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本刊編輯 唐超
作 者: 吳強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年6月《跟道德經學領導力》
關于領導者如何做事,西方管理學講了很多,但關于領導者如何做人,如何認識世界并尊重規(guī)律,2000多年前的《道德經》其實講得更完整。《道德經》所講的就是“大道至簡”的底層邏輯。真正的難點不在于認識這些基本道理,而在于認識之后不偏不倚地身體力行。
《道德經》雖篇幅簡短,但微言大義,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如何繞過它的詞語迷宮,抵達它的認知核心,使它成為自己的指導和力量源泉?
《跟道德經學領導力》一書,作者希望帶著大家去研讀《道德經》,撇去更多的浮躁和不安,并找到提升領導力的智慧。
該書作者發(fā)現(xiàn),《道德經》所討論的問題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討論的是宇宙起源,世界從何而來,它的終極規(guī)律是什么。第二個層次,討論的是這種規(guī)律如何作用于物質世界,順應和違背這種規(guī)律的結果分別是什么。第三個層次,討論的是這種規(guī)律如何影響人的命運與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尤其是領導者)應該如何順應這種規(guī)律。
老子從哲學的終極問題出發(fā),一層層解碼世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最終落在對人類的告誡上,尤其是對領導者的告誡上——老子似乎知道,如果人類的社會組織出現(xiàn)危機的話,“根源都在主席臺”。
《道德經》認為宇宙的終極規(guī)律就是“道”,遵循終極規(guī)律的行為就是“德”,高度濃縮了閱事、為人、治世和領軍等方面的精辟哲思,體現(xiàn)了豐富的領導力智慧。無論是養(yǎng)生、為人、處世、用兵還是治國,只要遵循了終極規(guī)律,結果就沒有不好的。
例如,“人心亂了,隊伍不好帶!”這是讓很多領導者頭痛的問題,到底應該以什么原則去管理?如何使人“心不亂”“不爭”“不盜”?解決方案就在《道德經》的第三章。老子認為,“不尚賢”和“不貴難得之貨”,就是不標榜和崇尚賢明,不以難得的財寶為珍貴,簡單講就是不追求名和利。如果領導者總是追求各種社會上的榮譽、職務,卻要求下屬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不現(xiàn)實?!耙陨碜鲃t”才是領導者影響他人的第一要務,律人先律己。
該書作者認為,事物的本質永遠不變,變的只是人們認知本質的尺度,人們都相信這個世界存在“終極真理”,無論是在科學、哲學還是宗教領域,人類文明幾千年來的努力,都是在趨近這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