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燕翎
泥土下,有一群勤勞的“勞動者”;石頭旁,也常常會看見它們瘦小的身體。每當微風掠過湖面,閃閃發(fā)亮的波浪跑到岸上,被沖刷的沙石,露出了猙獰的一面,給了它們一個足以嚇破膽的下馬威,擋住了它們勇往直前的路。
然而,沒過多久,它們便重整旗鼓,踏著整齊的步伐,吹起響亮的號角,搬走了一時威猛、得意洋洋的“巨石”——一粒沙子。一片片翠(cuì)綠的葉子飄落到水中,它們趾(zhǐ)高氣昂地登上了這艘“小船”,漸漸消失在地平線上。誰也不知道它們偉大的志向,也幾乎不會有人肯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去好好觀察它們。它們像影子般沒有存在感,但它們并不感到孤寂,因為,它們必須時刻準備著投入新的戰(zhàn)斗,前往新的目標,從未停歇(xiē)。
然而,它們太弱小了:也許一陣微風就可以把它們吹上一望無際的藍天;也許幾粒沙子就會令它們東奔西跑;也許幾片輕飄飄的枯葉就會讓它們傷亡慘重、失去親人;也許人們一不注意,就會把它們死死地踩在腳底,但誰也不會可惜或重視它們。可憐的小生命,真是令人無限感慨(kǎi)!
然而,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用“團結互助”一詞來形容它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在面對比自己大幾十倍的生物時,它們毫無懼(jù)色,也不會半途而廢,而是勇往直前地去戰(zhàn)斗。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它們完勝對手,哼著小曲,把戰(zhàn)利品運回洞里。在地下,彎彎曲曲的路通向許多精致的小房間,大家都無私地奉獻著,無怨(yuàn)無悔地埋頭苦干著。
這些看似弱小的小小生物們,它們有一個最樸實無華又動聽的名字——螞蟻。其實,只有通過勤勞、奉獻獲得成功的人,才能親身體會到一只小螞蟻的喜悅。
【必有我?guī)煛ぴu點】
首先,文章的題目讓人充滿閱讀的興趣——《它們?螞蟻?》連續(xù)用上兩個問號,讓人不禁想問:怎么連小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不是螞蟻?那到底寫的是不是螞蟻呢?于是,讀者帶著好奇開始閱讀。
其次,關于螞蟻的外形、習性,小作者都用第三人稱敘述,加上與眾不同的描寫方法,看似在介紹螞蟻,卻宛如與人交談一般自然。
最后,在文章的結尾,終于揭曉了答案,原來,小作者寫的不僅僅是螞蟻,更是那些像螞蟻一樣勤勞工作,并且勇敢無畏、懂得團結的人們。這便是寫小動物的最高境界——從動物寫到了人。確實,我們應該和動物和諧相處,學習它們身上的精神,體會大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