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孫瑞瑞,余建眉,周麗麗,程 芒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育英兒童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000)
臨床實習是護生由基礎知識邁向臨床實踐的關鍵步驟,標志著護生身份即將完成轉變走向工作崗位,使護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基礎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是現代醫(yī)學教育所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與其他科室相比,兒科工作環(huán)境大不相同,所服務患者多為年幼兒童,認知溝通能力不夠完善,護生剛進入兒科可能難以適應護理工作[1]。傳統(tǒng)帶教模式多以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教育內容死板且方法單一,影響護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被動地接受知識與理論。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加強對護生的腦部訓練,進一步強化其記憶能力,通過使用線條、符號等將“無聊”的文字信息轉變?yōu)閷哟呜S富、等級分明的圖像,加強護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護生主觀能動性,強調發(fā)散思維與靈活記憶[2]。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一種主動式教學方法,以護生為主體,強調護生間協(xié)作能力,提高護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幫助護生貫徹團隊精神。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通過“案例+學生+教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案例入手,與臨床結合,利于護生了解理論知識及護理操作,并將二者相結合運用到實際臨床中。本次研究旨在探討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在兒科實習護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
(一)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兒科實習的114名護生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單雙數法進行分組,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7名。其中,對照組包括男2名,女55名,年齡均介于18~24歲,平均(20.72±2.04)歲;學歷:本科11名,大專24名,中專22名。實驗組包括男3名,女54名,年齡均介于18~23歲,平均(20.53±2.02)歲;學歷:本科12名,大專23名,中專22名。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對照組護生采用傳統(tǒng)帶教模式,由總帶教老師制定實習計劃,各帶教老師有序組織實習活動的開展;以帶教老師講解為主,護生聽取并做好課堂筆記;帶教過程中帶領護生團體參觀治療室、護士站、消防通道、病房,并對兒科護理常識及環(huán)境進行講解。
實驗組護生采用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內容如下:(1)由總帶教根據實習大綱制定本次實習教學內容,組織帶教老師展開研討會,以培養(yǎng)護生思維、溝通能力為主,繪制思維導圖并準備病例課件,內容表現以顏色、圖像、文字等為主,使用箭頭表示分支關系。(2)由總帶教組織護生開展思維引導,使其充分認識思維導圖教學概念、形式、內容及優(yōu)點;并叮囑護生在實習教學過程中自行繪制思維導圖,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導圖分級,強化記憶。(3)將實習護生分編小組并選出組長對接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以護生為主導,充分引導護生發(fā)言討論并為其解決疑惑,調動護生積極性,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定期組織小組間知識實踐答辯,解決各組臨床遇到的護理問題,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4)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選取典型案例提前1周發(fā)放給各小組,小組經過資料查詢、組內討論、問題解決后,繪制思維導圖,提出合理護理方案;組織小組間集體討論,相互學習并梳理方案制定中出現的重難點,帶教老師對組內合作情況進行點評并對重難點進行專業(yè)指導,引導護生以真實病例為基礎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護理方案中,熟悉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思維導圖的運用習慣。(5)帶教老師帶領各組護生進行臨床護理實踐操作,在護理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小組間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繪制思維導圖、制定護理方案,確保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強化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并增強其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力。
(三)教學效果評價。
實習4周后,對比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并分析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及對護理帶教的滿意度。(1)對兩組護生進行出科考核,包括兒科相關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綜合考試,總分均為100分。(2)采用我院自制的教學評價表評估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共包括5項內容,統(tǒng)計每項內容持肯定態(tài)度的人數。(3)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護生對護理帶教的滿意度,總分為100分,滿意:80~100分,比較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分析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護生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綜合考試成績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比較(分,
(二)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
實驗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n(%)]
(三)兩組護生對護理帶教的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實習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對護理帶教的滿意度比較[n(%)]
思維導圖引導的教學模式能夠制定完善臨床診治及護理思維導圖,既能夠培養(yǎng)護生學習興趣及思維能力,同時能夠提升護生臨床專業(yè)技能及病理分析能力,教學效果較為良好[3]。TBL強調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性,運用集體智慧提升每個護生的知識水平與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幫助護生完成從傳統(tǒng)個人學習向團隊合作的轉變,增強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團隊意識與協(xié)同責任感。CBL教學模式通過將真實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幫助護生了解兒科相關臨床知識,培養(yǎng)護生臨床實踐能力,提高其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的能力。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單調的授課方式,通過引用真實案例,使得護生依靠自身所學的知識結構,結合小組分工學習完成案例的討論與解決;充分發(fā)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既能幫助其掌握臨床實踐能力,同時促進臨床思維的應用,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意識。
本研究顯示,實習4周后,相比采用傳統(tǒng)帶教模式的護生,采用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護生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綜合考試成績更高,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及對護理帶教的滿意度更高,說明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能夠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培養(yǎng)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熱情的同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使其批判性學習思維得到充分鍛煉;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幫助護生樹立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強合作意識,有利于護生更早適應臨床實際工作,顯著提升護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護生臨床實踐能力全面發(fā)展。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將理論知識貫穿于臨床實踐中,既保證護生完成教學目標,又能夠滿足護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臨床需求,進一步提高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肯定與護理帶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引導TBL及CBL帶教模式在兒科實習護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促進護生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綜合考試成績的明顯提高,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較高,認為其極大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進一步提高了護生對護理帶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