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英 王珊珊
導讀:為充分利用高山地區(qū)優(yōu)良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探索高山蔬菜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效新模式,總結了高山線辣椒—萵筍周年生產(chǎn)技術,為山區(qū)農(nóng)民生產(chǎn)蔬菜提供技術參考,使“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
線椒育苗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地處秦嶺東南麓,夏季自然氣候冷涼,環(huán)境優(yōu)越,是商洛重要的高山蔬菜基地,生產(chǎn)的天然錯季節(jié)商品蔬菜,能穩(wěn)定供應滿足城區(qū)居民生活需求。經(jīng)過多年的生產(chǎn)試驗,合理利用萵筍耐寒涼,可在海拔1 000 m以下高山地區(qū)安全越冬的特性,推廣高山線辣椒—萵筍周年生產(chǎn)的高效栽培模式,為高山地區(qū)補充生產(chǎn)一茬蔬菜,豐富蔬菜市場,有效增加農(nóng)民收入,推動高山蔬菜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為山區(qū)群眾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發(fā)揮積極作用。
線椒3月初育苗,5月上中旬移栽大田,7月開始采收鮮椒,10月底采收結束。萵筍9~10月育苗,10月底11月初移栽定植大田,翌年4~5月收獲。
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高山區(qū)域,選擇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向陽的田塊。要求水源方便,水質(zhì)清潔。
選擇植株生長勢強、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椒條順直的線椒品種,如歐麗414等。
線椒出苗
①溫湯浸種 2月下旬3月初,將精選的線辣椒種子在55℃溫水中浸泡15~20 min,吸脹6~8 h后,置于28~30℃環(huán)境下恒溫催芽,當8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②冷床育苗 育苗床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育苗床土按3∶1比例加入腐熟牛糞,深翻耙細整平,東西延長作畦,畦寬1.2 m左右,長度隨地勢而定。播種前育苗床澆透水,等明水下滲后,將露白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內(nèi),播種量5 g/m2左右,覆蓋0.5 cm厚的疏松細土,再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扎小拱棚覆農(nóng)膜保溫。
③苗期管理 當大部分苗拱土時,揭去地膜。早晨及時抖去拱膜上的露珠,以保證透光性。如遇寒潮,加蓋毛氈或草簾等覆蓋物保溫,盡量早揭晚蓋覆蓋物,增加光照時間。晴天中午溫度過高,要及時兩頭放風。澆水宜在晴天10:00前后進行,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澆后及時通風排濕。育苗期可噴施0.10%~0.15%三元復合肥液(N-P-K=20-10-20)3~4次。
④病蟲害防治 苗期注意及時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等。猝倒病可用1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300~500倍液噴澆基質(zhì);立枯病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1 000倍液噴澆根部;早疫病可用687.5 g/L氟菌霜霉威(銀法利)懸浮劑60~75 mL/667 m2噴澆防治。蟲害主要蚜蟲、白粉虱、小地老虎、螻蛄、蠐螬等。蚜蟲、白粉虱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地下害蟲可667 m2溝施3%辛硫磷顆粒劑2 kg進行防治。
⑤煉苗 定植前,增加光照和通風量,降低溫度和濕度,煉苗1周后出圃移栽。
⑥移栽定植 結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硫酸鉀30 kg。起壟,壟寬連溝150 cm左右,壟寬60~80 cm、壟高20~25 cm,雙行雙株呈“品”字形栽植,每667 m2栽苗3 000株左右。5月上中旬于晴天移栽定植。定植前1周覆地膜提溫。移栽后澆足定根水,苗周圍用細土將膜壓嚴。
①整枝打杈 及時打杈,將第1分杈以下的側(cè)枝全部摘除。
②施肥 坐果后分期每667 m2追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5 kg。第1次采收青椒后視生長情況,及時追施硫酸鉀型復合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一般采摘期每采收2次施1次高鉀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2~3次。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術,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
①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良種和無病壯苗。及時清理田間殘枝敗葉、病株和雜草等,保持田間清潔。深溝高畦覆膜栽培,合理密植,科學施肥。
②物理防治 采用溫湯浸種、曬種等進行種子處理,預防種傳病害;采用銀灰色地膜趨避蚜蟲。
③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防治蚜蟲,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和為害。使用生物農(nóng)藥防病治蟲,用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防治蚜蟲、蛾類、螨類、蠅類等多種害蟲,用80%乙蒜素乳油1 500倍液防治真菌性、細菌性、土傳病害等。
線椒田間生長情況
萵筍定植
④化學防治 及時防治病蟲害。防治疫病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枯萎病可用30%甲霜·噁霉靈水劑600~8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脲酸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防治炭疽病可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8%寧南霉素水劑300~500倍液或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白粉虱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甜菜夜蛾、煙青蟲可用5%虱螨脲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地下害蟲等可溝施3%辛硫磷顆粒劑2 kg/667 m2。注意提早防治,一旦發(fā)病,及早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農(nóng)藥品種。
7月中旬開始采收青椒,至10月下旬結束。
越冬萵筍選用耐寒、適應性強的品種,如耐寒白葉、竹葉青等。
9~10月播種育苗,選擇地勢高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塊作苗床。播前結合翻地每1 m2施腐熟有機肥10 kg、復合肥0.5 kg作底肥,整平耙細,澆足底水,待明水滲下后,將種子與少量細土拌勻后撒播,淺蓋細土,每1 m2播種2~3 g。露地育苗加蓋小拱棚。根據(jù)天氣情況適當通風,白天溫度保持12~20℃,夜間5~8℃。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可667 m2溝施3%辛硫磷顆粒劑2 kg。
移栽前結合整地,一次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3 000 kg左右和復合肥30 kg作基肥。整平耙細,作成寬1.3~1.5 m的高壟,覆地膜待移栽。
10月下旬11月初,苗齡30~40天,具5~6片真葉時移栽定植,一般雙行栽植,株距30 cm左右。栽后澆足水,植株周圍用細土壓嚴。
越冬前應注意煉苗,肥水澆施不宜過勤,防止苗期生長過旺。翌春及時清除雜草,莖基開始膨大后,減少追肥次數(shù),降低肥水濃度。
注意萵筍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等的防治。萵筍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控制病菌蔓延,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唏酰嗎啉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可用40%菌核凈·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噴施莖基部、老葉和地面;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噴2~3次,注意輪換用藥和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
4月中下旬,當萵筍心葉與最高葉片的葉尖持平時,為收獲萵筍最適期。
萵筍田間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