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亮 北京佳美口腔白石橋門診,北京市 100081
隨著人們不良習慣增多以及外傷情況等,牙體缺損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影響患者牙列完整性,破壞美觀與牙齒咬合力,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嵌體、全冠修復和填充治療是當前牙體缺損的常用治療手段[1]。以往臨床發(fā)現(xiàn)[2],常規(guī)填充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微滲漏、繼發(fā)齲等并發(fā)癥,因此臨床較多使用纖維樁樁核冠修復。纖維樁樁核冠修復具有良好的機械特性和耐疲勞性,逐漸在殘冠和殘根修復領域得到良好認可。以往臨床上多使用可塑纖維樁進行樁核冠修復,其硬度良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口腔修復需要。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3-4],可塑纖維樁進行樁核冠修復容易變色腐蝕,美觀性差,而且穩(wěn)定性有限,長此以往會對牙周組織產生刺激,進而促發(fā)患者炎癥損傷,影響修復效果。隨著臨床口腔修復技術發(fā)展,預成纖維樁正逐漸被應用到口腔修復領域,預成纖維樁屬于一種新型的樁核修復材料,其彈性模量較好,與人體自身牙本質幾乎相同,能夠使修復之后的應力產生均勻分布現(xiàn)象,從而降低患者術后牙根斷裂的風險,并且在修復后對于患者牙周組織所產生的刺激也比較小,有利于牙周組織恢復健康[5]。然而對于預成纖維樁修復來說是否能夠提升牙列缺損患者的咀嚼效率與口腔咬合目前尚無明確定論。因此,為了提升牙列缺損患者口腔修復效果,本文將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口腔修復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預成纖維樁口腔修復效果及對咀嚼效率與口腔咬合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需進行口腔修復的牙列缺損患者,將其應用隨機數(shù)字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納入標準:經口腔X線以及臨床口腔檢查確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體缺損[6];單顆牙齒牙體缺損;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血液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者;合并重度口腔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礙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36.25±4.51)歲;缺損程度:輕度16例,中度28例,重度6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36.46±3.62)歲;缺損程度:輕度13例,中度29例,重度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樁核修復前操作,其中包括齲壞組織去除、殘根殘冠處理等,并注意盡可能多保留患者正常牙體組織,隨后檢查患者牙齦、牙周以及牙齒咬合情況,對患者牙列缺損程度進行評估,從而制定合理的手術修復方案。對照組:實施可塑纖維樁進行樁核冠修復,具體方法為:依照患者的實際根管情況進行預備根管,并測量患者預備根管的長度,置入EverStick公司聲場的可塑纖維樁,并依照患者牙列缺損和咬合情況調整其位置后進行光照20s,取出可塑纖維樁,使用杜拉菲勒粘結劑粘結后再次進行光照,時間為40s。觀察組:實施預成纖維樁進行樁核冠修復,具體方法為:依照患者的實際根管情況進行預備根管,并測量患者預備根管的長度,選擇合適Tenax Fiber Trans 公司生產的預成纖維樁,將其放置于酸性溶液中,進行常規(guī)清洗與酸蝕,并清除根管中殘留的水分。在纖維樁表面和根管粘結面均勻涂抹杜拉菲勒粘結劑,光照20s。應用硅橡膠口內注射頭從根尖到根管依次填充流體樹脂,將纖維樁放置在根管內部,光照40s進行固化處理。所有患者在牙體預備制作完按成之后,進行排齦處理,再次硅橡膠取膜,行全瓷冠制作,在試戴合適后進行粘結處理。
1.3 觀察指標 (1)修復效果:對所有患者在修復完成后1個月,應用顏色匹配、臨面接觸、表面質地、繼發(fā)齲、邊緣密合度、舒適度等條目來評價指標效果,并將每個條目分為A、B、C三個級別,A級代表修復效果優(yōu),B級為中,C級為差[7];(2)咀嚼功能:咀嚼功能采取自擬問卷調查,其中包括咀嚼穩(wěn)固程度、異常情況、咀嚼食物情況、對消化功能影響等,總分為5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咀嚼功能越好[8];(3)咀嚼效率:應用稱重法測定患者咀嚼效率,讓患者咀嚼2g花生,左右兩側各咀嚼20次,收集咀嚼物應用200目篩子過濾,稱取未過濾的殘渣重量,并計算咀嚼前后花生重量變化比例[9];(4)咬合力:應用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生產的MCF-8701型咬合力測定儀,測定患者治療前后咬合力變化;(5)并發(fā)癥: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牙根折斷、咀嚼障礙、牙體脫落、牙周病變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1 兩組修復效果對比 觀察組顏色匹配、臨面接觸、表面質地、繼發(fā)齲、邊緣密合度、舒適度相關修復效果A級例數(shù)明顯多于對照組,C級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修復效果對比(n)
2.2 兩組咀嚼功能與咀嚼效率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咀嚼效率與咀嚼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咀嚼功能與咀嚼效率對比
2.3 兩組咬合力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咬合力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咬合力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咬合力對比
2.4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
牙列缺損是口腔科常見的疾病類型,多由頜骨缺損、發(fā)育障礙、齲病、外傷以及牙周病導致。牙列缺損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口腔美觀程度,而且還會降低患者咀嚼功能,導致牙周組織改變、發(fā)音準確度下降、清晰度較低,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負面影響[10]。樁核修復能夠最大限度保存患者牙體組織,從而恢復正常咬合關系。但是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于樁核修復材料的要求逐漸提升。以往臨床上對于樁核修復常用金屬樁、可塑纖維樁和預成纖維樁,但由于金屬樁應力過于集中,會增加牙體組織折斷風險,從而導致修復失敗[11]。因此,越來越多學者推薦對牙列缺損患者使用可塑纖維樁或預成纖維樁來進行修復,但何種纖維樁效果更好尚無明確定論。研究發(fā)現(xiàn)[12],預成纖維樁應用于口腔修復具有一定優(yōu)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修復成功率及患者滿意度,應用價值較高。根據(jù)不同纖維分為很多不同種類,其中包括碳纖維、聚乙烯纖維以及玻璃纖維等,能夠適應更多臨床需求,滿足口腔修復患者對于牙齒功能與美觀的要求[13]。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我院口腔修復患者采取預成纖維樁進行樁核修復,希望能夠為臨床提供參考意見。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顏色匹配、臨面接觸、表面質地、繼發(fā)齲、邊緣密合度、舒適度相關修復效果A級例數(shù)明顯多于對照組,C級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應用預成纖維樁修復能夠提升修復效果。曲波[14]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老年牙體缺損患者口腔修復中應用預成纖維樁進行樁核修復能夠提升患者整體修復效果,與本文結果相符。這是因為預成纖維樁與可塑纖維樁均為常用纖維樁,其中預成纖維樁質地彈性好,能夠均勻快速分散外力,從而保持根尖完整性,抗老性、舒適性較高。而在進行牙體修復時,大部分的殘留牙體比較薄弱,可塑纖維樁可能會出現(xiàn)牙根長度不足或者咬合過緊的情況,影響其穩(wěn)固性,影響遠期修復效果。另外,預成纖維樁屬于新型樁核修復材料,包括玻璃纖維樁、碳纖維樁和石英纖維樁等多種類型。其中應用最多的為石英纖維樁,其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相接近,在口腔修復中應用能夠得到更加均勻的應力分布,同時避免應力集中情況,提升牙齒耐久性[15]。另外,預成纖維樁具有較強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蝕性,修復之后并不會引起變色和腐蝕,也不會對患者牙周組織造成不良影響,從而提升修復效果。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咀嚼功能與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應用預成纖維樁修復能夠提升患者咀嚼功能與咀嚼效率。冷靜[16]的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預成纖維樁修復能夠提升患者咀嚼功能,與本文結果相符。這主要是因為預成纖維樁的基質材料為樹脂,并且含有小顆粒和大顆粒填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好的抗壓縮能力,而且整體纖維的制作也使用了良好的抗拉伸能力材料。與傳統(tǒng)金屬樁相比較,預成纖維樁的透光性好,顏色也與牙體本色接近,而且其抗疲勞能力更強,因此能夠在提升患者修復效果的基礎上提升咀嚼功能和咀嚼效率[17]。本文中,治療前兩組患者咬合力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咬合力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應用預成纖維樁修復能夠提升患者咬合力。這是因為,以往樁核修復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復患者缺損牙冠,從而保留無髓牙根,恢復患者牙列美觀性等。傳統(tǒng)的樁核修復材料雖然彈性模量較大,但是使用應力比較集中,患者修復后咬合力較差[18]。而預成纖維樁修復不僅修復成功率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患者口腔咬合力,具有良好修復效果。本文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預成纖維樁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樁核冠修復患者采取預成纖維樁修復能夠提升修復效果以及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增強患者口腔咬合力,減少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