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 , 于永樂 , 張 鴻 , 李煥發(fā) , 高善頌 , 陳 超 , 張丹萍 , 竇心怡 , 韓先杰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 , 山東 青島 266109)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Bordetellabronchiseptica,Bb) 是一種革蘭陰性小桿菌或球桿菌[1],在血平板上37 ℃培養(yǎng)48 h的菌落直徑為0.5~1 mm,眼觀菌落呈圓形,邊緣整齊[2]。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是一種潛在的人獸共患病病原體,主要引起人類和多種動物的呼吸道疾病[3],能在某些哺乳動物中定居,并能引起動物機體呼吸道發(fā)生隱性感染或急、慢性炎癥,且能夠引起人類的感染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罹患復發(fā)性菌血癥和肺炎[4-5]。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有多個毒力因子,如菌毛(Fimbriae)、皮膚壞死毒素(Demronecrotic toxin,DNT)、腺苷酸環(huán)化酶溶血素(Adenylate cyclase-hemolisin,AC-Hly)、百日咳桿菌黏附素(Pertactin,Prn)、內(nèi)膜感受器組氨酸激酶(bvgs)、外源鐵載體受體(brfZ)、氣管細胞毒素(Tracheal cytotoein)和菌毛血凝素(Filmanetous hemagglutinin,F(xiàn)HA)。本試驗從山東省膠東地區(qū)分離出8株疑似豬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為了研究豬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的毒力基因,通過PCR方法對DNT、brfZ、AC-Hly、bvgs、FHA基因和Prn基因進行檢測,為該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1 菌株來源 于2018—2020年分離自山東省膠東地區(qū)某些發(fā)生呼吸道綜合征豬場的病死豬肺臟。8株分離菌的具體信息見表1。
表1 菌株來源Table 1 Strain source
1.2 主要試劑 50×TAE電泳緩沖液、PCR試劑(2×PCR Buffer、dNTPs、ExTaq酶)、DL2 000 DNA Marker、瓊脂糖、核酸染料,均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博檢氏革蘭陰性菌鑒定系統(tǒng)、革蘭染色試劑、綿羊血平板,均購自青島高科園海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與純化 無菌條件下取病死豬的肺臟劃線接種到血瓊脂平板上,于37 ℃恒溫箱培養(yǎng)24~36 h;挑取大小、形態(tài)及顏色基本一致的菌落再次接種至血瓊脂平板,然后在血平板上進行劃線分離培養(yǎng)并將其放在37 ℃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48 h后取出,仔細觀察細菌的培養(yǎng)狀況。挑取單菌落進行革蘭染色鑒定。挑取單菌落至腦心浸液肉湯中增殖培養(yǎng)。
1.4 生化試驗 將菌液離心后使用生理鹽水洗滌2次,將菌體重懸后接種到精氨酸、賴氨酸、鳥氨酸、枸櫞酸鹽、脲酶、硫化氫、氧化酶、乳糖、鄰硝基酚β-D-半乳糖吡喃苷(Ortho-nitrophenyl-β-galactoside,ONPG)、3-羥基丁酮(Voges-proskauer,V-P)、吲哚、葡萄糖、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蜜二糖、苦杏仁甙、明膠和肌醇中,放入37 ℃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 h,結(jié)束后進行結(jié)果判定。
1.5 PCR鑒定 采用煮沸法提取DNA,根據(jù)St?pniewska等[6]的方法合成針對鞭毛(Flagella,FLA)基因的特異性引物(表2),通過PCR方法對豬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進行檢測。
1.6 毒力基因的檢測 采用 PCR方法對該細菌的主要毒力基因進行檢測。這些毒力基因均通過GenBank進行序列分析比對,使用Primier 5.0軟件設計相關引物(表2),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2 PCR引物信息Table 2 PCR primer details
PCR反應體系(25 μL):2×Master Mix 12.5 μL,上游引物(F)1.0 μL,下游引物(R)1.0 μL,DNA模板1.5 μL,無菌水9.0 μL。其中,根據(jù)堿基(G+C)和(A+T)的含量以及預期擴增片段大小得到各毒力基因的反應條件。bfrZ、FHA基因和AC-Hly基因的反應條件:95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循環(huán)30次;72 ℃終延伸7 min。反應結(jié)束后,將PCR產(chǎn)物置4 ℃保存。FLA、bvgs基因和DNT基因的退火溫度改為56 ℃,Prn基因的延伸時間為60 s,其他反應條件不變。PCR產(chǎn)物經(jīng)120V電泳20 min后使用凝膠成像儀觀察結(jié)果并拍照留存。
2.1 細菌的培養(yǎng)特性與形態(tài)特征 分離菌在血平板上生長緩慢,24 h長出的菌落似針尖大小,48 h長出的菌落似針頭大小,灰黃色、圓形、微隆起(圖1)。革蘭染色結(jié)果為革蘭陰性短小桿菌,呈單個存在(圖2)。
圖1 分離菌的菌落形態(tài)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isolated strains
圖2 分離菌革蘭染色 (1 000×) Fig.2 Gram staining of isolated strains (1 000×)
2.2 生化試驗 如表3所示,分離菌能分解精氨酸、賴氨酸、鳥氨酸、枸櫞酸鹽和脲酶,氧化酶試驗呈陽性,不產(chǎn)生硫化氫,不分解乳糖、蔗糖等多種糖類,ONPG、V-P和吲哚試驗均為陰性,試驗結(jié)果符合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的生化特點。
表3 生化試驗結(jié)果Table 3 Results of biochemical test
2.3 PCR鑒定 對8株分離菌進行FLA基因PCR擴增并通過1%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擴增片段大小約為237 bp(圖3),分別將其命名為Bb-1、Bb-2、Bb-3、Bb-4、Bb-5、Bb-6、Bb-7和Bb-8。
圖3 FLA基因的PCR擴增Fig.3 PCR amplification of FLA gene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 1~8:Bb-1~Bb-8M:DL2 000 DNA Marker; 1-8:Bb-1-Bb-8
2.4 毒力基因的檢測 毒力基因的PCR擴增檢測結(jié)果如表4和圖4~9所示。結(jié)果顯示,毒力基因DNT的檢出率為87.5%,毒力基因bvgs的檢出率為100%,毒力基因AC-Hly的檢出率為100%,毒力基因FHA的檢出率為87.5%,毒力基因bfrZ的檢出率為100%,毒力基因Prn的檢出率為100%。
表4 豬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情況Table 4 Distribution of main virulence genes in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strains from swine
圖4 DNT基因的PCR擴增Fig.4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ulence gene DNT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 1~8:Bb-1~Bb-8M:DL2 000 DNA Marker; 1-8:Bb-1-Bb-8
圖5 bvgs基因的PCR擴增Fig.5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ulence gene bvgs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 1~8:Bb-1~Bb-8M: DL2 000 DNA Marker; 1-8:Bb-1-Bb-8
圖6 AC-Hly基因的PCR擴增Fig.6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ulence gene AC-Hly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 1~8:Bb-1~Bb-8M: DL2 000 DNA Marker; 1-8:Bb-1-Bb-8
本試驗分離菌的菌落在血平板上呈灰黃色、圓形、微隆起,這一菌落特點與張棟良等[7]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但在該菌培養(yǎng)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菌株在24 h左右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菌落聚集,在24~36 h時,多數(shù)菌株出現(xiàn)較為典型的菌落形態(tài),但是有個別菌株的菌落并不典型,并且有些已出現(xiàn)典型菌落的平板再置于37 ℃恒溫箱中培養(yǎng)約4 h后,其菌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細菌生化和PCR鑒定后,確定了這8株分離菌均為Bb,以此判斷該菌可能出現(xiàn)了菌相變異,在以后對該菌進行研究時,應注意這一特性變化。
圖7 FHA基因的PCR擴增Fig.7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ulence gene FHA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 1~8:Bb-1~Bb-8M: DL2 000 DNA Marker; 1-8:Bb-1-Bb-8
圖8 bfrZ基因的PCR擴增Fig.8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ulence gene bfrZ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1~8:Bb-1~Bb-8M: DL2 000 DNA Marker; 1-8: Bb-1-Bb-8
圖9 Prn基因的PCR擴增Fig.9 PCR amplification of virulence gene PrnM:DNA分子質(zhì)量標準DL2 000;1~8:Bb-1~Bb-8M: DL2 000 DNA Marker; 1-8: Bb-1-Bb-8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的毒力基因有許多,本試驗檢測到的主要毒力基因中bvgs基因可根據(jù)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這一特性是通過調(diào)節(jié)多種毒力因子的表達來實現(xiàn)的。FHA基因具有良好的抗原保護性[8],它和DNT基因都有利于豬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的黏附作用,并且從肖璐等[9]的研究中可知,DNT基因?qū)C體的皮膚還有明顯的毒性作用。AC-Hly基因可以裂解紅細胞,并能使巨噬細胞和免疫效應細胞的吞噬作用受到破壞從而發(fā)揮毒性作用[10],而Prn基因?qū)奘杉毎簿哂幸欢ǖ亩舅刈饔?,從而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nèi)生存。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該細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并不一致,與本試驗結(jié)果相吻合,毒力基因DNT和FHA的檢出率均為87.5%,毒力基因bvgs、AC-Hly、bfrZ和Prn的檢出率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