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松平
楊方《澳大利亞舅舅》有云:“曾經有個同事,在高空作業(yè)的時候,故意把二舅舅留在危險而寒冷的鐵架子上懸掛著下不來,二舅舅的憤怒在高高的地方陡然增加了兩倍。他下來后把那個說話總是結結巴巴、喜歡捉挾人的家伙打得從此以后再也不結巴了?!保ā肚嗄晡膶W》2021年第9期)
筆者讀后,認為其中的“捉挾”應該改成“促狹”。
揣摩文意,“喜歡捉挾人的家伙”應該是愛捉弄人的家伙。雖然文意如此,但是“捉挾”的寫法值得商榷。
表示“捉弄”的意思,在文學作品里一般寫成“促狹”,如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誰知那些促狹鬼起的黑心?”除此之外,還可以寫成“促掐”,如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我打你個促掐的弟子孩兒,釃這么滾湯般熱酒來燙我,把我的嘴唇都燙起料漿泡來?!边€可以寫成“促揢”,如吳稚暉《〈何典〉序》:“這書做得好極,一味七支八搭,使用尖刀促揢的挖空心思,頗有吳老丈風味?!边€可以寫成“促恰”,如王曄《桃花女》第三折:“(彭大云)他兩個同坐著哩,不知怎么新人不死,是小姑娘死了。(周公做哭科云)桃花女,你好促恰也?!边€可以寫成“捉狹”,如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捉狹鬼,不是英雄,算我上你當罷?!边€可以寫成“捉掐”,如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你罷軟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馬溫,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老豬來蹌路!”
筆者認為,“促狹”“促掐”“促揢”“促恰”“捉狹”“捉掐”等是一組異形詞。但是,在現(xiàn)代文學作品里,應該使用推薦詞形。
眾所周知,種種原因,有些詞語不止一種寫法,如“憤憤”也作“忿忿”,“日食”也作“日蝕”,“月食”也作“月蝕”,等等。這樣的詞就是異形詞。很長時間以來,普通話書面語中并存并用的同音(聲、韻、調完全相同)、同義(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和語法意義完全相同)而書寫形式不同的異形詞,時常困擾著我們的語言生活,使新聞出版和文字處理產生諸多不便,有時甚至會引發(fā)一些不必要的筆墨官司。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先后對異形詞進行了一系列的整理,2001年12月19日發(fā)布《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整理了338 組異形詞,2003年8月15日發(fā)布《第二批異形詞整理表》,整理了264 組異形詞,如“憤憤——忿忿”“日食——日蝕”等等,其中破折號前面的詞是推薦詞形,破折號后面的詞是非推薦詞形。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說:“我們的態(tài)度很明確,就是要強調使用推薦詞形?!?/p>
翻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新編漢語辭海》等權威工具書,我們只見“促狹”,而不見“促掐”“促揢”“促恰”“捉狹”“捉掐”,更不見“捉挾”。工具書對“促狹”的解釋是:“①方言。尖酸刻薄,愛捉弄人。②氣量?。恍男卣?。”毫無疑問,作為現(xiàn)代文學作品,為了讓漢字更好地發(fā)揮語言輔助工具的作用,作者應該自覺地以推薦詞形為書寫標準。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2008 學年三年級上冊《找駱駝》中原來有這樣一句:“商人忿忿地說:‘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這樣詳細?!倍私贪嫘W語文教材2010 學年三年級上冊《找駱駝》把原來的“忿忿”改成了“憤憤”。
有人說,“捉挾”是一個聯(lián)綿詞,可以有多種寫法。筆者認為,縱然如此,在現(xiàn)代文學作品里,作者也應該使用推薦詞形。
聯(lián)綿詞,舊稱聯(lián)綿字或連語,是一種雙音節(jié)單純詞,在古代漢語詞匯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語音上的特點,可以把聯(lián)綿詞分為四類:雙聲聯(lián)綿詞,如“參差”;疊韻聯(lián)綿詞,如“窈窕”;雙聲兼疊韻的聯(lián)綿詞,如“輾轉”;無雙聲疊韻關系的聯(lián)綿詞,如“狼藉”。
一般說來,聯(lián)綿詞中的兩個字,僅僅是用來記錄音節(jié)的,它們大多已突破表意文字的藩籬,成為純粹的標音符號,只有合起來才有意義。同一個聯(lián)綿詞,用文字記錄下來,可以有多種寫法。有人做過統(tǒng)計:“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義相邇;崔嵬十有五體,音近而義無殊。”(符定一《聯(lián)綿字典·凡例》)因此,聯(lián)綿詞不能拆開來照字面解釋,否則只能是“求之愈深,失之愈遠”。如:“城中死者,無慮五六萬?!保ㄉ坶L蘅《閻典史傳》)有的注本把“無慮”解為“不用考慮就知道”,這是錯誤的。在古漢語中,“無慮”是一個疊韻聯(lián)綿詞,是“大約”的意思,不能看作是“無”和“慮”兩個詞的結合體?!盁o慮”,又寫作勿慮、摹略、莫絡等。
應該指出,由于聯(lián)綿詞形體的多樣性,勢必給人理解文意增加困難,閱讀時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更應該指出,認識聯(lián)綿詞,是讓我們在閱讀古文、理解詞語時不要以形害義,而不是讓我們在現(xiàn)代文學作品里,可以隨意書寫非推薦詞形的聯(lián)綿詞。
《在“淺底”中翔徉》這個標題出自上海市某語文期刊的教學欄目,有人質疑其中的“翔徉”:“翔”,飛翔;“徉”不是語法單位,與“徜”結合成“徜徉”,才構成一個語素,表示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作者的本意應是以“翔徉”來表達飛翔和徜徉,殊不知這樣憑空組詞,難免生造之嫌。
其實,這是一個誤解?!跋栳唷辈⒎巧煸~,而是一個疊韻聯(lián)綿詞,是“徘徊;往返回旋”的意思,不能看作是“翔”和“徉”兩個詞的結合體?!跋栳唷保嘧鳌跋柩稹薄跋柩颉钡?。如《莊子·山木》:“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比龂好鞯邸堕L歌行》:“中心感時物,撫劍下前庭。翔佯于階際,景星一何明?!薄缎绿茣ね回蕚魃稀?“寇西會州,圍烏城,翔徉隴、渭間。”《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七年》:“三軍萬夫,環(huán)旋翔羊愰駭之間,虜騎乘之,遂取吾之鼓旗?!焙∽?“翔羊,猶云徜徉、徘徊也。”
顯然,之所以對“翔徉”產生誤解,一方面是因為閱讀者沒有對聯(lián)綿詞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方面是因為寫作者隨意書寫非推薦詞形的聯(lián)綿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喜歡捉挾人的家伙”中的“捉挾”應該改成“促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