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迎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沭陽如東實驗小學)
1.認識“咕、咚”等13 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 個字。
2.學習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讀文中不認識的字。
3.借助連環(huán)畫了解故事內(nèi)容,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初步體會動物們聽到“咕咚”聲后驚恐、害怕的心情,激發(fā)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
1.模仿叫聲。
教師導言: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請你根據(jù)老師的語言提示,模仿聲音。
多媒體出示小青蛙、小貓、小雞,讓學生加上動作模仿叫聲。
2.猜詞比較。
這三種聲音都可以用漢字來表示(喵喵、呱呱、嘰嘰),猜一猜小貓的叫聲是哪個詞?引導學生從字形上發(fā)現(xiàn)漢字的秘密,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有時候可以根據(jù)其中一個部分的讀音猜出整個字的讀音。
3.揭示課題。
漢字就是這么有趣。這兩個字怎么讀?出示字卡“咕”“咚”,指名讀。
引導學生關注“咕”和“咚”這兩個字的字形,明白“咕”“咚”都和“口”有關,都是左邊表義、右邊表音的形聲字。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的小游戲,讓學生模擬聲音,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興趣。再通過漢字音形的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由擬聲詞自然引入課題,在漢字猜讀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p>
自由讀課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讀幾遍;遇到不會讀的生字圈畫出來,看圖猜讀或嘗試用其他方法猜讀。
1.利用構字規(guī)律識字。
這“咕咚”聲是怎么回事?教師引讀第1 自然段。
(1)認讀“掉”字。
學生交流:“咕咚”是一種聲音,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出示“掉”的字卡,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說出“掉”字左邊是提手旁,說明這個字和手有關。
教師動作演示字卡從手中掉落。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學生在情境中交流,認讀“掉”字。
(2)認讀“熟”字。
學生自由朗讀第1 自然段,思考:木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因為木瓜熟了)
(出示“熟”)這個“熟”字,它的下面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熟”字下面是四點底,四點底和火有關。
出示圖片并補充介紹:在古時候,人們用柴火燒煮食物,這個四點底就像熊熊大火在燒烤著食物。
質(zhì)疑:那木瓜熟了是不是把木瓜放在火上燒,燒熟就可以吃了?引導學生說出這里的“熟”是成熟、長熟、瓜熟蒂落。
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四點底的字?學生交流。
出示蒸饅頭、煮飯、天氣熱了的圖片,歸類識字,加深學生對四點底的理解。
2.借助圖畫情境識字。
(1)認讀“嚇”字。
師生合作讀1、2 自然段。這一段當中的“嚇”是個生字,它和“咕”“咚”一樣左邊是“口”,右邊是“下”,和“咕”“咚”一樣是個形聲字。板書:“嚇”,口字旁,靠左上;橫短豎長點穩(wěn)當。讓學生結(jié)合嚇得張大了嘴巴的經(jīng)歷,做做動作。
(2)認讀“羊”“鹿”兩字。
指名學生讀第3、4 自然段。
跟著小兔子跑的小動物名字中藏著兩個我們要認的生字。這個“羊”字,上半部分一點一撇是羊角,中間的一橫一豎代表羊的身體,上下兩橫代表四肢。借助圖畫猜讀漢字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你能用上這樣的方法來記一記“鹿”這個字嗎?學生交流。
“逃”字是什么偏旁?(走之)“命”是后鼻音,上面是個“人”字,性命有危險咧,趕快逃。學生齊讀。
指名學生讀第6 自然段:“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這下,大家都明白了。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p>
3.學生交流猜讀生字方法,教師相機補充。
【設計意圖:課堂上,從范讀到學生自由讀,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認字,將生字的教學融入具體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調(diào)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于篇章段落中無痕地滲透生字音形義的學習,形成“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整體架構,讓識字、讀文和諧并存?!?/p>
1.借助插圖,整體感知。
(1)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幅很有趣的連環(huán)畫。請大家看書上插圖,完成填空。
出示:
主要講了_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2)學生依據(jù)支架,概述課文內(nèi)容。
【設計意圖:看圖概述,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將插圖與故事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p>
2.揣摩心理,指導朗讀。
(1)關注重復詞句,揣摩“害怕”心理。
拋出問題:故事中誰先聽到了“咕咚”聲?兔子聽到“咕咚”一聲是怎么做、怎么說的?自由讀課文第2 自然段。
交流探究: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揣摩心理:兔子為什么覺得可怕極了?想想當時兔子會怎么邊跑邊叫出這句話?指名學生讀一讀。
朗讀指導:透過兔子的一言一行,你能感受到什么?(害怕)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嗎?引導學生抓住提示語、感嘆號,體會兔子害怕的心理,讀好兔子的心情。
質(zhì)疑:小猴子一聽,是怎么做的?請大家大聲讀課文第3 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猴子跟著跑,說明他心里也怎么樣?
比較探究:兔子和小猴子在害怕的時候都是一邊跑、一邊叫。再讀一讀這兩段話,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出示:
兔子是“叫”,小猴子是“大叫”;兔子說了一遍“不好啦”,而小猴子說了兩遍,還讓大家快跑。有時候,一個字、一個詞都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從這細微處的不同,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小猴子更加害怕)抓住重復的詞句和感嘆號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2)想象熱鬧場面,入情入境朗讀。
看圖想象當時的場面,可以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理解“熱鬧”的意思。生活中,有哪些場合是熱鬧的?(游樂園、商場、操場)是呀,這些地方人多,聲音大。
圈畫“角色”。課文中這么熱鬧,來了誰?他們有什么表現(xiàn)呢?小聲讀課文第4 自然段,圈一圈,畫一畫。
想象說話,相機板貼:大伙 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
出示:
還會有哪些動物呢?
回顧總結(jié):這么多的動物,用課文中的一個詞概括就是——大伙。大伙一邊跑一邊叫:“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揣摩語言,一邊想象畫面,就可以把故事讀到心里去。
【設計意圖: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嘗試猜讀、自主閱讀、交流學習等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借助提示語、動詞、圖畫等有感情地讀好動物們的對話并想象說話,揣摩動物心理,探尋文字密碼,點燃學生想象的火花,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語文要素在閱讀教學中落地?!?/p>
這些動物知道“咕咚”是什么嗎?他們?yōu)槭裁匆苣??(怕,從心里面怕。)這個字是什么結(jié)構?(豎心旁,左窄右寬。)
1.教師范寫。豎心旁,點左低右高豎拉長;右邊是個“白”,橫折挺拔形略長。
2.學生練寫。把“嚇”和“怕”描一個寫兩個。
3.同桌評價。寫正確得一顆星;做到左窄右寬得一顆星;整個字結(jié)構安排合理,看起來美觀大方,再得一顆星。
1.總結(jié):小兔子聽到“咕咚”聲嚇得拔腿就跑,小猴子聽了小兔子的話也跟著跑,狐貍、山羊和小鹿聽了小猴子的話,也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同樣都是聽,聽來的內(nèi)容一樣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探究。
2.作業(yè):熟讀課文,書寫生字詞。
【設計意圖:聯(lián)結(jié)生活經(jīng)歷,兼顧寫字教學。寫字指導設計巧妙,目標明確,有層次、有方法,學生在“一看、二描、三臨、四評”的步驟中,良好的書寫習慣得到了培養(y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