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元
我早就聽說過王陽明這個名字,知道他是一位明朝大儒,但是一直沒太關注過??赐蹶柮鳟嬒?,精瘦的臉龐,不茍言笑的樣子,覺得不夠親切。
后來,我無意間在網(wǎng)上看到了王陽明寫的一首詩《啾啾吟》,前兩句是:“知者不惑仁不憂,君胡戚戚眉雙愁?”王陽明是怎么做到無憂無懼的?下面兩句詩寫道:“信步行來皆坦道,憑天判下非人謀。”大膽往前走,會有平坦道路。至于前面是順境還是逆境,上天說了算,自己不必多慮。
前兩句詩就打動了我,而最觸動人心的是后面幾句:“君不見東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銜其頭。西家兒童不識虎,執(zhí)竿驅(qū)虎如驅(qū)牛?!币姸嘧R廣的成年人怕虎防虎,卻被虎所傷;小孩子不知老虎厲害,拿個竹竿驅(qū)趕老虎,卻如同趕牛一樣,安然無事。對一些事情,你怕它,它就存在;你不怕它,它就不存在,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
這句詩讓我想起在一本書中看到的一個故事:日本有個茶師,閑得無聊,把自己裝扮成武士,沒想到在路上碰到一個真正的武士,武士要和茶師決斗。茶師不會武,只好推說改日再戰(zhàn)。決斗是不可避免的了,茶師就向一個劍道高手請教,怎樣有尊嚴地死去。劍道高手對他說:“你和武士決斗時,秉持著平時沏茶時的心境就行了?!睕Q斗那天,茶師如同享用茶道時一樣,心無雜念。他平靜地整理好衣服,拿起了從未用過的武士刀。他的無所畏懼很有威懾力,武士從未見過如此氣度之人,竟然嚇得棄刀而逃。
現(xiàn)代武術家李小龍寫過一首詩,前幾句是這樣的:“神游任自逍遙,無思無欲。雖猛虎之利爪,難擾此境?!睋?jù)說李小龍精通搏擊武術,在美國開武館,對挑戰(zhàn)者來者不拒,未有敗績?!兜赖陆?jīng)》中有幾句話:“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崩钚↓埳罹康兰艺軐W,或許對《道德經(jīng)》中的這幾句話有一些領悟,否則難有泰山崩于前而不亂的氣概。茶師和李小龍的心境,也許都達到了“執(zhí)竿驅(qū)虎”的無心之境。
王陽明龍場悟道,學問精深,后來收徒眾多。一次,王陽明奉皇上之命,去山中剿匪,途中在一封信里寫下了一句話告誡他的弟子:“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碑敃r,匪患猖獗多年,一直沒有被剿滅,然而在王陽明看來:“區(qū)區(qū)剪除鼠竊,何足為異?”外在的強匪不難對付,最難對付的反而是人的內(nèi)心之“賊”。王陽明所說的內(nèi)心之“賊”是什么呢?也許就是人的各種恐懼、憂慮、私欲。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些內(nèi)心之“賊”,這些“賊”無影無形,我們即使無法清除,也不應為其所困。
既然恐懼如此為賢士達人所不恥,那么我們是不是永遠無所畏懼呢?非也!人應該時刻有一顆畏懼之心。儒家要求人做到“戒、慎、恐、懼”,也就是慎獨,即使一個人獨處,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
“恐”是人的七情之一,既然是人之常情,坦然接受就好。學生對師長心存敬畏,才會成長為國家棟梁;為官者對王法民聲心存敬畏,才會成為清正廉潔之官。
至于說萬一遇到老虎,該防還是防著,不要拿著竹竿趕老虎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