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英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111)
軌道車輛車體強度試驗平臺主要包括立撐組成、底座組成、踏面組成、護欄組成、斜撐等結構,采用Q235-A鋼焊接而成。立撐組成落于車體試驗臺縱向梁支撐座上,用M30螺栓緊固,護欄高度約120mm。為防止寬車體與試驗平臺踏面干涉,踏面寬度設置為720mm,試驗平臺的承載能力約5t。
在車體強度垂向加載試驗中,試驗配重人員需將試驗砝碼從試驗平臺移到試驗車體內,按試驗要求放置于車內底架地板上,采集試驗數(shù)據(jù)后,再將試驗砝碼放回試驗平臺上,完成對試驗車體垂向加載試驗。在試驗配重人員搬運砝碼的過程中,試驗平臺端部與試驗車體側墻車門之間有約400mm的間隙(如圖1所示),存在人員安全隱患和砝碼掉落碰傷試驗車體的情況。另外,原試驗平臺的承載能力不能滿足放置7t砝碼吊運的需求。
圖1 原試驗平臺
針對以上問題,需對試驗平臺進行技術改進和結構優(yōu)化,同時增加試驗平臺的承載能力,消除存在的安全隱患。
將試驗平臺的主承載結構橫梁方鋼由50mm×4mm改為80mm×5mm,試驗平臺高度提高100mm,平臺中部增加2處輔助支撐以增加垂向支撐能力,提高整個平臺的承載能力,達到可以承載7t試驗砝碼的要求。另外,在試驗平臺的下部增加可伸縮的小平臺,固定后,用于縮小與試驗車體間的縫隙,消除安全隱患。改進后的試驗平臺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改進后平臺模型
對試驗平臺進行升級改造,提升了安裝高度,在平臺下部增加手動推出裝置,實現(xiàn)試驗平臺的平移功能,可根據(jù)被試車體的寬度調節(jié)試驗平臺的伸出量,保證試驗平臺與車體的間隙小于20mm,避免人員踩空和砝碼掉落。同時,在試驗平臺內側增加護欄,在平臺吊裝過程中防止砝碼滑移掉落,節(jié)省了砝碼裝卸時間,降低了安全風險。
對垂向加載試驗平臺施加垂向載荷進行強度計算。根據(jù)試驗平臺的實際尺寸,建立1/2幾何模型。采用Hypermesh軟件的實體單元PSOLD進行網(wǎng)格劃分,包括104497個單元,有限元計算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有限元計算模型
對試驗平臺單獨施加7t均布垂向載荷,模型中最大計算應力為168.8MPa,小于許用應力345MPa,安全系數(shù)為2.1。對試驗平臺和活動部分同時加載垂向載荷共同作用(試驗平臺施加7t均布垂向載荷,活動部分施加0.3t載荷),模型中最大計算應力為185.6MPa,安全系數(shù)為1.86。模型輸出的計算應力小于所用材料的屈服極限,加載單元模塊結構強度滿足試驗要求,最大應力點位于立柱與橫梁的連接處。
改造后的試驗平臺滿足7t砝碼堆放和吊運的要求,增加的伸縮機構對地鐵車體、動車組車體等不同車型具有間隙調節(jié)功能。試驗人員在作業(yè)中無踩空風險,也杜絕了人員站立不穩(wěn)等原因造成砝碼碰傷車體情況的發(fā)生。同時,增加的護欄在試驗平臺吊運過程中能夠固定砝碼,無需在吊運前后進行砝碼裝卸,滿足吊運安全需求。改進后的試驗平臺應用效果如圖4所示。
圖4 改進后平臺應用效果
改進后的試驗平臺通過強度校核和試驗驗證,證明其強度滿足試驗要求。改造后的試驗平臺已經(jīng)應用于多個車型試驗中,明顯改善了人員的作業(yè)環(huán)境,更便于吊運和人員作業(yè),大大提高了試驗效率,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