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智鋒,陳梅英,陳愛靜 (龍巖市第二醫(yī)院檢驗科,福建 龍巖 364000)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多因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所致,對于兒童而言,由于其各項機體機能均較弱,加之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均較弱,因而將會對其造成較大的影響[1];并且由于兒童并未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因而使其診斷較難,需要使用一種有效的方式進行檢測診斷[2]。臨床中主要使用病原學方式進行檢查,并且是診斷金標準,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診斷效果,但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同時并未具有較高的檢測特異度與敏感性,從而無法獲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3]。目前臨床檢驗人員將血清降鈣素原(PCT)、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紅細胞沉降率(ESR)與全血白細胞計數(WBC)進行聯合檢測,能夠獲得良好的檢測診斷效果[4]。本文將探討血清PCT、hs-CRP、ESR與中性粒細胞聯合檢測在小兒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50例2018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將其作為試驗組,選取同時期50名到我院進行體檢的小兒,將其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3個月~10歲,平均(5.1±0.9)歲,病程1~5 d,平均(3.2±0.3)d;試驗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個月~11歲,平均(5.5±1.1)歲,病程1~5 d,平均(3.3±0.1)d。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納入標準:①試驗組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所有兒童家長均同意本研究的方式。
排除標準:①無法積極配合完成檢驗全過程;②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
1.2方法:告知所有家長使兒童保持晨起空腹的狀態(tài),抽取其6 ml靜脈血,平均分成為分別將其放置于裝有EDTA抗凝劑的試管、109 mmol/L枸櫞酸鈉管與普通干燥管中。對于裝入普通干燥管中的血液樣本而言,使其在常溫下自然凝固,之后使用離心機對血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取上層血清待用,使用羅氏e601電化學發(fā)光定量檢測儀及其配套試劑對血清PCT水平進行檢測;Ottoman 310C型全自動特定蛋白即時檢測分析儀及原裝試劑檢測hs-CRP,于2 h內采用魏氏法對ESR水平進行檢測。對于與EDTA抗凝劑混合的血液樣本而言,使用西門子ADVIA-212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對中性粒細胞水平進行檢測。
具體的判定標準如下:①血清PCT的判定標準:PCT水平在0~0.05 ng/ml表示陰性,PCT水平超過0.05 ng/ml表示陽性;②hs-CRP的判定標準:hs-CRP水平在0~10 mg/L表示陰性,hs-CRP水平超過10 mg/L表示陽性;③ESR判定標準:ESR水平在0~10 mm/h表示陰性,ESR水平超過0~10 mm/h表示陽性;④中性粒細胞判定標準:中性粒細胞水平在(1.80~6.30)×109/L表示陰性,中性粒細胞水平超過6.30×109/L表示陽性。
1.3觀察指標:①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水平情況;②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情況;③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情況。
2.1兩組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水平比較:試驗組患兒的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水平比較
表2 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n(%),n=50]
2.3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比較:聯合檢測的靈敏度與特異度明顯高于其他單項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血清PCT、hs-CRP、ESR、中性粒細胞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比較(%)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兒科中較為常見,是一種因致病微生物侵入上呼吸道并繁殖導致的疾病,對于侵入性病原微生物常不易區(qū)分,發(fā)熱、咳嗽是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對于兒童而言,由于其各項機體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全,加之機體抵抗力明顯較弱,因而無法有效的抵御致病微生物侵入,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較高,同時也將對兒童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為有效的緩解不良癥狀、提升患兒的機體健康水平,則及時有效的檢測診斷成為關鍵,然而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無法對自身的患病情況進行詳細準確的講述,因而導致臨床診斷出現較大的難度。臨床中主要使用病原學方式對患兒實施檢測,臨床檢驗人員將該種檢測方式作為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金標準,然而通過相應的臨床實踐證明,該種檢測方式并未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與特異性,進而無法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
目前臨床檢驗人員主要采用血清PCT、hs-CRP、血沉與中性粒細胞聯合檢測方式。中性粒細胞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炎性指標,對于健康人群而言,中性粒細胞水平明顯較低,然而當機體發(fā)生急性感染或炎性反應情況后,中性粒細胞水平將會顯著提升,因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疾病進行反應,然而該種指標并未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因而無法獲得準確的結果[5]。除此之外,經相關學者研究發(fā)現,由于受到自身生理狀況、藥物、環(huán)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中性粒細胞水平也可能會出現升高情況,由此可知,中性粒細胞的特異度較低,無法對疾病特征進行準確的反應,進而較易發(fā)生漏診與誤診。hs-CRP是血漿中的一種C-反應蛋白,主要經肝臟合成,是一種全身性炎癥反應非特異性標志物,對于心血管事件具有極強的預測能力[6]。依據相關學者的研究顯示,hs-CRP在機體防御機制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參與作用,一旦出現損傷或炎癥反應時,hs-CRP水平會將會在較大程度上身高,特別是出現腫瘤、炎性反應、感染創(chuàng)傷時,hs-CRP水平升高程度更加明顯,因而能夠有效地明確感染嚴重程度;并且經研究發(fā)現,炎癥程度與hs-CRP水平呈正相關,因而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程度越強,則hs-CRP水平越高。PCT是一種糖蛋白,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當機體發(fā)生細菌性的感染或臟器功能衰竭等不良情況時,PCT水平將會在較大程度上提升,而對于健康人群而言,PCT水平則顯著較低[7]。當發(fā)生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時,PCT最早出現,并且將不會受到免疫狀態(tài)與藥物治療的不良,因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ESR速度快慢與血漿黏度、紅細胞間凝聚力存在密切關聯,通過相關的實踐顯示,ESR不僅能夠作為紅細胞間聚集性指標,同時也能夠對機體內部的相關疾病進行反應,是一種生理化驗行為[8]。就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相比于健康兒童,急性上細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兒的PCT、hs-CRP、ESR與中性粒細胞水平明顯較高,提示可作為檢測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標;并且聯合使用后的陽性率、靈敏度、特異度明顯高于單項檢測,因而聯合檢測后能夠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血清PCT、hs-CRP、血沉與中性粒細胞聯合檢測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提升陽性檢出率,同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與特異度,可作為首選的聯合檢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