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劉秋香
劉勃三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副教授,文學教研室主任。文史作者。代表作有《失敗者的春秋》《司馬遷的記憶之野》《傳奇中的大唐》等,曾擔任紀錄片《生活在古代》的文學主筆。
在三江學院,劉勃的“中國文化史”課很受學生歡迎。課上,他用段子勾起學生的興趣,用干貨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渴望。孟子及《孟子》是這門課的重要議題,劉勃從孟子生活的時代及活動空間,來分析其思想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上,梳理《孟子》一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劉勃以“風流”二字形容孟子,在他看來,孟子能說會道、自信坦蕩,而且應該長得還不賴。“先秦諸子沒有比他說話更動聽的!”只是,孟子周游各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卻終究未能得以實現(xiàn)。
《十幾歲》:錢穆說,講孔子講得最好的,莫過于孟子。請您談談孟子對孔子的繼承與發(fā)展。
劉勃:孟子以孔子的傳人自居,對“仁”闡發(fā)得比較多,但對孔子重視的“禮”,則談得比較少。圍繞人民,《孟子》中有很多論述。
孟子在孔子的基礎上有很多發(fā)揮,宋代理學家程頤說:“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yǎng)氣’出來?!泵献釉诒容^抽象、玄奧的問題上談得比孔子多。
《論語》是溫和、委婉的表述,《孟子》則是直白、慷慨的。比如說到君臣關系,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庇嘤r先生說,這兩句話是條件關系,換言之,如果君使臣不以禮,那么臣就可以不盡忠??鬃雍芎畹乇硎荆紝槐責o條件盡忠。孟子表述類似的意思,就慷慨激昂得多:“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
《十幾歲》: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社會是什么樣的?
劉勃:先秦諸子,我們總會先說孔子。差不多孔子去世時,墨子出生,墨子之后,莊子、孟子、商鞅都生活在戰(zhàn)國中期。這是個社會急劇動蕩的時代,對底層老百姓來說,民不聊生,隨時都有可能死掉。但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階層固化被打破的時代,原來比較封閉的社會階層之間出現(xiàn)了很多流通的通道。
孟子是鄒國人,活躍在齊、魯?shù)葨|部的國家,這些國家相對比較富庶,商業(yè)也比較發(fā)達,文化環(huán)境比較寬松。孟子很多觀點的產(chǎn)生,有具體的時空背景。假設他在秦國,那他不可能發(fā)出任何聲音,商鞅會把這種人當社會蛀蟲直接殺掉。
《十幾歲》:孟子跟與他同時代的莊子、商鞅之間有過相互評價嗎?
劉勃:他們相互間沒有提到過。孟子和莊子的立場不同,孟子努力地想讓這個世界變好,但是莊子覺得這個世界不可能變好。
孟子和商鞅的觀點極端相反。孟子說身為君主,你讓人民愛你,國家就強大了;商鞅說,身為君主,你讓人民怕你,國家就強大了?!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边@是孟子的態(tài)度,他主張養(yǎng)民,“五畝之宅,樹之以?!u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商鞅則認為“民強國弱,民弱國強”,他治理國家的方案是讓人民地位卑賤、生活窮困,這種情況下,人民就會特別害怕官員,國家機器就會運轉得非??臁?/p>
商鞅制定方案的能力、執(zhí)行力特別強,但現(xiàn)代人看《商君書》,完全無法接受里面的那些東西。孟子的很多觀點在今天看來還沒有過時,但他卻拿不出落地方案。
《十幾歲》:孟子的思想在當時受歡迎嗎?
劉勃:孟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混得不錯,到了好幾個國家,受到國君非常崇高的禮遇。
但孟子的思想就沒有落地過。他善于描繪美好圖景,說到國君應該怎樣過日子,國君說自己好勇、好色、貪財,孟子都說沒關系,只要和老百姓一起就可以。他說一個國家要治理好,不能得罪傳統(tǒng)貴族,“不得罪于巨室”這種話貴族愛聽。說到人民,孟子說統(tǒng)治者要讓人民過上好生活。但蛋糕就這么大,按照孟子的理論,要讓國君好,要讓貴族好,又要讓人民好,蛋糕究竟怎么分,他沒有辦法回答。
《十幾歲》:但孟子的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孟子談的人性、義、氣這些東西,大家都不太關心,所以孟子的思想也不怎么受重視。到唐宋以后,佛教在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宋儒有一句話:“儒門淡泊,收拾不住,皆歸釋氏?!本褪钦f,儒家門庭冷落,那些一流的天才都跑去廟里做和尚了。大家都在感慨,要討論社會、政治問題,可以用儒家思想來談;但人為什么活著,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種宇宙、人生方面的困惑,儒家沒有答案。
韓愈覺得這不行,儒家不僅要能夠面對社會、政治問題,對宇宙、人生的困惑也要能夠給出非常精彩的答案。在這樣一個取向下,孟子關于義、氣、性善的論述就非常有意味了,它們可以和佛教、道教產(chǎn)生回應,這之后孟子就特別被重視。宋代,孟子被尊為“亞圣”,《孟子》被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最核心的內容。
《十幾歲》:在您看來,孟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劉勃:孟子有可愛的一面,有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道德責任感,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缺點在他身上也體現(xiàn)得比較充分——道德調子唱得很高,但執(zhí)行力卻不夠。
讀《孟子》你肯定有一種印象,就是孟子這個人特別能說,而且長得應該也比較帥。有一個細節(jié),孟子去見齊宣王,當時孟子已經(jīng)很有名了,但齊宣王還是一個不太有經(jīng)驗的君主。見面之前,齊宣王就派人去偷窺孟子,被發(fā)現(xiàn)了,孟子就說,多么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人嘛!可以感覺到孟子說話特別自信。
《十幾歲》:《孟子》里面有很多的大段對話,能不能談談孟子的說話技巧?
劉勃:比如孟子說“君子三樂”。“王天下不與存焉。”他先不說快樂的事情是什么,而是從對比的角度來說此“三樂”超過行王道于天下的快樂。緊接著說“第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卑謰尪己芎?,兄弟都很好。一下子拉近了與人的距離,大家都覺得他肯定要說得很高端,結果他一張嘴說的是每個人心里都有的期待。孟子也不能總跟你套近乎,接下來一句很有氣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弊詈笫恰暗锰煜掠⒉哦逃保扔诎崖犓v課的學生都夸了一下。方方面面的事情、方方面面的情緒,孟子都照顧到了。
《十幾歲》:他很善于調動聽者的情緒。
劉勃:我們看“齊桓、晉文之事”那章。齊宣王看到有人牽牛從殿前走過,就問他牽牛去干什么,那人說,殺牛釁鐘,就是把牛殺了拿它的血抹在鐘上。齊宣王說,我看它瑟瑟發(fā)抖的樣子好可憐,就不要殺這個牛了吧!那人問他,是不是就不要釁鐘了?齊宣王說釁鐘是禮,不能廢,把牛換成羊。
孟子見齊宣王就說到這個事情,說他聽有人說齊宣王小氣。齊宣王是公子哥似的王,你說他荒淫好色,他覺得沒什么,但是你說他小氣,他委屈得不得了??墒牵_實拿羊換了牛。孟子接著說,我知道大王不是小氣,之所以要用羊換牛,是因為你看見這頭牛,沒有看見那頭羊。人嘛,就是因為接近,同情心才會被撩起,這就是“君子遠庖廚”的道理。這段話一說,齊宣王覺得寬慰得不得了。
這段時間,人家說他小氣,他想解釋又說不出道理來,孟子一來,就幫他把道理說清楚了。這時,孟子又說,大王同情一頭牛的這個心理要是推廣開來,行王道于天下都是可以做到的,然后講了一大堆自己的政治主張。
《十幾歲》:這些都是孟子的談話技巧。
劉勃:“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特別善于抓住對方的心理,先把人家?guī)У阶约旱墓?jié)奏里,然后把主張說出來。他一度混得很不錯,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孟子固然說過,暴君是可以被打倒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我聽說周武王殺死了獨夫紂,沒有聽說他們以臣殺君。)”但你要知道孟子是在齊國說這個問題,有特殊性。因為田氏能夠奪取政權,據(jù)說就是推翻了暴君的統(tǒng)治,所以在齊國論證暴君可以被打倒,這是等于在論證齊宣王王位的合法性。
《孟子》
導讀、譯注:楊伯峻 楊逢彬
出版社:岳麓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