名家書畫一樣是今天無法忽視的歷史遺產(chǎn)。近來的研究指出,蘇州片是清宮院體繪畫形成的關(guān)鍵角色,67賴毓芝,〈“蘇州片”與清宮院體的成立〉,載《偽好物:16至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第386—409頁。遠渡日本的蘇州片還起到了文化傳播的作用。68板倉圣哲,〈《清明上河圖》在東亞的傳播:以趙浙畫(林原美術(shù)館藏)為中心〉,載《偽好物:16至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第411—412頁;賴毓芝提及宮崎法子圍繞唐寅或仇英創(chuàng)作的《韓熙載夜宴圖》亦有相關(guān)討論,見〈蘇州晚期商業(yè)繪畫與作坊——第三季“造型與美感”側(cè)記〉,載《故宮文物月刊》2010年第9期,第115頁。而在名家的臨摹活動中,部分原作的內(nèi)容、風(fēng)格被改變,臨摹與創(chuàng)作的界限愈加模糊,甚至突破了復(fù)制的含義,凸顯臨摹者的個人意志。仇英毫無疑問擁有過人的臨摹技術(shù),《臨宋元六景》卻是典型的仇氏風(fēng)格(圖9),有學(xué)者發(fā)現(xiàn)其主題實為“武陵六景”,并指出其圖像來源,69林珮菱,〈明仇英《臨宋元六景》主題考辨〉,載《故宮文物月刊》2018年第5期,第88—101頁。它和宋元范本之間的距離表明,這是以仿古為手段的主題創(chuàng)作。自古以來,臨摹都是通向創(chuàng)作的途徑,但從技術(shù)層面躍升到觀念層面,成為一種創(chuàng)作的方法,是十六世紀藝術(shù)發(fā)展的突出表現(xiàn),仿書、仿畫的勃興與此密切相關(guān)。70關(guān)于仿書的討論見蔡春旭〈盡技之制:吳門書家的雜書卷冊〉,載《美術(shù)研究》2019年第1期,第50—57頁;仿畫可舉數(shù)例:[明]沈周,《仿大癡山水軸》,載《上海博物館藏明四家精品選集》,圖10;[明]文徵明,《擬董巨山水圖》,載《至樂樓藏明清書畫》,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1992年,圖8;[明]周臣,《松泉詩思》,載《故宮書畫圖錄6》,臺北故宮博物院,1991年,第305頁。晚明書畫家在落款中常用“臨”“摹”“仿”等修辭申明其靈感來源,實際上皆為自運。董其昌最具代表性,創(chuàng)作和鑒藏是其藝術(shù)活動的一體兩面,鑒藏史之于藝術(shù)史的形塑在他身上有直觀的體現(xiàn),而這也是蘇州鑒藏文化和藝術(shù)傳統(tǒng)的延續(xù)。71董其昌跋文徵明《五岡圖》(楓江書屋藏)指出其仿董源《溪山行旅圖》半幅筆法,他對吳門文人的仿畫實踐不陌生。

        圖9 [明]仇英,《臨宋元六景》之“云山樓閣”,臺北故宮博物院

        猜你喜歡
        摹本仇英王世貞
        摹本即真本——北宋宮廷藏畫“真?zhèn)蜗嚯s”論
        國畫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4:58
        仇英的繪畫人生
        讀者欣賞(2021年12期)2021-12-31 00:47:18
        明代復(fù)古詩學(xué)與家族之關(guān)系——以王世貞家族為考察中心
        李攀龍、王世貞復(fù)古文風(fēng)在朝鮮朝文壇的傳播與影響
        莎士比亞的全球異常:《麥克白》之“人類”摹本、影視化以及滅絕時代
        大秦嶺·山水
        郭店楚簡《老子》匯釋今譯選載
        仇英與丹青之緣
        老年教育(2017年9期)2017-10-14 09:01:13
        《劍閣圖》背后的草根仇英
        看歷史(2017年7期)2017-08-03 09:06:17
        從唐畫宋摹本中說聶隱娘
        116美女极品a级毛片| av在线播放亚洲天堂|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小视频网址| 午夜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1区2区| 极品嫩模高潮叫床| 另类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日韩区| 日本少妇比比中文字幕| 国产自拍视频免费在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百合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午夜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欧美做受视频播放|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 女色av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婷婷久香在线视频| 免费二级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澡| 亚洲国产日韩综一区二区在性色| 久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久久狠狠髙潮曰十八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