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時懷著童話般的美好幻想,長大后不甘于現實的處境,人們總是有著太多的愿望。魔法,此時就成了夢的載體。從小憧憬魔法世界的攝影師katetheo,像無數人一樣渴望揮動魔杖就能實現愿望。雖然他沒有等到那根專屬自己的魔杖,卻靠相機賦予事物魔力。對他而言,攝影就像變魔法,所有照片都是被施了魔法的作品。katetheo的攝影作品就像是一個萬花筒,高飽和度的色塊,扁平的攝影風格,天馬行空的想法,構成了他充滿超現實趣味的“魔法”空間。這些“魔法”空間是katetheo心中的桃花源、烏托邦,他在這里能擺脫現實生活的繁瑣,卸下身上沉重的擔子,背對黑暗,迎接陽光。
洛杉磯設計師Marc Ange設計的IL Pavone扶手椅,展現了孔雀的華麗之美。座椅采用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填充,扶手和靠背由手工拋光鍍鉻黃銅制成的彎曲元素組成。設計師完美地將孔雀的光芒四射體現在了扶手椅上,讓人們仿佛置身于孔雀開屏的絢爛一刻。
很多人小時候就幻想過可以坐在云上,于是日本設計師浦崎翔太設計了一把看似正在“下雨”的云狀椅。座椅表面通過用針將聚酯纖維刺入聚氨酯泡沫中來實現云朵形狀,讓坐著的人看上去就像在飄浮。鏡面不銹鋼腿和底座形象地說明了雨水從云層下落到地面的過程。
在過去,大火會讓我們保持溫暖,讓掠食者遠離。而今天,它的熱量依然存在,將我們聚集在一起。由石頭、金屬和煙熏灰草制成的Gathering Heat是一個生物乙醇壁爐,采用了一種安全且可持續(xù)的方式,讓其在室內延續(xù)熱量和生命力。
澳大利亞設計師Adam Cornish創(chuàng)造的這款吊床雖然采用原木作為材料,但每塊木頭之間使用橡膠錐體加以連接,并且仿照了人類的脊椎結構,相較于傳統(tǒng)吊床,躺上去更加舒適靈活。后續(xù)這款設計還將嘗試使用其他材料,比如竹子。
位于巴黎的Studio Bold工作室設計了一款3D打印花瓶Poilu,在打印過程中植入了“頭發(fā)”。該工作室創(chuàng)建了一個由“數學與自然生成的邏輯之間的坐標”組成的代碼,通過3D打印的方式將竹子、椰子和木材材質表面賦予一排排環(huán)狀的“頭發(fā)”,集藝術美學與實用于一體。
倫敦的設計工作室Blast Studio創(chuàng)造了一種用菌絲體打造的樹柱家具系列。首先將紙漿與菌絲體混合,制成可打印的生物材料;然后通過3D打印機生產多個單獨的柱模塊,堆疊組裝后,這些模塊形成了“樹柱”。設計工作室希望建立一種新型的生活建筑,可以自我修復,并可以采摘菌類,提供食用。
設計師Oliver Pelle透過對不同材質的探索與混用,設計研發(fā)出了一款Nana Lure燈具。燈具的材質看似皮革或布料,實則是Pelle自行研發(fā)的“鑄紙”?!拌T紙”這種工藝是模具形成的紙纖維或紙漿,待其干硬后,從模具中取出加以著色,就形成了一款美輪美奐的燈具作品。
當意識到我們的生活正面臨可怕的塑料污染問題后,人們開始嘗試改變。比如,波蘭工作室MakeGrowLab研發(fā)出了一種新的“保鮮包裝”,這種包裝是利用當地的農業(yè)廢棄物開發(fā)而成,既能用于包裝產品,又能用于食品儲存,最重要的是它可以100%地降解。
倫敦設計師Taiba Akhuetie,擅長利用傳統(tǒng)的編織技巧、彩色閃石以及多種有趣的物料,設計出大膽前衛(wèi)的頭發(fā)造型。除此之外,Taiba還利用一雙巧手制作出多款以辮子編織而成的日常用品,如手袋、全身鏡、牛仔靴等,每款設計都別出心裁,堪稱是發(fā)型界的造型藝術品。在彩色編織鏡子系列中,Taiba Akhuetie用了幾種不同的編織手法,設計出質感圖案獨一無二的辮子鏡框。Taiba更愛以鏡框作道具,拍攝出一系列同色穿搭的趣味自拍,獨特的審美不言而喻。對于編織,Taiba Akhueti還抱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以傳播黑人編發(fā)文化為己任。所以她希望以全新的表達形式,讓大家可以從欣賞藝術的角度,去了解黑人文化。
除了在布料上繪制圖案、剪裁造型外,西班牙巴塞羅那發(fā)型師Alexis Ferrer在精進個人技藝的同時,也探索將千縷發(fā)絲當作畫布的各種可能性,把對服裝設計的熱愛延伸到頭發(fā)的裝飾設計上,應用數碼印花技術,設計出一系列充滿視覺沖擊的作品。吸收東方情調的曲線美,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測試,從自然清新的花鳥圖案到中國唐草紋樣,Alexis Ferrer以18世紀這個藝術自由時代的洛可可風格作為創(chuàng)作靈感,設計出La Favorite(最愛)發(fā)型系列。在鮑勃頭和波浪卷發(fā)上點綴以法式花卉圖案,豐富多彩的圖案在金色發(fā)絲的映襯下顯得沖突卻又浪漫詩意,生機勃勃的頂上藝術為大家?guī)砹藦奈从羞^的視覺體驗。
由藝術家Daniel Arsham專為中國藝術愛好者建立的藝術平臺ArchiveEditions宣布即將公開發(fā)售 Daniel Arsham 的限量藝術作品《結晶的夢幻卡牌》。該作品是繼《結晶的噴火龍卡牌》之后,Daniel Arsham所創(chuàng)作的Pokémon集換式卡牌游戲系列中的第二款作品。
被《福布斯》授予30歲以下藝術與風格類榮譽的Mei-Lan Tan與VictorLefebvre二人與品牌Tonic Naturals合作,生產了Erode Soap Summit純手工香皂系列。擁抱山的形狀,大自然侵蝕與再融合的象征,是其設計核心。
對冬季漫漫的瑞典來說,陽光彌足珍貴。于是在白日最長的一天,人們紛紛用花、樹枝妝點自己的家以及各處。設計師Bernadotte和Kylberg以此為核心,為瑞典著名的冰屋旅館設計了新的套房,命名為“仲夏夜之夢”。
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曾通過逼真的化妝技術制作出以假亂真的義肢,但一個小女孩希望擁有獨一無二的義肢的想法促使Sophie在倫敦創(chuàng)立了The Alternative Limb48 Project,為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性和想象力的肢體而做著不斷的嘗試。
來自上海的空間設計工作室Some Thoughts為成都寬窄巷子的一家店鋪操刀,嘗試讓觀者對于古建筑的視覺屬性進行重組,將這座位于成都的歷史悠久的清代建筑改造成體驗式空間,提供大眾探索傳統(tǒng)與當代交織的機會。
先天失聰人士如何在具體的城市生活中發(fā)聲?Christine Sun KIM將她平實的語句通過文字形式,放置在城市生活的尋常之處,也有可能通過飛機外掛橫幅出現在天空中。我們在思考這些語句背后的意義時,也在想,要擁有什么樣的人設背景才能如此“妄為”。
反轉內和外,法國藝術家Thierry Mandon以藝術體現生活縮影,展現非日常的浪漫奇思異想。
Avid Brandon Geeting擅長以超現實的視角觀察世界,而學習時尚和藝術的Lina SunPark則喜歡改造生活中的對象。夫婦倆共同創(chuàng)作,為家中的食物和日常用品拍攝創(chuàng)意照片,并集結出版。
Marsper大師系列繼與中國藝術家韓美林、日本潮玩大師大久保博人、日本當代藝術家上野陽介合作后,此次又與日本藝術家下田光(Hikari Shimoda)共同打造的全新作品Cosmic Hero Marsper,在保留Marsper原有細節(jié)的同時,融入犄角、星星、天真瞳孔等下田光標志性藝術元素,展現藝術家格調美學。
品牌形象就像一個人的門面,是建立大眾對于產品印象與認知的關鍵,假如我們把國際品牌及其標志性的包裝放在截然不同的產品上,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們嗎?
紐約中央公園出現了一個重達400多磅的金立方體,立方體由24K黃金制成,價值高達 1,170萬美元。此項目是德國藝術家NiclasCastello的概念藝術作品,他說他想“創(chuàng)造一些超越我們世界的東西,那是無形的?!?/p>
雖然這個可作手機支架使用的湯匙看起來很便利,但還是一個人用餐的時候使用就好。如果親友聚餐時,每個人面前都擺著手機,這樣的畫面其實有種莫名的悲傷,但又如實反映了當今的餐桌文化。
午餐時間感覺整個人提不上勁?身穿藍色T-shirt 、騎著后面拖個鮮黃色小貨柜自行車的“騎士”們整裝待發(fā)。你只要拿起手機在社交平臺分享并@IKEA france,就能立即來上一場在花都街頭午睡的新鮮體驗。
日本藝術家三澤遙(Haruka Misawa)融合建筑理念設計的魚缸系列,營造出恰到好處的平衡狀態(tài),所有要素結合在透明容器之中,盡顯日式干凈簡潔的風格。
看起來很美味?它們全是“塑料”!這是紐約藝術家羅賓·弗羅哈特(Robin Frohardt)“開辦”的黑色幽默超市,意圖用藝術喚醒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