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悶熱的天氣,最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胃腸炎等。中醫(yī)專家教你如何通過飲食防熱病,快來看看吧!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副研究員莊干竹:夏季普通感冒常伴口渴、心煩等內熱現象,所以民間又稱熱傷風。熱傷風的食療方很多,但千萬不可“拿來主義”,因為中醫(yī)將熱傷風分為風熱型、暑濕型和風寒型三種,各有不同療法。
風熱型熱傷風典型癥狀是發(fā)熱重,惡寒輕,咽干咽痛,甚至咽喉、扁桃體紅腫疼痛,鼻塞或鼻流黃涕,口渴,痰黏色黃等,需要疏風散熱??捎媒疸y花9克、淡豆豉9克,水煎去渣后加入粳米60克、白糖適量,煮成金銀花豆豉粥。每日1~2次。
暑濕型熱傷風主要表現為頭暈、煩渴、嘔吐或腹瀉、不思飲食,伴有發(fā)熱、惡寒、頭痛或全身疼痛等,對策是化濕解表。扁豆花20克、藿香12克、金銀花10克加水適量煎煮,以白糖調味即可飲服。
熱傷風也有風寒型,除了有鼻流清涕、痰稀色白等寒證外,還伴有輕度發(fā)熱、咽癢,頭痛、關節(jié)疼痛等熱證表現,既要散寒還要清火。香菜15克,蔥白(帶根)3段,加水煮沸后再煮5分鐘即可。適用于熱傷風中醫(yī)辨證為風寒型的初期患者,因為蔥和香菜均有發(fā)汗功效。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副研究員莊干竹:天熱,冷飲吃得多了,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胃脹氣等不適也常常會找上門來。發(fā)生胃脹氣后,喝點薄荷茶是個不錯的選擇。
薄荷茶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取綠茶3克(脾胃虛寒者用紅茶代替),干薄荷葉6克(鮮薄荷葉加倍),用開水浸泡5分鐘即可飲用,還可根據個人口味調入適量蜂蜜。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yī)師王欣:夏季出汗多,這樣會增加人體水分的流失,血液會濃縮,血液黏度也隨之升高,特別是血管彈性下降的老年人群,血液黏度增加,極易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和腦血栓形成。
我們都知道喝姜湯能驅寒治感冒,實際上平時喝點兒熱姜湯對預防心肌梗死也有一定功效。
中醫(yī)認為,生姜性溫而味辛,能通血脈、降血脂。生姜中含有姜油以及姜草油等芳香成分,還含有各種維生素以及鐵、鎂等礦物質。而姜草油與血管擴張劑有相同的作用,能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
此外,生姜還含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相當于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使血流暢通。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