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蕾,李建宏,姚 拓,趙桂琴,竇嘉寧,魏愷全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 / 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甘肅 蘭州 730070)
鐮刀菌(Fusariumspp.)屬于叢梗孢目瘤痤孢科鐮刀菌屬的有性型真菌。鐮刀菌對于農(nóng)產(chǎn)品具有很強的破壞性,破壞植物體結(jié)構(gòu),分泌次生代謝物,使植株出現(xiàn)枯萎、穗腐和腐爛等現(xiàn)象[1],病害常發(fā)生于農(nóng)田種植區(qū),常見病害有棉花枯萎病、香蕉枯萎病等。木賊鐮刀菌作為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植物全生育期均可引起植株發(fā)病,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腐病的發(fā)生率最高達92%,造成苜蓿植株死亡率約60%,進而縮短苜蓿利用年限,降低牧草品質(zhì),致使苜蓿喪失其加工價值,降低苜蓿有效利用率[2-4]。根腐病在燕麥(Avena sativa)種植過程中時有發(fā)生,是一種常見的土傳病害,病害發(fā)生嚴重時,植株根部腐爛,從而導致植株吸收水分與養(yǎng)分的能力減弱,導致植株地上部分出現(xiàn)葉片發(fā)黃、萎蔫等癥狀,病害嚴重時可導致整株死亡[5]。
目前對于鐮刀菌的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學農(nóng)藥的方法,化學農(nóng)藥雖能起到抑菌防病的作用,但其易造成農(nóng)藥殘留,引起土壤退化,影響農(nóng)產(chǎn)品安全,對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利用生物防治已成為農(nóng)業(yè)病害防治的一種重要方法[6],而生防菌更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微生物。李巧玲等[7]以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為指示菌,自健康木香(Radix aucklandiae)植株根際土壤分離得到了2 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較好穩(wěn)定性的貝萊斯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 at-21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at-97,抑菌率分別為66.8%和78.6%。在揚花期被禾谷鐮刀菌侵染的麥穗上分離得到28 株芽孢桿菌,利用平板對峙法對其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其中20 株菌對禾谷鐮刀菌表現(xiàn)出明顯的拮抗作用;菌株JS62N、JS15E 和JS29I 能夠?qū)⒊嗝共“l(fā)病率降低80%多;所有菌株均能極顯著增加小麥(Triticum aestivum)的百粒重,菌株JS12Q效果最好,增加了101.4%[8]。目前對于木賊鐮刀菌生防菌資源的篩選及其特性研究報道較少,而燕麥根腐病近幾年也常有發(fā)生,嚴重影響飼用作物品質(zhì)及產(chǎn)量,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麥植株為原材料,從其根際分離篩選出對木賊鐮刀菌有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資源,并對其促生特性進行研究,利用16S rRNA確定菌株分類學地位,以期為開發(fā)微生物制劑和生物農(nóng)藥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樣品為2020 年采集于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103°29′08″~104°19′34″E,35°03′42″~35°56′46″N)的一株燕麥植株,選取燕麥無病蟲害以及長勢良好的植株,將其連帶根際土壤進行完整采挖,低溫(4 ℃)保存運輸,帶回實驗室后立即進行根際微生物的分離篩選。
供試病原菌:木賊鐮刀菌(Fusarium equiseti)由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草地微生物實驗室提供。
LB 培養(yǎng)基:蛋白胨1%,酵母粉0.5%,氯化鈉0.2%,蒸餾水 1 L,pH 7.0 [9] (固體培養(yǎng)基添加瓊脂粉 2%)。
無機磷培養(yǎng)基:葡萄糖1%,磷酸三鈣0.5%,六水氯化鎂 0.5%,七水硫酸鎂 0.025%,氯化鉀 0.02%,硫酸銨 0.01%,蒸餾水1 L,pH 7.0[10]。
有機磷培養(yǎng)基:四水硫酸錳 0.003%,七水硫酸亞鐵 0.003%,碳酸鈣0.5%,葡萄糖1%, 硫酸銨0.05%,卵磷脂 0.02%,氯化鈉 0.03%,氯化鉀 0.03%,酵母粉0.4 g,蒸餾水 1 L,pH 7.0[11]。
固氮NFM 培養(yǎng)基:氯化鈣0.002%,七水硫酸鎂0.02%,磷酸氫二鉀 0.05%,鉬酸鈉 0.0002%,氯化鈉0.01%,蘋果酸0.5%,氫氧化鉀0.45%,0.5% 溴百里酚藍5 mL,蒸餾水1 L,pH 7.0 [12] (半固體培養(yǎng)基添加瓊脂粉0.2%)。
King 培養(yǎng)基:蛋白胨2%,磷酸氫二鉀0.115%,七水硫酸鎂0.15%,丙三醇15 mL,蒸餾水1 L,pH 7.0[13]。
將根際分為根表土壤、根系面和根內(nèi)3 個區(qū)域進行菌株分離。稱取5 g 樣品,溶于45 mL 生理鹽水的三角瓶中,在搖床上充分震蕩30 min,制成懸浮液,靜置后在無菌條件下取1 mL 上清液逐級稀釋,依次獲得各質(zhì)量濃度梯度的菌懸液。分別取10?3、10?4、10?5濃度的土壤懸浮液50 μL 涂布于選擇培養(yǎng)基(NFM 培養(yǎng)基)平板上,每個濃度梯度3 個重復,28 ℃倒置培養(yǎng)24 h。分離純化細菌3~5 次,將純化后的菌株用甘油保存法?80 ℃保存?zhèn)溆肹14]。
拮抗菌的初步篩選采用平板對峙法,將活化后的木賊鐮刀菌和待測拮抗菌共同接種于培養(yǎng)基表面,設(shè)置3 個重復,置于25 ℃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測量對照病原菌菌落直徑、抑菌圈直徑等指標,并計算拮抗菌的抑菌率[15-16]。
式中:D為對照菌落直徑,d為處理菌落直徑。
對初步篩選得到的菌株進一步復篩,挑選抑菌圈直徑大、抑制效果持久的菌株進行促生特性研究。
1.5.1 菌株的溶磷特性研究
在無菌條件下,分別將菌株單菌落接種至盛有30 mL 溶磷液體培養(yǎng)基的50 mL 三角瓶中,28 ℃、180 r·min?1條件下振蕩培養(yǎng)7 d,采用鉬 藍比色法(molybdenum blues colorimetry,MBC)測定溶磷量[10]。
1.5.2 菌株的固氮特性
采用乙炔還原法對菌株進行定量測定[17]。用100 μL 平口微量進樣器從血清瓶中分別抽取混合氣體100 μL 快速注入到氣相色譜儀氣體進樣柱內(nèi),記錄并觀察乙烯出峰時間及峰面積百分比,計算菌株固氮酶活性。
1.5.3 菌株分泌吲哚乙酸特性
挑取菌株單菌落接種于盛有已滅菌的30 mL King 液體培養(yǎng)基的50 mL 三角瓶中,在 28 ℃、180 r·min?1條 件 下 振 蕩 培 養(yǎng)7 d。采 用Salkowski 比 色法,測定菌株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特性[18-19]。
采用細菌基因組提取試劑盒(OMEGA),參考試劑盒說明書提取菌株總DNA,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核酸濃度測定儀確定樣品條帶的分布情況和DNA 純度。選取27F-1492R 作為通用引物,進行PCR 擴增反應[20]。擴增產(chǎn)物委托蘭州天啟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測序。將16S rDNA 序列在NCBI數(shù)據(jù)庫進行BLAST 比對,并使用MEGA 7.0 軟件進行系統(tǒng)進化分析。
采用Excel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和作圖,SPSS 25.0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 進行多重比較(P< 0.05)。
通過平板對峙法從燕麥根際共分離出木賊鐮刀菌拮抗菌株47 株,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有26 株,其中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15 株,溶無機磷菌株13 株,解有機磷菌株9 株。促生菌在木賊根際分布呈現(xiàn)根際效應。
通過對菌株拮抗特性進行復篩,本研究篩選的菌株中有6 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木賊鐮刀菌的能力,抑制率均大于40%。DRT-17 菌株和DRT-18 菌株與其他拮抗菌相比,抑菌能力突出,抑菌率為89.40%和91.16%,顯著大于其他菌株(P< 0.05) (表1)。
表1 拮抗菌對對木賊鐮刀菌的拮抗作用Table 1 Inhibition rate of antagonistic strain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2.2.1 菌株溶磷特性
利用鉬銻抗比色法對篩選出的6 株拮抗菌株的溶磷能力測定(圖1)發(fā)現(xiàn),菌株溶解無機磷的能力高于溶解有機磷的能力。各菌株均具有溶解無機磷的能力,溶磷量46.14~135.47 μg·mL?1,菌株中只有菌株DRT-3、菌株DRT-11、菌株DRT-17 具有溶解有機磷的能力,溶磷量分別為21.64 、31.65 和28.64 μg·mL?1。
圖1 生防菌株溶磷能力Figure 1 Capacity of biocontrol strains to dissolve phosphorus
2.2.2 菌株固氮能力
利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NFM 分離出固氮菌株,乳白色菌落為主,菌落形狀呈規(guī)則圓形且菌落邊緣光滑。進一步利用乙炔還原法對其固氮酶活性測定(圖2)發(fā)現(xiàn),除菌株DRT-17 無固氮酶活性,5 株菌株固氮酶活性在51.82~210.81 nmol·(h·mL)?1(C2H4),其中DRT-11 固氮酶活性最高。
圖2 生防菌株固氮能力Figure 2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biocontrol strains
2.2.3 菌株分泌生長激素(IAA)的能力
測定菌株分泌IAA 的能力發(fā)現(xiàn)(表2),各菌株均有顯色反應,分泌量41.74~157.28 μg·mL?1,其中以菌株DRT-17 分泌生長激素的能力最大,為157.28 μg·mL?1,菌株DRT-18 分泌植物生長激素的能力最小,為41.74 μg·mL?1。
表2 生防菌株分泌IAA 的量Table 2 IAA secreting ability of biocontrol strains
綜合評價各菌株促生特性,通過對供試菌株DNA 的提取及PCR 擴增檢測,并測序獲得的序列在NCBI 網(wǎng)站進行比對分析(圖3),結(jié)果表明,6 株供試菌株中,菌株DRT-2、DRT-8 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DRT-3 為蕈狀芽孢桿菌(Bacillus mycoides),DRT-11 為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sp.),菌株DRT-17、DRT-18 為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并構(gòu)建菌株系統(tǒng)發(fā)育樹。
圖3 菌株 16S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構(gòu)建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ure 3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ased on 16S rDNA gene sequence homology
國內(nèi)外有關(guān)生防細菌的研究報道較多。生防細菌繁殖速度快、周期短,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且代謝產(chǎn)物多樣、活動復雜,在生物防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1-22]。生防細菌中研究較多的為芽孢桿菌屬(Bacillus)與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芽孢桿菌作為外源添加菌劑,易定殖于植物,同根部病害病原菌形成競爭關(guān)系,細菌分泌代謝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長,增強植物抗性,降低病害發(fā)生率[23-24]。姚鳳琴等[25]發(fā)現(xiàn)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Bv17 對可以防治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根腐病,且相對防效高達70%,當其濃度為5 × 107cfu·mL?1時防治效果可達97.32%。而本研究篩選出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DRT-8、蕈狀芽孢桿菌(Bacillus mycoides) DRT-3,抑菌率均達到70%。而假單胞菌能有效抑制多種病原真菌孢子的萌發(fā)、游動孢子囊的產(chǎn)生以及病原菌的菌絲生長[26-27],抑制病害同時還可以促進植物生長,研究發(fā)現(xiàn),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產(chǎn)生的藤黃酚等次級代謝產(chǎn)物能有效抑制煙草根黑腐病的發(fā)生[28]。從熒光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等菌株中分離純化的嗜鐵素可以有效抑制黃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原菌的生長[29-30],降低病害發(fā)生率。本研究篩選出的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與其他拮抗菌相比,抑菌能力突出,抑菌率達89.40%和91.16%,后期對其產(chǎn)鐵載體能力,有待進一步研究。
生防菌防治對比化學藥劑防治更加綠色、高效,對環(huán)境安全和人畜的健康更有保障。以前,學者們分離篩選生防菌資源主要利用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線菌,近年來,更多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植物根際促生菌是一種更理想的生防菌來源,但由于生防菌篩選還未尋找到合適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從而選擇具有優(yōu)良促生特性的菌株同時研究其生防效果,從而達到篩選優(yōu)良菌株的目的。張夢琦等[31]分離篩選出一株多功能根際促生菌DD3,兼具溶磷、產(chǎn)鐵載體等能力,對大蒜(Allium sativum)根腐病抗病能力有所提高,同時有效提升大蒜生長的農(nóng)藝性狀。撖冬榮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醋酸鈣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MGBC3,具有溶磷、分泌激素的能力,對黃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有較強抑制作用。本研究篩選出的菌株中,DRT-3、DRT-11、DRT-17兼具溶磷、固氮、分泌激素的能力,且抑菌能力較強,后期對其促生及生防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本研究從燕麥根際分離篩選到了6 株抑菌能力較強的菌株,抑菌率最高為91.16%,篩選出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有5 株,固氮酶活性在51.82~210.81 nmol·(h·mL)?1(C2H4),具 有 溶 無 機 磷 能 力 的菌株有5 株,溶磷量在46.14~135.47 μg·mL?1,菌株中只有菌株DRT-3、DRT-11、DRT-17 具有溶解有機磷的能力,溶磷量為21.64、31.65 和28.64 μg·mL?1,具有分泌IAA 能力的菌株6 株,分泌量在41.74~157.28 μg·mL?1。其中DRT-17 分泌植物激素的量最強,且具有較強的抑菌效果,對菌株進行分子生物學鑒定,菌株DRT-2、DRT-8 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DRT-3 為蕈狀芽孢桿菌(Bacillus mycoides),DRT-11為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sp.),菌株DRT-17、DRT-18為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