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鴻 吳滿輝 蔣映雪
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經濟的發(fā)展,進藏旅游、學習和工作生活的人逐漸增多,高海拔環(huán)境暴露對人體的影響也倍受關注。高原地區(qū)低氧、低氣壓的環(huán)境可引起心血管系統(tǒng)一系列適應性的應激改變,進而誘發(fā)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關于高原移居人群的心電活動變化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通過超長時程連續(xù)記錄高原移居人群的心電活動,對比高海拔不同暴露時間、不同年齡階段心電參數的特點,為進一步了解高海拔缺氧環(huán)境對高原移居人群心電活動的影響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納入由廣東?。ㄆ骄0?50 m)派駐西藏林芝市(平均海拔3000 m)進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66 名,其中男性44 名,女性22名;根據移居時間6 個月(30 人)和移居時間30 個月(36 人)初步分成2 組。
1.2 研究方法使用深圳市樂心平江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長程動態(tài)心電記錄儀(醫(yī)療器械注冊證編號:粵械注準2021070597),2021 年10 月-11月受試者開始佩戴記錄儀,預期連續(xù)檢測24 小時×10 天的心電信號,分析受試者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心律失常類型、ST 段等情況。檢測期間,受試者照常飲食、活動,生活習慣保持不變。
1.3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3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達,分類變量以絕對數(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 被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2.2 兩組心率和心律失常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心率指標和心律失常比較
2.3 同等移居時間不同年齡段心率和心律失常比較見表3。
表3 同等移居時間不同年齡段心率和心律失常比較
3.1 高海拔暴露時間對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影響近年研究發(fā)現,急進海拔4000 m 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年齡≤35 歲)較平原組對比,心律變異性(HRV)各指標均降低,與久居高原地區(qū)(1700 m)組比較,急進高原組以代表迷走神經張力指標的PNN50(24 h 內相鄰兩個正常竇性RR 間期差值大于20ms 的個數所占百分比)、RMSSD(24 h 內全部竇性RR 間期差值的均方根)和HRVTI(三角指數)降低為主,久居高原組與平原組對比,以代表交感神經張力指標SDNN(24 h 全部竇性RR 間期的標準差)和SDANN 降低(24 h 內每5 min 節(jié)段竇性RR 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為主。急進高原組人群的總心搏數、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竇性心搏總數、最高竇性心率、最低竇性心率和平均竇性心率均明顯高于其他2 組,3 組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2]。高海拔低氧的環(huán)境可以興奮心臟交感神經,刺激頸動脈竇的化學感受器,使竇房結的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還有研究發(fā)現,高海拔暴露可導致夜間非線性心率變異性和復雜性的降低[3]。本研究發(fā)現不同移居時間受試者(>6 月)的平均心率、最快心率無明顯差異,移居30 月組最慢心率明顯低于移居6 月組,這說明機體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環(huán)境6 月以上,隨著對低氧環(huán)境的習服,交感神經逐漸調節(jié)趨于正常,迷走神經占主導,總體心率平穩(wěn),夜間心率減慢。
本研究發(fā)現移居30 月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發(fā)生率和ST 段下移發(fā)生率顯著高于移居6 月組。既往有研究比較移居3-6 月與1 年部隊官兵的心電圖,結果提示2 組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沒有顯著差異[4],這與本研究結果不符,本研究采用超長時長心電監(jiān)測,能捕捉更充分的心電信號,因此結果更加精確。有研究對比500 例高原地區(qū)(海拔2295 m-4200 m)老年人心律失常組與同地區(qū)477 例青壯年心律失常組在動態(tài)心電圖上心律失常的特征,發(fā)現老年組以房性早搏為主、其次為室性早搏、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和房室傳導阻滯,青壯年組以竇性心律失常為主,其次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5]。本研究發(fā)現高原移居健康青壯年心律失常類型以房性早搏為主、其次為室性早搏,與文獻大致相符。
既往研究發(fā)現高原地區(qū)的藏漢族老年人(海拔3180 m,3700 m)高血壓患病率要高于海拔較低的地區(qū),漢族高血壓患病率高于藏族;低氧、高海拔、低溫環(huán)境是高原地區(qū)老年人血壓增高的重要影響因素[6]。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血漿高敏C 反應蛋白(hs?CRP)和紅細胞增多是中、高海拔高危人群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慢性炎性反應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過程[7]。本研究發(fā)現移居時間長的人群心律失常和ST 段下移發(fā)生率高,考慮與高海拔低氧環(huán)境暴露下多因素影響相關。
3.2 同等高海拔環(huán)境暴露下,年齡對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同等移居時間的人群中,中老年人群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竇性停搏)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青年人群;移居30 月組中老年人群ST 段下移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青年人群,移居6 月組ST 段下移發(fā)生率與年齡無明顯相關。年齡的增加和高海拔環(huán)境暴露都可能影響血壓調節(jié),促進高血壓的進程;老化的心肌具有明顯的電生理改變,心臟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老化是心律失常發(fā)展的基礎[8-9]。本研究提示在同等的高海拔暴露時間下,心電生理的改變有可能早于心血管的改變,因此高原移居人群健康體檢要注意心電生理方面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