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在一檔網(wǎng)絡節(jié)目中,一群平均年齡75歲的“清華人”唱響自行編寫的歌曲《熱愛與少年》。這已經(jīng)是他們第二次傳遞有關“少年”的命題啦,依舊解讀得青春洋溢,元氣滿滿。
“少年”可是個神奇的概念,一旦觸及,便像被施以魔法,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突破與延伸。
蒲明書80歲了,平素的性格內(nèi)斂沉靜,甚至有些寡言少語,正是典型的“理工男”代表。但在參演歌曲這件事上,他硬是逼自己“拋頭露面”了一把——旁的不說,單歌詞就徹底觸發(fā)了他的勇氣與潛力。如他所說:“歌詞很積極向上,能提醒我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與蒲明書這樣的“門外漢”不同,今年82歲的團長劉西拉和他的愛人陳陳屬于標準的“藝術科班”出身。早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倆一個擔綱首席小提琴手,一個任職鋼琴伴奏。而今,這對“金童玉女”繼續(xù)在藝術團里發(fā)光發(fā)熱:陳陳日常彈奏鋼琴,也全程陪同了劉西拉的這次排練和演出,還提出了諸多建議。
“90后”什么模樣?人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想象,但演出組給出的這個答案,絕對“很少年”。
可以說,節(jié)目組里97歲的指揮官曹鵬就是這般少年。20歲時,他進入新四軍文工團,教戰(zhàn)士唱愛國紅歌鼓舞士氣;中年時,他去往莫斯科留學,竭力把《梁?!返鹊湫偷闹袊L作品推向世界……2005年,他牽頭成立了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多年來始終堅持向大眾普及交響樂。
年事漸高,曹鵬卻不服老。退休后,他投身公益事業(yè),專門為自閉癥孩子開設音樂、文化、技能等課程。每次登臺演出或者出席重要活動,曹鵬總會在胸前的口袋里插一條特殊的紅色領花——這是那些孩子為他佩戴的紅領巾!
“少年”有故事,更懂得創(chuàng)造故事。
76歲的嚴成釗拿出口琴演奏的“看家本領”,但憑光陰似流水,他還記得自己年輕時并沒有太多樂器,而口琴簡單易學,能為貧瘠的日子平添不少充實和快樂。果然,本次演出時,嚴成釗的口琴聲悠遠綿長,叩響天際,喚醒了他們的“少年夢”。
施晨毅是藝術團的新成員,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56歲的年齡恰為“花季”:對她來說,這個團隊朝氣蓬勃,像極了學生時期的合唱團。這一次的演出大家身著色彩明朗的服裝,相互之間對視、微笑、點頭……往事徐徐,激情會永駐。
“少年”愛努力,恪守著初心,也張弛有度。
2021年首次登臺,“少年們”略帶靦腆地唱著《少年》;2022年重登舞臺,他們落落大方地演繹《熱愛與少年》。有人說,這必然是少年的“2.0版”吧;他們笑談這是“舞臺經(jīng)驗”使然,只是他們的排練從未倚靠經(jīng)驗打過折。
年齡不是問題,哪怕排練起來連軸轉(zhuǎn),“少年們”都不叫苦、不覺累,從唱和歸音再到表情姿勢,他們練得一絲不茍。于他們而言,演唱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歌曲不僅是一次挑戰(zhàn),還是一次學習,“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而成為眾多觀眾尤其是年輕網(wǎng)友的“超級榜樣”,更堅定了他們從事藝術演出的信心和恒心。
…………
時光匆匆,“少年們”韶華不再卻光華滿懷。
歲月從容,“少年們”年輕不再卻還是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