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碧
三毛是戀物的,一生收藏無數(shù)。她淘的東西很雜,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種類五花八門:印第安人的手織布、十字架;西班牙的陶瓷罐、彩瓶、彩盤;印度的掛毯;中國的刺繡裙子、瓷碗、銅器……三毛愛美,在她收藏的老物品中首飾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眾多首飾中,三毛最鐘愛的是銀飾。她擁有各類鑲嵌彩石的項鏈、手鐲、腳環(huán)、別針等銀飾,它們大都來自南美洲的小商販、大加納利島的雜貨鋪、西雅圖的古董店以及中國臺灣的小鎮(zhèn)、香港的街邊……
她總是一路走一路買,只看它們的來路——秘魯?shù)睦蟿e針,墨西哥的腳環(huán),撒哈拉的項鏈……便可以想象它們的神秘和風情萬種,也可以看出,擁有它們的主人是位行遍了千山萬水的人。
三毛對于銀制品,總有難掩的溫情和小心翼翼,每件都會帶回家先用銀粉擦一遍。她在書中寫過得到一件心愛銀制品的情形:
用銀粉略略擦一下,不給它太黑,也不能太亮。玩著這安靜的游戲,即使在無人的深夜里,眼前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那片拉巴斯的舊區(qū)域,那些紅紅綠綠的印第安人,在我的客廳里,擺滿了攤子,喧嘩的市聲也傳入耳來。
她的首飾和衣服就像她的家居用品一樣,也都不是來自大商場,以她的性格、喜好,是不肯去百貨商店買當季流行的衣服和飾品穿戴的。她說過,“太精細的東西我是比較不愛的,可是極愛產(chǎn)生它們這種飾物的那個迷人的時代和背景?!?/p>
她結婚時,大概父母有詢問她關于結婚戒指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她寫“鉆石與我身份不符”。那時,她住撒哈拉,除了經(jīng)濟方面的考慮,她的氣質(zhì)也與粗獷的當?shù)仫椘犯?,鉆石的確與沙漠格格不入。
除了那些與荷西有關的首飾,還有一些飾品也是她很看重的,她所看重的物件往往都與“人”有關。其中有一條來自西雅圖的項鏈,更準確地說,是來自阿富汗。
那是20世紀80年代,荷西已去世,她獨自去美國西雅圖的一所大學進修。三毛一直不太喜歡美國,大概是她生活過的幾個美國城市都太現(xiàn)代化。三毛天性喜歡原始、樸素的地方,那時候,她除了上課,很多時間都交給了電視機和西雅圖一家雜貨店。
這個雜貨店開在西雅圖街邊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店里賣一些從阿富汗、印度來的衣服和飾品。三毛第一次走進這家店鋪時,店主正一邊整理店里的東西,一邊懶懶地用阿拉伯語“沙拉麻里古”跟她打招呼。
三毛聽到這句熟悉的招呼,心里泛起一絲柔情,因為在大概十年前,她在撒哈拉居住時,常常用這句話跟撒哈拉威人打招呼。現(xiàn)在,在講英語的美國再次聽到這句熟悉的問候時,她也自然地回了一句“沙拉麻里古”,店主聽到她的回應也驚得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就這樣,三毛認識了店主哈敏。
哈敏來自阿富汗,一個人在西雅圖開店,太太、孩子們都留在阿富汗。哈敏總是懶懶的,對生意也沒有很用心,他不回國辦貨,而是從一個美國人手里批發(fā)自己國家的東西。在功利又不友好的西雅圖,遇到哈敏這樣有“禪意”想法的人不多,所以三毛常常去他店里聊天,有時候也會幫他的女客人試穿衣服,哈敏成了她在西雅圖為數(shù)不多的朋友之一。
就這樣過去了半年,三毛完成了學業(yè)準備回中國臺灣。臨行之前,她去哈敏的店里與他告別,哈敏在一個盛滿私人衣物的大鐵箱里掏了半天,掏出一條項鏈。三毛只看了一眼便被驚艷到了,那是一條寬寬的波斯風情頸飾,上面綴滿了圓形的銀片,并鑲嵌了一些彩色寶石。哈敏說,這是他妻子的項鏈,他想要送給三毛留作紀念。
三毛有一張比較知名的照片,照片中的她穿著一條南美洲風情的大紅色長裙坐在椅子上,黑色的長發(fā)梳成中分綰在腦后,她的頸上戴著的便是這條項鏈。
(摘自作家出版社《解鎖時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