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吉,寧波象山人,各類文字散見于報紙、雜志、網(wǎng)絡(luò)。曾獲省、市、縣散文、詩歌征文一、二等獎若干。現(xiàn)為浙江散文協(xié)會會員、寧波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象山縣作家協(xié)會理事。
一
光落在你的臉上,可愛一如往常。
從窗縫漏進一道光線,斜照在母親身上,正是午后時分。
她靠在床頭,翻看著相冊。母親犯病后,逐漸虛弱,她離不開吸氧設(shè)備,囿于小小的床頭。
從江南嫁到這個海邊的小城,光陰忽忽四十幾年。
從多人游至雙人游,因母親的病,老父親放不下母親一人在家,基本不遠游,近兩年只能帶著老父親在家鄉(xiāng)近路走走。每次,我們用我們的眼睛看故土,看海的翻涌和變化,回家后,上淘寶做相冊,把照片帶給母親看,告訴她旅行的小故事、小糗事,摸摸她的細胳膊細腿和白發(fā),笑曰,是謂心游。
山川日月慷慨,美景舒郁氣。陪伴,是愛的潛臺詞,抓緊一切時間相聚。
帶老父親去漁山島,看星空和藍眼淚交相輝映,星河如光,傾瀉天地間,習習微風吹得人心發(fā)顫,一瞬如百年;凌晨四點起床,帶小多去松蘭山看日出,在坎坷的泥地里奔跑,少年觀日逐風,不懼歲月長。山花爛漫,驚濤拍岸,一群鷗鳥掠過海面,灰蒙,青黛,澄黃,藍赭,金陽,奮力追那一道光,看日出映紅天空,信念如朝日東升;爬古道精疲力盡,汗出如漿;綠樹成蔭,聽鶯鳥啼歌婉轉(zhuǎn),用手機拍下老父的一頭白發(fā)和淡淡的笑容。緊緊地牽住老父的手,二上神仙洞、神仙橋,心有言語萬千,似乎只能望景生嘆,無一語可與人言。憐我世人實苦,但苦里要淘一點甜。
我們看自己,看別人,從眼孔中看到的血肉之軀,雖不覺是龐然大物,但也好歹占據(jù)人生一席之地??扇魧⑷酥蒙碛谶|闊自然、浩瀚宇宙、蒼茫歷史中,那是再渺小不過,渺小得如一粒塵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地理空間的無垠廣闊中,才能照見自身的微不足道。有時候,看一看山川日月,就能感覺自己的心情微妙地平靜下來。渺小如斯,卻何其有幸,此刻正與日月山水共存于世間。
母親細細地翻看著相片,她的眼里有光,她大笑,指著相片里的我們,“一模一樣三個大鼻子??!”
我深深地注視著母親,追逐著她眼里的光,心頭充滿著酸楚的快樂。
每一天都是和母親在一起的最后一天,那樣珍貴。
猶如驚雷,夜半被救護車的鳴笛聲驚醒,明白母親在我們身邊的日子不多了。某些時刻,似乎站在人潮洶涌的鬧市街口,萬千繁華都與己無關(guān),心有巨大的黑洞,人生凜冽的風就從洞中穿越呼嘯而過。
有點委屈,也意難平。明明那樣努力地在奔跑,想要追上父母年華老去的腳步,可似乎怎么努力,都有很多遺憾,這些遺憾難以表達,甚至因為疼痛,不能宣之于口。
林語堂講: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guān),這就叫孤獨。
有時候,和父母對話就如禪語。
我問:你和父親若走,我豈不是變孤兒?
母答:不會,你早已是大樹,可護家人平安,繁衍好子嗣。
我問:能力有限,以前許諾你們的事都沒實現(xiàn),總是空口畫大餅,現(xiàn)在還把沒實現(xiàn)的拿來提前說。
母答:已經(jīng)很幸福,很滿足。我們只希望你能幸福。
父答:什么都不要去多想,人生很短暫,你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和父母交朋友的好處就是可以放心地交出后背,不怕背后萬箭穿心。把他們護在羽翼之下,盡可能地少淋點風雨,表面看起來是盡孝心,其實,無非是滿足自己的私心,那一片人生的承重墻,可要盡量慢慢地倒下呀!
真正的送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那些親愛的人就留在昨天了。和母親告別,似乎是一場極其隆重的漫長的心靈盛宴,又似乎只是在這個盛夏濃蔭里。清晨,她悄然地走出家門,如一軸《舊夢圖》,她的背影似從海浪里分花拂柳一般,走進了江南的臨街祖屋、梅雨門巷、酒肆錯櫛、人聲鼎沸中……
頭發(fā)斑駁的老者,依偎在同樣斑駁的門楣旁,靜想默思,看見她走過,淺淺一笑,人仿佛融化在這靜寂中,成為光影的底色。青石水缸貼著滿是青苔的粉墻而立,承接著屋檐的天落水,也承接著落葉、飛蟲,與身邊灌木叢相依相偎,聲息相求。一把干凈的掃帚,懸在窗臺,透露著溫馨安逸的氣息。飄著薄薄塵埃的光束斜打進沿巷的老樓,模糊的小景,小圓桌、小竹椅、煤爐、茶壺、煙熏的佛像、泛黃的神龕、屋梁下懸掛的香腸、虬結(jié)的蛛網(wǎng)、一條懶懶臥在堂前的黃狗......時光凝固,安之若素。
小多的作文里,有一片柔軟心腸,說要發(fā)明“時空健康恢復機”,讓納米機器人修復受損細胞,到時候,人類可以減少英年早逝及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寫著,我們未來可真美好!
我也一直在期盼著未來,和小多一起,站成參天大樹,我期盼著那一天,能與光重逢。
二
并非是沒有風,當天邊一抹墨色起,有風有雨也出行。
吆喝聲掀翻了冬日電影院前的寂寞。電影院、扁擔攤、小餛飩是我的老街記憶里最鮮活柔軟的部分。吆喝什么呢?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嘰里呱啦,肯定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的。大人在一旁說,在吆喝餛飩呢,那是臺州黃巖人。大人瞪一眼小孩,板起臉警告:別靠近擔子,吃了這餛飩,讀書混沌沌。
一家人組織起來到西門頭看一場電影,看完電影吃一碗五角錢的小餛飩。這在我們家是一種儀式,通常要好幾天前就開始約定。彼時,父母也有要求,比如課業(yè)要達到一個什么標準,幫父母做多少家務(wù)等,通常是達到要求才能開始這一場甜蜜之旅。
等到了看電影的那天晚上,母親早早做了簡單的晚餐,吃完飯,父親用他那輛重磅自行車,前面的三角檔上斜坐著我,父親用左腳踩著腳踏,右腳在后輕輕一劃,自行車如小舟穩(wěn)穩(wěn)地向前滑去;父親右腿向后一跨,如輕盈的燕子落在房梁上,自行車歡快地向前行駛著,母親拉著后座跑起來,輕輕一扭腰,一踮腳,斜著身子坐上后座,她的身姿真好看。母親一直很瘦小,這使她的中年歲月有種少女似的輕巧,生活的風霜沒有磨掉她對一些美好的向往。
一起看過的電影都忘記了。
江風應(yīng)識舊少年,無非青絲暮成雪。
如今,母親已經(jīng)成為墻上的照片。而我的記憶里都是一些碎片,心的碎片。
鄉(xiāng)人、鄉(xiāng)情,近年來,我和我的友人偶爾寫一點返鄉(xiāng)主題。隱約想說些什么,無非是用柔軟的回憶去抵抗孤獨,也許最終落腳在探討生命的虛無和平凡人的掙扎。敘事懷人不好寫,細節(jié)難掌控。那些色彩斑斕的風俗,風格迥異的景色,琳瑯滿目的物什,說的就是逝去的老時光,而這老時光里最亮眼的風情,“人”,卻像是高光背后的陰影,想用文字把它表達和突顯,總是有點用力過猛。
心里有很多故事無法用筆墨描寫出悲歡離合。奇怪的是記憶里都是一點點的碎片。這碎片能扎人,每當想記錄,心就開始濕漉漉的,有一種力量迫使你學會放下。
有一陣子,我根本不想寫點什么,只想好好生存,賺很多錢,把那些被浪費的時光追回來,替想要報答的人道一聲歉。我每天寫點日記,把生活記錄下來,隱約地想,也許有一天會用到。心里常常有隱痛,那些在記憶中閃閃發(fā)亮的人,根本寫不好,連個回憶錄也寫不出來,他們已經(jīng)離開我們,也許有一天會被遺忘。
“虛名薄利不關(guān)愁,裁冰與剪雪,談笑看吳鉤?!?/p>
這些是人的歷史、人的景色、人的風俗。寫一篇篇記事,想要表達的還是對那幾個人的懷念。情感就像河床里流動和起伏的河水,使時光、風俗和景色變得可以觸摸。把她融入某一個街道、某一個村莊、某一幢老房、某一片草地和某一個山坡,或者說她是由某一個微笑、某一顆淚珠、某一個腳步、某一個眼神和某一個轉(zhuǎn)瞬即逝的念頭組成,如同一滴一滴的水最終匯成了無邊無際的大海一樣。
云錦山河春意濃。我父親名云錦,我母親名春香。把他倆合在一起就是我完整的故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里翻涌著大海的波濤,也有小橋流水的詩意。他們與這身后的老街一樣,雖被歲月打造,老底子仍在。四十年山河,歲月半人馬,仿佛有些宿命的意義,卻又成為那些無法宣泄的隱密疼痛的一種出口。這些年的歲月,是一個交雜著短暫的麻痹似的歡樂和長久的隱密疼痛故事。大化至臻,大道至簡,某些凋零時刻,想起這些久遠的記憶,就足夠溫暖人再跋山涉水走上一程。記憶像串珠似地,一顆接著一顆亮起來,照亮了時間的倉庫,故鄉(xiāng)像一座漸漸沉沒在河流中的小島,雖然回不去,但永遠不會消失。
央求友人們提供一點老街的記憶。有一篇文字動人。試圖改寫成自己的語言,改了幾次,失敗了。我明白,那些深情是不能改的。我厚顏無恥地擷取了一些片段。
一直未走出老街,記憶如一碗五彩珍珠撒地“啵?!痹谀X海里跳著,總不停下來。見多了高樓大廈,心卻難放老街舊墻青瓦……
老東街一對修油紙傘的老太姊妹,舊時的油紙傘做工是精細的,里面的竹骨子根根精雕細琢,用紅線穿連而成,并有花紋。那傘撐開放在店屋中的架子上,兩個老太太仔仔細細用油紙一只洞一只洞小心地補上……那種油紙傘還記得嗎?應(yīng)該是忘了吧?
讀書時會走過羊行街,在街口專門替人繡出嫁枕頭套花的王美鳳媽處,放學后我起碼要待半小時以上??粗桓式z線在針繃上上下跳躍。一朵花、一只蝴蝶不多會就躍然布上,我也就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十字街口的糖煙公司,咽下我多少饞的口水?最饞那上海產(chǎn)的高級盒裝奶油餅干及盒裝百花奶糖。盒裝奶油餅干一打開,奶香撲鼻,上蓋一層潔白的紙,紙上沾了油,餅干是玉蘭花般白白的……待到花甲回眸望,唯年少老街的記憶如醇釀,竟越來越香,往事不可追,年少不可回!
近日欣聞,展示象山老城區(qū)傳統(tǒng)風貌,集文化、休閑、商業(yè)、居住功能于一體的“慢生活街區(qū)”——青草巷特色街區(qū)項目建設(shè)已經(jīng)進入掃尾階段,很快將正式對外開放,街區(qū)的古建筑包括王家謨烈士故居、李宅、湯家大屋等5處文物保護單位。期待著老街的新故事。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度曲。
三
母親,于我而言,是大海深處的江南。
她連接起我與故鄉(xiāng)的浮橋,她在人世的驚濤駭浪里,為我鋪墊出一墨山水,一方書桌,一處永恒的溫暖。
母親因心肺衰竭驟然去世,享年67歲,對我心靈的沖擊是極大的。過往四十年母女情深的片段常常浮現(xiàn),心情也因為思念久久不能平靜。告訴自己,要好好地生活下去,這是對母親最大的告慰,也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奮斗,日子似乎和以往沒什么分別,每天上下班,帶孩子,做家事……但是,這世上再也沒有那個深愛我的人。隨著時光的流逝,她存在的氣息漸漸消散,她的身影只在我的腦海里和一些舊相片、舊視頻中。她沒能好好地度過晚年時光,時常因病痛折磨生存質(zhì)量低,但母親的樂觀、堅強和隱忍,也給了我極大的精神支撐。她曾經(jīng)是我的母親,待我成年后,又變成了我的小姑娘,承擔了摯愛和摯友的角色。那些無話不談的夜晚、親密相依的時光,常絞痛我電腦前的眼睛,并不能好好好地寫一寫母親,哪怕描摹出十之三四的影像。
可能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是矛盾體。有天,我想買點早餐給母親供一供,攤雞蛋餅的阿姨問我,你要不要放香菜?我心里驀地一酸,我的小姑娘并不愛吃香菜呢!可以往我每次買回去的雞蛋餅里,都加了香菜,她順著我遞過去的手小小地咬上一口,笑瞇瞇地表示著喜愛,她看我的眼神是那樣依戀和珍惜,我用額頭輕輕碰碰她的臉頰,她也輕輕伸長了脖子,用頭頂?shù)陌装l(fā)摩挲了一下我的臉。我把她小小的身體圈在懷中。我后悔當時沒有親吻一下她的臉頰。
她照例問起了我有沒有買車,我說暫時還沒有買,想攢著錢給她換一套帶電梯的房子。她看著我被雨淋濕的臉,氣憤地質(zhì)問,你為啥要這樣節(jié)約苛刻自己,淘寶上買條褲子也不舍得,把錢都花在親人身上,我們也要心疼你的。她有點小小的難受,你沒有一輛好車上下班,要被別人看不起的,世道勢利,歷來都是如此。我笑著回應(yīng),自己看得起自己就好了,生活是自己過的,和別人不相干。她又很欣慰,憑雙手勞動吃飯,走到哪里都是響當當?shù)?,你要自信?/p>
把母親當成小孩子一樣寵愛,是全家的共識,也是她生命最后時光里彼此的心靈密碼。我給她起了個綽號“小孩”,每次還沒走進家門,一邊停著電瓶車,一邊就在門口喊:小孩,小孩,我來看你了。門內(nèi)會傳出她欣喜洪亮的應(yīng)答,哎哎,我的小囡來了。
母親最后的幾年,瘦到60多斤,已經(jīng)走不動樓梯,上下不了三樓,但她的聲音還是又響又脆,給我打電話扯七扯八閑話家常,從不見一絲頹態(tài)。她想要一架電動輪椅,可以自己操作出門去散步,她說,這樣,就不用麻煩別人了。多年病痛帶來的痛苦摧毀人的意志,最讓人絕望的可能還是對生活沒有了掌控能力吧,對像我母親這樣外表柔弱心性要強的女人來講,這實在是一場滌蕩她生命的颶風,因為身體病弱要依靠別人,可能是這個倔強的小姑娘一直以來的疼痛和沮喪。
她小時候家底好,一直有點大小姐脾氣,夏賞荷秋折桂,生活有點儀式感。她年輕的時候手巧,在襪廠上班,經(jīng)常賺最高的工分,說上海師傅來挑徒弟,她都是第一批被選上的,那些細絲,要心很細的人才能操作呢。我的小姑娘說起她的青春,眼睛里有光。嫁給父親后,沒過上什么好日子,就是我和老錢結(jié)婚后的幾年,他們才慢慢穩(wěn)定下來,可能也是想讓我在老錢面前有點底氣。但就算老爸1990年做生意破產(chǎn)后幾年,她每年都要帶我去丹城公園拍張照,畫著細細的眉,穿上一件羊絨的紅裙子,有點仿旗袍式,坐在石凳上春光旖旎。
過往的歲月如電影片段一幀幀在腦海里浮現(xiàn)。父親下崗做生意破產(chǎn)那幾年,家里日子是很難過的,那時租住在絲織廠的倉庫里,討債的人用巨大的石頭把倉庫的窗戶砸碎,母親如兔子一般躥出去,與那夫妻倆扭打在一起,她惡狠狠地喊,你們要是碰到我囡一根毫毛,我就與你家同歸于盡。小小的身軀有那樣驚人的力量,把肥胖的婦女唬住,上世紀90年代初民風還是很淳樸的,夫妻倆罵罵咧咧走了,老媽追著喊,我家借你們的錢,一分一厘都不會少,都會還上。
母親兌現(xiàn)她的承諾,最早從賣粢飯做起。父親一開始還放不下臉面,清早都不出門,母親騎著三輪車,風雨無阻地去學校門口擺攤。她每天凌晨兩點起,蒸粢飯,炒榨菜咸菜,到四點多就出攤,順便去老街拿前一天預訂好的現(xiàn)炸油條。我十多歲了,想幫幫她,母親從不讓我插手,叫我要好好讀書。
這樣熬了四五年,母親的咳嗽越來越厲害,月明星稀寒夜,我常常是在母親的咳嗽聲中驚醒的,她的心肺衰竭那時候就隱隱顯露。
父親后來也去幫忙,生存面前講不來面子,有時候人還不如一條狗。粢飯賣了幾年,父母盤下了一間小小的煙酒店,也是全靠母親一人操持。
為了省下幾塊錢的送貨費,她自己去拉貨,她個子小,一輛老式重磅自行車夠不到腳踏,她就像小孩子剛學車一樣穿過三角檔,這樣半圈半圈地蹚回家,車后架上蛇皮袋裝著的貨物淹沒她的身影。有一次摔倒在人來人往的馬路中間,半天爬不起來,崗亭里的交警跑出來扶起母親,幫她理貨、推車,這事母親講了好多次,感嘆還是好人多。
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候鳥,一心守候她風雨飄搖的小家。
我沒有過叛逆期,明白父母不容易,想早點參加工作幫幫母親。日子雖然艱難,但印象里母親只哭過三次,一次是我偷偷幫她洗被套床單,被套拎不動,硬要拎起來時臉盆翻倒了,咣當一聲,母親從后門跑出來看,她摸摸我濕漉漉的胸襟就流淚了;我考上縣里重點高中,母親撫摸著通知書,流著淚講,小囡讀書寫文章辛苦,眼睛近視熬壞了;最近的一次就是我從上海手術(shù)回來,母親那時肺心病已經(jīng)很厲害了,沒辦法陪去上海,等我出院到家,她老早就等在我家門口,看見我進門就輕輕流淚。
她沒有嚎啕大哭的日子,生活的風雨不曾撕扯她的教養(yǎng),總力所能及地維護著僅有的體面。
她去世當天,我的大腳趾甲磕出一塊淤血,木木的,感覺不到疼痛,有點奇怪這片黑色如何長在自己身上,人在至痛時刻,連疼痛都是平靜的,整個人是蒙的。
暗夜里汪洋一條小舟,她如薄薄的一片紅玉,躺在舟上,人生的風浪已無法侵襲,平靜遠去。她的一生,家族血脈稀少,只留下我和小多兩粒種子。我洗凈她的衣物和鞋子。剪下一縷頭發(fā),放在身邊。雖已永失摯愛和摯友,但愛不會消散,從此后,我們?nèi)タ瓷酱ù蠛?,參加小多的各種重要儀式,幫她照顧好愛人,她永遠在我的身邊,我和她是一體的。
她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曾與我一起閱讀《汪洋里的一條船》,她撫摸著我,說做船長雖累但到底是有尊嚴。她的一生,平凡、卑微,因有病痛折磨,常多思多慮,擔心旁人異樣眼光,故有時極較真體面和尊嚴。因她的性格,我成年后,帶她去過我的學校、我工作的地方,她與我睡寢室同一張床鋪,我換一個單位就帶她到一個單位,她瘦骨嶙峋的小手欣慰地撫摸過我的書本和筆記,她躲在辦公室里,不肯見人,我給她打來飯菜,她笑瞇瞇的樣子......有人穿著與她花色一樣的衣服過馬路,我追著那個背影跑過十字街頭;多少次茫茫然撥通那個熟悉的號碼,嘟嘟聲后,再也無人回應(yīng),嬉笑怒罵都已沉寂,音容笑貌只留心間。
那天下班路過上余,養(yǎng)藕人的荷塘,開了幾株零星的白荷花。我停下車,一個人默默地的沿著田埂走了一會。腦中浮光吉羽,碎片般浮起,都是奇怪的小事情。夏日傍晚,她坐在石墩上乘涼,用手抱起一條腿,曲著膝蓋,像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她追趕綠皮火車時背起與人一般高的行李,像一個中流砥柱;去世前幾天,她顫抖著手夾不起雞塊,抿嘴羞澀一笑的神情,還是像一個小姑娘一樣……我的小姑娘,你永遠在我的心里。
路上的荷花開了
我想推你的輪椅
你坐在輪椅上
陽光和微風都灑在你的臉上
我們不說話
只靜靜擁抱在一起
我給你拍個背影
你從不回頭
我的眼里含著淚水
微笑送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