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芳 劉明 張青 馮契靚 趙云峰 雷撼 崔棟慧
(1上海楊思醫(yī)院呼吸科,上海 200126;2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南醫(yī)院呼吸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見病、多發(fā)病〔1,2〕,中國人群流調數據結果顯示,40歲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13.7%〔3〕。白三烯(LT)與COPD的發(fā)病有一定關系〔4〕。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能夠催化生成白三烯(LT)B4,而LTB4與支氣管黏膜細胞膜上的 G蛋白受體結合后,能夠導致氣道產生炎癥〔4,5〕。LTA4H上游啟動子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rs17025122與COPD病情進展有關〔5,6〕。在COPD發(fā)病過程中,LTA4H在氣道黏膜有一定表達量,香煙中的煙霧顆粒能夠誘導氣道上皮細胞LTA4H的表達〔7〕。本研究旨在探討LTA4H基因多態(tài)性rs17025122檢測在COPD患者中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南醫(yī)院及上海楊思醫(yī)院呼吸科病房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老年COPD患者300例,分為COPD急性加重(AECOPD)組及對照組(支氣管擴張、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各150例。AECOPD患者符合2017年GOLD指南制定的AECOPD標準〔8〕;排除標準為:①心、肝、腎功能不全;②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虎鄯胃腥拘约膊?、肺間質性疾??;④支氣管擴張癥、支氣管哮喘;⑤有心肌梗死史、心臟、胸部及腹部外科手術史、眼底出血等;⑥各系統(tǒng)晚期腫瘤患者;⑦存在納入本研究禁忌者。
AECOPD組男104例,女46例,年齡61~75歲(中位數62.5歲);對照組男96例,女54例,年齡60~77歲(中位數64.8歲)。對照組包括80例支氣管擴張急性加重患者、70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入組患者符合支氣管擴張或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專家共識、指南〔9,10〕。另外,兩組各自分為兩個亞組,分別為吸煙組及不吸煙組,其中AECOPD組包括吸煙組110例、不吸煙組40例;支氣管擴張患者中吸煙組43例、不吸煙組37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中吸煙組40例、不吸煙組30例。所有入組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獲得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外周血LTA4H rs17025122基因多態(tài)性測定應用imLDR多重連接酶SNP分型檢測技術〔11〕,測定每例患者治療前、治療10 d后的動脈血氣,測定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及6 min步行距離(6MWT)、慢性阻塞性肺病評估測試(CAT)問卷評分。
1.2基因位點測定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置于-80℃冰箱內保存。有關引物序列如下:rs17025122位點上游引物5′-AGCTTTTAGGACAACCTGGGAAGTG-3′;下游引物5′-TGCCCTTTTAAGGGAAGCATTTG-3′;連接引物序列rs17025122FG:5′-TTCCGCGTTCGGACTGATATTGGGAAGTGAGAAGC-AACCAAGG-3′;rs17025122FA:5′-TACGGTTATTC-GGGCTCCTGTTGGGAAGTGAGAAGCAACCAGGA-3′;rs17025122FP:5′-TTTGTACAGCAAAACAAGTCACACCAT-3′。
1.3CAT評分測定 CAT問卷共8項內容,包括患者癥狀、活動能力等方面,CAT分值0~40分,其中0~10分為輕微影響,11~20分為中等影響,21~30分為嚴重影響,31~40分為非常嚴重影響〔1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LSD-t檢驗、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
2.1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 rs17025122位點的基因型在AECOPD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有群體代表性(P=0.435,P>0.05有意義)。 本研究選擇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GG為野生型、AG為變異雜合子、AA為變異純合子。
2.2兩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頻率比較 兩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頻率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野生型GG基因型相比較,AG突變基因型顯著增加了COPD患病風險,見表1。
表1 兩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頻率比較〔n(%),n=150〕
2.3兩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的亞組分析 兩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頻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在吸煙亞組中,相較于GG基因型,AG基因型顯著增加了COPD患病風險,見表2。
2.4兩組治療前后有關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不吸煙患者相比,對照組吸煙患者pH值、PaO2、PaCO2、FEV1、FEV1%、6MWT、CAT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AECOPD不吸煙患者治療前相比,AECOPD組吸煙患者pH值、PaO2、PaCO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FEV1、FEV1%、6MWT、CAT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均P<0.05)。兩組治療前后上述有關數據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均P<0.05)。相較于對照組治療前,AECOPD患者治療前pH值、PaO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PaCO2、FEV1、FEV1%、6MWT、CAT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相較于對照組治療后,AECOPD患者治療后pH值、PaO2、PaCO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FEV1、FEV1%、6MWT、CAT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各組rs17025122位點基因型的亞組分析〔n(%)〕
表3 對照組與AECOPD組治療前后有關指標的比較
基因診斷和精準治療已成為當今醫(yī)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為了達到對COPD患者個體化精確治療的目的,提高COPD的診治水平,尋找有效的基因靶點及研究有效基因靶點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目前COPD的研究熱點之一。
本研究結果說明,外周血LTA4H基因多態(tài)性rs17025122位點測定結果顯示,AG基因型突變顯著增加了COPD的患病風險。吸煙的COPD患者存在明顯的AG突變基因型,說明吸煙一方面可能是導致吸煙者外周血LTA4H基因多態(tài)性rs17025122位點AG突變基因型表達的誘因,另一方面是吸煙者發(fā)展為COPD的重要原因,相較于不吸煙的COPD患者,吸煙的COPD患者肺功能更差、6MWT更短、CAT評分更高。
綜上,通過LTA4H基因多態(tài)性rs17025122位點測定,外周血rs17025122位點AG基因型突變顯著增加了COPD患病風險。與不吸煙的COPD患者相比,吸煙的COPD患者有更高的AG突變基因型表達、更差的肺功能、更短的6MWT及更高的CAT評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單中心、小樣本臨床研究,希望以后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