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屈一平
如何讓青少年感悟黨的偉大精神,激蕩青春奮斗一脈相承?在建黨101周年到來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柄林。
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髓是 什么?
偉大建黨精神提煉了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政治品格、優(yōu)良作風,包含著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碼。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髓就是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一精髓從建黨之初就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和靈魂中,不同歷史階段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有各自的內涵。
請您談談青少年如何學習偉大建黨精神。
青少年學習偉大建黨精神需要注重實效性,抓好兩方面的具體落實辦法。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 王柄林
第一,應該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地推進偉大建黨精神的教育,包括偉大建黨精神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方面的教育。根據教學對象的差別,在相關課程目標、體系方面安排詳細的要求,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
第二,應該充分利用授予英雄獎章、表彰革命烈士、慶祝重大活動等重要節(jié)點進行偉大建黨精神的教育。教學中要安排相應的影像資料等內容,達到教材內容和革命史料的有機統一,加強課程內容對學生的感染力。
作為一名黨史工作者,您能否給青少年推薦一個黨史書單,讓青少年通過閱讀更好地學習偉大建黨精神?
青少年閱讀黨史書籍,需要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系統閱讀,形成知識理論體系,有利于更全面地掌握偉大建黨精神。
第一,應該閱讀經中央權威部門審定的黨史權威著作,如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
第二,應該閱讀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如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等著作。
第三,應該閱讀黨的重要文獻選編,如《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等書籍。
如果注重內容的可讀性,可以選擇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傳記年譜,如《毛澤東傳》《毛澤東年譜》等。
第四,還可以選擇既有故事性又具有說理性的黨史著作,如三聯書店出版的逄先知文叢、金沖及文叢等。近年來,我也主持編寫了幾本講道理和講故事結合的黨史書籍,如《大國追夢》《初心往事:一百個黨史故事》等,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一些重大事件進行專題化論述,用通俗的方式展現厚重的歷史,可供廣大青少年參考閱讀。
記者:黨史是一座豐富的育人寶庫,您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黨史的教育傳承,能否與青少年談談,黨史應該學什么,怎么學?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的歷史,充分發(fā)揮黨史的育人作用,是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任務。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應該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的黨史觀,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青少年學習黨史,應該從三方面來加強自己的理論體系。
第一,準確把握黨在過去101年奮斗的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這一主題,黨領導人民取得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偉大成就。
第二,掌握我黨在四個歷史時期分別面臨的主要任務、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進而理解黨的奮斗意義。了解黨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有助于提高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
第三,精確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將學習黨史與學習理論結合起來,尤其應該學習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來指導生活與工作實踐。
請您談談高校是如何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
中共黨史學科是隨著在黨校和學校開設的專業(yè)課程而發(fā)展起來的。追溯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些黨校系統率先安排了黨史相關課程,同時,陜北公學等根據地的大學也開設了黨史課程,培養(yǎng)了大量青年,許多青年后來成為黨史領域的工作者。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高校思政課的內容不斷調整,但是黨史教育的內容始終貫穿其中。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設立了中共黨史專業(yè)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從2005年起,高校開設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都是以中共黨史學科為基礎的?,F在,形成了本—碩—博學位授權點齊全的學科體系,有些高校新增加了黨史專業(yè)博士后流動站,為培養(yǎng)黨史研究人才打下了基礎。
黨的十九大以來,高校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最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設“中共黨史黨建學”,并將其上升為一級學科。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建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中應該單獨開設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課程。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意見》,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常態(tài)化和長效化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安排。
首先,需要妥善使用學校思政課渠道,推動黨史更好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fā)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
其次,應該把黨史與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好課程安排。
現在,高校思政課設置存在的主要欠缺之處在于:部分學校的黨史教學內容重復比較嚴重,部分課程學時安排不盡合理。我建議將現有課程進行統籌整合,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課程合并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理論》課程,對于已經在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試點設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進一步推廣,覆蓋全國所有的高校。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在歷史與理論有機統一的前提下,使學生深入領悟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