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同匯,包俊文,向甲斌,吳曉燕,魯周民*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旬陽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陜西 旬陽 725000)
柑橘(Citrusreticulata)為蕓香科(Rutaceae)柑橘屬(Citrus)植物的總稱,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經濟作物[1]。香櫞、柚和寬皮橘作為柑橘家族的三個祖先經雜交產生了大量柑橘品種[2],其中寬皮桔、柚子、檸檬、甜橙等為主要栽培品種[3]。至2017年,全世界有138個國家生產柑橘,栽培面積953.33萬公頃,產量1.84億噸[4]。中國柑橘面積和產量自2007年以來一直占世界首位[5]。中國柑橘生產傳統(tǒng)優(yōu)勢區(qū)主要分布于長江上中游,鄂西—湘西,贛南—湘南,西江,浙南—閩西—粵東[6-7]。由于近年來南方沿海地區(qū)柑橘產業(yè)受黃龍病影響嚴重,產業(yè)發(fā)展有逐漸向中西部轉移趨勢[8]。
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qū)腹地,被秦嶺及大巴山結合部環(huán)抱,形成東南開口的喇叭形山間盆地,屬于我國最北緣的柑橘生產區(qū)[9-10]。當地特色柑橘品種獅頭柑,又名皺皮柑,因果皮常有皺起如獅頭得名,是安康地區(qū)特有的亞熱帶常綠果樹柑橘品種[11]。作為天然橘柚雜交品種,果香獨特,口感甜酸帶苦,果肉含硒、鐵、鈣等多種礦物質,抗炎效果良好,常食具有泄火明目、生津止渴等多種功效[12-14],受到消費者尤其是當地消費者喜愛。加之安康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海拔低于500 m的大部地域特別是漢江及其支流流域附近適合發(fā)展獅頭柑產業(yè)[15-18],近十多年,以旬陽市為代表的獅頭柑種植面積穩(wěn)中有增,經濟效益良好,獅頭柑栽培面積3 466.7 hm2,年綜合產值1.2億元[19]。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旬陽市早期獅頭柑栽植多采用實生苗,生產中性狀分離較多、較大,同時“大小年”現象嚴重,果實品質不統(tǒng)一[20]。為了充分發(fā)掘利用獅頭柑的種質資源,給產業(yè)后續(xù)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優(yōu)良品種支撐,以安康市現有實生苗大樹結果園為對象,進行優(yōu)良單株調查與初選,為獅頭柑優(yōu)良品種選育提供基礎材料和數據。
安康市地理位置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以實生苗繁育的獅頭柑種植區(qū)主要分布于旬陽市呂河鎮(zhèn)冬青村、張灘鎮(zhèn)田灣村。該地為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區(qū),涼亞熱帶氣候類型,年均氣溫15.5 ℃,無霜期253 d,年均降水量約1 200 mm,年均日照時數1 610 h,土壤主要有黃褐土、黃棕壤和水稻土[13]。
根據多年獅頭柑豐產栽植技術研究與服務經驗以及消費者對果品的需求,制定出優(yōu)株選擇標準為:種實繁殖,進入結果期,單位面積樹冠投影年產獅頭柑0.5 kg·m-2以上,平均單果質量大于100 g;果實外觀性狀典型,果肉口感優(yōu)良,平均果皮厚度小于5.65 mm、可食率大于55%;果實成熟期一致,樹體健壯,樹勢良好,抗逆性強,無嚴重病蟲害。
在宣傳基礎上,動員廣大栽植農戶選報獅頭柑優(yōu)良單株,再由科技人員對選報優(yōu)樹的樹高、冠幅、樹形、樹勢、結果枝性狀、株產量等進行調查測定、記錄標記;2021年11月下旬獅頭柑成熟時對標記的優(yōu)樹進行單株產量、果實性狀測定。
果實含水量測量參照張涵的方法[21],枝條開張程度、樹體基徑、冠幅、縱徑、橫徑、果形指數(縱徑/橫徑)、果皮厚度、單株結果數量與產量、果實囊瓣數、果實可食率等采取常規(guī)方法測定或計算。
采用Excel2016、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
按照選優(yōu)步驟、標準,經對以旬陽市呂河鎮(zhèn)、張灘鎮(zhèn)近200 hm2為主獅頭柑果園的普查、篩選以及對農戶報選優(yōu)株的觀察、測定,初選出主要特征性狀優(yōu)良的單株17株,其主要性狀表現如表1、表2及表3。
表1 獅頭柑優(yōu)良單株生物學特征
表2 果實外觀及產量
表3 優(yōu)良單株果實性狀
初選的17株單株樹形基本為自然圓頭形,按優(yōu)樹生物學特性將枝條開張程度分為3類:開張角度<30°的為枝條直立,生長勢旺盛;開張角度30°~45°為較開張,生長勢較強;開張角度大于45°為開張角度較大,生長勢中等。大部分優(yōu)樹枝條開張程度較小,生長勢較強,不同優(yōu)樹樹冠形不一致,導致冠幅也各有差異。
實生繁殖的獅頭柑果園栽培,豐產性較好,每個優(yōu)樹的果實大小比較均勻,但由于樹齡以及栽培管理等差異,不同優(yōu)樹的樹體大小、單株產量與單位樹冠投影面積產量存在較大差異。從表2可知,單株產量最小的17號只有4.05 kg,這主要是因為樹齡小且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產量損失較大,單株產量最大的3號達到了192.08 kg,所有優(yōu)樹單位樹冠投影面積產量0.52~11.84 kg·m-2,其中大于7 kg·m-2的單株有4號、5號、6號、11號、12號和14號,共6株。
由表3可看出,所選的17株優(yōu)樹涵蓋了所有在果實外觀方面的不同性狀分化,有著廣泛代表性,果實性狀按凸起紋路有橫紋、縱紋2種類型,縱紋深淺各有不同,按光滑程度有凸起、光滑、畸凸(果實表面部分區(qū)域嚴重凸起)3種類型,果實頂部有凹、平、凸3種類型,形狀按果形指數可分為4類:≥0.73為圓果,0.7~0.73為較圓果,0.65~0.69是較扁果,≤0.65為扁果。
由表3可知,17株優(yōu)樹平均單果質量為116.87 g(15號)~199.21 g(2號),除了9號、14號和15號小于150 g外,其余14株均大于150 g;果皮厚度最厚為3.22 mm(15號)~5.65 mm(10號),其中果皮厚度小于4 mm的有4號、5號、14號和15號4株;可食率56%~69.1%,可食率≥64%的有4號、5號、7號、9號、13~17號,共9株。
從初步調查選出的單株看,對于不同的性狀指標,在各單株間都存在不同差異,綜合考慮不同指標性狀,目前4號和14號在多項指標排序結果中都靠前,其次是5號、2號、9號也有部分指標突出,優(yōu)選單株的果實外觀包含縱紋扁果、縱紋圓果與光滑圓果,枝條開張程度除5號較小其他都是中等。
對中選的17株優(yōu)樹的11個性狀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4。可以看出平均單位樹冠投影產量、單果質量、果皮厚度以及可食率等指標均已超過優(yōu)樹的選擇標準,表現出顯著優(yōu)良性狀特征。變異系數計算結果表明,單株產量和單位樹冠投影面積產量存在較大差異,而可食率、含水率和囊瓣數在所有優(yōu)樹間差異不大。說明在以種子繁殖的實生苗建園栽培情況下,雖然外觀性狀有較大分化變異,但在果肉水分含量、可食率和囊瓣數等性狀方面保持了較好的遺傳穩(wěn)定性。調查發(fā)現,個別果園中,由于果農生產管理水平不高,有些單株雖然具有優(yōu)良的獨特性狀,但在產量指標方面不夠理想,因此還需要進一步調查觀測。
表4 獅頭柑中選優(yōu)樹性狀統(tǒng)計分析
經過性狀比較研究,初步選出具有獨特性狀的獅頭柑優(yōu)良單株17棵,具有豐產穩(wěn)產、果實性狀獨特、果實大小均勻、水分含量與可食率高等特點,其中4號和14號優(yōu)樹在產量、可食率、果皮厚度等多個指標中排名靠前,綜合表現好,其次5號、2號、9號也有部分指標突出,可作為候選單株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觀測。
作為安康特有的本土柑橘品種,獅頭柑果實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獨特的保健效果和藥用價值[22]。近年來因種植獅頭柑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安康地區(qū)獅頭柑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生產中缺少良種引導,苗木來源比較混亂。本研究初選的17棵獅頭柑優(yōu)良單株,單就果實性狀而言,有近圓果與扁果,果皮有薄有厚,外觀有縱橫紋、光滑、畸凸等類型,另外在果實大小,產量上也存在一定差異,為進一步的良種選育奠定了材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