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生產(chǎn)技術指標的優(yōu)劣,一方面取決于礦石性質(zhì),另一方面取決于選礦工藝流程的合理性及設備作業(yè)效果的可靠性
。本文根據(jù)膠東某金礦石特點,進行了原礦石性質(zhì)和選礦試驗研究,制定了合理的選礦技術參數(shù)和藥劑制度,為合理的開發(fā)利用該金礦石提供科學依據(jù)。
該礦物中金礦物的大部分是自然金(含 Au≥80%),以及硒銀場、硫銅銀礦和輝銀礦。自然金呈他形的不規(guī)則顆粒,與黃鐵礦緊密伴生,反射率大于黃鐵礦。
原礦石化學成分分析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到,礦石中金的品位是2.59g/t,有價伴生元素銀品位3.98g/t,其他有價元素含量較低。
瓦斯對人體有著極大的危害。水力壓裂技術可以封閉煤層中的瓦斯,使瓦斯大量地儲存在煤層中而不會涌出,這樣就可以利用此技術減少瓦斯事故的發(fā)生率,進一步保證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該礦石中金礦物在粗、中、細及微粒級均有分布,粒度主要分布于 0.004mm~0.049mm。銀礦物多呈小于0.010mm 的微粒分布于黃鐵礦中,其次分布于黃鐵礦與脈石礦物間。
礦石中金的化學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由于石灰來源廣、價格低,且對黃鐵礦抑制效果較好,已成為最常用的調(diào)整劑,尤其是原礦含硫高的礦石,石灰用量的多少對浮選指標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9-10]。分別采用石灰用量為0g/t、100g/t、300g/t、500g/t、700g/t進行對比試驗。
礦石中金有91.80%的裸露金,其次有4.25%以硫化物包裹金存在,其余3.95%以其它礦物包裹金存在。部分金礦物嵌布于白云石、石英、長石等礦物裂隙、粒間或包裹于其中,磨礦過程中部分難單體解離,或者以極貧連生體的形式存在,是影響金浮選流程效果的主要因素。
1-氯-3-丁烯-2-酮與N-乙酰半胱氨酸的反應 ····················劉柏良 張新宇 (1,74)
采用搖床和尼爾森選礦機進行了原礦重選試驗,探索采用單一重選分選金礦。
地基基礎的抗剪強度與穩(wěn)定性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進行地基處理時,可以采用換填土法使地基的沉降量顯著減少,并且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結,從而促使地基的承載力大幅度提升,地基抗剪強度也會因此而提高。
水玻璃用量試驗結果見圖7。
試驗采用加拿大產(chǎn)尼爾森選礦機,原礦磨礦至-0.074mm占40%的細度,在給水壓強為 30 kpa的條件下進行不同重力值(30G、40G、60G、90G)的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原礦在磨礦細度為-200目占40%的條件下,采用尼爾森選礦機較難獲得品位較高的金精礦,精礦品位普遍在3g/t(3.19g/t、3.35g/t、2.81g/t、2.79g/t)左右,回收率普遍在60%-80%(61.02%、83.25%、78.69%、67.89%)之間,在重力值為 40G,給水壓強為 30kpa 時,粗精礦的回收率較高為 83.25%。
原礦磨礦至-0.074mm 占 40%的細度,在重力值為40G 的條件下進行不同給水壓強(20kpa、30kpa、40kpa、50kpa)的試驗,數(shù)據(jù)表明,原礦在磨礦細度為-0.074mm占 40%的條件下,采用尼爾森選礦機較難獲得品位較高的金精礦(3.3g/t至3.8g/t之間),回收率分別為77%、83.25%、79.02%、75.56%,在重力值為 40G,給水壓強為30kpa 時,粗精礦的回收率較高為 83.25%。
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并不是說所有知識都能在某種仿真情境中建構,仍有知識需要教師的課堂傳授和講解。就是相對適合情境教學的語言學習,也需要教師傳授詞匯語法等知識,每個知識點都讓學生在情境中構建的想法既不實際,也不科學,例如第三單元是關于飛機遭遇雷擊的故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這種情境簡直是匪夷所思。多媒體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能夠幫助建立更多情境,但是教學設計對多媒體的依賴將大大增加。
采用尼爾森選礦機開展精選流程試驗,粗選重力值40G,給水壓強 30 kpa,精選 I 重力值 60G,給水壓強為40kpa,精選 II 重力值90G,給水壓強 40kpa。結論表明,采用尼爾森選礦機精選,可獲得金品位為18.59g/t,回收率僅為 48.44%的金精礦,金品位能達到要求,但是回收率太低。
綜上,采用尼爾森選礦機較難獲得高品位的金精礦,采用單一尼爾森選礦機獲得金精礦回收率較低;采用搖床重選試驗可獲得金品位較高的金精礦產(chǎn)品,但是金的總回收率較低。
捕收劑種類試驗結果見圖3。
當磨礦細度-200目含量55%時,黃鐵礦能夠得到充分單體解離,單體解離度為88.25%,因此,選擇一組磨礦細度(-200目含量50%、-200目含量55%、-200目含量60%、-200目含量65%、-200目含量70%),通過一段磨礦、一次粗選、兩次掃選進行細度對比試驗,藥劑分段加藥。
試驗的流程圖和藥劑用量情況見圖1,試驗對比結果見圖2。
由圖2折線圖可以得到結論:隨著磨礦樣品中-200目含量越來越多,金回收率隨之增加,在磨礦樣品中-200目含量從50%到55%的過程中,金回收率增加幅度比較明顯,在細度達到-200目含量55%后回收率增加幅度趨于平緩,基本上保持不變;從圖中精礦品位折線圖看到,隨著磨礦樣品中-200目含量的增加不斷的在下降,因此,在回收率和精礦品位綜合考慮的情況下,確定磨礦細度為-200目占比55%。
浮選是根據(jù)各種礦物表面物理化學性質(zhì)差異而分離礦物的一種方法,是細粒和極細粒物料分選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選礦方法
。浮選捕收劑能夠改善礦物表面的疏水性,使礦物能夠黏附于氣泡,捕收劑的種類因不同的礦物種類而彼此差異大,因此找到合適的捕收劑種類十分重要,對最終的試驗指標有重要的意義
。
該金礦選礦廠捕收劑采用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的配合使用,丁銨黑藥與丁基黃藥也是金礦浮選作業(yè)最普遍的捕收劑,丁銨黑藥捕收力雖較丁基黃藥略弱,但在選擇性方面較好,根據(jù)選礦經(jīng)驗選擇一組藥劑用量如下的配比進行對比試驗:①丁基黃藥用量150g/t;②異戊基黃藥用量150g/t;③丁基黃藥用量和丁銨黑藥用量75g/t+75g/t;④異戊基黃藥用量和丁銨黑藥用量75g/t+75g/t;⑤丁基黃藥用量和丁銨黑藥用量125g/t+25g/t。試驗中采用圖1磨礦細度試驗所示試驗流程,粗選和一掃、二掃中捕收劑的添加比例為5:2:1。
較為合理的解離度是獲得較高浮選指標的關鍵因素之一
。生產(chǎn)實踐表明磨礦細度對礦物浮選效果有著決定性意義,適宜的磨礦細度在能夠達到礦物單體解離的同時能夠節(jié)約選礦廠的能耗,為此在確定其他適宜浮選條件前,固定選礦藥劑制度及用量,開展磨礦細度試驗
。
寶玉爹哈哈大笑,你會,開口就說你會?跟你講,我們嗡琴戲講究的是唱做念打全面發(fā)展,單就表演方面,就分“內(nèi)八功”和“外八功”兩種,“內(nèi)八功”包括喜、怒、哀、樂、悲、愁、恨、驚,“外八功”包括手、腿、口、身、頸、武、道、扎等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說你會,這不是空口打哇哇!
由圖3可以看出,單獨采用異戊基黃藥或者丁基黃藥時,異戊基黃藥的效果比丁基黃藥稍微好一點,回收效果差不多。當丁基黃藥或者異戊基黃藥與丁銨黑藥組合用藥時,回收率相比單獨使用丁基黃藥或者異戊基黃藥時要好。
心理社社員總共約50個,每次聚會大概會來8成,比例算高。像我一樣的大一新社員有12位,其中3位是女生。
異戊基黃藥和丁銨黑藥為1:1時回收率和精礦品位都明顯不如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1:1、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5:1;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1:1、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5:1兩者回收率差不多,而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5:1精礦品位更高,精礦粉產(chǎn)量較少。在金的浮選過程中使用組合捕收劑,發(fā)揮藥劑的協(xié)同作用,對金礦物強化捕收,可提高金的回收率
。因此綜合考慮選取捕收劑種類為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按5:1的比例組合用藥。
丁銨黑藥與丁基黃藥是選金浮選作業(yè)中最常用的捕收劑,它們的配合使用也是極其常見的捕收劑組合,丁銨黑藥捕收力雖較丁基黃藥略弱,但在選擇性方面也較好,同時丁銨黑藥還具有起泡特性。
煤炭洗選加工技術和裝備水平發(fā)展極不平衡,既有新建的世界一流大型、超大型選煤廠,也有不少技術水平落后、自動化程度低、選煤工藝不配套、產(chǎn)品質(zhì)量差、分選效率低的中小型選煤廠。設備可靠性只有70%,自動化程度不足20%,選煤工藝缺乏靈活性,不能根據(jù)用戶要求及時調(diào)整產(chǎn)品質(zhì)量,造成精煤損失大、產(chǎn)品灰分高、分選效果差,洗選效率比主要產(chǎn)煤國家低7~8百分點。我國煉焦精煤和商品動力煤平均灰分分別為9.71%和22.43%。
為了探索捕收劑用量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進行捕收劑用量試驗,捕收劑采用丁基黃藥、丁銨黑藥5:1的比例混合用藥,分別采用總用藥量為100g/t(丁基黃藥85g/t、丁銨黑藥15g/t)、125g/t(丁基黃藥105g/t、丁銨黑藥20g/t)、150g/t(丁基黃藥 125g/t、丁銨黑藥 25g/t)、175g/t(丁基黃藥145g/t、丁銨黑藥30g/t)、200g/t(丁基黃藥165g/t、丁銨黑藥35g/t)進行捕收劑用量對比試驗。
丁銨黑藥、丁基黃藥組合用藥用量試驗結果見圖4。
稅收執(zhí)法部門有一定的裁定權,稅收籌劃能否真正地得到實施,還需要考慮當?shù)囟愂詹块T的意見。因此,稅收籌劃人員在做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與稅務部門的交流,及時獲取有用的稅收信息,加強對征管的具體要求和限制的了解,可以降低稅收籌劃的違規(guī)風險。
如圖4可以看出,隨著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的逐漸增加,金回收率也逐漸增加,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用量從125g/t(丁基黃藥 105g/t、丁銨黑藥20g/t)到150g/t(丁基黃藥125g/t、丁銨黑藥25g/t)時回收率提升較大,當捕收劑用量達到150g/t(丁基黃藥125g/t、丁銨黑藥25g/t)之后,金回收率增速趨緩,變化比較??;精礦品位隨著捕收劑用量的增加不斷下降,而且下降幅度也較大,綜合考慮回收率和精礦品位的因素,選擇總捕收劑用量為150g/t(丁基黃藥125g/t、丁銨黑藥25g/t)。
硫酸銅是硫化礦浮選常用的調(diào)整劑,浮選中添加一定的硫酸銅可以提高礦物的可浮性。所以分別采用硫酸銅用量為0g/t、100g/t、200g/t、300g/t、500g/t進行硫酸銅用量對比試驗,試驗磨礦細度-200目含量55%,捕收劑為丁基黃藥125g/t+丁銨黑藥25g/t組合用藥。
硫酸銅用量試驗結果見圖5。
由圖5的折線圖我們可以得到結論,CuSO
的添加是有利于提高該礦石回收率的,但同時也會降低精礦品位。隨著用量的增加,回收率也逐漸提升,CuSO
用量從100g/t到200g/t時,金回收率提升明顯,但之后沒有多大變化;精礦品位隨著硫酸銅用量的增加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綜合考慮回收率和精礦品位情況,選擇硫酸銅的加入量為200g/t。
選礦浮選中常用硫化鈉將礦物進行硫化處理后再用捕收劑進行浮選,對比試驗采用硫化鈉用量為0g/t、100g/t、200g/t、300g/t、500g/t。
硫化鈉用量試驗結果見圖6。
如圖6可以看出,加入硫化鈉后金回收率和精礦品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雖然在硫化鈉用量500g/t時出現(xiàn)了精礦品位升高現(xiàn)象,但回收率太低。說明硫化鈉的加入對該金礦石的浮選不但沒有有利效果,還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不添加硫化鈉。
分別采用水玻璃用量為0g/t、500g/t、1000g/t、1500g/t、2000g/t進行對比試驗。
這背后,我以為與法國人對待博物館、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有關。漫步于巴黎街頭,處處都是古跡文物,處處都是歷史,但處處也都是當下人的生活。在這里,歷史是鮮活的,是被延續(xù)的。博物館里的每一件文物,仿佛都是活生生的,并沒有人為切斷,你可以暢通地與之對話,用你的生活經(jīng)歷建構你自己的歷史敘事。除了這種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盧浮宮所展現(xiàn)出來的氣魄與度量,我想除了高科技的保護措施之外,也與法國的國民素質(zhì)自信有關。整個參觀的過程中,歐洲面孔都表現(xiàn)出了較為優(yōu)雅的素養(yǎng),沒有大聲喧嘩,更無人真的去觸摸那些觸手可及的藏品。我想,正是這種優(yōu)良的公民素養(yǎng),才增強了其諸多制度安排和生活方式的“底氣”。
利用不同的磨礦細度(-200目含量占比40%、-200目含量占比50%、-200目含量占比55%)開展搖床試驗,采用一段粗選,一段精選,中礦再選的流程。細度增加的同時搖床的金精礦產(chǎn)量也不斷增加,且尾礦中金的損失逐漸減小。采用搖床重選試驗可獲得金品位大于26g/t的金精礦產(chǎn)品,但是金的總回收率較低。
由圖7的折線圖可以看到,水玻璃添加量不斷增加時,品位會有微小的增加,說明在浮選過程中添加水玻璃對提高精礦品位有利,但回收率下降明顯,且一直是下降趨勢,因此水玻璃的添加對該礦石浮選沒有有效的提升,因此在該礦浮選中不添加水玻璃。
(3)根據(jù)未見到釔的獨立礦物、釔的含量在礦石各粒級相對穩(wěn)定、變化不大,和地球化學性質(zhì),推測釔以類質(zhì)同象存在于磷灰石中。
石灰用量試驗結果見圖8。
如圖8可以看出,加入氧化鈣后金回收率基本保持不變,精礦品位有輕微的波動,基本上在1g/t波動范圍內(nèi)。由此看出,氧化鈣對浮選過程基本上沒什么影響,沒有必要添加。因此,不添加氧化鈣。
2號油在各種金屬或非金屬礦的選礦作業(yè)中應用特別多,它還兼具微小的捕收能力,2號油在浮選礦漿中所形成的泡沫相比于其他藥劑比較穩(wěn)定。分別采用2號油用量為10g/t、20g/t、30g/t、40g/t、50g/t進行用量對比試驗。
2號油用量對比試驗情況見圖9。
從圖9的折線圖可以看到,2號油從10g/t不斷提高到20g/t的用量時,金回收率提升較大,之后趨于平緩。精礦品位隨著2號油添加量的增加不斷的下降。綜合考慮回收率和精礦品位的影響,2號油的用量采用20g/t。
職業(yè)能力是指從事某一社會職業(yè)崗位需具備的綜合能力,包括專門知識、專業(yè)技能、職業(yè)道德、社會適應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4]。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現(xiàn)以河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嵌入式技術專業(yè)為例論述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根據(jù)以上磨礦細度、藥劑種類和用量、起泡劑用量、石灰用量、水玻璃用量、硫酸銅用量對比試驗情況,確定閉路試驗條件為:磨礦細度-200目含量55%、捕收劑為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150g/t按照5:1的比例組合用藥(丁基黃藥125g/t、丁銨黑藥25g/t)、硫酸銅200g/t、起泡劑用量20g/t。采用“一次粗選、兩次掃選、一次精選”進行閉路試驗,精選精礦產(chǎn)品為最終精礦粉,二次掃選尾礦為最終尾礦。
共向全科醫(yī)生發(fā)放問卷250份,回收問卷250份,剔除無效和雷同問卷16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34份,有效回收率為93.6%。234份受訪全科醫(yī)生中,男性135名(57.7%),女性99名(42.3%);醫(yī)生年齡集中在31~40歲,學歷以大專最多,絕大多數(shù)為初級職稱,平均工作年限為14.71±7.39年;超過4/5的受訪者參加過有關抗生素使用的相關培訓。具體情況見表1。
閉路試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閉路試驗中,原礦品位2.53g/t時,可以得到產(chǎn)率為9.05%、精礦品位26.56g/t、金回收率達到94.97%的精礦產(chǎn)品,選礦指標比較理想。
(1)該金礦石金的載體礦物主要是黃鐵礦,金礦物主要嵌布于黃鐵礦裂隙、孔隙或粒間,其次包裹于黃鐵礦中,還有少量嵌布于黃鐵礦與石英、長石、白云石等礦物粒間,微量嵌布于脈石礦物粒間或包裹于脈石礦物中,總體來看選礦難度不大,屬于易選礦石。
(2)確定磨礦細度-200目含量為55%;丁基黃藥和丁銨黑藥按照5:1的配比混合用藥作為捕收劑,總用藥量為150g/t(丁基黃藥125g/t、丁銨黑藥25g/t);2號油用量為20g/t;硫酸銅用量為200g/t。
(3)試驗表明,采用“一次粗選、兩次掃選、一次精選”工藝流程,最終可以得到產(chǎn)率為9.05%、精礦品位26.56g/t、金回收率達到94.97%的精礦產(chǎn)品,選礦指標理想。
[1]孫傳堯.選礦工程師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5:91-93.
[2]楊占峰.從白云鄂博稀土資源開發(fā)利用談稀土再認識[J].寶鋼科技,2017,43(3):1-7.
[3]車麗萍,余永富.我國稀土礦選礦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選礦技術進展[J].稀土,2006,27(1):95-102.
[4]侯曉志.白云鄂博鈮精礦礦物組成特征及鈮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8(2):4-7,11.
[5]劉璇遙,趙艷賓,于鴻賓,張磊,宋超.某高硫矽卡巖型金銅礦選礦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20(4):19-23.
[6]章曉林.選礦試驗研究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7.
[7]鄭德勝,黃紅軍,王盼,賴祥生.從湖南某冶煉廠鉛渣中回收鉛[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20(4):43-48.
[8]唐平宇,郭秀平,王素,李龍飛,高璐.河北某難選金礦選礦試驗研究[J].黃金,2014,35(6):62-66.
[9]魏德洲.固體物料分選學[M].2版.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9:321.
[10]穆國紅.低品位銅礦選礦工藝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08(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