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地理探測器的三江源植被變化及自然驅動因子分析

        2022-07-03 03:09:52高思琦董國濤蔣曉輝郭欣偉黨素珍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影響

        高思琦, 董國濤, 蔣曉輝, 聶 桐, 郭欣偉, 黨素珍

        (1.西北大學 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 西安 710127; 2.黃河水利委員會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鄭州 450003; 3.黑河水資源與生態(tài)保護研究中心, 蘭州 730030)

        植被具有連接大氣、水分、土壤和人類社會的作用[1],研究區(qū)域的植被覆蓋狀況有利于區(qū)域的生態(tài)保護,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NDVI)能夠真實地反映地表植被覆蓋狀況[2]。三江源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已有學者對三江源植被和氣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多為相關分析法。李輝霞等[3]運用回歸模型發(fā)現(xiàn)三江源植被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只有短期的影響;孫慶齡等[4]運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研究認為三江源不同地區(qū)影響NDVI變化的主要氣候因子不同;饒品增等[5]運用偏相關分析法發(fā)現(xiàn)氣候變化使三江源植被NDVI增加;劉憲鋒等[6]運用偏性關系數(shù)法研究發(fā)現(xiàn)氣候暖濕化使三江源區(qū)植被覆蓋增加。

        以往研究中對三江源NDVI自然驅動力的研究多局限于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而地形、土壤等其他自然因素對NDVI也有一定影響[7]。三江源面積廣闊,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具有空間異質(zhì)性,不同自然因素對NDVI的影響不同且具有交互作用。王勁峰等[8]提出的地理探測器模型可以探測空間分異性及其驅動力,并可以探測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目前已有學者將地理探測器應用于植被覆蓋影響因子的研究中。彭文甫等[9]研究發(fā)現(xiàn)自然因子對四川植被NDVI的影響存在交互作用;裴志林等[10]發(fā)現(xiàn)降水是黃河上游地區(qū)FVC空間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Nie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聯(lián)合作用對陜北黃土高原植被影響更大;任立清等[12]認為日照時數(shù)對黑河上游NDVI變化影響最大;肖建勇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地形氣候、人類活動分別主導非喀斯特地區(qū)和喀斯特地區(qū)的植被生長。

        由于研究時間尺度不同,以往對于三江源植被變化趨勢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的結論:張鐿鋰等[14]認為1982—2001年植被覆蓋度呈下降趨勢;于秀娟等[15]認為2000—2009年植被呈退化趨勢;張翀等[16]認為1999—2010年植被覆蓋呈改善趨勢。以往的研究時序較短,不能完整地反映三江源植被的變化。因此本文運用一元線性回歸法分析三江源1982—2015年共34 a的NDVI時空變化特征,運用地理探測器模型定量研究三江源植被的空間分異性,探究NDVI空間分布的自然驅動因子,并確定適宜植被生長的自然因子范圍(類型)。

        1 研究區(qū)概況

        三江源(圖1)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fā)源地,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 500~4 800 m,氣候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氣溫和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6′,東經(jīng)89°24′—102°23′,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4個藏族自治州的21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xiāng),總面積38.1萬km2,植被類型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植被為主,三江源地區(qū)是我國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17],因此對于三江源生態(tài)的保護十分重要。

        圖1 三江源區(qū)示意圖

        2 研究數(shù)據(jù)與方法

        2.1 數(shù)據(jù)來源及預處理

        研究采用三江源NDVI、DEM、氣候、地貌類型、土壤類型、植被類型等數(shù)據(jù)。NDVI數(shù)據(jù)來源于時空三極環(huán)境大數(shù)據(jù)平臺,采用1982—2015年空間分辨率為8 km,時間分辨率為16 d的GIMMS NDVI3g數(shù)據(jù)[18],進行最大值合成;年均溫、年降水量數(shù)據(jù)采用三江源地區(qū)及周邊共26個氣象站點1982—2015年的實測逐日氣象數(shù)據(jù),通過反距離權重法插值獲得;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地貌類型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huán)境科學數(shù)據(jù)中心(http:∥www.resdc.cn/);DEM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http:∥www.gscloud.cn/),使用GDEMV 2 30 m的分辨率數(shù)字高程數(shù)據(jù),高程、坡度、坡向由DEM數(shù)據(jù)計算獲取。以上數(shù)據(jù)均按照三江源矢量邊界提取,通過重采樣處理,與8 km的NDVI數(shù)據(jù)像元大小保持一致。

        2.2 研究方法

        2.2.1 植被NDVI等級劃分 使用1982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7期GIMMS植被NDVI數(shù)據(jù),按照等間距方法[19]將NDVI值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低(≤0.2)、中低(0.2~0.4)、中(0.4~0.6)、中高(0.6~0.8)和高(>0.8)。

        2.2.2 NDVI趨勢變化分析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可以分析影像中每個柵格的變化趨勢[20],利用ArcGIS的柵格計算器對1982—2015年三江源NDVI進行一元線性回歸,研究三江源NDVI在1982—2015年的變化趨勢,按自然間斷點法將趨勢分為7類:明顯退化、中度退化、輕微退化、基本不變、輕微提高、中度提高、明顯提高。公式[21]為:

        (1)

        式中:n為研究累計年數(shù)(本研究中n=34);變量i從1到n;NDVIi為第i年的NDVI值;slope為趨勢線斜率:若slope>0,則植被覆蓋呈增加趨勢;若slope<0,則植被覆蓋呈下降趨勢;若slope=0,則植被覆蓋無明顯變化。

        2.2.3 信息提取 利用ArcGIS創(chuàng)建漁網(wǎng)工具,根據(jù)三江源范圍,生成全區(qū)范圍內(nèi)8 km×8 km格網(wǎng),共5 870個中心點作采樣點,提取空間上的屬性值,將其代入地理探測器處理。

        2.2.4 自然因子分級 本文選取坡度、坡向、高程、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地貌類型、年均溫、年降水量8個自然因子分析三江源NDVI變化的自然驅動因子,利用自然斷點法[22]將坡向、高程、植被類型、年均溫、年降水量劃分9級,坡度劃分7級,土壤類型劃分為10類,地貌類型劃分為6類。

        2.2.5 地理探測器模型 地理探測器是可以探測空間分異性及驅動因素的方法[8]。包括因子探測器、交互探測器、風險探測器以及生態(tài)探測器。因子探測用于探測自然因子對NDVI空間分布的解釋力,用q值表示,q值越大,自然因子對NDVI的影響力越大。本研究中自變量X為自然因子Xs(s=1,2,3,4,5,6,7,8),見表1,因變量Y為NDVI;交互探測用于探測自然因子間的交互作用;風險探測用于判斷適宜植被生長的自然驅動因子范圍(類型);生態(tài)探測用于判斷自然因子對NDVI影響力是否有明顯差異。

        表1 自然因子

        3 結果與分析

        3.1 三江源NDVI時空變化特征

        3.1.1 三江源NDVI時間變化特征 本研究選取1982—2015年NDVI年均值表示三江源每年的植被覆蓋狀況,整體變化趨勢為不顯著上升,這與錢拴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NDVI均值由1982年的0.454上升到2015年的0.458,上升速率為0.002/10 a,NDVI最大和最小值分別出現(xiàn)在2010年和1995年,分別為0.493,0.430(圖2)。以上結果表明1982—2015年三江源植被覆蓋度正在緩慢提升。

        3.1.2 三江源NDVI空間變化特征 三江源NDVI分布東南高西北低(圖3),治多縣、唐古拉鄉(xiāng)、共和縣以及曲麻萊縣和瑪多縣的北部植被覆蓋度較低,這些區(qū)域大部分為高寒草原;囊謙縣、玉樹縣、稱多縣、班瑪縣、久治縣、達日縣、甘德縣、河南縣、澤庫縣、同德縣、興??h南部以及瑪沁縣東部植被覆蓋較高,植被主要為高寒草甸以及灌叢,水熱條件較好,海拔相對較低。從不同分區(qū)來看,黃河源區(qū)和瀾滄江源區(qū)NDVI值較高,長江源區(qū)較低,說明黃河源區(qū)、瀾滄江源區(qū)植被覆蓋較好,長江源區(qū)較差。長江源區(qū)海拔較高,氣溫低,降水量少,而黃河源區(qū)與瀾滄江源區(qū)自然條件較好,因此植被覆蓋度好于長江源區(qū)。

        圖2 1982-2015年NDVI變化趨勢

        圖3 1982年與2015年NDVI空間分布

        3.1.3 三江源NDVI變化趨勢分析 1982年和2015年高、中高植被覆蓋區(qū)分別占三江源面積的33%,31%以上,低、中低總共分別占42%,41%左右。1982—2015年低和高植被覆蓋區(qū)面積減小,其他均增大,其中,低植被覆蓋區(qū)面積減少最多,中植被覆蓋區(qū)面積增幅達2.78%(表2)。雖然三江源NDVI值整體呈上升趨勢,但仍以中低、中、中高植被覆蓋度為主,面積均占25%以上,高植被覆蓋度占比最小,且有所下降,因此三江源植被覆蓋仍較低。

        1982—2015年各等級NDVI均有轉化(表3)。各等級均有明顯轉出,轉出區(qū)域主要為中高植被覆蓋度,轉入?yún)^(qū)域主要為中低、中和中高植被覆蓋區(qū),中植被覆蓋度面積由24%增加到27%,而高植被覆蓋度面積由7%減少到4%。

        表2 1982-2015年NDVI動態(tài)變化

        表3 1982-2015年NDVI變化轉移矩陣 km2

        1982—2015年三江源植被覆蓋整體呈增加趨勢(圖4),說明三江源植被正在逐步恢復。植被增加的面積占比最大,主要分布在三江源西部和北部,面積約為14.5萬km2,占總面積37.86%,植被類型以草原、草甸和高山植被為主,地貌類型主要為平原、臺地、丘陵和小起伏山地;植被減少區(qū)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面積達12.6萬km2,占比32.87%,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植被基本不變的區(qū)域在全區(qū)域均有分布(表4)??傮w上三江源NDVI變化趨勢為北部和西部增加南部和中部減少,這與劉憲鋒等[6]對變化趨勢的研究結果一致。

        圖4 1982-2015年NDVI變化趨勢分布

        從不同分區(qū)來看,長江源區(qū)NDVI總體呈上升趨勢,但長江源區(qū)海拔高,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植被恢復較慢[24];黃河源區(qū)植被覆蓋呈現(xiàn)整體緩慢升高、局部退化的趨勢;瀾滄江源區(qū)植被覆蓋呈下降趨勢。

        表4 1982-2015年NDVI變化趨勢

        3.2 自然因子影響力分析

        3.2.1 自然因子影響力 因子探測器結果(表5)顯示各自然因子對三江源NDVI影響大小為:年降水量(0.551)>年均溫(0.465)>植被類型(0.410)>高程(0.352)>地貌類型(0.216)>土壤類型(0.148)>坡度(0.141)>坡向(0.055)。

        年降水量q值最大,解釋力在55%以上,因此年降水量是影響三江源植被空間分布的主導自然因子;年均溫、植被類型和高程因子解釋力均在30%以上,為次要自然驅動因子;地貌類型、土壤類型和坡度解釋力超過10%;坡向的單個因素解釋力很小。

        表5 自然因子的q值

        3.2.2 自然因子影響力時間變化 所有自然因子q值均隨時間波動變化,除植被類型因子外,其他因子2015年的因子影響力都比1982年高。其中,年降水量的q值相對變化較明顯,整體呈波動變化,1982—1995年、2000—2005年以及2010—2015年q值明顯增大,1995—2000年及2005—2010年的q值大幅減小,2000年均溫和植被類型因子影響力大于年降水量影響力,其他因子的q值隨時間變化較小(圖5)。地貌、高程、坡度、坡向因子由于地形多年間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植被以及土壤類型多年間變化不大,因此q值變化較小;年均溫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對NDVI的影響變化不大;年降水量q值的波動變化可能與三江源區(qū)降水的周期性波動有關。

        圖5 1982-2015年自然因子q值變化

        3.3 自然因子影響力差異分析

        生態(tài)探測反映各自然因子對三江源NDVI的影響有無明顯差異。結果顯示除土壤類型與坡度對NDVI的影響無明顯差異外,其他因子對NDVI的影響均有明顯差異。其中,年降水量對三江源NDVI的影響與坡度、坡向、高程、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地貌類型、年均溫的影響均有明顯差異,因子探測顯示,年降水量是影響三江源地區(qū)NDVI變化的主導因子,而生態(tài)探測的結果進一步證明了年降水量的影響比其他自然因子強。

        3.4 自然因子適宜性分析

        運用風險探測確定適宜植被生長的自然因子范圍(類型),適宜的范圍(類型)對植被生長非常重要,NDVI值越大,越適合植被的生長。

        NDVI均值總體上隨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年降水量最大的578~708 mm范圍時達最大值;隨年均溫的增加NDVI均值先增大后減小,在1.65~3.82℃達到最高值,氣候因子在上述范圍促進了三江源植被的生長。隨土壤、植被、地貌類型的不同,NDVI均值波動變化,其中半淋溶土、針葉林、中起伏山地最適宜三江源植被生長。地形是影響植被覆蓋的重要自然因子,適宜的地形條件,能促進植被生長,隨坡度的不同,NDVI均值先增大后減小,在35°~45°坡度NDVI均值達最高值;隨三江源地區(qū)高程升高,NDVI均值先增大后減小,在3 446~3 851 m的高程范圍內(nèi)NDVI均值最大;隨坡向變化,NDVI均值波動變化,波動幅度較小,在67.5°~112.5°(東)坡向達最大值,三江源在以上地形范圍內(nèi)植被生長較好(表6)。

        表6 自然因子適宜范圍或類型

        3.5 自然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地理探測器可以揭示自然因子間對NDVI的交互作用。結果顯示年降水量因子與其他因子交互作用q值偏高,其中與高程、年均溫、植被類型交互作用q值最大(表7),所有自然因子交互作用均增強了單因子對NDVI的影響力,呈現(xiàn)相互增強和非線性增強關系,其中坡向與高程、年均溫的交互作用呈現(xiàn)非線性增強的關系,其余自然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呈現(xiàn)相互增強的關系(表8)。年降水量因子是影響三江源NDVI變化的主導因子,而年降水量與年均溫、高程、植被類型交互作用能夠進一步增加其對三江源NDVI的影響力。

        表7 自然因子交互作用探測

        表8 自然因子交互結果

        4 討 論

        4.1 年降水量對NDVI的影響分析

        降水對植被生長有重要的作用,因子探測顯示年降水量是影響三江源NDVI空間分布的主導因子,這與趙芳等[25]的研究結果一致。而朱文會[26]、唐紅玉[27]等研究認為氣溫是影響三江源NDVI的主導因子,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與研究時間尺度不同或采用的NDVI空間分辨率不同有關。

        三江源NDVI空間分布與年降水量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將年降水量劃分為9個分區(qū),三江源的NDVI值隨年降水量增加而增大,在578~708 mm范圍內(nèi)達到最高值(NDVI=0.771),表明這一年降水量范圍有利于植被生長。探測結果顯示,578~708 mm降水量與其他范圍降水量的NDVI均值有明顯差異,因此,三江源年降水量在578~708 mm范圍時植被覆蓋最好。交互探測顯示與其他因子交互作用能進一步增強年降水量對NDVI的影響。三江源通過人工降雨促進植被生長,而使植被覆蓋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導致的水分變化[28]。

        4.2 年均溫對NDVI的影響分析

        年均溫對三江源NDVI也有重要的影響。將年均溫劃分為9個分區(qū),隨年均溫的升高,NDVI均值先增大后減小,在1.65~3.82℃范圍達到最高值(NDVI=0.682),1.65~3.82℃的氣溫范圍與其他范圍的NDVI均值之間均有明顯差異,因此年均溫在1.65~3.82℃范圍時三江源植被覆蓋最好。年均溫與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強年均溫對NDVI的影響。溫度變化會引起區(qū)域內(nèi)其他因子的變化,在適宜植被生長的溫度范圍內(nèi),氣溫越高,植被覆蓋越好,超出這一范圍,將阻礙植被生長。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氣候因子是驅動三江源NDVI空間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符合李輝霞等[3]的研究結果。三江源年降水量、年均溫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而年降水量空間分布與NDVI的空間分布格局明顯一致,20世紀80年代開始氣溫快速上升,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趨勢[29]。邵全琴等[30]在評估三江源的生態(tài)恢復時認為年均溫及年降水量的提高促進了植被的生長。研究發(fā)現(xiàn)未來三江源將逐漸趨于暖干化,這將不利于植被的生長[6]。

        4.3 植被類型對NDVI的影響分析

        三江源植被類型主要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類型與年降水量交互作用后,進一步增強了植被類型對NDVI的影響力。將植被類型劃分為9個分區(qū),NDVI均值在針葉林植被類型區(qū)達到最高值(NDVI=0.714),針葉林與闊葉林、灌叢的NDVI均值沒有明顯的差異,與其他植被類型區(qū)有明顯差異,因此,針葉林的植被覆蓋最好,這與宋冬梅等[31]的研究結果一致。針葉林面積較小,但均位于NDVI高值區(qū),說明針葉林地區(qū)植被生長好。高寒草甸對三江源植被覆蓋有重要影響,由于高寒草甸類植被覆蓋度低,因此三江源區(qū)整體植被覆蓋度較低[32]。

        4.4 高程對NDVI的影響分析

        高程影響自然要素的空間分布以及人類活動。將高程劃分為9個分區(qū),隨高程升高,NDVI先增大后減小,在3 446~3 851 m范圍達到最高值(NDVI=0.744),3 446~3 851 m的高程與其他高程區(qū)NDVI均值均存在明顯差異,所以三江源在高程為3 446~3 851 m的范圍內(nèi),植被覆蓋最好,3 851 m以上NDVI隨高程升高而降低。陳瓊等[33]研究認為,3 500~3 800 m范圍內(nèi)海拔相對較低,降水、氣溫條件較好,因此NDVI值最大;3 800 m以上隨高程升高,自然條件變差,因此NDVI值減小。

        4.5 地貌類型對NDVI的影響分析

        三江源地貌類型多樣,地貌類型影響植被的分布。將地貌類型劃分為6個分區(qū),NDVI均值在中起伏山地的地貌類型區(qū)達到最高值(NDVI=0.602),中起伏山地與其他地貌類型區(qū)的NDVI均值之間有明顯差異,表明三江源的中起伏山地植被覆蓋最好。中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南部,水熱條件較好,海拔相對適宜,有利于植被生長。

        4.6 其他自然因子協(xié)同作用對NDVI的影響分析

        因子探測結果顯示,土壤類型、坡度及坡向單因子對三江源NDVI影響較小,但這些因子與年降水量、年均溫、植被類型、高程、地貌類型交互作用可以增強對NDVI的影響。

        土壤是植被生長的基礎,將土壤類型劃分為10個分區(qū),NDVI均值在半淋溶土的土壤類型區(qū)達到最高值,半淋溶土與其他土壤類型區(qū)NDVI均值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半淋溶土的植被覆蓋最好。三江源半淋溶土主要分布在山地,植被主要為針葉林和灌叢,半淋溶土肥力較強,有利于植被生長。在本研究中認為土壤類型對三江源地區(qū)植被變化影響較小,但與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可以增強影響力,土壤溫度適度升高能夠促進植被生長[34]。

        將坡度分為7個分區(qū),隨坡度增大,NDVI均值先升高后降低,在35°~45°范圍內(nèi)達到最高值,該坡度范圍主要為灌叢和高寒草甸,35°~45°坡度范圍與25°~35°以及>45°的坡度區(qū)NDVI均值沒有明顯差異,與其他坡度區(qū)有明顯差異,因此,35°~45°的坡度范圍三江源植被生長狀況較好。坡度影響地表徑流,影響植被生長,在本研究中植被覆蓋度最高的區(qū)域坡度較大,可能是由于緩坡人口較多,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反而植被覆蓋度低,隨著坡度增加,人類影響減小,植被覆蓋相對較高。通過將坡度與NDVI進行空間疊加后發(fā)現(xiàn),6°~25°坡度范圍內(nèi)中高、高植被覆蓋度占比最大,但同樣該范圍內(nèi)低、中低植被覆蓋度面積也最大,甚至在6°~15°范圍內(nèi)低、中低植被覆蓋度面積遠遠大于中高、高植被覆蓋度面積,因此整體NDVI值不高。坡向影響光照,進而改變植被生長的水熱條件,由q值可以看出,坡向對三江源NDVI影響極小。將坡向分為9個分區(qū),隨坡向的不同,NDVI均值小幅度波動變化,其中東坡NDVI值最大,與西、西北坡向區(qū)NDVI沒有明顯差異,與其他坡向區(qū)有明顯差異,因此,三江源東坡的植被覆蓋最好。陽坡植被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陰坡受降水溫度等環(huán)境影響,植被覆蓋較低。

        5 結 論

        (1) 三江源植被NDVI分布東南高西北低,多年變化趨勢為西部和北部增加,中部和南部減少;1982—2015年NDVI均值總體上呈緩慢增加趨勢,增速為0.2%/10 a,低、高植被覆蓋區(qū)面積減少,其他面積均增加。

        (2)1982—2015年各自然因子對NDVI空間分布影響程度的大小為:年降水量>年均溫>植被類型>高程>地貌類型>土壤類型>坡度>坡向。其中,年降水量解釋力在55%以上,成為影響三江源植被NDVI空間分布的主導自然因子;年均溫、植被類型和高程解釋力在30%以上,對NDVI也有較大影響,為次要影響因子;其他因素解釋力較小。

        (3) 各自然因子之間對NDVI的影響存在相互增強和非線性增強的交互作用,不存在減弱和獨立作用的因子,年降水量與高程、年均溫、植被類型交互作用對NDVI影響力最大。

        (4) 研究分析了1982—2015年三江源植被NDVI變化狀況,揭示了驅動NDVI空間分布的自然因子,確定了各自然因子適宜植被生長的范圍(類型),對三江源的生態(tài)保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影響
        美食網(wǎng)紅如何影響我們吃什么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8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影響大師
        沒錯,痛經(jīng)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国产内射性高湖| 人妻精品在线手机观看|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91超碰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有码| 日韩精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小荡货奶真大水真多紧视频 | 亚洲AV毛片无码成人区httP|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午夜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欧美日韩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男子把美女裙子脱了摸她内裤| 国产成人丝袜网站在线看| 在线不卡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老妇交乱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试看|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av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国产精品亚洲A∨无码遮挡| 在线成人影院国产av|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 亚洲色婷婷免费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免费视频|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av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网| 91伦理片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 | 天天做天天添av国产亚洲|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av一级片在线观看|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日本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牲交| 国产精品主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