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葛老師正帶著同學們學習《冀中的地道戰(zhàn)》。課文所寫內容與同學們的生活時代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
葛老師從課文的說明順序及各部分的具體內容細細講解,但同學們眨著眼,如云山遨游,不知所蹤。
這樣的課堂反應可不是好現(xiàn)象。于是,葛老師急中生智,改變策略,稍作停頓后提出一問:“同學們,如果你置身水里,最想要的是什么?”
“游泳圈!”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么,如果你此刻在地道里,最想干什么?”葛老師趁熱打鐵。
“逛一逛!”小陳脫口而出,“還想了解地道的構造。”“可不是嘛!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就向大家介紹了地道的構造之奇特,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备鹄蠋燀樦£惖幕卮痖_始了,“接下來該了解什么呢?”
“地道戰(zhàn)是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一種作戰(zhàn)方式,接下來應該告訴我們如何利用地道對付敵人?!薄斑€有,人們如何利用地道防御敵人的進攻?!?/p>
“第七自然段進一步補充了在地道里用‘無線電’和‘有線電’傳遞信息,這也是打擊敵人的一種方式?!?/p>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葛老師竟無插嘴之處了。
當大家再次將目光聚集到葛老師身上時,竟流露出學有所獲的滿足感。
一切水到渠成。葛老師輕咳一聲:“說明事物時一定要有條理,《冀中的地道戰(zhàn)》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和我們的認識規(guī)律來安排的。作文時,最好的說明順序,也就是最容易讓人明白的順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