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程
誰敢說,服飾無關哲學與藝術呢?
哲學,是普羅大眾的,人情炎涼,世故取舍,人人皆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有虛心求教者,還能“指點”一二。藝術,卻很小眾,少數(shù)人手握門票,少數(shù)人憑借天賦。真有虛心求教者,卻又不可言傳,全憑意會。
對于服飾,多數(shù)人但求經穿耐用,最好一件美衣冷暖通穿,廳廚皆宜,不分季節(jié),不分場合,都可以驚艷得體。畢竟,大多數(shù)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樣樣是筆賬。只有少數(shù)人,才敢不翻標價,想買即買,多多益善。
所以,也就有了多數(shù)人的穿衣哲學和少數(shù)人的穿衣藝術。
風衣,無疑是哲學的產物。整個春秋,半個冬夏,風衣都剛剛合適。一衣久穿,無比劃算。
抵得過風風雨雨,撐得起落落大方,風衣與時尚一拍即合。事實的確如此,國際大牌,或是親民衣鋪,風衣季季在售,年年出新。誕生百余年,在我們這兒流行或許只是這二三十年的事。入鄉(xiāng)隨俗,保留經典時尚符號之外,風衣也漸漸千衣千面。可以更長,搖搖曳曳好似長裙,步步溫柔生風;也可以更美,紅橙黃綠灰白黑應有盡有,簡直贏盡男女老少的心。
當然,有些元素,一直保留,絕不擅動。
比如,腰帶。一條腰帶,絕不僅僅應對冷暖的問題,對女人而言,腰帶一緊,立瘦十斤。以瘦為美,商人豈會不知?
拉丁舞課,舞友一條寬寬松松的連衣裙就來了,小小的身子在裙里逛逛蕩蕩??床灰娧瑁蠋煵恢奈枳藢﹀e。告訴她需要一根腰帶,于是抽下自己風衣上的,替她圈在腰間,瞬間不只有腰有胯,還娉娉婷婷。
腰帶,應該是風衣刪無可刪的妙用了吧。
再比如,掛襻。一件風衣,一年可穿兩百日,收在衣櫥深處顯然多有不便,最好是掛在落地衣架上,在玄關處,或是在入門處,總之最好隨穿隨有。此時,掛襻恰好咬住衣鉤,一件風衣筆筆直直垂順下來。再穿之時,觸手可及,還沒有一絲褶皺。
我也有一件風衣,從春到冬一直吊在門邊的衣架上,原本以為,它會常常出場,周全我的冷暖??墒牵揖谷缓苌俅┑剿?。冷也可以挨,熱也可以挨,好像也不是非得一件殷勤的風衣不可。
說到底,衣只是衣,配角而已。
(董夢薦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