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欽江河口潮灘紅樹林群落空間分布

        2022-07-06 07:32:50王日明梁喜幸周曉妍黃鵠戴志軍
        遙感學報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紅樹林植物

        王日明,梁喜幸,周曉妍,黃鵠,戴志軍

        1.北部灣大學欽州市環(huán)境生態(tài)修復(fù)重點實驗室,欽州 535011;

        2.北部灣大學廣西北部灣海洋災(zāi)害研究重點實驗室,欽州 535011;

        3.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62

        1 引言

        生長于熱帶亞熱帶河口潮灘的紅樹林在沿海城市抵御海洋災(zāi)害、維持河口生物多樣性以及高存貯碳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然而,因海平面上升、土地利用變化與海岸城市擴張等作用,世界較多河口紅樹林都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生境破壞及損失,這很可能對沿海生態(tài)安全帶來風險(Lovelock 等,2015)。由于紅樹植被茂密且所處的狹窄潮間帶出露時間短,到目前為止很難獲得準確的紅樹林空間分布及生態(tài)學特性等資料。

        基于此,較多成果從技術(shù)層面以定量潮間帶紅樹林面積、生物量與植被結(jié)構(gòu)(Rumondang等, 2022)。譬如,利用Landsat TM/ETM+/OLI 監(jiān)測紅樹林的動態(tài)變化(Long 等,2021),或把激光雷達(Mazzini 等,2007)、多光譜(Hu 等,2020)與高光譜(Wulder 等,2012)用于紅樹林分布研究;將高空間分辨率及多光譜特性的多源數(shù)據(jù)融合,監(jiān)測紅樹林類別(Simard 等,2002;李春干,2002)、估算紅樹林生物量(Satyanarayana 等,2011)、分層結(jié)構(gòu)(Kovacs 等,2010)、群落特征參數(shù)(Shah 等,2005)、樹高(Proisy 等,2007)及平均冠幅(Satyanarayana 等,2011)等生態(tài)學參數(shù)特征。同時,一些工作則基于遙感技術(shù)開展了紅樹林濕地動態(tài)演替及影響機制的研究等(Long 等,2021;Wang 等,2019)。也有工作將遙感影像反演以揭示紅樹林應(yīng)對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Doyle 等,2009)。就北部灣沿岸紅樹林而言,賈明明等利用6 景Landsat 數(shù)據(jù)獲取了較高精度的該區(qū)域近40年紅樹林分布地圖(賈明明,2014;Jia等,2014)。Long 等(2022)基于長期Landsat 影像揭示了區(qū)域南流江河口紅樹林空間變化格局。李春干和代華兵(2015)基于航空圖像、遙感影像(SPOT 1—5 圖像、Landsat 5 TM圖像、ALOS圖像)和野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北部灣沿岸近50年紅樹林面積減少了22.16%,其中斑塊消失、碎化和萎縮是紅樹林面積減少的主要途徑。

        毋庸置疑,遙感技術(shù)在紅樹林信息解譯與提取方面提供實時、快捷和大范圍的優(yōu)勢。但紅樹林生長于狹窄的潮間帶,不同種群的紅樹林混雜而生,很難利用遙感技術(shù)甄別;加之當衛(wèi)星過境如恰值高潮,則部分紅樹林被淹沒亦將影響遙感影像反演紅樹林信息,由此導致對紅樹林面積及生物學習性的量化誤差。顯然,很有必要將遙感技術(shù)與野外調(diào)查等多技術(shù)結(jié)合以甄別紅樹林空間分布格局與表征紅樹林物種變化的各種參數(shù)特性。

        與分布在一般為數(shù)百米寬的狹窄海岸潮間帶紅樹林比較,河口生長的紅樹林自海向陸可從口外海濱延伸到感潮河道;同時河口水位、鹽度與沉積物的變化梯度要遠高于海岸潮間帶。這意味著河口紅樹林遠比海岸潮間帶紅樹林空間演替及其變化要復(fù)雜,利用遙感技術(shù)來提取河口潮灘的紅樹林信息必然將出現(xiàn)較大誤差,很難甄別河口區(qū)紅樹林種屬。同時,當前國內(nèi)外針對紅樹林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在熱帶與亞熱帶海岸,探討河口自海向陸潮間帶紅樹林種群空間演替過程的成果仍較缺乏(Woodroffe 等, 2016)。有必要指出的是,河口同樣遭受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河口紅樹林的損失并不亞于海岸潮間帶,對河口潮間帶紅樹林群落甄別、紅樹林受損緣由及機理的分析應(yīng)是理解河口紅樹林生長發(fā)育過程及恢復(fù)的關(guān)鍵所在?;诖?,本文以北部灣欽江河口潮灘為研究區(qū),試圖結(jié)合歷史遙感影像、無人機正射影像和實測水文及沉積觀測資料,闡明欽江河口紅樹林植被的分布特性、空間變化格局及可能的影響機制,這能為熱帶河口潮灘紅樹林的研究、保護與紅樹林生態(tài)修復(fù)工程提供重要理論與技術(shù)借鑒。

        2 研究區(qū)域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域概述

        研究區(qū)位于茅尾海的欽江河口(圖1)。欽江是廣西獨流入海的第二大河,全長179 km,于尖山鎮(zhèn)橫山頭分為二支,分別于犁頭咀、沙井注入茅尾海。該區(qū)域一般每日發(fā)生高、低潮各一次,半月周期新老潮期交替之日則發(fā)生高、低潮各兩次,屬不正規(guī)混合全日潮型(常濤等,2015)。漲潮潮差最大為2.21 m,平均0.97 m,落潮潮差最大為2.20 m,平均為1.01 m。欽江尖山鎮(zhèn)河段為欽江感潮河段上限,漲潮歷時最大為505 min,平均264 min;落潮歷時最大為1424 min,平均1122 min。

        圖1 欽江河口監(jiān)測站點布置Fig.1 Layout of monitoring stations at Qinjiang Estuary

        受兩入海河道徑流與潮汐綜合作用,欽江河口在大新圍與堅心圍沙島外灘及河口感潮段形成紅樹林潮灘。該區(qū)域分布有紅樹植物11 科16 種,于2005年納入茅尾海自治區(qū)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該區(qū)域分布面積最大的紅樹植物為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其次是無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同時還有部分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木欖(Bruguiera gymnorhiza)、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candel/Kandelia obovata)、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等。感潮段河岸高潮位以上分布有半紅樹植物苦郎樹(Clerodendrum inerme)、黃槿(Hibiscus tiliaceus)。此外,在該河段潮灘還零星分布有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等草本植物。

        2.2 實驗設(shè)計與研究方法

        2.2.1 無人機影像采集與影像數(shù)據(jù)處理

        在2021年4月28日和2021年5月16日對欽江河口堤外潮灘與河口感潮段進行現(xiàn)場勘查,收集研究區(qū)資料,主要包括對各類紅樹植物分布極限點、典型植物群落記錄與拍照,并用GPS 工具與奧維數(shù)字地圖定位、標識。根據(jù)紅樹林空間分布信息進行航跡規(guī)劃:考慮到航攝需要在低潮期間進行,但研究區(qū)范圍較大且需要無人飛機多次航攝,把欽州河口分為堤外潮灘(2 個區(qū)域)與感潮河段共3 個區(qū)域,對堤外潮灘采用區(qū)域規(guī)劃方式,對感潮河段采用航帶規(guī)劃方式(圖2)。

        圖2 無人機航拍航線規(guī)劃Fig.2 The UAV aerial photography route planning

        2021年5月,通過衛(wèi)星影像和實地調(diào)研的方式對研究區(qū)域進行綜合評估,結(jié)合飛行安全、飛行效率等因素確定無人機起降點備降點、盤旋點等信息。根據(jù)研究目標和無人機載荷的相關(guān)參數(shù)確定無人機飛行高度、航飛路線。結(jié)合飛行窗口期的風力、能見度、太陽光線照射角度等信息對無人機進行詳細的地面調(diào)試、檢測準備,利用地面站控制系統(tǒng)控制無人機垂直起飛,到達預(yù)定高度后切換成為固定翼巡航模式,本次航攝采用復(fù)合翼垂直起降無人機,搭載sony5100 可見光攝像頭對研究區(qū)進行航攝,獲取研究區(qū)的正射影像數(shù)據(jù),影像數(shù)據(jù)包含R、G、B 這3 個波段。飛行高度250 m,航向重疊率80%,旁向重疊率70%,地面分辨率0.05 m。共飛行7 個架次,每個架次飛行時間45 min 左右,全部航拍任務(wù)歷時325 min,共獲取5692張有效像片,覆蓋面積11.52 km2。

        對采集的無人機影像使用Pix4D 軟件進行幾何糾正與拼接,利用“Grographic Ortho-Metric”功能生成正射影像圖;隨后利用“htitchMe”功能鑲嵌正射影像;再利用行正射“station operator”功能評定精度以及糾正、修改在鑲嵌階段產(chǎn)生的誤差;最終得到研究區(qū)拼接后的影像,生成點云數(shù)據(jù)和數(shù)字表面模型DSM(Digital Surface Model)影像數(shù)據(jù)。

        2.2.2 無人機影像與衛(wèi)星遙感影像紅樹林數(shù)據(jù)提取

        本研究結(jié)合紅樹林生長特點和所獲取的無人機影像與2016年衛(wèi)星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來自圖新地球4.0 版2016年12月28日分辨率為0.27 m 的谷歌歷史影像)的參數(shù)信息,根據(jù)不同物種的光譜特征、紋理特征、幾何形狀和拓撲特征等(馮家莉等,2015),采用目視判讀法,結(jié)合現(xiàn)場勘查校核,確定桐花樹、無瓣海桑解譯標志(圖3)并識別,提取欽江河口桐花樹、無瓣海桑等紅樹林空間分布信息。因其他紅樹植物個體體量小、分布范圍窄且大多分布于桐花樹與無瓣海桑林下,或與這兩種紅樹植物混生在一起,所提取數(shù)據(jù)難以在圖上清晰表達,故本研究僅提取2016年與2021年桐花樹、無瓣海桑等紅樹植物在欽江河口堤外潮灘的空間分布。結(jié)合現(xiàn)場校核,在圖上僅表達各紅樹植物沿欽江河口的分布極限位置。

        圖3 無瓣海桑與桐花樹解譯識別Fig.3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apetala and A.corniculatum

        采用解譯結(jié)果到現(xiàn)場校核與現(xiàn)場植株定位到解譯數(shù)據(jù)確認的雙向驗證法對無人機圖像目視解譯精度進行驗證。第1 步,從解譯結(jié)果到現(xiàn)場驗證,主要驗證解譯結(jié)果的正確性:根據(jù)無瓣海桑解譯標志,對無人機影像目視解譯結(jié)果中,在研究區(qū)內(nèi)按分布均勻原則隨機選取識別的無瓣海桑40 棵,記錄其分布位置后再去現(xiàn)場勘查確認,確認結(jié)果所選40棵中有39為無瓣海桑,1棵為海漆。第2步,從現(xiàn)場植株定位到解譯數(shù)據(jù)校核,主要校核是否漏譯:在欽江河口堤外紅樹林潮灘,現(xiàn)場選取樹齡5年生左右的中小型無瓣海桑植株40 棵,用RTK 標定其位置,再對根據(jù)無人機影像目視解譯數(shù)據(jù)進行校核,查證所有無瓣海桑植株是否被解譯。驗證結(jié)果為所選取的40 棵無瓣海桑中有39 棵被正確識別并在解譯結(jié)果中標識,有一棵漏譯(圖4)。綜上,對無人機圖像目視解譯所抽取總樣本為80 棵,其中解譯正確的為78 棵,則目視解譯的精度為97.5%。

        圖4 無人機影像無瓣海桑目視解譯精度驗證Fig.4 Validation of visual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of Sonneratia apetala images from UAV

        2.2.3 實驗站點布置

        結(jié)合無人飛機航攝進行沿程校核的同時,專門布設(shè)定點觀測紅樹林植物群落結(jié)構(gòu),并進行相應(yīng)水體鹽度測定與潮灘沉積物粒度分析。考慮到犁頭咀入海河段采用人工硬質(zhì)駁岸,近岸幾乎沒有潮灘,河段內(nèi)大規(guī)模生蠔養(yǎng)殖、漁民趕海等人工干擾導致該河段到外灘極少有紅樹林生長,故在該河段沒有布置監(jiān)測和校核站點。而在沙井入海河段,部分岸堤采用人工硬質(zhì)駁岸,但全線較為平緩,岸外有寬窄不一的潮灘。同時,該河段彎道較多,沿線內(nèi)灣分布有大小不一潮灘。沿該河段上溯,感潮段潮灘有較多紅樹植物分布。故本研究沿沙井入海河段,以HS00(21°51′21.54″N,108°35′54.06″E)為河口基點,上溯到感潮段最上限尖山鎮(zhèn)HE00 點(21°55′42.19″N,108°37′05.02″E)進行現(xiàn)場布點(圖1)。沿感潮段在河道轉(zhuǎn)點及河口紅樹林潮灘邊緣依次布置10 個監(jiān)測點(QJ01—QJ10),在HS00 向海段布置3 個監(jiān)測點(HO01—HO03),同時在大新圍外灘離堤約20 m 的紅樹林灘地設(shè)置5個監(jiān)測點(DW01—DW05)(圖1)。

        2.2.4 沉積物及水樣樣品采集測定

        (1)2021年3月28日在外灘與河道現(xiàn)場校核監(jiān)測點(圖1)的紅樹林片區(qū)采集2 cm 厚表層土,帶回實驗室干燥后,用篩分法分析各沉積物粒徑組成。

        (2)堤外潮灘水樣采集與鹽度測定:于2020年11月8日區(qū)域漲潮接近高程位開始,分別在外灘站點(圖1)每隔30 min 取表水采樣,每個點共采10 個水樣帶回實驗室測定鹽度,取其平均值為該站點的表水鹽度值。

        (3)感潮河段水樣采集與鹽度測定:在漲潮接近高潮時,從口外站點HO03 出發(fā),駕船按5 km/h 時速逆流上溯至HE00 站點,隨后從HE00站點駕船按5 km/h 時速順流至口外站點HO03(圖1)。途中每隔5 min 采一次表層水樣,帶回實驗室測定水體鹽度。根據(jù)各取樣點與布設(shè)站點的距離,采用內(nèi)插值法,計算出各站點的鹽度。以順、逆流各站點兩次鹽度的平均值為該站點的鹽度值。

        2.2.5 欽江河口潮灘紅樹植物分布現(xiàn)場勘查

        (1)堤外潮灘紅樹植物分布現(xiàn)場勘查。沿大新圍與堅心圍向海岸線,勘查紅樹植物空間分布,并分析記錄群落結(jié)構(gòu)。對有代表性的紅樹植物種類與典型群落結(jié)構(gòu)拍照,并用GPS 工具與奧維數(shù)字地圖定位、標識,以便后期影像數(shù)據(jù)處理時核驗。沿堤外潮灘紅樹林向海林緣線,探查向海分布的紅樹植物種類,觀察記錄不同紅樹植物二年生與當年生幼苗生長極限位置。當年生紅樹植物為紅樹向海生長的極限位置(王日明等,2020)。隨后,獲取當?shù)睾F矫嫠谖恢酶叱厅c,利用中海達V90 GNSS RTK 進行區(qū)域橫向斷面的測量,作業(yè)過程中,測定點在固定解狀態(tài)下,有效衛(wèi)星個數(shù)應(yīng)多于5 個,PDOP 值小于6,高程測量精度約為0.02 m。根據(jù)海事資料,欽州灣平均海平面比1985 黃海基面高0.36—0.38 m,此處取0.37 m。則所測定的高程數(shù)據(jù)減去0.37 m,即為該點以當?shù)睾F矫鏋榛鶞实母叱讨?,其中一年生紅樹林所在位置的高程即為極限位置。

        (2)感潮河段紅樹植物分布現(xiàn)場勘查。沿欽江河堤上溯,以及駕船沿河段內(nèi)林緣線上溯,勘查紅樹植物空間分布。隨后記錄各紅樹植物沿江分布狀況與典型群落結(jié)構(gòu)、拍照定位。各紅樹植物沿江分布距HE00 站點最遠點即為該類植物向陸分布上限。半紅樹植物與非紅樹植物沿江分布距HE00 站點最近點即為該類植物分布下限,最遠點為分布上限。

        3 結(jié)果分析

        3.1 欽江河口紅樹林群落分布特征

        欽江河口潮灘紅樹林群落分布表現(xiàn)為紅樹植物種類與數(shù)量自海向陸逐減的特點。紅樹植物向陸分布最遠為距離HE00站點11.00 km處的QJ09河段,植物種類為桐花樹;紅樹植物向陸成林分布最遠為距離HE00 站點9.55 km 處的QJ07 河段,植物種類為無瓣海桑(圖5)。

        3.1.1 欽江河口潮灘植物分布特征

        欽江河口潮灘分布的紅樹植物種類主要有桐花樹、無瓣海桑、海漆、木欖、紅海欖、秋茄、小花老鼠簕及部分半紅樹植物黃槿、苦郎,非紅樹草本植物蘆葦、茳芏。按其數(shù)量與分布范圍,以桐花樹為主,數(shù)量多,分布范圍廣。欽江河口潮灘桐花樹面積約400.00 hm2,其向海分布自堤外潮灘紅樹林林緣線外0.67 km 處(108°34′28.31″E,21°50′35.96″N),所處位置高程(以當?shù)仄骄F矫鏋闇?,下同)?0.37 m 有當年生桐花樹小苗生長(圖5)。其向陸分布自HS00 站點沿欽江上溯8.91 km 處潮灘有約20 m2小片林,11.00 km 處有當年生桐花樹小苗生長(圖5、圖6)。

        圖5 欽江河口潮灘植物分布特征Fig.5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species in tidal flat of Qinjiang Estuary

        圖6 欽江河口感潮段植物分布極限Fig.6 Distribution limit of plants in tidal section of the Qinjiang Estuary

        2002年欽州市引種無瓣海桑20000 株種植于康熙嶺鎮(zhèn)標準海堤外灘,面積約15 hm2。2011年入侵欽江河口潮灘后,得到快速發(fā)展。2016年欽江河口潮灘無瓣海桑面積發(fā)展到0.30 hm2,至2021年已達5.62 hm2,平均年增長79.6%,并呈現(xiàn)繼續(xù)擴張趨勢。同期,欽江河口紅樹林總面積也在增長,但平均年增長僅46.0%。可見,外來物種無瓣海桑在欽江河口適應(yīng)能力強,發(fā)展速度快。無瓣海桑主要集中分布于堤外潮灘,首先以單株分散入侵桐花樹林后,再逐漸發(fā)育成片林。無瓣海桑片林下的桐花樹等灌木逐漸衰老死亡。無瓣海桑向陸分布到HS00 站點沿欽江上溯9.55 km處(圖6)。

        小花老鼠簕、秋茄、海漆、木欖、紅海欖等主要散布于堤外潮灘桐花樹片林中,數(shù)量少,分布面積小。小花老鼠簕沿江分布上限為距HS00 站點5.90 km的潮灘(圖6)。

        3.1.2 欽江河口堤外潮灘植物群落格局

        欽江河口大新圍與堅心圍堤外海灘形成以桐花樹為主,少量無瓣海桑、海漆、木欖與紅海欖,極少數(shù)小花老鼠簕與秋茄組成的紅樹林群落復(fù)合體(圖7)。在堤外潮灘,向海灘地局部形成以桐花樹為主的“無瓣海桑—桐花樹”群落,部分無瓣海桑密集區(qū)域形成“無瓣海桑純林”。近堤岸區(qū)域,局部形成“無瓣海桑+海漆—桐花樹+秋茄+鹵蕨+小花老鼠簕—苦郎”、“黃槿+海漆—桐花樹+小花老鼠簕”、“海漆—桐花樹”群落(圖7)。其中,黃槿、苦郎等半紅樹植物僅分布于堤岸高高潮位以上的岸堤,小花老鼠簕主要分布于近岸高潮位潮灘。

        圖7 欽江河口潮灘植物群落格局Fig.7 Plant community patterns in tidal flats of the Qinjiang Estuary

        3.1.3 欽江河口感潮段潮灘植物群落格局

        欽江河口感潮段潮灘紅樹林分布表現(xiàn)為向海河口段紅樹林植物種類較豐富、分布面積較廣,以“無瓣海?!┗洹奔兗t樹植物群落為主。沿河上溯種類與數(shù)量逐漸減少(圖5、圖7),表現(xiàn)出紅樹植物與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混生的特點。HS00 至QJ04河段是海陸過渡帶,河段兩側(cè)有較寬潮灘,河中間有江心洲潮灘,紅樹林面積53.60 hm2。該區(qū)域形成以桐花樹為主的“無瓣海?!┗洹比郝?。

        QJ04 至QJ07 河段受潮汐作用逐漸減弱,河段沿線潮灘分布的植物群落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無瓣海?!┗洹比郝洹ⅰ疤J葦+桐花樹”或“桐花樹+茳芏”混生群落;中高潮灘林叢邊緣有小量小花老鼠簕分布,近高潮帶河堤中上部有部分苦郎樹分布。QJ05 至QJ07 河段潮灘遍布蘆葦,在蘆葦叢中雜生有部分桐花樹,有少量3—5年生的無瓣海桑分布,形成以蘆葦為主的“無瓣海桑—蘆葦+桐花樹”混生群落結(jié)構(gòu)。

        QJ07 至QJ10 河段受潮汐作用進一步減弱,沿線潮灘少,是紅樹植物與非紅樹植物混生區(qū)。該區(qū)域群落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蘆葦+苦郎樹”或“蘆葦+茳芏+苦郎樹”的混合植物群落。

        3.2 欽江河口鹽度梯度變化特征

        在大潮高潮漲平期間測得的欽江河口鹽度表明,自口外站點沿河道向陸逐漸降低。大潮高潮時感潮河段自HO03站點平均鹽度14.2‰,至HS00站點平均鹽度13.8‰,鹽度變化較平緩。自HS00站點沿江上溯,至距HS00站點5.90 km處的QJ05—QJ06 河段,鹽度從11.3‰快速降低至3.7‰。隨后QJ07 站點鹽度小幅度上升后又緩慢降低,至距HS00 站點13.20 km 的HE00 處降到0.0‰(10 次測量結(jié)果有兩次鹽度分別為0.02‰與0.01‰,其他顯示為0.00‰)(圖8)。

        圖8 欽江口感潮段河道表層水體鹽度特征Fig.8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water salinity along the tidal reach of Qinjiang River

        自HS00 沿河道上溯,距離越遠,水體鹽度越低。感潮段最遠距離為距河口13.20 km 的HE00 站點,該點是欽江河口感潮段最遠極限點。

        3.3 欽江河口紅樹林潮灘沉積物粒度特征

        欽江河口感潮段沉積物屬沙質(zhì)土,土壤顆粒較粗。其中以距HS00 站點4.00—8.00 km 河段的沉積物粒徑最粗,粒徑大于0.125 mm 的含量達67%—79%,粒徑在0.063—0.125 mm 的含量達20%—30%(圖9(a))。堤外潮灘近岸紅樹林叢內(nèi)土壤顆粒相對較細,粒徑大于0.125 mm 的含量為59%—71%,粒徑在0.063—0.125 mm 的含量為27%—33%(圖9(b))。

        圖9 欽江河口潮灘沉積物粒度特征Fig.9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in tidal flat sediments of the Qinjiang Estuary

        4 討論

        4.1 欽江口紅樹林分布格局

        影響紅樹林在河口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有水體鹽度、潮位高低、土壤粒徑等,受控于河口復(fù)雜的水文與地貌條件,河口紅樹林自海向陸都展現(xiàn)出距離河口越遠,紅樹群落趨于簡單和長勢較差的格局(王日明等,2020)。通過對欽江河口紅樹林分布格局研究,其結(jié)論與上述基本吻合。欽江河口潮灘紅樹林群落可以歸納為4種類型。

        第1種為“純紅樹植物”群落。大新圍與堅心圍外灘遍布桐花樹,無瓣海桑分散于桐花樹林叢中,形成以桐花樹為絕對優(yōu)勢種的“無瓣海?!┗洹比郝洹M鉃┙秴^(qū)域,還有部分海漆、紅海欖、小花老鼠簕、鹵蕨等的分布(圖7)。于HS00—QJ05 河段,仍以桐花樹為優(yōu)勢種,無瓣海桑散布于桐花樹林叢中,形成以“無瓣海?!┗洹比郝錇橹鞯娜郝浣Y(jié)構(gòu)。部分中高潮灘桐花樹林緣有小花老鼠簕分布,局部形成“無瓣海?!┗?小花老鼠簕”群落(圖7)。

        第2種類型為“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混交群落。該類型主要位于河口堤外潮灘高高潮位與QJ01—QJ03 河段河堤高高潮位。分布于高高潮位及以上的苦郎與黃槿,與分布于高高潮位的海漆、桐花樹、小花老鼠簕、鹵蕨等構(gòu)成“黃槿+海漆—桐花樹+小花老鼠簕+鹵蕨”混交群落。

        第3種類型是“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混交群落,主要位于QJ05—QJ08 河段的中高潮灘。在該區(qū)域開始出現(xiàn)大面積的蘆葦分布,桐花樹苗混生于蘆葦叢中,少量小花老鼠簕雜生于蘆葦叢或林緣,在高潮位以上的堤岸有部分苦郎分布,該河段潮灘形成了“無瓣海桑—桐花樹+蘆葦+小花老鼠簕—苦郎”或“無瓣海?!J葦+桐花樹+小花老鼠簕—苦郎”混交群落(圖7)。

        第4 種類型為QJ08-HE00 河段的“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群落。自QJ08 往上河段,紅樹植物分布極少,在高潮位以上的堤岸分布有部分苦郎與黃槿等半紅樹植物,潮灘以蘆葦為主,有少量茳芏分布,形成“非紅樹植物+苦郎—蘆葦/茳芏”混交林(圖7)。

        4.2 鹽度對植物群落的影響

        鹽度是制約紅樹林分布的關(guān)鍵因子之一,不同紅樹植物種類所能適應(yīng)的鹽度范圍不同(王日明,2020)。欽江河口幾種主要的紅樹植物耐鹽性如表1所示。

        表1 欽江河口紅樹植物耐鹽特性Table 1 Salt toler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ngrove plants in Qinjiang Estuary

        欽江河口大新圍外灘鹽度高,感潮河段離海距離越遠,鹽度越低。相應(yīng)地,鹽度較高的外灘向海區(qū)域群落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無瓣海桑散布于大面積桐花樹林叢(圖5),且伴生少量秋茄;地勢較高的灘地在桐花樹林叢偶分布紅海欖與木欖,近岸桐花樹林緣分布有部分小花老鼠簕。從HS00 至HE00 河段,平均鹽度從11.2‰逐漸下降至0.0‰,潮灘紅樹林數(shù)量與種類也逐漸減少,由“純紅樹植物”群落向“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群落、“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混交群落、“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群落轉(zhuǎn)變,群落中紅樹植物所占比例逐漸降低。

        4.3 潮灘沉積物粒度變化對河口紅樹林群落發(fā)育的影響

        土壤為植物提供了耐以生存的立地條件,土壤顆粒組成決定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與保水保肥性(姜芃,2011)。粒徑小的粘質(zhì)土壤保水保肥性好,有利于植物地上部分生長;而粒徑粗的砂質(zhì)土壤透水透氣性強(李百鳳等,2007),有利于植物根系發(fā)育。生長于潮間帶的紅樹植物由于長期交替浸淹水,對立地的通氣透水性要求更高。尤其是根系尚不發(fā)達的一二年生幼苗更是要求其立地土壤排水良好。

        欽江河口堤外近岸潮灘沉積物粒徑小,距HS00 站點4.00—8.00 km 的QJ03—QJ07 段潮灘粒徑較大(圖9(a))。相對應(yīng)地,堤外潮灘紅樹林成年樹片林較集中分布于近岸區(qū)域,生長發(fā)育良好,種類品種多。受紅樹林片林影響,漲潮時自林外緣向岸水動力逐漸減弱,落潮水流緩慢。粗顆粒自外向岸逐漸下沉,至近岸灘地水動力達到最弱,沉積物粒徑最小。因此,堤外潮灘由岸向海沉積物粒徑由細變粗,紅樹林分布也由岸向海擴張,由分布密集變?yōu)橄∈?。桐花樹二年生苗向海分布極限距林緣線0.43 km 與當年生苗向海分布極限距林緣線0.67 km,也正從另一側(cè)面表明了植物分布與土壤粒徑的相關(guān)性。

        欽江河口感潮河段,自HS00向QJ03河段受潮汐與徑流水動力綜合影響,在該區(qū)域易形成紊流區(qū),更有利于來自海水的較細顆粒的下沉。而在QJ03—QJ07 河段,是潮水與徑流的交鋒區(qū),尤其是QJ05—QJ06 河段,受另一入海河道漲落潮水流的作用,該區(qū)域潮汐與欽江徑流作用頻繁,水流紊亂。因此,水體持沙力較強,沉積物粒徑相對較粗。相應(yīng)地,HS00—QJ03 河段潮灘面積大,分布的紅樹植物較多且生長良好;QJ05—QJ06 河段橫向剖面較陡,潮灘窄,紅樹植物少,僅沿河岸呈窄長帶狀分布(圖5),林緣線一二年生幼苗較多。QJ06 上溯河段受漲落潮作用越來越弱,潮灘面積逐漸減少,紅樹植物種類與數(shù)量也相應(yīng)減少,至距HE00 站點11.00 km 處當年生桐花樹幼苗,是欽江沿江上溯紅樹林分布極限(圖6、圖7)。

        5 結(jié)論

        受鹽度、潮汐與土壤結(jié)構(gòu)等因子作用,北部灣北部欽江河口潮灘的紅樹植物群落自海向陸呈梯度變化,主要結(jié)論包括:

        (1)自海向陸紅樹林種類與數(shù)量逐漸減少,群落結(jié)構(gòu)由“純紅樹植物”、“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非紅樹植物”群落變化。

        (2)潮位與鹽度是影響紅樹植物在欽江河口潮灘分布范圍的關(guān)鍵要素。桐花樹是欽江河口潮灘紅樹林群落的絕對優(yōu)勢種,其向海分布極限為距林緣線0.67 km 的當?shù)仄骄F矫嬉韵?.37 m 潮灘。向陸分布極限為距河口HS00 站點10.18 km 感潮段潮灘。紅樹林片林向陸分布極限為距HS00 站點9.55 km 處潮灘,該位點所測鹽度值為4.30‰,主要植物種類為無瓣海桑。

        (3)沉積物粒徑影響到紅樹林胚胎發(fā)育與成年樹的生長。堤外潮灘向海潮灘沉積物粒徑較大,距HS00 站點4.00—8.00 km 河段潮灘沉積物粒徑粗,落潮后有利于胚胎的著陸與根系發(fā)育。河口堤外潮灘近岸較細粒徑的土壤結(jié)構(gòu)具有較好的持有養(yǎng)分能力,能促進紅樹林成年樹生長。

        猜你喜歡
        紅樹林植物
        走過紅樹林
        歌海(2024年6期)2024-03-18 00:00:00
        藏著寶藏的紅樹林
        海岸衛(wèi)士——紅樹林
        幼兒園(2021年4期)2021-07-28 07:38:04
        神奇的紅樹林
        走過紅樹林
        歌海(2018年4期)2018-05-14 12:46:15
        植物的防身術(shù)
        把植物做成藥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正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 蜜臀aⅴ永久无码一区二区| 丝袜美腿爆炒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美女av| 国语对白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国产亚洲av无码专区a∨麻豆| 一卡二卡三卡视频| 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素人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女主播在线免费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的区别|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300部国产真实乱|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 一级片久久|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亚洲国产精品av麻豆网站|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a在亚洲| 成年人干逼视频水好多|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长腿丝袜av天堂|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色秀视频在线播放| 永久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网站| 97影院在线午夜| 亚洲另在线日韩综合色| 亚州韩国日本区一区二区片|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