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強
(中國石油集團大慶鉆探工程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黑龍江 大慶 163413)
油氣勘探開發(fā)過程中,井壁穩(wěn)定是制約鉆井速度的主要難題,泥頁巖地層的井壁穩(wěn)定問題更為突出,國內外統(tǒng)計數據表明,90%以上的井塌發(fā)生在泥頁巖地層,其中硬脆性泥頁巖地層約占2/3。研究認為,硬脆性泥頁巖中普遍發(fā)育的微裂縫是井壁失穩(wěn)的主要原因,改善濾餅質量和提高鉆井液封堵性能是維持泥頁巖地層井壁穩(wěn)定的重要手段[1]。隨著近幾年泥頁巖類油氣田的大力勘探開發(fā),超長的水平井段更是對泥頁巖井壁穩(wěn)定問題提出了新的考驗。出于潤滑性、抑制性和封堵性等方面的考慮,目前用于頁巖儲層鉆井的仍然以油基鉆井液為主體。在北美頁巖類油氣田的開發(fā)過程中,有60%~70%的水平井段使用油基鉆井液,水基及其他類型鉆井液體系只占到了30%~40%,我國目前的泥頁巖性油層勘探開發(fā)也多采用油基鉆井液體系[2]。
掃描電子顯微鏡是常用的巖石微觀形態(tài)分析方法,能夠觀察分析巖石自生礦物的微觀形貌、自然的形態(tài)特征、孔隙內充填物的礦物類型、產狀、含量和孔隙結構等資料。
從圖1 觀察結果看,該區(qū)塊巖樣的裂縫、層理較為發(fā)育,其裂縫尺度基本為微米級和納米級,500nm以內的微孔縫約占總孔縫的40%,0.5~10μm 孔縫約占50%,觀測到的最小孔隙不足2nm,最小裂縫約為7nm,這為鉆井液侵入提供了通道;巖樣表面可明顯看到書頁狀的蒙脫石及蜂窩狀的伊蒙混層,有立方體狀伊利石貼附于顆粒表面或填充與粒間孔隙中,表明粘土礦物含量高,以伊蒙混層、高嶺石為主。從照片中還可以發(fā)現,巖樣內部經常可見立方體小顆粒,表明該地層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由于方解石和白云石質脆,因此大量發(fā)育該類礦物的巖樣承壓能力通常不高,因此降低鉆井液失水和有效的封堵對該區(qū)塊的鉆探開發(fā)顯得尤為的重要。
經反復的實驗優(yōu)化,確定最終油基鉆井液的基礎配方為:柴油+2%~4%主乳化劑+1%~2%輔乳化劑+0.2%~0.4%潤濕劑+3%油基增粘劑+3%油基降濾失劑+2%氧化鈣+20%氯化鈣水溶液。
說明:配方中油水比為(80~85)∶(20~15);氯化鈣水溶液為20%~40%,根據儲層礦化度決定;柴油的標號根據施工現場的溫度決定,大慶區(qū)塊秋冬一般使用-35#柴油,春夏使用0#柴油。
根據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中泥頁巖孔縫的大小,在油基鉆井液基礎配方基礎上加入剛性、柔性、納微米級和成膜類的封堵材料,提高鉆井液中固相顆粒的合理級配,進一步增加體系的封堵能力,經過對封堵劑種類、粒徑大小及加量比例反復試驗,最終確定鉆井液全配方為:柴油+2%~4%主乳化劑+1%~2%輔乳化劑+0.2%~0.4%潤濕劑+3%油基增粘劑+3%油基降濾失劑+2%氧化鈣+20%氯化鈣水溶液+2%(2000 目)碳酸鈣+1%成膜封堵劑+0.7%的納米封堵劑。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加入剛性、柔性、納微米級和成膜的油基封堵材料后,油基鉆井液的流變性變化不大,動塑比有增加趨勢,高溫高壓失水和砂床侵入厚度降低明顯,破乳電壓也有升高趨勢,在不影響油基鉆井液流變性的前提下,以多種方式方法封堵頁巖微細、微納米孔縫,從而提高泥頁巖井筒穩(wěn)定性。
表1 油基鉆井液性能對照表
根據古龍區(qū)塊已鉆井靜態(tài)資料分析和實測地層孔隙壓力成果,預測該井青一段地層壓力系數1.50左右,青一段組破裂壓力梯度在1.63~2.55MPa/100m,經在鉆進過程中不斷的試探和摸索,最終確定該井的鉆井液密度窗口為1.55~1.72g/cm3,但在實際的鉆井過程中,在加入各種類型及多種級配的封堵材料后,以接近窗口上限的密度鉆進,如表2所示,不僅最大限度地平衡地層壓力,而且鉆井液封堵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該井使用高封堵油基鉆井液的井段為:2261~4810m,水平段長2050m,鉆井周期18.16d,未出現井壁失穩(wěn)情況,為古龍區(qū)塊泥頁巖儲層的鉆探開發(fā)提供了保障。
表2 A井鉆井液性能表
(1)針對泥頁巖儲層特性及鉆探開發(fā)過程中的要求,油基鉆井液性能穩(wěn)定,流變性好,封堵防塌能力強,濾失量低,同時潤滑性強,抑制頁巖水化膨脹,穩(wěn)定井壁性強,是目前泥頁巖地層鉆井較優(yōu)的選擇。
(2)在油基鉆井液中加入多種不同類別及合理級配的封堵材料,可有效封堵頁巖微細、微納米孔縫,防止鉆井液或濾液進入地層,降低因水化或毛細管力對頁巖地層造成的影響,從根本上解決了頁巖鉆井中的井壁穩(wěn)定問題。
(3)在鉆進工程中,根據勘探及鄰井資料,選擇合理的密度窗口,在不壓裂地層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選擇密度上限,最大限度地平衡地層壓力,穩(wěn)定井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