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到河北唐山,萬里之遙。1977年,為了支援唐山震后重建,昭蘇軍馬場送馬牧工和解放軍戰(zhàn)士共96人,將3000匹伊犁馬歷時50多天從昭蘇送往唐山。
一聲令下
1976年10月,新疆部隊接到了一項任務:無償支援唐山地震災區(qū)4550匹軍馬,幫助災區(qū)人民盡快恢復生產(chǎn)建設。其中,昭蘇軍馬場承擔了3000匹軍馬的籌集和運送任務。
挑出來的馬要在幾天內進行檢疫,這在當時有很多困難。然而,為了不讓一匹病馬混入運送唐山的馬群中,大家分點把關,30多名工作人員連續(xù)作戰(zhàn),對數(shù)千匹馬進行入圈、固定、采血等十幾道工序,終于在6天內將所有馬匹進行了全面檢疫。因為要經(jīng)過長途運送,昭蘇軍馬場將這些選出來的馬編群放養(yǎng),選最好的草場,讓馬長得更結實。
1977年6月20日,昭蘇軍馬場支援唐山人民的20群馬匹啟程了。
運送艱難
由于沒有運輸工具,3000匹軍馬只能通過人工趕送到烏魯木齊,再乘火車到唐山。
從昭蘇縣到特克斯縣,再到新源縣,翻越冰達坂到南疆,然后到烏魯木齊,有近1000公里的路程。由于路程較遠,沿途草場和隨行保障能力有限,馬群只能分批錯開走。
送馬路上,地形復雜,群山起伏,沼澤連片,狼群出沒。一天,昭蘇軍馬場的牧工、馬群負責人霍查和戰(zhàn)友們趕著馬群翻過了一座高山,他們在沼澤地旁安營扎寨住了下來。深夜,突然出現(xiàn)狼群,受驚的馬匹四處逃散。20匹軍馬掉入沼澤,越陷越深,最后只露出頭部。緊急時刻,霍查鉆出帳篷飛奔到沼澤旁,縱身跳進去,在齊胸深的泥漿里,奮戰(zhàn)一個多小時,在戰(zhàn)友們的配合下,將20匹軍馬一匹不少地救了上來。
經(jīng)過千辛萬苦,馬群陸續(xù)抵達烏魯木齊,最長的走了51天。隨后,送馬隊伍換乘火車前往唐山。
夏日,驕陽似火,火車車廂內的氣溫更高。一匹烈馬不習慣車廂里的環(huán)境,三天三夜沒飲水。值班的17歲小牧工哈拉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為了讓馬飲上水,他跨過欄桿,跳進馬群,一手抓住馬鬃,一手托著馬的下巴,使勁向外拉。烈馬發(fā)怒,一口咬住他的手臂,頓時鮮血直流,痛得鉆心。但是哈拉太沒有松手,咬緊牙關,繼續(xù)拉馬。馬被拉到欄桿前,他按住馬頭,終于讓馬飲上了水。
經(jīng)過6晝夜的精心押運,送馬隊伍終于到達唐山。四個軍馬場的4550匹軍馬一匹不少地運到了唐山。其中,昭蘇軍馬場的3000匹軍馬在途中還產(chǎn)下了7匹馬駒。隨同馬匹一起運至唐山的還有10萬斤精飼料。
這些馬很快被分配到唐山災區(qū)的各個縣和村,拉運物資、耕作田地,為唐山震后重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深切感謝
1977年8月29日,當?shù)卣腿罕姙樗婉R隊伍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唐山市還給牧工們贈送了印有“萬里送軍馬,軍民情誼深”字樣的陶瓷杯。
唐山地委和河北省委在給新疆軍區(qū)的感謝信里寫道:“你們送來的軍馬,不僅是對唐山人民物資上的巨大支持,更是帶來了黨中央的關懷。”
(摘自《伊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