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舞林大會》是2006年SMG制作的一檔以明星舞蹈競技為主題的真人秀節(jié)目,調(diào)子定得辣辣高:讓心靈起舞,讓夢想高飛!沒想到播出后吃瓜群眾來軋鬧猛,急速躥紅了!是因為舞蹈實在太精彩?不是。原因有兩個:一是大會不邀請章子怡、孫儷、周迅等跳舞出身的人來跳舞,而讓非舞蹈演員出身的來“出洋相”。明星以為秀了另一門絕技,其實是讓觀眾適適宜宜消費了一把——儂想啊,讓不會跳的硬勁跳,多少扎勁了嗨!二是因為評委陣容不但都是舞蹈專家,還都是講另類閑話高手:方俊、楊麗萍、金星等。
方俊還算與人為善,有時候打打圓場,但是《舞林大會》明明是娛樂節(jié)目,他非要說是“專業(yè)和嚴肅的比賽”,面孔鐵板,叫人笑痛肚皮;楊麗萍是一根筋,只要她欣賞的舞蹈,絕對講得花好桃好,至于不欣賞的,眼睛抬都不抬。
金星則是毒舌了,啥人不敢懟?她罵舞者孟茜“你創(chuàng)造了舞林大會的一個奇跡,你真是跳得太差了”,孟小姐當場號啕大哭。這還不算,就在評委席上,金星阿姨當場和方俊、楊麗萍互掐起來,誰都不讓半步。觀眾覺得這種吵相罵絕對比跳舞更加好看。其實呢,把金星拉到湖南衛(wèi)視《聲入人心》節(jié)目去,要她唱美聲高音,也許她也會痛哭流涕,隔行如隔山嘛!
楊麗萍的舞蹈是靈魂纏繞的,代表作《雀之靈》《孔雀舞》《兩棵樹》,只要看過一趟就不會忘懷。一個人可以為某種藝術(shù)生存,其他一切都不在乎,什么金錢、婚姻、子女、年齡……稱得上大無畏。
金星是從男舞者變女舞者的,據(jù)說舞技不得了,據(jù)說金星藝術(shù)團在北美、亞洲和歐洲瘋狂得要死!可是,有啥人看過金星藝術(shù)團的跳舞?又有啥人沒看過《金星秀》?有句話講得特別有道理:“工夫在詩外”;還有一句話也不錯:舞蹈是小眾。
沒過幾日我發(fā)現(xiàn)我講豁邊了,誰說舞蹈是“小眾”?中國舞蹈經(jīng)過千千萬萬大媽老爹的推動助威,廣場舞急速發(fā)揚光大,不但大城市,就是鄉(xiāng)里小廣場上都有人聚集起來跳;不但國內(nèi),廣場舞大媽到外國定居,隨身只帶三樣:金錢、子女、廣場舞。外國人看不懂,街坊鄰居竟然幾十個人一起跳舞?這比幾十個人一起去游行抗議好白相多了,于是跳進了廣場。
啥人講中國廣場舞粗糙?講究的!有領(lǐng)舞,還配有專門的廣場舞音樂,《最炫民族風》《月亮之上》《自由翱翔》《荷塘月色》……好像“鳳凰傳奇”兩個人只會唱廣場舞一樣。
廣場舞規(guī)模不斷擴大,舞者不斷增加,終于有居民投訴:太熱太響太吵啦,哪能吃得消!政府作出規(guī)定:每個廣場舞必須確定一個責任人,對廣場舞的時段、區(qū)域、規(guī)模、音量控制范圍實施社區(qū)自律管理,實行社區(qū)登記。假使影響別人正常生活,對不起,警察會來處罰,叫儂摸鈔票——警察管舞蹈,也是蠻有趣的。
到舞廳跳舞是要買門票的(百樂門最低打折票價180元),它比廣場舞好勒啥地方?因為多一杯飲料?因為不在露天?因為燈光暗齪齪?因為音樂優(yōu)雅?有位幽默人士搖頭:NoNo!走進去的時候,男人心中最美麗的女人是他妻子,女人心中最美麗的是她丈夫,走出來的時候,情況可能有變。光有美麗,沒有舞技怎么行?光有舞技,沒有蜜意怎么行?
孟子早就教導我們“男女授受不親”,意思是男女之間最好不要直接接觸,這個“授受”可以解釋為“手手”,手跟手捏在一起哪能會不“親”?可現(xiàn)在大部分的舞蹈都“手手”了,摩登舞還要求“貼身握抱”,不僅是手,還要貼牢、握牢、抱牢,阿爹了娘哎!
作家王朔幽默起來一向黑,他說舞廳是除了正經(jīng)事,什么事都可以干、什么話都可以談的男女混雜晝夜不分的公共場所。古羅馬的泰倫提烏斯同樣講舞廳就很婉轉(zhuǎn):過分熱衷跳舞的人是因為腳里的腦汁要比頭腦里的多——講腳不講手,高級伐?
看到這里,各位看官不要誤會我很反感舞廳跳舞,不不,我只是“幽舞廳一默”。魔都魔都,怎能缺少蓬嚓嚓的舞廳?一個現(xiàn)代交際場所,因為交際舞,讓魔都多了一層浪漫色彩。
我不曉得街舞和迪斯科是不是專為“男女授受不親”而發(fā)明的,各人跳各人,不搭界,并且沒啥規(guī)范,想哪能跳就哪能跳,“遵循音樂的旨意扭來扭去”。舞蹈演員誰不想當舞蹈家?只有當了舞蹈家才可以不給人伴舞。而街舞和迪斯科完全沒有這種顧慮和向往,跳舞的都是舞蹈家,都是領(lǐng)舞者,不需要伴舞。至于假面舞,就設(shè)計得兩全其美了,既讓男男女女手碰手,又不知道誰的手碰了誰的手……
哦,我纏在“手”上的閑話是不是太多了?跳舞是音樂和愛情之子,《自由飛翔》吧,《愛我你就把我來追求》吧!不要盯牢“手手”的是與非,否則翩翩的舞蹈會索然無味。當音樂響起,讓舞者忘乎所以,渾身附上“自由意志”。所謂“自由意志”,就是自發(fā)地以自發(fā)性支配自己的自發(fā)性,自由地選擇了自己對選擇的自由選擇。舞蹈的樣式太多了,我們隨便撿一種跳好了:現(xiàn)代舞、爵士舞、民族舞、肚皮舞、古典舞、芭蕾舞、踢踏舞、霹靂舞、探戈、拉丁……還有雜技一樣的鋼管舞。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shù),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yōu)雅或高難度的動作,有音樂伴奏,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shù)形式。舞蹈演員不能說話不能唱歌,只能靠形體來表達,表達“思想的隱喻(皮娜·鮑什語)”。臺下的觀眾看懂了就看懂了,看不懂的覺得演員晃過來躍過去跟鄉(xiāng)下跳大神沒啥兩樣。
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很重要,中國五千年前已經(jīng)有了舞蹈,那是老里老早的奴隸社會,發(fā)展到秦朝漢朝已經(jīng)有自家特色,所謂“謝恩拜德,舞蹈欣躍,歡樂受?!薄N鞣降脑忌鐣?,人和人通過舞蹈而不是語言溝通,在巫師的指導下載歌載舞,傳遞不可言傳的能量!
坦明了講,古人一直把繁衍后代看作是頭等大事,舞蹈正是擇偶、求婚和進行愛情訓練的主要方式。所以,很多學者認為無論東方西方,舞蹈起源于性愛活動。也有專家不同意,認為舞蹈起源于勞動,比如狩獵、農(nóng)耕等等。當然,也有高屋建瓴的見解:舞蹈起源于戰(zhàn)斗……
朱潔靜是上海舞蹈家,《可凡傾聽》欄目采訪過她兩次。她的舞蹈出色,腦子也出色,說得通俗一點:伊是有想法的。所以,跳舞跳到后來就是跳文化,跳修養(yǎng),跳思想。蓬勃的芳華、洗練的豁達、安靜的淡然……沒有大智慧,沒有大品格,難以出神入化。半夜里兩三點鐘就爬起來壓腿、轉(zhuǎn)圈、拉筋,沒啥用。
我很想去觀看朱潔靜主演的舞劇《朱鹮》,可聽說他們到全國各地巡演去了。我想如果再細細打磨,慢慢提升,可能還會有飛躍。世界舞臺的著名舞蹈有美國羅伯特編導的《鵜鶘》,有法國貝雅編導的《火鳥》,有俄羅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天鵝湖》,如果《朱鹮》也能躋身世界名“鳥”,成為“四大舞鳥”,幸哉善哉。
朱鹮、大熊貓、金絲猴是我們?nèi)髧鴮?,模擬朱鹮的朱潔靜也完全可能成為國寶。多年來,上海舞界培養(yǎng)的寶貝不少:辛麗麗、楊新華、汪齊風、孫順義、周潔……上海是走在時代潮流尖端的時髦城市,上海是長袖善舞的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