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赟 張赟赟
金果欖的研究進展
嚴 赟1張赟赟2
(1.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中醫(yī)藥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2)
金果欖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材,廣西壯族、瑤族習用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其所含主要成分生物堿、萜類和甾體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以及降血糖活性。文章通過查閱文獻,對其質(zhì)量控制、化學成分、藥理藥效和臨床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描述,為其后期的開發(fā)利用奠定基礎。
金果欖;質(zhì)量控制;化學成分;提取工藝;藥理作用;臨床應用
金果欖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為防已科植物青牛膽[Tinospora sagittate(Oliv)]或金果欖(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的干燥塊根。塊根色黃味苦,形似橄欖,故又名金楛欖,塊根數(shù)個相連,遂稱九牛膽;生于山谷溪邊疏林下或石縫間。主要分布于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臨床上多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糜爛、熱咳失音、脘腹疼痛、瀉痢、癰疽疔毒、毒蛇咬傷。
金果欖載于《百草鏡》:“出廣西,性寒,皮有疙瘩,味苦色黃。陳延慶云,內(nèi)肉白者良。但有二種,一種味甚苦,一種味微苦,入藥以味苦者良?!薄端幮钥肌份d:“金楛欖產(chǎn)廣西,生于藤根,堅實而重大者良。藤亦可用?!薄陡虉@小識》載:“金楛欖種出交趾,近產(chǎn)于廣西蒼梧、藤邑(今藤縣),蔓生土中,結(jié)實如橄欖,皮似白術,剖之色微黃,味苦[1]?!苯鸸麢煸凇吨袊幍洹酚惺蛰d,是廣西壯、瑤族習用藥材,藥效顯著,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開發(fā)價值。
目前,關于金果欖的研究集中于生物堿類成分的分離提取和藥理藥效研究?,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金果欖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降血糖等作用。本文從質(zhì)量控制、化學成分、藥理研究、臨床應用幾個方面歸納總結(jié)其研究進展,為金果欖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金果欖目前現(xiàn)行有效的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國家標準中2020年版《中國藥典》為現(xiàn)行有效標準,地方標準中貴州省中藥材標準,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壯藥質(zhì)量標準第一卷,廣西瑤藥材質(zhì)量標準(第二卷)均為現(xiàn)行有效標準。國家標準能較全面地控制金果欖藥材的質(zhì)量,但是仍然缺少重金屬、農(nóng)藥殘留等有害物質(zhì)的控制。廣西壯藥質(zhì)量標準中利用薄層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對金果欖中生物堿成分進行了質(zhì)量控制,對國家標準是很好的補充,見表1。在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除了金果欖藥材及飲片,還收載含金果欖的成方制劑共4種,其中3種沒有關于金果欖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包括羚羊清肺丸、羚羊清肺顆粒和清咽潤喉丸。另外小兒咽扁顆粒只用鹽酸巴馬汀對照品對金果欖進行了薄層鑒別。對以上四個金果欖成藥制劑分析發(fā)現(xiàn)入藥方式主要為水煎煮提取和粉碎成細粉直接入藥兩種,功能主治均與清熱利咽有關。綜上所述,金果欖藥材質(zhì)量控制和評價體系仍需不斷完善和提高,中藥制劑的開發(fā)和利用仍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
表1 金果欖現(xiàn)行有效標準及質(zhì)量控制
近年來金果欖質(zhì)量控制相關的文章主要是以金果欖生藥鑒定、生物堿及萜類的含量測定為主。
生藥鑒定中傳統(tǒng)的顯微鑒別法以及現(xiàn)代的DNA分子生物學方法都有應用。黃蕾蕾等[2]通過形狀、外觀、顏色、質(zhì)地、氣味以及顯微橫切面區(qū)分鑒別青牛膽,云南青牛膽和峨眉青牛膽易混偽品。楊兵等[3]以青牛膽的DNA進行提取,通過SRAP-PCR反應程序?qū)NA進行優(yōu)化和擴增;建立了適用于青牛膽的SRAP反應體系,為金果欖以其青牛膽屬的基源鑒定提供新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廣泛應用于金果欖中生物堿及萜類的質(zhì)量控制。胡奇志等[4]以藥根堿和鹽酸巴馬汀做為含量測定指標建立了金果欖含量測定方法并建立金果欖中生物堿類指紋圖譜,表明不同產(chǎn)地的金果欖在生物堿類成分上有差異,金果欖品質(zhì)受地域影響較大。林方芬等[5]對15批不同產(chǎn)地金果欖藥材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及生物堿類成分含量測定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測定,把測定所得的數(shù)據(jù)無量綱化處理,計算各序列項下的關聯(lián)系數(shù)、關聯(lián)度、相對關聯(lián)度并進行排序,15個產(chǎn)區(qū)金果欖中以湖北武當山八仙觀及貴州貴定得分最高。另外其還利用以上數(shù)據(jù)進行了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明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與鹽酸巴馬汀含量測定對評價金果欖藥材具有重要意義。唯一不足的就是金果欖中含量較高的古倫賓未能納入此次的評價體系。還有研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lián)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測定金果欖中的β-蛻皮甾酮、非洲防己堿、藥根堿、巴馬亭紅堿、掌葉防己堿5種成分的含量來評價金果欖藥材[6]。金果欖在202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了古倫賓含量測定方法。冷靜等[7]對金果欖中的青牛膽苦素(古倫賓)進行了含量測定,但是有文獻報道金果欖中含有古倫賓和異古倫賓成分,這兩個成分為同分異構(gòu)體且藥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這個含量測定的方法還可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提高。
很多學者對金果欖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生物堿、萜類、甾體類,脂肪酸類成分,此外還含有皂苷類、黃酮類和多糖類等。
金果欖生物堿是目前金果欖研究較多的成分,其生物活性較為明確,組成成分主要包括巴馬亭[8,9](palmatine)、藥根堿[8](jatrorrhizine)、非洲防己堿[8](columbamine)、蝙蝠葛任堿[8](menisperine)、木蘭花堿[8](magnoflorine)、巴馬亭紅堿[9](palmatrubine)、延胡索乙素[9](teyrahydropalmatine)。
有研究通過測定巴馬亭、藥根堿含量,考察了回流提取法、超聲提取法和浸漬提取法,最終確定金果欖藥材生物堿最佳提取工藝為:1 g藥材粒徑(250 μm~355 μm),60 mL甲醇回流1小時[10,11]。還有研究采用半仿生提取考察了金果欖生物堿提取次數(shù),提取溶液的PH值,提取時間等因素,最終確定3次水煎煮,PH值依次為4.0、6.5、9.0,提取時間依次為1.0小時、0.5小時、0.5小時為金果欖生物堿最佳提取工藝[12]。陳黎等[13]對金果欖中生物堿類成分的提取溶劑和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乙醇提取物的收膏率和生物堿的含量均高于乙酸乙酯的量,表明金果欖藥材中水溶性生物堿的含量較高。在提取工藝中傳統(tǒng)的酸提堿沉法比直接堿化提取所得的生物堿含量要高。
目前從金果欖中分離得到萜類化合物5個,分別為二萜類化合物古倫賓[8](columbin)、異古倫賓[8](isocolumbin)、黃藤內(nèi)酯[8](fibleucin);三萜類化合物金果欖苷[8,14](tinoside)和β-谷甾醇[9](β-sitosterol)。甾體類化合物4個:20-羥基蛻皮激素[8](20-hydroxyecdysone)、2-脫氧-20-羥基蛻皮激素[8](2-deoxy-20-hydroxyecdysone)、2-脫氧-20-羥基蛻皮激素-3-O-β-D-葡萄糖苷[8](2-deoxy-20-hydroxyecdysone3-O-β- D-glucopyranoside)、胡蘿卜苷[9](daucosterol)。
王柳卜等[15]優(yōu)化了金果欖中萜類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比較了冷浸法、超聲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3種提取方法,考察了不同極性的提取溶劑,最終選擇了回流提取后乙酸乙酯萃取作為樣品的制備提取方法。
金果欖中揮發(fā)性成分大多為脂肪族化合物。郭洪偉等[16]通過石油醚超聲提取甲脂化,采用GC-MS共鑒別出十七烷,肉豆蔻酸、十七碳二烯酸、油酸、十五烷酸、棕櫚油酸、順-10-壬二酸、棕櫚酸、棕櫚酸、十七烷酸、亞油酸、順式-13-十八酸、硬脂酸、9,12-十八碳二烯酸、17-甲基硬脂酸15個脂肪酸。其中亞油酸、順式-13-十八酸和棕櫚酸3個含量最高,總和超過了全部脂肪酸含量的82%。對于金果欖脂肪酸的提取工藝目前還沒有文獻報道。
目前從金果欖里提取出了總皂苷類、總黃酮類和多糖類成分,但是具體是什么成分還沒有文獻報道,在中藥中皂苷、黃酮和多糖成分均具有較好的生理活性,是大多數(shù)藥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金果欖藥材還有許多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空間。
楊忠飛[17]利用正交試驗考察不同提取時間,提取溫度,溶劑濃度和料液比對金果欖皂苷含量的影響,最終確定料液比為1∶12時80%乙醇60℃提取4小時為金果欖皂苷最佳提取工藝。唐純翼[18]采用超聲提取法、浸提法和微波提取法3種方法分別提取金果欖總黃酮成分,結(jié)果表明浸提法為金果欖總黃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另有研究學者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多糖得率為指標,優(yōu)化金果欖多糖提取工藝條件為:當液料比為20 mL/g時酶解PH值5.1,酶解時間56分鐘,復合酶添加量2.0%,酶解溫度50℃,金果欖多糖提取率為14.12%[19]。
近年的文獻表明,金果欖發(fā)揮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為金果欖水煎煮液。但具體是何種成分發(fā)揮的抗炎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防治潰瘍主要通過金果欖水提液對炎癥細胞的抑制而發(fā)揮作用。
金果欖抗炎通過二甲苯引起的炎癥小鼠模型和組胺引起的炎癥大鼠模型實驗表明,金果欖水提液混合物能抑制炎癥部位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炎癥部位的腫脹率,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20]。金果欖防治胃潰瘍在水浸拘束法和醋酸燒灼法造成的大鼠模型中金果欖水煎煮液能促進胃潰瘍黏膜再生,改善再生黏膜質(zhì)量。能減少炎癥細胞在再生黏膜聚集,提高細胞保護因子PGE2水平,增加再生黏膜血流量,保持血流通暢,促進潰瘍愈合[21,22]。
目前金果欖抗氧化活性研究均為體外試驗,金果欖總皂苷、金果欖不同極性部位提取物及多糖類成分均具有體外抗氧化活性。
金果欖總皂苷通過5種不同指標抗氧化實驗表明,隨著金果欖總皂苷濃度的增加其體外抗氧化能力也隨之增大[23]。金果欖多糖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具有一定的體外抗氧化能力,且其體外抗氧化能力與濃度呈正比,但是與維生素C比較,其體外抗氧化能力顯得較弱[19]。另外還有研究學者比較金果欖5種不同極性部位的提取物對3種不同自由基的體外清除能力,實驗結(jié)果表明金果欖甲醇提取物體外抗氧化能力最強,推測可能是甲醇提取物中的生物堿類物質(zhì)發(fā)揮其作用[24]。
金果欖對糖代謝有一定的影響。金果欖水提液可以通過降低四氧嘧啶復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劑量組與二甲雙胍的降血糖作用相當[25]。
有研究考察了金果欖95%乙醇粗提物,正己烷,氯仿和丙酮不同極性部位提取物以及金果欖中掌葉防己堿、防己內(nèi)酯、藥根堿和金果欖苷4個活性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實驗結(jié)果表明金果欖95%乙醇粗提物、丙酮部位的提取物以及掌葉防己堿和藥根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起到協(xié)同抑制的作用[26]。
從近年的文獻來看,金果欖在廣西、貴州、湖南、湖北等民間用藥較為廣泛且多為壯族、瑤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廣泛使用的中藥材。金果欖在壯瑤醫(yī)的使用歷史悠久,臨床上被許多壯瑤醫(yī)用于炎癥治療,被譽為壯醫(yī)的廣譜抗菌素[27]。其不僅能單方使用發(fā)揮抗菌、抗炎作用,而且還能配伍使用治療多種炎癥。臨床上多用金果欖單方治療上呼吸道炎癥,研細粉、泡水沖服或裝膠囊服用,對于咽喉炎、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效果較好,臨床認為其為治療咽喉腫痛之要藥[28]。兒科氣道疾病除了手足口病等較重病癥均可單方應用金果欖。另外金果欖配伍使用可治療哮喘、慢性喉音、梅核氣、慢性咽炎[29]。除了呼吸道炎癥金果欖還可單方或配伍使用治療急性胃腸炎,帶下病和盆腔炎等婦科病癥。還有文獻報道金果欖配伍使用能清熱解毒對于腫毒,蟲蛇咬傷,腳氣及帶狀皰疹病毒均有較好的療效。金果欖配伍使用還能消腫止痛對于尿結(jié)石、腎積水、跌打腰傷效果佳。在臨床中金果欖的成藥制劑較少且均為復方制劑,在2020版《中國藥典》中有3個品種,國家藥品標準頒布件中有1個品種,其臨床應用見表2。
表2 金果欖、含金果欖方劑及含金果欖中成藥的臨床應用
續(xù)表2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急性胃腸炎金果欖5 g,水煎服 婦科疾病帶下病、盆腔炎金果欖5 g,水煎服 泌尿系統(tǒng)疾病尿結(jié)石、腎積水金果欖、纈草(根)等份,研細粉,每服3 g,溫黃酒送服 外傷跌打腰傷金果欖、纈草(根)等份,研細粉,每服3 g,溫黃酒送服 腫毒、蟲蛇咬傷、腳氣、帶狀皰疹金果欖、霜木芙蓉葉等份,研細粉,醋、蜜或水調(diào)糊敷金果欖涂膜劑
近年來,金果欖總皂苷、總黃酮、總多糖只有提取工藝的相關研究,研究者應對以上化學成分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結(jié)合物質(zhì)基礎研究進一步開展藥效學和作用機制的研究,并應開展與治療效果相關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研究。另外臨床應用表明金果欖相當于西醫(yī)的廣譜抗菌藥的功效,研究者應該結(jié)合相關基礎物質(zhì)研究和臨床藥理研究為金果欖的臨床應用和開發(fā)奠定基礎。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三冊)[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
[2] 黃蕾蕾,熊世平,王克勤. 金果欖及其混偽品經(jīng)驗鑒別[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3,14(5): 276.
[3] 楊兵,王天志,羅禹,等. 青牛膽SRAP標記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 中草藥,2007,38(2): 272-275.
[4] 胡奇志,賈憲生,胡成剛. 金果欖質(zhì)量評價[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5): 56-60.
[5] 林方芬,黃曦,黃笑夏. 灰色關聯(lián)分析評價不同產(chǎn)地金果欖質(zhì)量[J]. 中國藥師,2021,24(10): 1942-1945.
[6] 嚴赟,張赟赟. HPLC-ESI-MS/MS同時測定金果欖5種成分含量[J]. 中藥材,2017,40(2): 395-398.
[7] 冷靜,付曉泰,傅超美,等. HPLC測定金果欖中的青牛膽苦素[J]. 華西藥學雜志,2008,23(5): 600-601.
[8] 史琪榮,沈云亨,張川,等. 中藥金果欖兩種基源植物的化學成分[J]. 中國天然藥物,2008,6(3): 186-190.
[9] 王世平,吳艷俊,李玲,等. 金果欖化學成分的研究[J].貴州醫(yī)藥,2011,35(1): 17-18.
[10] 黃良永,涂自良,楊光義,等. 金果欖不同提取方法比較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2): 465-466.
[11] 涂自良,楊光義,陳吉炎,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金果欖中鹽酸巴馬汀和鹽酸藥根堿的含量[J].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19): 1726-1727.
[12] 楊光義,杜士明,黃良永. 均勻設計法優(yōu)選金果欖半仿生提取工藝[J]. 中國藥房,2010,21(39): 3689-3690.
[13] 陳黎,吳燕燕,朱海濤,等. 金果欖中鹽酸藥根堿與鹽酸巴馬汀提取方法的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4): 981-982.
[14] 宋純清,徐任生,徐亞明. 金果欖化學成分的研究[J]. 化學學報,1988,46: 1049-1052.
[15] 王柳卜,賈憲生,陳秀芬,等. 金果欖二萜類成分色譜及相關藥效學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5): 83-86.
[16] 郭洪偉,田云剛,王建霞,等. 金果欖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 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6): 44-51.
[17] 楊忠飛. 金果欖皂甙提取工藝研究[J]. 銅仁學院學報,2015,17(4): 7-10.
[18] 唐純翼. 青牛膽總黃酮的對比提取研究[J].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3(25): 1185-1191.
[19] 蔣德旗,柒善懷,張?zhí)m熙,等. 響應面法優(yōu)化金果欖多糖提取工藝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9,26(4): 85-90.
[20] 王剛,涂自良,陳黎,等. 金果欖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5): 1232-1233.
[21] 王剛,涂自良,陳黎,等. 金果欖防治胃潰瘍作用機制的研究[J]. 醫(yī)藥導報,2009,28(1): 42-45.
[22] 王剛,涂自良,陳黎,等. 金果欖對實驗性應激性胃潰瘍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J].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23): 2009-2012.
[23] 鄧曉梅. 金果欖總皂苷抗氧化活性研究[J].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9(2): 32-35.
[24] 楊政敏,劉儀偉,韓忠耀. 九牛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6,25(12): 35-36.
[25] 王永慧,楊光義,冉培紅,等. 兩種植物來源金果欖藥材降血糖作用比較[J]. 醫(yī)藥導報,2010,29(8): 1005-1007.
[26] 余雁,王海波. 九牛膽抗菌作用模式研究[J]. 吉林農(nóng)業(yè),2015(20): 80-81.
[27] 覃文格,羅試計,楊文進,等. 桂西名壯醫(yī)楊順發(fā)應用金果欖治療疾病經(jīng)驗[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7(7): 12-14.
[28] 榮堃,周正祎. 周正祎應用金果欖經(jīng)驗[J]. 中醫(yī)藥通報,2017,16(5): 20-22.
[29] 劉杰. 金果欖治療咽喉舉隅[J]. 醫(yī)學信息,2011,24(1): 381.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
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and is used by Zhuang and Yao nationalities in Guangxi. It has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away heat, detoxification, swelling and pain.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its main components alkaloids, terpenoids and steroids have anti-inflammatory,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By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its quality control,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icac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its l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 quality control; chemical composition; extraction proces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R285; R917
A
1008-1151(2022)06-0063-04
2022-03-28
嚴赟(1980-),男,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副主任藥師,從事藥品質(zhì)量檢測與分析評價工作。
張赟赟(1980-),女,廣西中醫(yī)藥研究院副主任藥師,從事藥物分析和中藥化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