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嬌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下肢動脈硬化導致的肢體慢性缺血缺氧或營養(yǎng)障礙和神經(jīng)損傷而出現(xiàn)的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1]。患者主要有下肢發(fā)涼、麻木、足部疼痛、潰瘍等癥狀,甚至部分患者由于下肢嚴重供血不足而導致足部缺血性潰瘍和肢體壞疽,最終截肢,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2,3]。目前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療方法有多種,西醫(yī)治療包括嚴格的降糖、調脂、降壓及改善微循環(huán)、介入等治療。而中醫(yī)應用中藥熏洗可使藥物更好地作用于局部,避免耗傷正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紤]大多數(sh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患者具有遇寒則病情加重,得溫則緩解的臨床特點,本文選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江西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8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就溫陽散濕中藥熏洗聯(lián)合貝前列腺素鈉治療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療效進行觀察和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江西省人民醫(yī)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符合條件的8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根據(jù)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8~74歲,平均(58.46±3.57)歲; 病程9~20年,平均(13.82±2.67)年。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7~75歲,平均(57.59±3.28)歲;病程8~19年,平均病程(13.12±2.24)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WHO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1999年制定的診斷標準[4];②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標準:下肢發(fā)涼、間歇性跛行、感覺異常、足部潰瘍、足部動脈搏動減弱、彩超可見下肢血管狹窄并血管內斑塊形成,踝肱指數(shù)降低;③年齡18~75歲;④血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以及肝腎功能的檢查顯示,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⑤糖化血紅蛋白的值<8.5%,空腹血糖的值<7.0 mmol/L,餐后2 h的血糖值<10.0 mmol/L。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等疾病,或伴有嚴重并發(fā)癥者;②有嚴重聽力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療者;③在最近30 d內發(fā)生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或嚴重感染者;④配出自身為過敏體質者;⑤處于妊娠或哺乳期者。
1.3 方法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教育,嚴格控制飲食,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常規(guī)使用降糖藥或胰島素,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內,2 h PG控制在10.0 mmol/L以內[5]。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均使用貝前列腺素鈉片(凱那,北京泰德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40 μg×10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589)口服治療,每次40 μg,每日3次[6]。對照組每日于睡前溫水熏洗患足,水溫保持在40~42 ℃,浸泡患足,以沒過足踝為度,1次/d,30 min/次。觀察組采用中藥熏洗治療。采用溫陽散濕中藥艾葉、紅花、川芎、雞血藤各等量,粉碎過100目篩,裝無紡布袋縫合,每袋100 g,水煎 30 min,水煎后取藥汁500 ml兌取適量清水,藥液溫度保持在40~42 ℃,浸泡患足,藥液以沒過足踝為度,1次/d,30 min/次。于睡前浸泡[7]。熏洗后用軟毛巾輕拭雙腳,尤其是腳趾間,切莫用力,以免拭破皮膚。2組均治療8周后統(tǒng)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中相關標準,同時結合患者具體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變化及癥狀積分減少程度,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颊叩幕贾弁吹茸杂X癥狀消失,患肢皮膚恢復正常,可正常地生活和活動,則視為痊愈;患者的患肢疼痛等癥狀和患肢皮膚顏色均有顯著改善,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則視為顯效;患者的患肢疼痛等癥狀和患肢皮膚的顏色有所改善,生活和活動略受限制,則視為有效;患者的患肢疼痛等癥狀和患肢皮膚的顏色沒有出現(xiàn)好轉,生活活動受限,則視為無效。患者治療前后踝肱指數(shù)(ABI):ABI=踝動脈收縮壓/肱動脈收縮壓。糖代謝狀態(tài):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流變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
2.1 臨床治療效果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更高,2組對比,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ABI指數(shù)治療前,2組患者ABI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ABI指數(shù)均有所提高,組內對比P<0.05;觀察組患者ABI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2組對比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ABI指數(shù)比較 (例,
2.3 血糖指標治療前,2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糖水平各指標均有所降低,但2組對比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 (例,
2.4 血流變指數(shù)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流變指數(sh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比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2組對比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后血流變指數(shù)比較
在中醫(yī)學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歸屬于“消渴”“脈痹”“脫疽”等范疇,為消渴病日久引發(fā)[9]。該病以陽氣虧虛,血澀而瘀,津停痰生為病因病機。作為中醫(yī)外科常用方法之一的中藥熏洗,主要是借助中藥的藥力和熱力,通過患者的皮膚,最終作用于病灶的一種治療方法[10]。應用具有溫陽散濕功效的藥方進行熏洗治療,可以使藥力和熱力自體表毛孔透入經(jīng)絡、血脈達到溫經(jīng)通絡,驅除血絡之邪的作用,從而起到活血溫經(jīng)通絡的效果[11]。貝前列腺素鈉是臨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素類藥物,其主要成分前列環(huán)素是一類由內皮細胞所合成和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質[12],通過與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上的受體結合并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使細胞cAMP濃度升高,抑制鈣離子內流和血栓素A生成,從而發(fā)揮抗血小板凝聚和擴張血管的藥理作用。筆者在本研究中通過中醫(yī)特色療法之一的中藥熏洗法配合貝前列腺素鈉口服治療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研究證明兩者聯(lián)合有利于優(yōu)化治療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更高,2組對比P<0.05。治療前,2組患者ABI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后ABI指數(shù)均有所提高,組內對比P<0.05;觀察組患者ABI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2組對比P<0.05。治療前,2組患者血糖水平各指標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2組患者血糖水平各指標均有所降低,但2組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流變指數(sh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比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2組對比P<0.05。
綜上所述,貝前列腺素鈉片聯(lián)合溫陽散濕中藥熏洗治療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主觀癥狀、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指標,臨床療效顯著,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