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浩旭
“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加強國際傳播的理論研究,掌握國際傳播的規(guī)律,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提高傳播藝術?!笔橇暯娇倳泴π侣劰ぷ髡叩纳钋榧恼Z。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了提高我國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為了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出現(xiàn)在央視的主播臺上,并且給受眾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以央視《新聞聯(lián)播》為例,新聞播音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板、教條的播音風格,而更貼近于與普羅大眾親切溝通式的語言風格——由“播”向“說”轉變。那么央視《新聞聯(lián)播》主播剛強正是這樣的一位央視新聞主播。剛強繼承并發(fā)揚了老一輩播音主持藝術家優(yōu)秀的播音特點又獨具風格:齊越的播音雄渾豪放,夏青的播音嚴謹端莊,方明的播音瀟灑遒勁,剛強的播音則穩(wěn)重大氣。他以扎實的業(yè)務能力,渾厚的嗓音條件,親切的面容等特點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也給新聞聯(lián)播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更好的傳播效果。早在本世紀初,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現(xiàn)為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就已經有主播剛強的身影,并且為新聞聯(lián)播做幕后配音工作近4年,直到2017年初主播剛強搭檔海霞正式出鏡亮相央視《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節(jié)目一經播出,主播剛強迎來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其關注度不斷提升。剛強老師以其極高辨識度的嗓音、高超的業(yè)務素養(yǎng)、沉穩(wěn)大氣的播報方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贏得了各方的贊譽,其多年來的不斷學習與積累逐漸形成了獨具個性化的新聞播報特點。
如今廣播電視節(jié)目層出不窮,尤其是在現(xiàn)代社會數(shù)字化媒體不斷發(fā)展的前提下,圓潤動聽的聲音、獨特規(guī)范的語音發(fā)音才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這對廣播電視節(jié)目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而言尤為關鍵。2017年1月21日央視《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迎來了一位新任男播音員——剛強。節(jié)目一經播出,他的一副“好嗓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剛強老師以其獨特的低沉醇厚、圓潤動聽的嗓音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對于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渾厚獨特的聲音特點是對自己喜歡主播的評判標準,但這種最直觀的感受除了播音員自身的天賦外,背后也離不開本人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對專業(yè)的錘煉與思考。
“吐字歸音是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首先,播音員之所以能發(fā)出清晰飽滿、醇厚自如的聲音是因為掌握熟練的發(fā)聲方式和技巧,了解自己的喉部從而科學發(fā)聲,并自如運用和調整“提、打、挺、松”的播音狀態(tài)。當喉部放松時,聲帶也會跟著放松,氣息運用也會更加自如,發(fā)聲時的聲音就會聽上去非常飽滿柔和、清晰圓潤、共鳴豐滿。吐字發(fā)聲圓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要有豐富的泛音共鳴,韻母歸音到位,既符合了漢語普通話的音節(jié)特點又在聽覺上達到了靈動悅耳的效果。
其次,在整個節(jié)目播出過程中,主要通過語言這個媒介給觀眾傳遞理念,因此播音員的語言風格、發(fā)音特點等都會影響節(jié)目質量。例如,在2022年2月4日的大國外交最前線的個人短視頻中,剛強老師在日常說話時語態(tài)就注重吐字歸音的基本要領,他用一種普羅大眾更易于接受、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促進了節(jié)目的廣泛傳播。剛強在發(fā)聲時字音清楚、準確、完整、富有變化又具有親切感。正因如此,播音吐字不是千篇一律的,播音員、主持人要有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切忌以犧牲受眾需求為代價,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業(yè)內專業(yè)人士也會用“棗核型”來形容這種“兩頭小、中間大”的發(fā)音特點。剛強老師進行新聞播報時做到了出字剛勁有力、立字飽滿圓潤、字尾歸音到位,可謂是“聲如其人”。
對于有聲語言藝術從業(yè)者來說,聲音渾厚響亮、吐字清晰圓潤是基本要求,有聲語言藝術具有特殊性,吐字清楚規(guī)范更是學好這門藝術的基礎性條件。初學者在練聲時由于對自身發(fā)聲器官的不了解,為了過于追求響亮或者渾厚的嗓音,一味地去喊或者壓著嗓子說話,這都是不正確的練習方式,本身會對聲帶造成損傷,甚至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學生要學習剛強老師在播音時喉部時刻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勤練口部操,這樣在日常的學習和練習中就會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在播音發(fā)聲過程中,呼出的氣息是人體發(fā)聲的動力?!辈ヒ舭l(fā)聲運用的是傳統(tǒng)的發(fā)聲呼吸,這是一種特殊的呼吸方式,是由人自主控制呼吸器官從而增加進氣量的呼吸方式。具體來說,播音發(fā)聲采用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它是指呼吸時,胸廓、膈肌等合作得到加強,擴大了胸廓與胸腔的體積,幫助我們吸入更多的氣息,因此它可以支持我們進行較長時間的發(fā)聲。氣息也在情感表達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氣息是情感與聲音之間連接的紐帶,熟練地掌握氣息能夠更好地傳情達意,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剛強老師在進行新聞播報時,我們能夠很明顯感受到他對呼吸有著良好的控制,輸出氣息均勻且扎實,這使得受眾在聽覺上感知聲音力度始終保持一致,嚴肅大氣得以彰顯。央視《新聞聯(lián)播》通常是時政類新聞比較多,同時這類文稿普遍專有名詞多,長句子多,對播音員能否熟練地控制氣息以及播出情感的把握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剛強老師氣息扎實平穩(wěn),當面對急稿、大稿時,一方面能夠及時準確地把黨和國家的號召傳遞給受眾,另一方面也完美地呈現(xiàn)了新時代黨和人民、國家和人民和諧融洽的時代風貌。剛強老師是央視播音員,其播報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黨中央和國家的立場,因此新聞語態(tài)決定著傳播效果,也決定著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效果。
在2021年11月16日的央視《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中,剛強老師在主播臺上臨時接到了長達27分鐘的通告,而在面對內容如此長的時政稿件時,他展現(xiàn)了極強的專業(yè)性,臨危不亂并且準確無誤地把稿件內容傳達給受眾,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展現(xiàn)了黨波瀾壯闊、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這一次節(jié)目的播出讓剛強老師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引起了干部群眾的強烈反響,這一新聞達成了較高曝光度因此提升了剛強的觀眾接受認可度。同時作為播音員、主持人,理應為祖國和人民發(fā)出時代的最強音,要清楚地認識扎實的氣息控制的重要性、基礎性、關鍵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氣息的運用與控制,才能更好地把握并磨煉自己的播音風格。
有業(yè)界人士說,“評價這個人是不是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就看他的氣息扎不扎實”。當前,有聲語言藝術的初學者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氣息上浮”,根本原因在于氣息不能更好地控制。一方面,由于本身實踐經驗較少,在進行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時,會受到環(huán)境等外界因素影響,從而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進而導致兩肋打不開,膈肌沉不下去,氣息也就沉不下來,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播出效果;另一方面,量的積累較少達不成質變,因此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大量的練習,例如:氣息不扎實的同學著重練習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找到氣息的發(fā)力點,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加強吸氣量的鍛煉;第三方面,容易緊張的同學要積極克服心理障礙,先從小型比賽開始多多參加實踐活動并且賽后積極總結經驗,播音專業(yè)的學生要認識到積累的重要性。
新時代的到來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素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等要求越來越高,故受眾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個性化特征”成為新一代播音員和主持人的代名詞,不僅要吐字圓潤飽滿、聲音動聽,而且要能夠通過媒介個性化的處理內容傳達給受眾從而讓受眾產生深刻的印象?!霸谡Z言表達中,重音的處理使語意更準確、思想情感更鮮明、話語邏輯更清晰?!庇^眾喜歡剛強,一方面是喜歡他清晰的重音表達技巧,準確來說是情感的真切流露。他本人熟練的表達技巧能更好地傳達作品本身的內涵價值,讓觀眾收看新聞的同時,產生共鳴,增強代入感。
“播音員是新聞事件的目睹者,同時又是這個事件的采訪者”,因此當播音員播報新聞時受到新聞事件自身的感染,從而產生強烈的思想情感的運動,這種感覺越強烈,他的報道意識就越強,新聞播音的真實感就越強。2020年12月27日剛強老師在播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這條新聞時情真意切,句句動人。播音員正是新聞傳遞和起導向作用的重要媒介,播音員播報時的情感與語態(tài)是對新聞報道內容價值的重要衡量,能夠通過新聞播報這個過程向受眾傳遞內容價值,引導社會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播報時恰當?shù)男侣務Z速、合適的停連更好地將這條新聞的莊重性、鼓動性表達出來,受眾能感受到清晰的脈絡,主次分明并具有身臨其境之感。當說到“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wěn)定提供了有力支撐”時情緒更為熱情飽滿,打破了受眾對新聞播音員刻板嚴肅、親和力弱的成見,提高受眾對新聞關注度。由此可知,所有的播音發(fā)聲技巧最后都是服務于內容的,都是技巧與內容的完美融合。剛強老師新聞播報的重音選擇適度合理,能準確地表達新聞的重點,使得語意清晰連貫;運用多種語言表達的聲音處理方式突出重音,使語意清晰、主次分明。剛強在進行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時,無論是語意的表達還是重音的確定都是建立在他對稿件的充分理解,并且認真負責地將稿件內容傳達給觀眾,起到了傳播效應,樹立了良好的典范,做到了新聞播音“用事實說話,以新動人”。
如今,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受眾更喜歡有“溫度”的對話。播音員、主持人應具有獨特的“個性”的風格與魅力,使自己主持的節(jié)目吸引更多的受眾,從而更好地適應傳媒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短視頻平臺的出現(xiàn),一大批短視頻情感主播順勢而起,一些情感電臺和朗誦散文、詩歌等短視頻也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央視的新聞播音員大都經過系統(tǒng)的播音理論和技能的訓練,因而在駕馭處理稿件、掌握表情達意的規(guī)律和技能方面,也有著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與能力。例如2020年7月11日《主播說聯(lián)播》中剛強對安徽歙縣洪災的報道,主播們使用第一人稱,用一些意味深長的表情和手勢語等來展現(xiàn)對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和情緒,剛強老師對情感的合理把握,拉近了播音員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受眾感到了十足的親和力,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共鳴,因而也產生了許多“聯(lián)播粉”。
新聞播音中語態(tài)是向受眾傳情達意的重要媒介,同時也能更好地傳遞新聞內容。很多學生在進行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時容易“見字發(fā)聲”,只注重讀音卻忽視了稿件本身所蘊含的情感與價值,使得播出效果僵硬、呆板,所以作為有聲語言藝術的從業(yè)者要努力掌握重音的運用原則尤其要注重稿件情感的理解和表達,靈活掌握情、聲、氣的綜合運用。
在對剛強老師的新聞播音特點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其鮮明的播音特點:渾厚的嗓音條件、清晰飽滿的吐字發(fā)音、沉穩(wěn)自如的氣息狀態(tài)、準確無誤的重音表達、豐富飽滿的情感狀態(tài)等??芍氤蔀橐幻麅?yōu)秀的新聞主播不但需要熟練地掌握播音發(fā)聲技巧,更要把關注點聚焦在新聞文稿本身,通過不斷地學習、閱讀、積累,增強對新聞本身的理解力、感悟力,不斷地實踐,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兩方面,剛強老師都做到了并且十分出色。同樣,身為有聲語言藝術的從業(yè)者要不斷地向業(yè)界前輩學習,持之以恒地勤學苦練專業(yè),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努力提高個人的播音素養(yǎng), 從而更好地塑造播音魅力與風格, 使自己主持的功力和技巧得以提高、進步。
在如今全媒體時代融合的背景下,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牢牢掌握新聞播音的基本功,強化共性的特點,更要努力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特點,更好地立足于時代,唯有通過科學的方式學習與實踐,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個性化風格,唯有不斷地發(fā)揚獨特的風格與特點,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更好地符合當今時代新聞傳播的規(guī)律,更富有時代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