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震濤 吳國輝 伊媛媛 劉國帥 宋金鳳 劉秀敏 盧彥娜 唐強
近年來,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I)治療技術在心血管疾病診療領域廣泛開展,其優(yōu)勢在于局部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總體住院費用,提高患者舒適度,同時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等[1-2]。隨著介入器械的改進,有更多品牌的橈動脈止血器被臨床應用,醫(yī)務工作者不斷探索,旨在選擇一款安全有效、壓迫時間短、并發(fā)癥少、患者舒適滿意度高的止血器。一項有關橈動脈止血器應用效果的Meta 分析發(fā)現(xiàn)[3],壓迫止血時間在4~12 h 不等。而新型SYNC 橈動脈止血器在設計理念與材質上有了更大的改進,壓迫止血時間為3 h,較傳統(tǒng)橈動脈止血器壓迫止血時間短,其與傳統(tǒng)橈動脈止血器相比,止血效果如何,目前國內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比較SYNC 橈動脈止血器與TR Band 橈動脈止血器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后的止血效果的差異,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jù)。
選擇2021 年3—5 月于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心血管內科經(jīng)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和(或)介入治療的患者267 例,納入條件:入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且有冠脈造影指征,術前Allen 試驗陽性。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將本組患者分為觀察組155 例和對照組112 例。觀察組中男114例,女41 例;平均年齡61.9±8.4 歲;吸煙史118 例,糖尿病史82例,高血壓史101例,高脂血癥史128例。對照組中男74 例,女38 例;平均年齡60.2±7.2 歲;吸煙史70 例,糖尿病史46 例,高血壓史80 例,高脂血癥史79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前均應用抗血小板、調脂等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入組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畢均即刻拔出鞘管。觀察組用SYNC 橈動脈止血器,對照組用TR Band 橈動脈止血器,在止血器壓迫過程中,護士每小時觀察并記錄穿刺點有無滲血、血腫,局部皮膚溫度、有無破損水泡,手指末梢循環(huán)、橈動脈搏動情況及術側上肢遠端有無腫脹,減壓放氣過程中出血需向氣囊內追加充氣達到止血目的,必要時重新包扎,做好記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1.2.1 觀察組 采用SYNC 橈動脈止血器,操作者用無菌紗布擦干穿刺鞘管周圍,退出鞘管2~3 cm,止血器透明板腕帶彎曲部分在穿刺鞘管一側,讓“十字準線”的中心置于動脈穿刺點上1 cm,把護手環(huán)腕帶對側粘貼固定,松緊度適宜;將Prelude Sync注射器連接標有“AIR”的管路上,向氣囊內緩慢充氣,同時移除鞘管,在鞘管完全移除后繼續(xù)向氣囊內充氣,直至穿刺點不再出血,最大充氣量小于20 ml,注意充氣時保持持續(xù)對注射器活塞施壓,避免意外放氣。將充氣管卡入夾子中固定,防止意外滑開。粘貼標簽貼紙,記錄充氣時間和充氣量。壓迫止血1 h 后開始逐步減壓放氣,每隔1 h 放氣2 ml,3 h 時將氣囊內氣體全部放空。
1.2.2 對照組 采用TR Band 壓迫止血器,操作者處理及退出穿刺鞘管方法同觀察組,將充氣球囊中央的綠色標記對準穿刺位點,護手環(huán)粘貼并固定好腕帶對側膠布,保證氣囊位置不偏移、歪斜,通過附帶 “AIR” 記號的管路,用充氣注射器向壓迫球囊內注入適量空氣,使雙氣囊膨脹,同時移除鞘管確定穿刺位點不再出血,氣體總量不超過18 ml,記錄充氣時間及充氣量。壓迫止血2 h 后開始逐步減壓放氣,每隔2 h 放氣2 ml,6 h 時將氣囊內氣體全部放空。
(1)壓迫止血效果(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標):①術后傷口有無滲血,無滲血為在壓迫過程中,橈動脈穿刺位點無血液滲出;有滲血為橈動脈穿刺位點有血液滲出。②術后傷口有無血腫[4-5],無血腫為在壓迫過程中,穿刺位點無血腫;輕度血腫為穿刺位點局部皮膚高于周圍皮膚,范圍2 cm×2cm~4 cm×4cm;重度血腫為穿刺位點血液滲出導致局部皮膚高于周圍皮膚,范圍大于4 cm×4 cm。③有無二次包扎,二次包扎定義為拔除止血器后穿刺位點仍有血液滲出,需要再次加壓包扎傷口進行止血[4]。④皮膚破損情況,壓迫處皮膚有無破損、水泡或壞死。 ⑤是否有橈動脈閉塞,橈動脈閉塞定義為拔除止血器后觸摸橈動脈搏動消失,或上肢血管超聲證實橈動脈閉塞。⑥是否存在血管迷走神經(jīng)反射,血管迷走神經(jīng)反射定義為介入術后拔鞘時或拔鞘后突發(fā)血壓下降、心率減慢、面色蒼白、全身大汗、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
(2)壓迫止血期間患者的舒適度:①穿刺側上肢遠端腫脹程度評估[5]。無腫脹為雙側手掌無不適;輕度腫脹為與對側手掌相比,顏色稍有改變,可半握拳;重度腫脹為手掌厚度增加明顯,顏色偏暗紫,完全不能握拳。②患者舒適滿意度評估,應用Likert 5 級評分進行評價,其中1~5 分分別代表非常不滿意、較不滿意、一般滿意、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由導管室隨訪護士對撤出止血器后患者進行詢問評價。
采用 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穿刺位點滲血、傷口血腫、二次包扎、皮膚破損水泡、血管迷走神經(jīng)反射發(fā)生率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側肢體遠端腫脹程度,發(fā)生輕度腫脹6 例(3.9%),少于對照組14 例(12.5%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橈動脈止血器的術后止血效果指標比較
觀察組舒適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舒適滿意度比較
止血效果評價,多項研究結果[3,6-7]均證實,使用不同種類壓迫止血器的患者,對比穿刺位點局部滲血、血腫發(fā)生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R Band 橈動脈壓迫止血器是較為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止血器[8-9]。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在穿刺位點局部滲血情況、皮下血腫情況及二次包扎發(fā)生率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與壓迫時間6 h 的對照組TR Band 止血器相比,壓迫時間3 h 的觀察組SYNC 止血器,縮短一半止血時間同樣達到良好術后止血效果。對照組出現(xiàn)術后滲血8 例,追加充氣或調整位置加壓處理后好轉;輕度血腫3 例,其中2 例撤出后重新二次包扎。觀察組滲血3 例,輕度血腫2 例,撤出后重新二次包扎1 例,為早期使用時醫(yī)護配合方面經(jīng)驗不足,出現(xiàn)問題反復培訓練習后未再出現(xiàn)上述情況。分析其原因:與止血器壓迫位置不精準(關注皮膚穿刺點不是動脈進針點)、充氣壓力不夠、減壓速度過快、止血器壓迫點移位、反復多次穿刺等因素有關。針對術后滲血經(jīng)氣囊內追加充氣不能改善者,需及時調整位置重新包扎。
對于安全性評價,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橈動脈閉塞;對照組發(fā)生血管迷走神經(jīng)反射1 例,與患者的疼痛敏感度相關。均未發(fā)生術側肢體遠端嚴重腫脹,觀察組輕度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對照組TR Band 橈動脈止血器沖氣囊為雙囊與透明板呈分體結構,氣囊與皮膚接觸面大造成受力面積大,尤其是在于腕部近端與遠端直徑相差較大和手腕較粗的患者,止血裝置壓力不均勻,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增加前臂腫脹、麻木及皮膚破損的程度[10-11],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對照組發(fā)生皮膚破損水泡1 例,與TR Band 止血器氣囊與護手環(huán)部分均采用高分子材質,沒有彈性相對較硬,該患者腕部較粗,止血帶加壓過緊有關。尤其是當動脈穿刺點過低,止血器護手環(huán)腕帶壓迫尺骨莖突旁或莖突上,會增加患者局部腫脹疼痛感,相應降低患者舒適滿意度;SYNC 新型止血器透明板與氣囊鏈接緊密一體達到點壓迫,與患者穿刺壓迫點的皮膚接觸面呈“半球型”,壓迫面柔軟且穿刺點壓強高,屬于非閉塞性點壓迫,保證患者橈動脈血供避免發(fā)生橈動脈閉塞。氣囊是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護手環(huán)腕帶是無紡布材質,柔軟親膚的材質與穿刺點、手臂皮膚貼合度好,減少皮膚的破損,觀察組未發(fā)生皮膚破損、水泡。特別是對于手腕較粗患者有加大型號選擇。
任靜等[12]匯總了8 篇文獻薈萃分析,橈動脈壓迫器首次減壓開始時間對冠狀動脈造影術后并發(fā)癥影響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首次1 h 減壓與首次2 h減壓在止血效果、腫脹、麻木、淤斑、水皰及血腫發(fā)生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然而術后1 h 開始首次減壓能降低患者疼痛感和迷走神經(jīng)反射的發(fā)生率,患者更易耐受,舒適度高。本研究采用術后1h開始首次減壓的SYNC 新型止血器,其材質柔軟親膚,色彩多樣,卡扣安全,防意外抻拉,患者舒適滿意度評價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整體滿意度93.5% ,尤其是既往使用過TR Band 止血器患者,對比感受非常滿意度100%;穿刺側肢體端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對照組中有2 例較不滿意患者,其中1 例是進行二次包扎,另1 例是出現(xiàn)皮膚破損、水皰。原因分析與止血器壓迫時間長、加壓過緊,患者肢端麻木脹痛有關。關注患者腕部粗細度,根據(jù)個體差異選擇適宜型號;在止血和減壓放氣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滲血或血腫,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當出現(xiàn)指端腫脹,護士指導患者高舉術側肢體做手部活動。
兩種橈動脈氣囊壓迫止血器在TRI 術后達到安全有效止血。SYNC 新型止血器對比TR Band 止血器壓迫止血時間由6 h 縮短至3 h,首次減壓時間由2 h 縮短至1 h,止血效果良好,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減少了術側肢體腫脹麻木、疼痛等不適感,從而提升了患者的舒適滿意度,同時也降低護理人員臨床工作量。目前SYNC 新型橈動脈止血器逐步應用于臨床,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期待多中心、大樣本的RCT 研究數(shù)據(jù)提供高質量的循證依據(jù)支持,為廣大的介入診療患者提供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