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雨水、驚蟄、谷雨等等節(jié)氣,都帶有寫實意味。而唯有清明是寫意手法,字眼彰顯著天地間的清潔光輝。也從這天起,杏花、梨花、桃花相繼綻開,開始了人間四月天這一偉大篇章的美好誦詠。
清明翌日,決定暫且告別一段庸常日子,去青島度過兩個春日。雖未到櫻花時節(jié),也未到感受習習涼風的消夏佳日,去青島并無一個好的由頭,連自己也覺得莫名。但人生總需要臨時起意的一個引薦。如果再三斟酌,任何事情也就消磨得意興闌珊,甚至擱淺了。
在青島不易有方向感,是大家一致認同的。所以,在這樣并不端正南北走向的道路,地勢起伏,空間逼仄的地方,加之于我則更甚。所以,此行便是一個糊涂的來去,所以本篇略去南北等字眼亦是正常。
我非常贊同在旅行中“消受”時光,如果允許我在午后飲一杯咖啡晚上仍舊安眠,或者允許我有兩個,或者一個小時也好的安閑時光,那么我便可安坐在愛爾咖啡館逗留一段時光。
這咖啡館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油畫家。因此,館里的布置也就彰顯了她或者他的幾點關于藝術的性情??臻g不大,約三四套歐式桌椅,這就使得咖啡的香氣不易外溢,四處有著咖啡一樣濃郁的靜謐。最好的事情便是喝完咖啡走出門去就可以看見一方開闊,看見人們在圣教堂廣場上閑適的散步,座椅上的愛侶們切切儂語享受春光,以及可以遇見的一切美好的、安適的畫面。一位男子告訴我們,往前步行五分鐘就可以看見棧橋與海,他的儀態(tài)讓人想起了英國紳士。
我覺得應當帶孩子們去看看棧橋—青島的標志性建筑,以及小青島?!案鎰e之后,留有余味”,我再次以環(huán)視的方式告別這方開闊,祝福那位在教堂前拍攝婚照的新娘,我見證過她最美的時刻。
步行不久就是海邊,這里讓人想起西子湖畔,清明許仙遇見白素貞。這日空氣微濕,視線不通透,但也無妨,在這微濕的氣息里做以沉默的懷想,亦是此刻回想起來仍有余韻的閑適。
再來說說第二日,天氣清明,去八大關拍照應該是極佳的選擇。
八大關是德式別墅群,由八條以關為名的馬路組成。我在《青島的100個細節(jié)》中讀過,清澈的光線,安靜的道路,閑適的行人,看上去理應是放松身心的好地方。但其面積之大,讓人步行得意興闌珊。
終于熬到柳暗花明,我們一路打聽到達花石樓,這相比之前漫長的散步真是一種解放?;ㄊ瘶桥c前面提及的大教堂同為哥特式建筑。雖花石樓僅有五層,但有偉岸、直上云霄之感。站在花石樓頂層一幅偉岸的海景圖闊然眼前,一條“L”形的長堤探入海水,半道沙灣環(huán)圍碧海,我自然要用“不能言其妙好”來搪塞自己筆觸無力。你不得不說這次來青島就是遭遇開闊的,你的心胸不能不驅除淤塞,順然流暢,連并海水、天空的湛藍和清澈,一并納入心腹,心盈空而靈動。
臨行前的午餐選在春和樓,春和景明,是對應了當下情景。按時下流行語說,我們吃的不是飯,我們吃的是春光明媚、好景如畫,吃的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所以要將青島一百多年的傳統(tǒng)小吃吃上一吃。青島春和樓飯店始業(yè)于1891年,主牌菜有香酥雞、海鮮和蒸餃。如若不是座滿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隔壁春和樓餛飩店,我定要和孩子們大快朵頤一只春和樓的香酥雞。去洗手時,看見很多食客還是點了這道菜,我覺得其一是春和樓老店的信譽上佳,原料讓食客放心。其二是香酥雞皮焦里嫩,無論從色澤還是嗅覺,都讓人難以拒絕此道招牌菜。
歸來閱讀后方得,“青島”之稱來自海中的“小青島”?!赌z澳志》中有記,“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巖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這與我在花石樓上揣測青島名稱之由來自海水之青色有悖。但看了青島的明澈晴空,湛藍海水,我仍舊覺得青島的“青”來自此更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