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出一年穿不到三次的服飾,精簡掉躺在家里“吃灰”的物品,凈化被各式App充斥的手機桌面,刪減例行公事式的無效社交……近年來,極簡生活理念被不少年輕人接受,紛紛開啟自己的極簡生活。什么是極簡?從何“簡”起?在物質條件逐步改善的當下,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極簡生活?
“該給生活做‘簡’法了”
? 約10年前,豆瓣、天涯、知乎等網(wǎng)絡社區(qū)刮起了一股極簡風,如今,參與話題討論的人群增長了數(shù)十倍,一些小組成員已突破36萬。在網(wǎng)絡空間里,他們討論消費觀與生活觀,思考人與物的關系,分享選擇極簡之后的生活體驗。
? 不久前,24歲的武漢女生毛毛在社交平臺發(fā)帖,取名“2022年記錄我的極簡生活”,并在回復欄里記錄下這天的極簡行為——出掉一個拼圖,無新入手的商品。
? “家里的東西看起來很多,實際大部分都是閑置。”毛毛去年畢業(yè)后入職當?shù)匾患沂聵I(yè)單位,半年多時間里,約11平方米的合租房已經(jīng)被填得滿滿當當。書桌下堆滿囤積的沐浴露與護發(fā)素,衣柜的門無法合攏,房間四處散落著玩具、過期零食……因為酷愛收藏杯子,毛毛屋里還有10多個形狀相似的保溫杯。
? “原來不僅沒想過扔,還總覺得缺東西。”毛毛說,“該給生活做‘簡’法了?!痹谒l(fā)帖的社區(qū),情況類似的人不在少數(shù)。
? “95后”女生小熊大學畢業(yè)后從湖北來到廣東,目前就職于深圳一家建筑設計公司。曾經(jīng)的她熱衷于購入最新款手機、名牌包,生活空間一度被各種雜物占據(jù)。談及極簡的初衷,她說,整理的過程就像在審視內心的欲望。扔掉不需要或可替代的物品,只留下生活的必需品,既能給身心減負,也避免被不必要的欲望綁架。
?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任志洪指出,頻繁購入商品,接收“短頻快”的信息,是一種無意識的成癮行為。“但這實際上并不是一種快樂,這反而會讓人焦慮和空虛。”
極簡生活該“簡”什么?
? 什么是極簡生活?“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的、經(jīng)濟環(huán)保、輕松愉悅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辦極簡生活討論小組的網(wǎng)友奧斯卡在其個人主頁分享道,極簡生活的本質是將時間和精力整合并有效利用,追求價值最大化;這其中包含了對物品的“斷舍離”,克制無意義地刷新信息流的欲望等。
? 小熊在網(wǎng)絡上發(fā)了一個題為“沒用的家具家電一律不買”的帖子,通過這個精華帖,網(wǎng)友看到小熊的家里有一塵不染的沙發(fā)和餐桌,廚房只有幾樣簡單調味品,看不到雜物。“極簡不是比誰的東西更少,真諦是‘物盡其用’。我希望家里不再雜亂無章,注意力不被分散。”小熊說,“朋友常戲稱我家是‘家徒四壁’風,實際居住體驗很好?!?/p>
? 不過,生活是具體的,選擇極簡的小熊,一度面臨家人的不解。“要改變長期以來的習慣是有困難,但我堅持和媽媽溝通。”小熊感慨道。半個月下來,在她的帶動下,再加上此前購買物品失敗的教訓,媽媽也漸漸開始減少購買。
?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極簡實踐的場景滲入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比如,整理電腦桌面無用文檔,和過期的保修卡、單據(jù)說再見,只下載跟工作相關的App等。這些極簡生活的方式,還契合當下時髦的綠色低碳風潮,例如將用完的快遞盒拿來做收納袋,最大限度開發(fā)物品的使用價值等。
極簡的背后是提質
? 在物質條件改善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嘗試極簡獲得全新的生活體驗。有人克制了消費欲望,用省下的錢完成了一次期待許久的旅行;有人因為提高了做家務的效率,用余下的時間學習了一門新的技能;有人減少接觸“短頻快”的視頻與新聞,收獲了良好的睡眠。
? 在極簡生活8個月后,“90后”的莎莎最大感觸是幸福感與專注感明顯提升,“自己對于需要的、喜歡的東西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沖動消費明顯減少,可支配收入增加,東西也可以很快找到。固定瀏覽網(wǎng)絡信息的時間和來源后,記憶力也有所提升”。經(jīng)此一“簡”,莎莎“感覺生活更有趣了”,這種滿足感促使她持續(xù)極簡。
? 與記者對話的年輕人中,不少人還提到內在的極簡,例如,“拒絕被動參與的無效社交,試著通過深呼吸和靜坐消解胡亂的思緒”。26歲的常靜說,為了提高行動效率,他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列一份行動計劃表,再按照規(guī)劃,集中注意力推進,“厘清生活中重要事項的優(yōu)先級才能有的放矢”。
?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李向振表示,極簡生活漸成風潮與近年來社會生產(chǎn)力的提升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極簡的背后,既包含了人們對消費觀、人生觀的思考,也凸顯出新時代的人們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的耐心,和擁抱生活的樂觀積極態(tài)度。
(文中毛毛、小熊、莎莎、常靜為化名)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