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廉潔文化的挖掘、宣傳和點位打造方興未艾,地方政府重視廉潔教育本是一件大好事,不過,記者到訪過一些地方,發(fā)現(xiàn)廉潔文化建設出現(xiàn)了偏差。
有的地方對廉潔文化的概念理解狹隘,甚至扭曲歷史,隱去本地籍古代官員的污點,包裝成清官大肆宣揚。有的地方為爭奪清官的籍貫歸屬鬧得不太愉快。還有的地方,把清官文化的宣揚做成了一樁生意。
華中某地的長江沿岸,古代一名清官曾旅居于此,當?shù)乜h政府以這名清官的名義打造了一個廉政文化公園,內(nèi)設各種娛樂設施,門票50元,游覽一圈發(fā)現(xiàn),景區(qū)內(nèi)與該清官相關的景物和遺跡十分稀少,大都是毫無特色亮點的仿古建筑,大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記者還到過一個地方,那里坐擁歷史上最知名的清官之一,卻處處抗拒這名清官帶來的話題和影響力。前兩年,該地一名喜好當?shù)亓疂嵨幕钠髽I(yè)家實在看不下去,自己出錢在該清官的故居旁邊打造了一個廉潔文化園。該清官的墓地損壞嚴重,也不見修繕,最后在民間人士的呼吁和籌款下,近期墓地才得以修復。
后來與當?shù)氐囊幻賳T交流,聽他講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前兩年關于該清官的電視劇播出,全國上下不少黨政機關掀起了學習該清官為官精神的熱潮,唯獨該市如同處在暴風眼中般平靜。不僅如此,市上還下發(fā)文件,要求公職人員不得談論與該清官相關的一切,實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清官的“清”是指道德上的操守,這就決定了清官文化是一種潤物無聲的精神力量,無需強制灌輸和刻意營造。而只要真心接納,這種精神力量便會勢不可擋。
記者在杭州追尋蘇軾足跡時,頗有感觸。在西湖周圍,不少廉政詩詞隱秘在步道旁的草叢中,不少是當時的文人墨客游覽后留下的“打卡”痕跡。而這些文人墨客,當時大都有一官半職,讓這些遺留下來的碑文具備了文化力量和廉潔基因。這里沒有紅紅綠綠的展板和介紹,唯有素雅的涼亭,既保護碑文,又能供友人休憩。
一名“80后”的蘇軾粉絲專門尋找蘇軾在杭州留下的詩文碑刻,并做好地理標記,制定了相關的路線,專門為此出了一本書。他帶著記者夜登麥嶺,尋找蘇軾與友人王瑜等同游麥嶺時留下的石刻。因為時間久遠,白天陽光強烈,石碑上的字跡難以辨認,而夜晚在黑暗中用電筒斜射石碑,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蘇軾、王瑜、楊杰、張璹,同游天竺,過麥嶺”的字跡。蘇軾當年在杭州抗洪修堤,留下千年文脈,這些石刻便是活生生的證據(jù)。
在杭州,有不少由“80后”“90后”組成的詩友會,他們時常聚在西湖邊尋找碑文石刻,交流研究心得,感知先賢的人格和文韻。他們做這些事情均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這何嘗不是傳承清官文化最融洽的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