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王亞梁,張玉屏,向 鏡,張義凱,陳惠哲
(中國水稻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杭州 311400)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中國水稻生產(chǎn)的重要地區(qū),單季稻約占全國水稻產(chǎn)量的70%[1]。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品質特別是食味品質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2]。因此,如何在保質的同時不影響產(chǎn)量成為當前水稻研究的熱點。研究表明,稻米品質不僅與稻米品種本身的遺傳基因有關,還與環(huán)境和栽培技術措施密切相關[3]。栽培技術措施中重要的一項為肥料的施用,其中包括肥料類型、施用次數(shù)、施用時間、施用量等[4]。前人研究氮肥運籌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大多是基于人工撒施的基礎上,通過改變肥料用量、施肥時間等措施[5]。近年來,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在中國快速發(fā)展,關于氮肥運籌在此條件下對稻米品質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的研究表明,機插一次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產(chǎn)量和氮肥利用效率[6],但由于品種特性的差異,緩釋肥一次施用似乎不能滿足一些高產(chǎn)品種的氮肥需求?!畠?yōu)1540’作為浙江省主栽水稻品種之一,穗大、生育期長,與普通超級雜交稻有很大不同,其生產(chǎn)上氮肥施用量較大[7]。多數(shù)研究認為隨著施氮量增加,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觀品質,增加膠稠度[8]。增施氮肥可以降低水稻直鏈淀粉含量,同時使食味值隨之下降[9-10]。另有研究表明,相比一次性施入氮肥,分期施用氮肥,能提高稻米抽穗期或齊穗期蛋白質含量,降低直鏈淀粉含量[11]。在國家“減肥減藥,節(jié)本增效”方針的倡導下,本研究圍繞‘甬優(yōu)1540’的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研究不同氮肥運籌方式對超級稻‘甬優(yōu)1540’產(chǎn)量和主要品質性狀的影響,以期為該品種安全高效生產(chǎn)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試驗選擇供試品種為大面積生產(chǎn)的秈粳雜交稻品種,‘甬優(yōu)1540’。
試驗于2019 年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富陽基地進行。設置4 個施肥處理:總氮量195 kg/hm2,如表1 所示。傳統(tǒng)施肥采用人工撒施尿素,機插施肥采用茂施緩釋肥(N、P2O5、K2O 有效成份26:9:13),二次追肥是尿素人工撒施。其中磷肥一次性基施,鉀肥分基肥和穗肥2次施用,各施50%。試驗采用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為100 m2。試驗于5月17日播種,6月12日移栽,每盤播種量100 g,栽插行株距30 cm×14 cm。
表1 試驗處理
1.3.1 稻米品質的測定 成熟時收獲‘甬優(yōu)1540’脫粒,曬干,用風選機風選后,參考國家標準《GB/T 17891—1999 優(yōu)質稻谷》測定稻米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蒸煮食味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等主要品質指標。精米直鏈淀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采用近紅外谷物分析儀(Infrared 1241 Grain Analyzer),F(xiàn)OSS-TECATOR 公司生產(chǎn))測定。
1.3.2 成熟期測產(chǎn) 成熟期取樣,每個小區(qū)取30株調查穗數(shù),計算出每株的有效穗數(shù)。每小區(qū)按平均有效穗選代表性植株3叢,測定每穗實粒數(shù)和空粒數(shù),計算結實率,并測定粒重。每個小區(qū)選6 m2實割,曬干換算成標準含水量后計算產(chǎn)量,3個重復。
1.3.3 穗部氮比例 于水稻抽穗期及成熟期,凱氏定氮儀測定氮含量。將籽粒樣品(0.20 g)在420℃的H2SO4-H2O2溶液中消化2 h,用10 mol/L 氫氧化鈉溶液蒸餾。蒸發(fā)的NH3用Na2B4O7吸收,用0.01 mol/L硫酸滴定。
采用Excel 2016 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繪圖,SPSS.26 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LSD法,α=0.05)。
如表2 所示,在純氮施用量為195 kg/hm2的條件下,各處理產(chǎn)量‘甬優(yōu)1540’產(chǎn)量表現(xiàn)為T4>T3>T1>T2>CK,且不同施氮處理間產(chǎn)量差異達顯著性水平。機插施肥:穗肥7:3(T4)處理產(chǎn)量最高,比傳統(tǒng)施肥4:3:3(T1)和機插側深一次施肥(T2)、機插施肥:分蘗肥7:3(T3)產(chǎn)量分別增加了4.5%、6.9%和3.3%。從產(chǎn)量結構上看,其中T4 處理有效穗數(shù)最高,比T1、T2 有效穗數(shù)分別增加了5.1%和8.5%。T4 和T3 有效穗數(shù)無顯著差異,各處理間千粒重變化不明顯。以上說明緩釋肥機械深施配合穗期追肥有利于水稻分蘗,提高了每穗粒數(shù),進而提高了產(chǎn)量。
表2 氮肥運籌對‘甬優(yōu)1540’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結構的影響
稻米的碾米品質主要取決于自理的灌漿特性、胚乳結構及糠層厚度。主要從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3 個指標來評價。如表3 所示,氮肥運籌對‘甬優(yōu)1540’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影響無顯著差異。T4 整精米率最高,比T1、T2和T3分別增加了17.2%、24.0%和10.1%。說明緩釋肥機械深施配合穗期追肥有利于提高‘甬優(yōu)1540’整精米率。
表3 氮肥運籌對單季稻‘甬優(yōu)1540’碾米品質的影響
外觀品質評價的指標主要有堊白度、堊白粒率及透明度等。由表4 可知,T2 的堊白度都比T3 和T4 有所減少,T2 處理的稻米堊白粒率比T3 和T4 分別降低了66.7%和57.1%。說明在分蘗期或穗期追施氮肥均不利于稻米堊白度的降低,機插一次施肥稻米外觀品質最好。
表4 氮肥運籌對‘甬優(yōu)1540’外觀品質的影響
稻米的蒸煮品質目前是以3項指標來評定堿消值、直鏈淀粉含量及膠稠度。如表5所示,相較于T1和T2,T4降低了稻米的直鏈淀粉含量,增加了‘甬優(yōu)1540’稻米的堿消值。T3 和T4 處理各指標無顯著差異,相比于T1,T4 處理的堿消值和膠稠度分別增加了47.8%和14.1%,直鏈淀粉含量降低了17.1%。
表5 氮肥運籌對單季稻‘甬優(yōu)1540’蒸煮品質的影響
穗期追肥(7:3)處理增加了抽穗期和成熟期穗部氮比例。如圖1 所示,在抽穗期,相較于T1 和T2,T4 處理的穗部氮比例分別增加了31.6%和28.1%;在成熟期,相較于T1和T3,T4處理的穗部氮比例分別增加了10.6%和12.8%,說明分期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稻米抽穗期和成熟期蛋白質含量。
圖1 氮肥運籌對單季稻‘甬優(yōu)1540’穗部氮比例的影響
氮肥對水稻產(chǎn)量及其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前人對氮肥影響水稻產(chǎn)量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劉立軍[8]研究認為,機插側深施緩釋肥可以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干物質積累量,提高水稻有效穗數(shù)、結實率和稻谷產(chǎn)量水稻產(chǎn)量和氮素利用率。施波等[12]研究表明緩釋肥顯著提高了水稻的平均株高、穗長、結實率、千粒重和產(chǎn)量。環(huán)愛華[13]研究認為,基蘗氮肥:穗氮肥=7:3時可顯著增加有效穗數(shù),進而提高水稻產(chǎn)量。本研究則認為,70%機插側深施緩釋肥+30%穗肥時,‘甬優(yōu)1540’產(chǎn)量最高。
關于氮肥運籌對水稻品質形成的影響,周娜娜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適宜施氮范圍內,整精米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隨施氮量的繼續(xù)增加,逐漸下降。金正勛等[15]研究表明,隨氮肥施用量增加,稻米堊白率和堊白度增加。氮肥施用量過高、過低都會使稻米外觀品質變劣。朱大偉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增施氮肥可降低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前人研究一致認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稻米蛋白質含量的提高,即隨著施氮量和穗粒肥比例的提高,稻米中各種氨基酸、蛋白質含量均逐漸提高[8]。本試驗通過優(yōu)化施氮比例,將原來一次施肥轉變?yōu)榉制谑┓?,特別穗期追施氮肥保證了‘甬優(yōu)1540’后期氮素需求,提高了籽粒抽穗期和成熟期含氮量。
本研究認為,對于大穗型,籽粒灌漿時間較長的水稻品種來說,穗期追肥是確保高產(chǎn)的必要條件。過去機插一次施肥模式需要根據(jù)品種特性進行轉變。氮肥運籌對稻米糙米率和精米率影響不顯著,但是機插施肥:穗肥7:3 處理顯著增加了整精米率。在分蘗期或穗期追施氮肥增加了堊白度和堊白粒率,機插一次施肥稻米外觀品質最好。在分蘗期或穗期追施氮肥降低了稻米直鏈淀粉含量。抽穗期和成熟期,機插施肥:穗肥7:3 處理籽粒含氮量顯著增加,說明穗期施氮可以增加籽粒含氮量,進而反映提高了稻米的氨基酸、蛋白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