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歡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這也為弘揚紅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機遇。為此,教師應根據(jù)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的基本要求,利用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懷,同時,相關教育人員在滲透紅色文化資源時也要注重對思想政治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拓寬?;诖?,本文簡要分析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優(yōu)勢及應用原則,重點探討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在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模式可以在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構建和諧良好師生關系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紅色文化資源在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也同時呈現(xiàn)出人格培育、道德教育等多樣化價值效用。因此,相關教育人員需要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進而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
一、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及優(yōu)勢
(一)基本概念
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成立至新中國建立后在江西區(qū)域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革命事件、遺址以及相關的文學歌曲、作品。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本質通常指的是,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在江西革命地區(qū)所留下的遺跡和精神財富。在此期間,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精神遺存和物質遺存,物質資源主要包括已開發(fā)或未開發(fā)的革命遺址、舊址等,物質遺存可以說是江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而精神資源主要是指在物質革命資源的支持下所呈現(xiàn)出的情感精神、思想觀念,這些不同形式的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需要在思想政治課堂中不斷提取并挖掘其中潛在的含義及價值。
(二)內容
1.文藝作品
在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中,當?shù)孛癖娫陂L期艱苦奮斗中創(chuàng)作出了多樣化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并沒有以直觀、清晰的方式宣揚紅色精神,而是將紅色因素完全蘊藏于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當中。紅歌便是人民群眾在革命戰(zhàn)爭中所留下的精神資源,江西的紅色歌曲主要有《十送紅軍》《映山紅》《井岡山下種南瓜》等等。紅歌利用豐富獨特的背景文化加以支撐,朗朗上口的韻律及曲調充分歌頌并鼓舞了奮斗的中華兒女。另外,紅色影視作品也是江西紅色文化資源中的關鍵內容之一,如《女囚》《井岡山》《紅色戀歌》等詳細描寫了戰(zhàn)爭時期人民群眾的英勇事跡?,F(xiàn)如今,中學生更愿意通過觀看影視作品來接納紅色文化精神教育。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對江西紅色文藝作品的應用給予足夠的重視。
2.精神遺產
精神遺產主要指的是在戰(zhàn)爭年代所產生的偉大革命精神,有“井岡山”精神、“八一”精神和“安源”精神等,均是中國共產黨軍事力量由弱變強的重要精神武器。在這些紅色精神的指引下,共產黨人不斷奮斗拼搏,并獲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比如,安源的黨組織為推動湘贛兩省農民運動發(fā)展,配合北伐戰(zhàn)爭的有序開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并構建出富有“江西之冠”的偉大業(yè)績,以此形成勇于開拓、團結奮斗的進取精神。
3.革命遺跡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和人民在江西地區(qū)的英勇斗爭中留下諸多革命遺跡,主要涵蓋戰(zhàn)爭舊址、戰(zhàn)爭遺物以及革命烈士故居等,都是江西紅色文化的物態(tài)載體。組織結構舊址主要包括黨政軍組織機構輾轉各地的臨時駐地或辦公機關單位等,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有效保護地區(qū)舊址,分別展開全面化的重修及重建,以此來還原革命歷史舊貌,比如大井革命舊址、葉坪革命舊址群等,另外還包括江西地區(qū)發(fā)生的南昌會戰(zhàn)、廬山保衛(wèi)戰(zhàn)所留下的戰(zhàn)爭遺址等。
4.革命名人
方志敏將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中華文明的解放事業(yè),面對各種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依然保守對黨、國家及人民的忠誠,并在敵人的牢房內寫下《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作品。方志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領域的瑰寶,也是值得當代學生永遠傳承并稱頌的。
(三)優(yōu)勢特點
1.分布廣泛
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分布廣泛等優(yōu)勢特點,各地區(qū)彼此間的紅色文化和相關資源都呈現(xiàn)出緊密相連的基本關系,促使江西地區(qū)逐漸構成動靜結合的紅色文化資源鏈。比如,廣大人民群眾耳熟能詳?shù)娜鸾鸶锩f址和井岡山革命舊址等,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江西地區(qū)共有6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個國家級愛國主義示范基地。
2.類型多樣
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類型多種多樣,不但包括動態(tài)化的影視作品、動畫戲曲,還包括靜態(tài)化的革命文物、革命遺址等。每個區(qū)域所遺留的文化資源都涵蓋著紀念碑、紀念館以及組織機構舊址等資源類型,由此可以看出,江西地區(qū)的紅色資源類型相對較多,在開展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時,思想政治教育者可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實際情況對不同類型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tǒng)化的使用。
二、紅色文化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導向性
導向性原則主要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在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前需要及時構建出科學完善的教學目標和實施規(guī)劃,凸顯出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的教育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全運用于實際教育教學當中,在中學校園內開展培養(yǎng)學生高尚理想的活動,并通過沉浸式教學模式將中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高質量、有理想、有目標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潛在的創(chuàng)新素質,不斷引導學生明確積極向上的奮斗目標,學習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并將其有效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當中,力爭成為一名忠于國家、忠于黨、忠于人民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滲透性
滲透性主要指思想政治沉浸式教育教學需要針對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尊重,并將其有效融入各項教育模式當中。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教師需要充分掌握中學生的思想特點及行為特征,并在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前提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科學性、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被教育者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因此,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時,教師需要懂得挖掘和分析,并展開規(guī)范性、有目的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三、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相關策略
(一)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1.教學理念
開展思想政治沉浸式課堂教學,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觀。其一,強化紅色文化資源在實現(xiàn)沉浸式教學目標方面的價值效用,使得紅色文化資源不斷熏陶并培養(yǎng)中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體現(xiàn),以此來構建出正確、科學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其二,靈活應用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中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借助紅色文化資源的真實性、激勵性等優(yōu)勢,不斷激發(fā)中學生對思想政治沉浸式課堂教學的興趣和欲望,積極構建出政治性、思想性的多維化課堂生態(tài)。其三,充分發(fā)揮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的育人作用。通過構建多樣化、豐富化的教學活動,凸顯每位中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不斷增強中學生的政治理性和文化自信。
2.教學內容
在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轉變?yōu)樗枷胝卫碚摰摹盎盍σ蛩亍奔啊皟r值因素”。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及特點,將紅色經典作品、紅色故事等相關素材融入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其次,教師要對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內容展開精準化、科學化的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方式,使沉浸式教學內容設計凸顯出一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及實用性,增強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模式中的感染力及影響力。
3.教學模式
中學思想政治教師需要積極構建出富有紅色文化特性的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模式。各地區(qū)學校需要在改變傳統(tǒng)理論知識灌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載體功能,促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融合,積極構造出“線上與線下、個體與整體”的互融互通型教育模式,實現(xiàn)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從根本上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
4.教學方法
在開展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將主導型教學方法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當中。比如,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或角色學習等方式將學生被動學習狀態(tài)逐步轉化為主動學習狀態(tài),培養(yǎng)中學生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整體視角來看,學校需要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在教育價值,拓寬教育內容的涉及范圍以及素材資料的篩選,在案例分析、課堂分組討論以及情景模擬等多樣化、趣味化方法措施中,提升中學生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的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
(二)強化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
1.加強校園建設
就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而言,相關學校和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紅色文化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及內在要素,將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這也是開展高質量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的重要途徑。在校園建設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多樣化的紅色文化標志及景觀,促使學生在感官體驗下充分理解紅色文化帶來的正面影響。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學校報刊、期刊等在規(guī)定時間內推出富有特色、富有含義的紅色報刊,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層次認知,使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精神完全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學習生活當中,貫穿于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強化校園服務模式
校園文化學習主要是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的高度結合,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精神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引導和影響。在開展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核心內容,并以此將紅色資源中的精神財富、先進文化思想完全落實到教育實處。在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當中,革命家的英勇事跡、傳奇故事豐富多樣、數(shù)不勝數(shù),教師可以在校園內定期播放紅色作品,并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方面的傳播教育,學生可以通過影視作品中的紅色元素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感受革命志士的偉大精神。
3.開展“紅色班級”建設活動
首先,不斷推動“江西紅色資源入校園”的實踐活動。據(jù)相關調查研究可以看出,中學生接觸紅色資源的渠道主要是課堂教學,但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對紅色資源展開深層次的認知與分析,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效果不夠顯著。通過定期舉辦或組織江西紅色文化資源入校園等相關活動,可以在充實并豐富學生空閑時間的基礎上促使其深度感受江西地區(qū)所具備的本土特色紅色文化。其次,積極開展“紅色班級”創(chuàng)建活動。為了從根本上發(fā)揮江西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的育人功能,教師可以以“安源”精神、“井岡山”精神作為重要內容,不斷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觀念。學校需要從組織層面積極開展優(yōu)秀紅色班級的選舉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期間主動探索并收集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構建出高素質、高質量的紅色班集體,讓紅色因素完全融入中學生思想政治沉浸式學習當中,強化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效果。
(三)加強學校紅色網絡建設
1.加快紅色網站的建設與發(fā)展
學校需要針對校園圖書館的圖文資料加以整理和分類,并將與江西紅色文化具有一定關聯(lián)的資料內容進行統(tǒng)一化規(guī)整,充分挖掘出與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的數(shù)據(jù)信息。在開展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時,教師可以邀請當?shù)氐母锩蠎?zhàn)士深入校園為學生講解革命故事,并將此種信息有效匯總為系統(tǒng)性的紅色文化資源庫,在后續(xù)加以補充和優(yōu)化。當學生利用網站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時,便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指向性的紅色文化知識,真正走入江西紅色的歷史背景中,全面學習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認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綜合水平,真正提升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2.增強網絡與課堂的互動
當學生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學習時,所掌握的知識過于片面化且無法掌握潛在內涵。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網絡平臺中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進行深化、探討及提問,進一步鞏固學生在網絡中所了解的知識內容,充分發(fā)揮出江西紅色資源的價值效用,從根本上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整體質量,讓思想政治沉浸式教育教學形成校園教學特色。
3.開展形象生動的網上活動
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開展多樣化網絡活動,如紅色文化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學生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紅色文化精神展開激烈探討,并將生活中挖掘到的紅色資源及紅色景觀拍照留念后上傳至學校的教育平臺中,激發(fā)中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興趣,進而對中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綜上所述,將江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沉浸式教學中,可以促使更多的青年學子傳承并宣揚更多的紅色基因,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在革命斗爭中所呈現(xiàn)出的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