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偉
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的周恩來
工人糾察隊員在上??偣诘攸c湖州會館門口列隊守衛(wèi)
2022 年3 月21 日,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九十五周年。這次起義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發(fā)展的一個高峰,也是中共黨史的一個重要專題。當年,在黨的特別委員會領導下,周恩來毅然承擔起義總指揮重任,為起義取得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從1926 年10 月起,上海工人相繼舉行了兩次武裝起義,都因準備不足先后遭到軍閥殘酷鎮(zhèn)壓。
1927 年2 月23 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區(qū)委召開聯(lián)席會議,決定繼續(xù)發(fā)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吸取先前的經(jīng)驗教訓,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成立了起義的最高領導機關——特別委員會,周恩來為成員之一,他還擔任特別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特別軍委)書記;繼而,擬定了比較具體的行動計劃,由周恩來擔任起義總指揮。在特別委員會的會議上,周恩來提出:起義主力是工人糾察隊,發(fā)展目標為五千人,按照實際情況應該先組織三千人;隊伍必須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要根據(jù)城市特點教授巷戰(zhàn)技巧。在周恩來的具體部署下,迅速建起數(shù)千人的工人糾察隊,并設立訓練班培養(yǎng)軍事骨干力量;為此,特別軍委還制定了《武裝暴動訓練大綱》。
不久,在上海辣斐德路辣斐坊(今復興中路553弄)一幢沿街并帶庭院的三層樓房里,悄然聚集起不少青年工人,這里就是黨組織秘密舉辦的工人糾察隊訓練班之一。周恩來也曾來此上課,他指著墻上的大比例申城地圖,認真講解作戰(zhàn)路線以及如何自我掩藏和巧用火力,大家聚精會神地聆聽,都從中獲益匪淺。
周恩來為了培養(yǎng)起義軍事骨干,還特意從已抵達浙江的北伐軍中調(diào)來共產(chǎn)黨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生侯鏡如,讓他參加上海總工會糾察隊委員會,負責工人糾察隊的訓練;同時,又調(diào)來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生彭干臣,參加南市起義指揮部工作;另外,鑒于滬東軍事骨干缺乏,還調(diào)來從蘇聯(lián)歸國的具有軍事知識的徐航安,擔任滬東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這對提高工人糾察隊的軍事素質(zhì),起到很大作用,侯鏡如曾這樣回憶:“我秘密地到各訓練地點訓練各區(qū)糾察隊的干部們,給他們講授槍械構造和使用方法……并進行戰(zhàn)術運動、射擊刺殺等軍事訓練。”
周恩來在重視軍事訓練的同時,對工人糾察隊的武器配備也很關心,并幾次在特別委員會會議上提出要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周恩來不僅安排交通員把籌措到的武器運往工人糾察隊,有時還不顧危險裝扮成富商隨汽車親自運送,上海商務印書館老工人任其祥等對此有過清晰回憶:當工人們擔憂他的安全,勸他以后盡量讓交通員處理,他笑道,兵法就是要出其不意嘛。誰相信青天白日坐著汽車的闊老板肯親自冒危險送軍火?!
那時,陳云擔任中共上海商務印書館總支部干事兼發(fā)行所支部書記。周恩來曾在陳云等陪同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召開黨員和工會骨干會議。隨即,陳云等在工友中組織了救護隊、宣傳隊、消防隊,并加緊開展軍事訓練。
周恩來四處奔波,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周密籌劃,到1927 年3 月5 日,他向特別委員會通報:“各方面動作已預備好……”
鐵路工人在天通庵站推倒機車,阻止吳淞方向的敵軍增援
由于各單位工人糾察隊比較分散,為了便于起義的統(tǒng)一指揮,就把上海西門路西成里173 號(今自忠路361 號)作為發(fā)布命令的機關。這是一幢兩上兩下的石庫門房屋,坐北朝南,磚木結構,臨街的北面有個小陽臺,周圍居民住宅門戶相類,比較隱蔽。1927 年3 月21 日上午十時許,各單位工人糾察隊負責人以及各行業(yè)工會黨團書記等,接通知趕到西成里173 號;在這里,上海總工會代理委員長汪壽華代表黨組織,以上海市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名義發(fā)布緊急命令:“茲有本會全體常務委員會議決定三月二十一日正午十二時起,各界市民一致動作,宣布總同盟罷工、罷市、罷課。專特下報,仰我市民一體遵照執(zhí)行,不得遲延。此令?!边@個命令迅速傳向工人群眾。在周恩來、羅亦農(nóng)、趙世炎、汪壽華等組成的特別委員會領導下,上海八十萬工人按時進行總同盟罷工,并很快轉(zhuǎn)為武裝起義。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fā)后,總指揮周恩來、副總指揮趙世炎在總指揮部非常忙碌。周恩來身穿灰色棉袍、頭戴鴨舌帽、頸上圍灰色圍巾,他精神抖擻地仔細分析戰(zhàn)斗最新進展,鎮(zhèn)定地進行指揮。時任閘北區(qū)市民代表會議主席的黃逸峰(又名黃澄鏡)在《我當過周總指揮的聯(lián)絡員》中回憶:“起義開始后,總指揮部設在閘北寶山路橫浜橋南商務印書館職工醫(yī)院,這是一個半秘密的機關,周恩來、趙世炎等同志和閘北區(qū)委書記郭伯和都已在21 日晨進入崗位辦公。我當時是閘北區(qū)委委員并兼任區(qū)人民代表會主席和國民黨區(qū)黨部常務委員,在這次起義中,我分工率領全閘北區(qū)的群眾隊伍和少量武裝糾察隊,在后面為戰(zhàn)斗的武裝糾察隊吶喊助威,并隨時準備接受繳獲的武器用以武裝徒手的工人糾察隊作為后備力量。戰(zhàn)斗打響后,我在寶山路和青云路一帶執(zhí)行黨交給的任務,當時心中總是掛著一件事,就是想見一見我們的周總指揮。正在此時,閘北區(qū)委的交通員通知我即刻到總指揮部去接受重要任務。當我一進入總指揮的辦公室,就看到一位中等身材,身穿灰色棉袍、西裝褲子,腳穿一雙黑皮鞋,頸項里圍了一條灰色圍巾的人,乍看起來是一個平凡樸素的地下工作者的形象,他正在看地圖,聽到我進入辦公室,即回轉(zhuǎn)身來看著我,他那一副濃眉,一雙目光炯炯的俊眼,給予我極深的印象。郭伯和同志上前把我介紹給周總指揮,他說:‘這就是黃澄鏡同志’,當時我十分激動,因為我終于見到了周總指揮。周總指揮布置任務簡單明了,當即嚴肅地對我講道,‘啊!你就是黃澄鏡,我們剛攻占了第五區(qū)警察署,為了便于指揮北站的戰(zhàn)斗,決定在第五區(qū)警察署設前線指揮所,世炎和伯和同志因你對閘北情況熟悉,都推薦你去擔任聯(lián)絡員,怎么樣?’我當時感到十分鼓舞,立即回答說,‘好!我一定努力完成任務,如有差錯,希望您隨時糾正?!谡麄€第三次武裝起義中,我當了周總指揮的聯(lián)絡員,隨時向他報告前方的敵情,跟隨他到最前線視察……”
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東、滬西等六個地區(qū)的起義進展比較順利。例如,根據(jù)特別委員會的安排,王若飛于1927 年3 月中旬來到南市總指揮部,負責制定了具體的作戰(zhàn)計劃;3 月21 日中午,在王若飛等指揮下,南市工人糾察隊員以小南門救火會警鐘敲響為信號,分幾路向南市警察署、大東門淞滬警察廳、高昌廟兵工廠(即上海兵工廠)等目標發(fā)起猛烈進攻,至傍晚南市全境被攻克,起義在這里首先取得了成功。最后,決戰(zhàn)集中于駐滬軍閥部隊直魯聯(lián)軍主力所在的閘北。在陳云組織下,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人糾察隊接受總指揮部的命令,執(zhí)行了攻打閘北警察署的任務。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屬東方圖書館(今寶山路584 號,原建筑已不存)被敵軍作為重要據(jù)點之一,由于結構堅固和火力很強,一時難以攻下,周恩來聞訊前往偵察地形,指示對此處可暫時圍而不打,進行喊話促降;3月22 日下午四時許,守敵因援兵久盼不至而慌亂,工人糾察隊一舉拿下該據(jù)點,總指揮部隨即遷入這幢樓內(nèi)辦公,周恩來下達向直魯聯(lián)軍上海頭目畢庶澄坐鎮(zhèn)的北站發(fā)動總攻的命令。直魯聯(lián)軍第八軍軍長兼渤海艦隊司令畢庶澄把司令部設在一節(jié)火車廂,以便失敗時從鐵路上逃跑;不料,上海鐵路工人根據(jù)安排提前罷工,有些軌道被撬掉,有些車頭被掀翻,這個曾獨霸一方的軍閥見勢不妙只好灰溜溜地逃往租界,所以到下午六時剩下的敵壘全被鏟除了。
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中,殲敵五千余人,繳獲甚豐。1927 年3 月22 日下午,上海公共體育場(今大吉路200 號,舊址現(xiàn)為上海黃浦學校和滬南體育中心)門首扎彩牌樓,廣大市民在此集會慶祝起義勝利,盛況空前。起義勝利消息很快傳到國外,蘇聯(lián)《真理報》推出專號作詳細報道,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則代表蘇聯(lián)全體工人向上??偣l(fā)來賀電:“你們會經(jīng)常得到我們兄弟般的援助。不論是艱苦的失敗時刻或愉快的勝利時刻,我們總是與你們站在一起的!”1930 年出版的《共產(chǎn)國際》月刊發(fā)表《上海三次暴動》,這樣評述:“這次罷工有極大(多)的城市居民,如小資產(chǎn)階級、街上的商人、無組織的工人等等的參加。他們在三月二十一日那一天都跑到街上來幫助糾察隊”“這次暴動都是依照詳細擬就的計劃規(guī)定的日期而進行的”“在策略上講來,決定先奪取商務印書館,后進攻車站,這是很正確的。
糾察隊因為能夠利用地勢,所以損失的很少”“罷工宣布之后,糾察隊能夠很快的集中到集合地點去,并且沒有一個不到的”。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申城歷史上第一個民選政府誕生,周恩來給予熱忱支持。
1926 年秋,中共上海區(qū)委研究和討論了革命形勢和在滬發(fā)動工人武裝起義的方針、策略,并提出加強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及“組織上海市民自治政府”;12 月6 日,推動各團體組成上海特別市政府市民公會。1927 年2 月,周恩來擔任書記的特別軍委制定的《武裝暴動訓練大綱》也把“組織上海市民代表政府”作為政治口號之一。3 月12 日,市民公會召開第一次市民代表會議,選舉羅亦農(nóng)、汪壽華等三十一人為代表會議執(zhí)行委員。3 月13 日,中共上海區(qū)委會議決定,在市民代表會議執(zhí)委會建立黨團,由羅亦農(nóng)擔任書記,干事會由羅亦農(nóng)、林鈞、汪壽華組成,丁曉先為秘書。3 月22 日,第二次市民代表大會在九畝地(位于今露香園路、大境路交會處附近一帶)新舞臺召開,各團體代表四千余人出席,由汪壽華、林鈞等三人組成主席團;大會通過《上海特別市市民代表會議政府組織條例草案》,規(guī)定市民代表會議為上海市最高權力機關;還產(chǎn)生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選舉臨時市政府委員共十九人,其中有中共黨員九人、工人代表一人,超過半數(shù)。3 月23 日,臨時市政府委員開始在原上??h署(今蓬萊路171 號)辦公,并選舉汪壽華等五人為常務委員,林鈞為秘書長;臨時市政府下設機構,有財政、建設、教育、勞動、衛(wèi)生、公安、司法等局。3 月28 日,中共中央發(fā)表《為此次上海巷戰(zhàn)告全中國工人階級書》,其中說:“三月二十一日從今成了中國革命史最有價值的一個紀念日……上海工人就以自己的血和肉從事實上證明,工人階級的確是全國最革命的階級,能夠切實擔負起革命的使命,能夠領導其他被壓迫階級摧殘軍閥的武力,并建立新的革命的民主政權?!?/p>
《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政綱草案》(上?!睹駠請蟆酚?927 年4 月12 日登載)開門見山地表示:“全上海二百萬民眾的代表選出委員組織市政府,真正民選的政府……這是何等偉大光明的表現(xiàn),也足見本政府所負責任之重大”,它涉及政治、建設、財政、教育,以及工界、商界、農(nóng)民、學生、教職員、婦女、新聞記者;其中提出了體現(xiàn)工人階級意志的勞動立法主張:頒布勞動法;規(guī)定工會代表工人之權益;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提高工資,規(guī)定工人的最低工資額;廢除包工制;修改廠規(guī)及雇傭契約須得工人同意;工廠主不得借故關閉工廠,不準任意開除工人,開除工人須得到工會同意;男女同工同酬;女工產(chǎn)期休假,工資照發(fā);改良工廠設備和衛(wèi)生條件,給予因工傷亡者醫(yī)療費和撫恤金等,雖未及形成完備的勞動立法,卻有著深遠影響。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被迫停止活動。臨時市政府雖僅存在二十余天,但它是黨最早在大城市領導建立的革命民主政權,并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中也留下醒目的一頁。1957 年12月22 日,周恩來在滬接見參加過起義的部分老工人和勞模時,曾回憶:“第三次起義是北伐軍接近龍華”“這是工人階級第一次成功地奪取了武裝”“工人階級奪取武裝后,建立了聯(lián)合政權——上海市政府委員會”。
如今,探訪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相關的革命舊址時,人們眼前會重現(xiàn)昔日工人糾察隊頑強拼搏的情景,并仿佛能聽到在起義工人中流傳的民歌:“天不怕,地不怕,哪管鐵鏈子下淌血花。拼著一個死,敢把皇帝拉下馬。殺人不過頭落地,砍掉腦袋碗大個疤。老虎凳,絞刑架,我伲咬緊鋼牙。折下骨,當武器……”
上海郵務工人驅(qū)車前往閘北參加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