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兵,王艷芳,徐寶釵,鄧秋紅,張頂坤,黃譯生,胡 鑫,黃 特,王啟會,王海燕
(1.湖北文理學院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鄂西北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研究所,湖北 襄陽 441053;2.江西師范大學 附屬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22;3.湖北科技學院 基礎醫(yī)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麥冬(Liriope spicata)按產(chǎn)地不同主要分為湖北麥冬、四川麥冬以及杭州麥冬,其中湖北麥冬因主產(chǎn)于湖北襄陽歐廟一帶而又俗稱為襄麥冬,是湖北省的道地藥材[1]。其塊根含有多糖、黃酮、皂苷、氨基酸、揮發(fā)油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2-3]。麥冬作為單方或復方(如參麥注射液、降糖飲、麥門冬湯、麥門冬飲子等)的主要組成藥味,廣泛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腫瘤防治[4-6]等,具有多種藥理活性,有較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紅棗(Ziziphus jujuba)在我國廣泛種植,營養(yǎng)價值及藥用價值均很高,被譽為“滋補佳品”和“天然維生素之丸”。新鮮紅棗中的含糖量高達19%,蛋白質1.2%,脂肪0.2%,粗纖維1.6%,每100 g紅棗鮮肉中含維生素C 410 mg,含有一些礦物質元素如鐵、鋅、磷、鈣、硒等,富含有機酸和人體必需氨基酸[7]。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逐漸轉向天然、營養(yǎng)和健康的方向,益生菌類保健食品[8-10]也隨之走紅,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發(fā)酵紅棗產(chǎn)品,如發(fā)酵紅棗汁、棗酒、棗醋、紅棗酸奶、發(fā)酵棗粉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目前,棗酒[11]、棗醋[12]的發(fā)酵工藝已經(jīng)比較成熟,而紅棗復合發(fā)酵飲料的新型產(chǎn)品卻研發(fā)較少,復合果汁飲料因其能夠實現(xiàn)多種原材料的互補搭配,將會受到人們的歡迎[13]。酵母菌在發(fā)酵過程中利用小分子糖,一方面可使糖含量降低;另一方面,酵母菌具有很強的產(chǎn)酶活性,可以產(chǎn)生豐富的氨基酸、麥角固醇、谷胱甘肽、B族維生素,還可以產(chǎn)生一些生長因子等[14]。本研究結合襄麥冬與新疆紅棗的優(yōu)點,利用酵母菌制備混合發(fā)酵紅棗汁,以麥冬添加量為變量,探究發(fā)酵紅棗汁的品質變化,并對結果進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CA),評價添加麥冬發(fā)酵紅棗汁的整體品質,以期為襄麥冬在食品中的應用開發(fā)提供理論參考。
新疆珍珠棗:新疆葉河源果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襄麥冬:安國數(shù)字中藥都有限責任公司;活性干酵母BV818: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果膠酶(50 000 U/g):上海藍季科技有限公司;蘆丁標準品(純度>98%):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氫氧化鈉、硝酸鋁、亞硝酸鈉、無水乙醇、酚酞、硫酸、硫酸銨、硼酸、甲基紅指示劑、溴甲酚綠指示劑(均為分析純):上海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LD-Y300A粉碎機:上海頂帥電器有限公司;LKH-250OF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3-18k離心機:德國SIGMA股份有限公司;YP5002電子天平: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PHS-3E型pH計:上海金邁儀器儀表公司;V-180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美普達儀器有限公司;SA402B電子舌:日本INSENT公司;PEN3電子鼻:德國AIRSENSE公司;K1100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海能未來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UltraScan PRO色度儀:美國HUNTERLAB公司;Abermat 350全自動折光儀:德國ANTON公司。
1.3.1 發(fā)酵紅棗汁的加工工藝流程
1.3.2 操作要點
紅棗打漿:紅棗經(jīng)清洗干燥去核后,按照料液比1∶5(紅棗100 g,純凈水500 g)打漿,裝入容積約為1 L的發(fā)酵罐中。
麥冬粉碎:麥冬經(jīng)清洗干燥粉碎后,按照不同添加量稱取,加入發(fā)酵罐中。麥冬的添加量依次為0、2%、4%、6%、8%、10%、15%、20%。
酶解:加入0.3%的果膠酶,于45 ℃條件下酶解2 h[15],酶解結束后65 ℃滅酶10 min。
滅菌:將發(fā)酵罐置于115 ℃高壓蒸汽滅菌鍋內維持15 min,對發(fā)酵原料和容器進行滅菌,冷卻至37 ℃。
接種:酵母菌先活化30 min(適量酵母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置于37 ℃水浴鍋中),向每個發(fā)酵罐內加入約5%體積分數(shù)的酵母菌發(fā)酵液。
發(fā)酵:調節(jié)發(fā)酵液pH至5.5,將發(fā)酵罐置于37 ℃發(fā)酵72 h[16-17]。
過濾、離心:將發(fā)酵好的紅棗汁(果汁)過濾(雙層紗布),取濾液8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250 mL樣品瓶中,冷藏于4 ℃冰箱備用。
1.3.3 分析檢測
色度的測定:參考周書楠等[18-19]的方法;滋味的測定:采用SA402B電子舌[20-22];風味的測定:參照文獻[23-25]的方法;pH的測定:采用PHS-3E型pH計;總酸的測定:參照GB 12456—2021《食品中總酸的測定》的方法;可溶性固形物的測定:參考GB/T 12143—2008《飲料通用分析方法》;色度(L*值表示明亮度,a*值表示紅綠度,b*值表示黃藍度)的測定:采用UltraScan PRO色度儀。
1.3.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tat-200 軟件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采用SAS 8.1進行主成分分析,采用Origin 9.5軟件進行繪圖。每個樣品平行測試3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以未添加麥冬為對照組,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色度影響的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色度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Liriope spicata addition on the chromaticity of fermented jujube juice
由表1可知,麥冬添加對發(fā)酵紅棗汁的紅綠值(a*值)影響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a*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在麥冬添加量4%時達到最大值-2.12。麥冬添加對紅棗汁的黃藍值(b*值)影響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麥冬添加量在2%~10%范圍內時,b*值更趨向黃色,在8%時達到最大值35.85,在15%和20%時,b*值減小,在20%時達到最小值29.7。說明麥冬的添加量對紅棗汁的a*值和b*值影響都較大,除了麥冬添加量15%和20%時的b*值之外,所有麥冬添加量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色澤。麥冬添加量對紅棗汁的明亮度(L*值)也有影響,除了在麥冬添加量6%時達到最大值96.75,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之外,其余組均有顯著差異(P<0.05),顏色稍暗。綜上所述,麥冬添加量在2%~10%范圍內有利于改善紅棗汁的色澤。
以未添加麥冬為對照組,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滋味的影響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滋味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Liriope spicata addition on the taste of fermented jujube juice
由表2可知,麥冬添加后對發(fā)酵紅棗汁的酸味、鮮味、豐度(鮮的回味)影響較大,均有顯著增加趨勢(P<0.05)。當麥冬添加量為20%時達到最大值,表明麥冬的添加促進了酵母菌的發(fā)酵和產(chǎn)酸,賦予紅棗汁較好的滋味口感;其次是澀味和咸味,麥冬的添加,會一定程度上提高紅棗汁的澀味和咸味,當麥冬添加量為6%時,澀味達到最大值3.81,而在10%時達到添加組的最小值0.43;在20%時咸味達到最大值2.86;后味A(澀的回味)呈現(xiàn)增加趨勢,在麥冬添加量在20%時,澀的回味達到最大值2.00,在添加量為2%時澀的回味在添加組中最?。?.25);與之相反,苦味除了20%添加組之外,其余組呈下降趨勢,在添加量為10%時達到最小值-1.25,說明麥冬的添加會削弱發(fā)酵紅棗汁本身的苦味。后味B(苦的回味)在麥冬添加量2%時為添加組的最小值0.09。綜上所述,麥冬添加量在2%~10%時可以顯著增加發(fā)酵紅棗汁鮮味,同時減少苦味,尤以麥冬添加量10%時發(fā)酵紅棗汁的苦味最低。
以未添加麥冬為對照組,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風味的影響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傳感器W1C(對芳香類物質靈敏)、W3C(對芳香類物質、氨氣靈敏),W5C(對烷烴、芳香類物質靈敏)的響應值下降且差異顯著(P<0.05),說明麥冬的加入并未提升發(fā)酵紅棗汁的芳香類物質成分;W5S(對氮氧化物靈敏)、W6S(對氫氣有選擇性)、W1W(對有機硫化物、萜烯類物質靈敏)、W2S(對乙醇靈敏)、W2W(對有機硫化物靈敏)的響應值隨著添加量的增加有增加趨勢,但在最大添加量20%時顯著減少(P<0.05),說明添加麥冬最大量20%可以明顯改善氮氧化物、氫氣、有機硫化物、乙醇等多種缺陷性氣味。類似地,傳感器W1S(對甲烷靈敏)的響應值呈現(xiàn)增加趨勢(P<0.05),但在20%時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W3S(對烷烴靈敏)的響應值呈現(xiàn)增加趨勢(P<0.05),說明隨著麥冬的加入,使得發(fā)酵紅棗汁產(chǎn)生了烷烴類不良氣味。綜上所述,麥冬的添加量除了20%時可以有效減少缺陷性氣味之外,其余濃度對發(fā)酵紅棗汁風味沒有改善作用。
表3 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風味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Liriope spicata addition on the flavor of fermented jujube juice
以未添加麥冬為對照組,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理化指標的影響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麥冬添加量對發(fā)酵紅棗汁理化指標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Liriope spicata addition on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fermented jujube juice
由表4 可知,在紅棗漿液中添加麥冬后進行發(fā)酵,所得的發(fā)酵紅棗汁的pH、總酸和可溶性固形物都發(fā)生顯著變化(P<0.05)。隨著麥冬添加量在2%~20%范圍內的逐漸增加,紅棗汁的pH 逐漸下降,由4.58下降至3.52。紅棗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總酸含量均逐漸增加,且在麥冬添加量為20%時達到最大值,分別為20.36 g/L,7.41 g/L;紅棗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主要為可溶性糖類,麥冬中含有豐富的麥冬多糖,紅棗和麥冬混合發(fā)酵,在酵母菌的發(fā)酵作用下,總酸含量逐漸提升,導致紅棗汁的pH值逐漸下降。至于從對發(fā)酵紅棗汁理化指標的影響來看,麥冬添加的適宜量還有待進一步分析。
經(jīng)主成分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麥冬添加量發(fā)酵紅棗汁的整體品質信息主要集中在前三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0.12%,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46.63%,第二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36.49%,第三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為6.99%。不同麥冬添加量發(fā)酵紅棗汁的主成分分析結果見圖1。
圖1 不同麥冬添加量發(fā)酵紅棗汁的主成分分析結果Fig.1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of fermented jujube juice with different Liriope spicata addition
由圖1可知,與麥冬未添加組相比,除了15%的麥冬添加量之外,其余組均與色度a*值、b*值靠近且夾角較小,其中10%麥冬添加發(fā)酵紅棗汁組與a*值夾角最小,反映了這些麥冬添加量組有利于紅棗汁形成良好的色澤,趨向于紅-黃色;不同麥冬添加量發(fā)酵紅棗汁的鮮味、豐度(鮮的回味)均位于X軸的正向且與不同添加量組之間的夾角小于未添加組,其中尤以10%、15%麥冬添加發(fā)酵紅棗汁組與之靠近,表明麥冬的添加有助于提升發(fā)酵紅棗汁的鮮味。與麥冬未添加組相比,苦味除了20%麥冬添加組之外,其余組均與之夾角較大,表明添加麥冬有助于減少苦味,其中10%麥冬添加發(fā)酵紅棗汁組與之夾角幾乎呈180°,表明該組苦味最低。以上分析與前述實驗結果一致。不同麥冬添加量發(fā)酵紅棗汁品質呈現(xiàn)一定的聚類趨勢,麥冬未添加組和20%麥冬添加量時分別位于第三、四象限;其余添加量組均位于第一、二象限。
為進一步探究麥冬不同添加量發(fā)酵紅棗汁品質的差異性,對添加麥冬的發(fā)酵紅棗汁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見圖2。
圖2 添加麥冬的發(fā)酵紅棗汁聚類分析結果Fig.2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of fermented jujube juice with Liriope spicata addition
由圖2可知,在平均距離為7時,麥冬添加發(fā)酵紅棗汁被分成3個聚類,未添加麥冬的發(fā)酵紅棗汁形成了聚類Ⅰ;麥冬的添加量為2%、4%、8%、6%、10%、15%時發(fā)酵紅棗汁形成了聚類Ⅱ,其中在麥冬添加量為4%~10%范圍內所得發(fā)酵紅棗汁品質最為接近;最大麥冬添加量20%時的發(fā)酵紅棗汁形成了聚類Ⅲ。與前述結果一致。
將麥冬添加入紅棗漿液后經(jīng)酵母菌發(fā)酵得到的紅棗汁,其色澤和滋味品質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麥冬添加量10%時賦予了發(fā)酵紅棗汁良好的色澤,趨向紅-黃色,在明顯提升發(fā)酵紅棗汁的鮮味和豐度的同時也極大程度地降低了苦味。遺憾的是麥冬添加改善發(fā)酵紅棗汁風味的作用不大,后續(xù)實驗將深入細化,探索麥冬紅棗發(fā)酵飲品的最佳工藝配比,進一步改善發(fā)酵紅棗汁的品質,以期得到色、香、味俱佳的麥冬紅棗發(fā)酵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