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意象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意象,許慎的《說文解字》將“鏡”釋義為“景也。從金竟聲”。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補充其為“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鏡。此以疊韻為訓也。鏡亦曰鑒,雙聲字也”。鏡最初指用來映照形象的器具,而隨著文學的不斷發(fā)展,“鏡”則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意蘊內(nèi)涵,成為文人探尋自我及世界本質、觀照人生的媒介。在文賦中,因“鏡”本體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多作為文人用于內(nèi)察自省的媒介,表達“修容”和“修身”之意,最典型的當屬李世民的“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辈煌凇扮R”在文賦中的內(nèi)涵,在詩詞中,“鏡”意象的描寫則顯得較為單純、直接和客觀,多作為物品擺放、裝飾或工具出現(xiàn),“鏡”有著完整而豐富的內(nèi)涵體系,而其更深一層的意蘊內(nèi)涵則通過“鏡”的本體或“鏡”中容顏來展現(xiàn)和表達,人們在看“鏡”或照“鏡”時,總會產(chǎn)生無數(shù)繁雜的思緒,詩詞這一文學體式發(fā)展到宋代已成熟完善,“鏡”意象也成為文人探究自我、窺見內(nèi)心、表達情感思緒的重要意象。本篇淺談宋代詩詞中“鏡”意象的呈現(xiàn)方式及情感內(nèi)涵。
一、“鏡”意象的呈現(xiàn)方式
在宋詩和宋詞中,“鏡”意象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呈現(xiàn),一種是本體,分為看“鏡”和照“鏡”,另一種是作為喻體出現(xiàn)的,多用以形容湖面、月亮等光潔、明亮。
(一)看“鏡”
先談看“鏡”,“鏡”作為物品或裝飾出現(xiàn),多擺放于屋內(nèi)或桌臺,或是作為被珍藏的物件。通過對其外在的描寫,或反映周圍環(huán)境和作詞背景,或映射作詞者的內(nèi)心情感。如袁去華《瑞鶴仙·郊原初過雨》:“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閣幽窗,有時夢去?!奔词惯€保留著她的香鏡,但他年重返故地,她會不會還在,思念她,有時在夢中都會去到那深深庭院。這首詞中的“鏡”是作為詞人心上人的物品出現(xiàn)的,借此表達詞人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有睹物思人之意。寇準《踏莎行·春暮》:“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被叵氘斈觌x別,不舍萬分,約定了一次又一次,如今卻始終杳無音信。鏡子早已落滿了灰塵,卻懶得照了。菱花即菱花鏡,泛指鏡子,在這首詞中,“鏡”是作為閨房物品出現(xiàn)的,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通過對其落滿灰塵的描述,表現(xiàn)了女子已懶得照鏡的狀態(tài),原因是心上人不在身邊,表達出了自己對離人的殷切思念。
(二)照“鏡”
人們照鏡,實際上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人們通過對鏡中像的觀察,逐步構建起對自我的認知。照“鏡”會映照出照鏡者的容顏,或是年輕貌美、妝容精致的樣子,此多為閨中女子照鏡,表達喜悅幸福之情;或是鬢已花白、容顏憔悴的樣子,“鏡影讓詩人們能夠構想出一個直面自我的場景,認真審視一番自己與自己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是緊張對立的,因為詩人們通常選擇衰老的自我作為表現(xiàn)對象”,①從而感嘆青春易逝、年華已老,男子照鏡多表達自己對功業(yè)未成、壯志難酬的悲戚和嘆惋,女子照鏡則表達容顏凋零而離人未歸的思念和惆悵,也有不少“男子作閨音”詞,借女子照鏡的敘述表達不得重用的無奈?!白髡邆儗⑷怏w的衰病與天地改易、家國遷轉打并一處,將覽鏡與詩酒人生緊密關聯(lián),然后通過鏡像將自我對象化,將衰病書寫審美化,從而消解現(xiàn)實的愁苦病痛。”②這里不再舉例,將在情感部分細說。
(三)喻體
“鏡”本身具有光滑、明亮的特征,因此,“鏡”作為喻體出現(xiàn)在詞中時,多用于形容湖面、月亮等事物光潔、明亮。如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币惠喦镌聻⑾陆鹕牟ü猓拖衲莿偰チ恋你~鏡飛上了天際。這里將月亮比作銅鏡,以表現(xiàn)秋月的明亮和皎潔。歐陽修《望江南》:“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睂⒔系脑铝帘茸麋R子,表現(xiàn)其皎潔。張先《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般涉調(diào)》 :“雙頭蓮子一時花,天碧秋池水如鏡?!睂⒈躺那锼茸麋R子,表現(xiàn)水面的平靜和池水的清澈。以鏡做喻體是很早就有的文學手法,鏡作為喻體出現(xiàn)時,多半無特殊含義,只是作為文人對觀察到的世界的表達和描寫方式來呈現(xiàn)。
二、“鏡”意象的情感內(nèi)涵
詩詞中的情感多通過照“鏡”表達,因為這是一種文人窺見自我、探究內(nèi)心情感的最直接和直觀的方式?!扮R”作為映照形象的媒介,形成與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聯(lián)結。此時,“鏡”僅僅作為一個情感的宣泄口,而鏡中映照的容顏則是情感爆發(fā)的真正原因。“鏡”意象的情感內(nèi)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借照鏡表達時光飛逝、人易衰老的無奈和惋惜。鏡的本體功能是映照形象,而照鏡時必然會看到自己的容顏,時間每天都會流逝,人的容顏也會在一次次照鏡中衰老,不知不覺間,青春已然不在。當有一天照鏡時,猛然發(fā)現(xiàn)眼角生了皺紋,鬢間早生華發(fā),人們必然會感嘆青春易逝,時不我待,產(chǎn)生無奈和嘆惋之情。如楊萬里《病起覽鏡二首》:“覽鏡忽自問,何方一病翁。生涯管城外,本貫醉鄉(xiāng)中。筆硯今都廢,尊罍久屢空。又將數(shù)莖雪,憔悴見西風?!痹娙擞[鏡自照,不料在鏡中看見一個病翁,這是誰呢?原來這病翁是詩人自己。詩人通過鏡子觀察、審視到了自己的衰老和憔悴。張先《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痹~人醉酒醒來后,愁思還未散去,感嘆春天走了,不知道何時再回來。在傍晚時照鏡,感傷已逝去的光景,春天走了還會再回來,而那已逝去的往事,只能留存于回憶中了。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痹~人為消除愁緒,天天在花前痛飲,有道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對鏡自照時,卻發(fā)現(xiàn)臉龐早已不復往日有神采,變得憔悴許多。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痹~人從鏡子里看到自己雙鬢的發(fā)已經(jīng)花白了。即使功成名就、封侯萬里又如何,自己已青春不再。年華流逝難免使人心生愁緒,感慨青春年華的不再。
第二,表達對功業(yè)未成,難得重用的無奈、感慨和落寞之情。其實這個情感多由上一情感衍生而來,人生多坎坷,總有得意與失意的時候,男兒總渴望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照鏡時發(fā)現(xiàn)自己鬢已雙白,垂垂老矣,卻一生郁郁不得志,難成一番功業(yè),難免心生郁結,在飄零的晚年回想起自己年少時的風流歲月與雄心壯志,再看如今的彷徨和凄涼,禁不住自嘲起來。這種情感尤其體現(xiàn)在宋代的覽鏡詩中,如陸游《晨鏡》:“晨起覽清鏡,有叟鬢已皤,馘黃色類梔,面皺紋如靴。熟視但驚嘆,初不相誰何;久乃稍醒悟,舉手自摩挲?!痹娙顺科鹫甄R,在詩中細細描寫了鏡中自己衰老凋零的容顏,感嘆青春逝去,年華已老。在這段外貌描寫中,詩人極盡夸張自嘲,將自己的容顏進行丑化,如臉色憔悴得像梔子一樣黃,皺紋多得像靴皮。照鏡時猛然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顏,難免覺得心酸,以至于和鏡中之像相視良久,才確定那是自己,這也與詩人對自己功業(yè)未成的焦慮有關系,生理的焦慮和心理的焦慮使詩人在垂暮之年生出頹敗之感,由此生出自嘲之意。另有宋詞如劉克莊《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當年目視云霄。誰信道凄涼今折腰。悵燕然未勒,南歸草草,長安不見,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塊,歌罷猶須著酒澆。休休也,但帽邊鬢改,鏡里顏凋?!被叵肫鹱约寒斈甑臑t灑與傲骨,如今卻年華已老,只得借高歌和醉酒抒發(fā)內(nèi)心的郁悶之情。罷了,罷了,帽子兩邊的鬢發(fā)都已經(jīng)白了,鏡子中的容顏也憔悴了,鏡中人早已不是當年的自己了。此乃詞的下闋,詩人借陶淵明的典故,暗示自己現(xiàn)在的不得志,鏡中的自己已是白發(fā)生,容顏改,于是功業(yè)未成、不得志的凄涼感油然而生。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边b想當年事,如今卻物是人非,夢醒了,照鏡時發(fā)現(xiàn)自己容顏已改。一如春天已去,落花萬點像愁思如海翻涌。年華已逝,過去的時光終成往事,一如春天一去不返。詞人借春景已去、鏡中容顏已改表達今昔的不同、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混雜在一起的愁緒。蔡伸《一剪梅(甲辰除夜)》:“功名已覺負初心,羞對菱花,綠鬢成斑?!薄傲饣ā奔础扮R”,詞人想到自己少年時的遠大志向,如今卻功業(yè)未成,于是羞愧地照照鏡子,發(fā)現(xiàn)自己兩鬢斑白,更添無限惆悵。這兩種情感多為男性所抒發(fā),“男子對鏡詩詞中的自我體貌書寫多半包含著自我丑詆與嘲弄,繼之以種種失意人生的感喟,不乏悲痛欲絕之心聲”。③男性詩人或詞人在覽鏡自照時,總會“丑化”自己的容顏,兩鬢斑白、皺紋橫生都是內(nèi)心情感的寫照,而鏡子只是將一腔愁緒放大后再投射,正是“所思即所見,所見即所得”。
第三,展現(xiàn)女子閨中生活和內(nèi)心情感,“‘鏡’的存在使女子的樣貌和神態(tài)不是經(jīng)由另一個人的目光所看到的,而是通過自我觀察的方式得到展現(xiàn)。鏡子成為窺視女子內(nèi)心的重要工具”。④此情感多呈現(xiàn)于閨怨題材的詞中,女性愛美,會時常覽鏡自照,“鏡”作為閨房之物出現(xiàn)在詞中,展現(xiàn)了女子的深閨生活,或展現(xiàn)未婚女子對愛情的期盼和向往,或展現(xiàn)深居閨閣、盼念離人的思婦形象,表達了女子對離人的思念。或“男子作閨音”,借女子口吻表達自己仕途不順、不得重用的苦悶之情。如楊澤民《瑣窗寒》:“倦拂鴛衾,羞臨鵲鑒,懶開窗戶?!鄙倥珠|中,充滿對愛情的美好向往,被子上繡的是鴛鴦,鏡子上刻的是喜鵲,而自己內(nèi)心萌動卻無人訴說,感覺十分無奈。又如李清照《丑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边@里的“菱花”指的就是鏡子,此詞創(chuàng)作于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后,正值他們夫妻恩愛甜蜜之際,即使是傍晚了,詞人也不厭其煩地又對著鏡子上了一層淡妝,可以看出李清照婚后生活的幸福甜蜜。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痹撛~描寫了一位閨閣女兒早上起來仔細地梳妝打扮的場景,畫了眉,盤了發(fā),臉頰的皮膚像雪一樣白,照了照鏡子,甚至比花還要美麗,可是打扮得如此漂亮,卻沒有欣賞者,空留美人對鏡自賞。陳三聘《浣溪沙》:“半墜寶釵慵覽鏡,任偏羅髻卻拈書。琴心誰與問相如?!睂氣O半墜在發(fā)旁,懶懶地拿起鏡子照了一下,任由發(fā)髻偏了也不重新梳,而是拿起書看了起來。描寫了一位閨中婦人無人欣賞自然也無心打扮的心情,表達了對離人的思念。美人無人欣賞,正如士人不得重用,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空有一副美貌卻只得對鏡自照。這種相似性,使“男子作閨音”詞大為興盛,常有男性詞人借閨中女子之口表達自己的無奈、苦悶,“鏡”作為閨房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自然也就成為重要的意象常常出現(xiàn)于其中。
三、結語
“鏡”作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意象,承載著深厚的意蘊和情感寄托,無數(shù)文人墨客借“鏡”觀照自我、認知自我,并以此為媒介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隨著文學的不斷發(fā)展,“鏡”意象在宋代詩詞中也有了更為豐富的呈現(xiàn)方式和內(nèi)在意蘊,“鏡”在宋詩詞中構建起了更加完整的內(nèi)涵體系,呈現(xiàn)方式可分為本體和喻體,情感內(nèi)涵包括對青春易逝、年華已老的感嘆;對功業(yè)未成、壯志難酬的無奈和嘆惋;女子在閨中對愛情的向往和感受,或是對離人的思念等。這些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形成了宋詩詞,尤其是宋詞獨特的審美意蘊,也折射出宋人別具一格的審美風格和審美體驗,值得細細探賞。
注釋:
①③龐明啟,自我的疏離與確認:男子對鏡詩詞的書寫范式,中國詩學研究,2021(01):65-79。
②侯體健,幻象與真我:宋代覽鏡詩與詩人自我形象的塑造,文藝研究,2020(08):60-70。
④梁雨婕,照鏡為誰看:宋代女詞人詞作中的“鏡”,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48-50+86。
參考文獻:
[1]吳坷.簡述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鏡”意象[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11):85-86.
[2]林盛禹.宋詞“鏡”意象的審美探析[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02):67-70.
[3]閆月珍.“鏡”意象與中國文人的內(nèi)省意識[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57-60.
[4]孟亞梅.淺論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鏡意象[J].科技信息,2012(31):247.
[5]方媛.銅鏡中的個體與世界[J].學術評論,2015
(01):114-116.
(作者簡介:韓怡琳,女,本科在讀,蘇州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責任編輯 杜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