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智,鄭燕萍,翁維正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chǎn)國家工程實驗室,廈門 361005)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清潔的礦物能源和潛在的化工原料.《中國能源統(tǒng)計年鑒2020》顯示,截止到2019年,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已達到8.7%.然而在甲烷的轉(zhuǎn)化利用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含甲烷尾氣釋放問題需要解決.由于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值大約為CO2的28~34倍,因此,甲烷的排放必須得到嚴格的控制.除了提高工業(yè)利用的技術(shù)和工藝效率來增加甲烷轉(zhuǎn)化效率以外,另一種有效手段是采用催化氧化(燃燒)的方法去除尾氣中的甲烷[1,2].除此之外,近年來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正致力于開發(fā)天然氣汽車以替代部分燃油汽車,目前,我國已經(jīng)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機動車保有量,因此,甲烷的催化燃燒也是相關(guān)機動車尾氣凈化處理的重要技術(shù)之一.
與燃油車主要排放物為顆粒物(PM)、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碳氫化合物(HCs)混合物不同,天然氣汽車的排放物中主要成分為HCs,其中CH4占90%以上.由于CH4分子非常穩(wěn)定,比柴油車尾氣中含量較高的C3H6和C3H8等更難氧化,為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催化劑必須在300℃以下點燃甲烷燃燒反應并在400℃達到100%轉(zhuǎn)化,同時還必須保持較高的催化穩(wěn)定性[3~5].
鈰基載體負載的Pd催化劑是甲烷催化氧化反應中研究最為廣泛的催化劑之一[1,6~15].鈰基載體不僅可以提高活性組分的分散性和穩(wěn)定性,還可以通過與金屬的相互作用來維持Pd物種的氧化態(tài),從而抑制催化劑在高溫條件下因PdO分解而失活[1,3,10,16~18],因此,通過包裹[11]、摻雜[8,9]和限域[19]等策略構(gòu)建金屬Pd與CeO2載體界面能夠有效提高Pd/CeO2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活性.然而,人們對催化劑上不同Pd物種的甲烷燃燒活性的高低仍存在不同看法.有研究表明,相比于負載在CeO2表面的PdOx物種,進入CeO2晶格形成的離子態(tài)Pd物種具有更高的甲烷燃燒性能[8,20,21].理論研究結(jié)果[22]也表明,規(guī)整的PdxCe1-xO2(111)表面比PdO(100)和Pd(111)等表面具有更低的甲烷燃燒活化能.然而,也有報道[23,24]指出,與CeO2載體具有強相互作用的Ce1-xPdxO2-δ物種并不利于甲烷的氧化,相關(guān)催化劑經(jīng)氫氣預還原后則表現(xiàn)出較高的甲烷燃燒性能.在不同的研究報道中,由于制備方法差異得到的Ce1-xPdxO2-δ物種的結(jié)構(gòu)(包括納米CeO2載體的納米結(jié)構(gòu)、形貌和缺陷濃度等)也有顯著差異,因此,關(guān)于影響Ce1-xPdxO2-δ物種反應活性的本質(zhì)及其與PdO物種活性差異的原因通常有多種解釋,包括Pd的尺寸效應、Pd的電子結(jié)構(gòu)以及Pd與CeO2之間的相互作用等.
本文以Ce(NO3)3·6H2O分解制備的納米CeO2為載體,通過改變Pd前驅(qū)體的類型或沉積時溶液的pH值等條件,調(diào)節(jié)Pd前驅(qū)體與CeO2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分別制備了以PdO和PdxCe1-xO2-δ物種為主的Pd/CeO2催化劑,以期通過對含兩種Pd物種的Pd/CeO2催化劑組成和結(jié)構(gòu)的表征及其催化甲烷燃燒性能的考察,探究了影響Pd/CeO2催化劑甲烷燃燒活性的本質(zhì).
六水合硝酸鈰(分析純)、氯化鈀(分析純)、無水碳酸鈉(分析純)和鹽酸(分析純)均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四氨合氯化鈀(分析純)購自上海笛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γ-Al2O3(SBET=274 m2/g,使用前在空氣中升溫至500℃焙燒4 h)和商品PdO粉末購自美國Alfa Aesar公司.
納米CeO2載體的制備.將Ce(NO3)3·6H2O在馬弗爐中以2℃/min的速率升溫至500℃,焙燒10 h.所得樣品的BET比表面積為67.0 m2/g.
分別采用浸漬法和沉積-沉淀法制備Pd/CeO2催化劑,其中浸漬法分別以H2PdCl4和(NH3)4PdCl2為前驅(qū)體.以H2PdCl4為前驅(qū)體的制備步驟為:稱取PdCl2(Pd質(zhì)量分數(shù)≥59.0%)固體并按n(PdCl2)∶n(HCl)=1∶2的比例加入濃鹽酸,配成250 mL的H2PdCl4水溶液(Pd濃度為2.0 mg/mL).按Pd負載量(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量移取5.0 mL的H2PdCl4溶液,加去離子水稀釋成50 mL,然后加入1.0 g CeO2,磁力攪拌4 h,靜置20 h后,過濾,固形物用去離子水洗滌5次后于80℃烘干過夜,最后在流動模擬空氣(21%O2-N2,50 mL/min)中以2℃/min速率升溫至400℃焙燒4 h.以(NH3)4PdCl2(Pd質(zhì)量分數(shù)>41%)為前驅(qū)體的制備步驟為:按Pd負載量(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量稱取24.4 mg的固體溶解于2 mL去離子水中,加入1.0 g CeO2,稍加攪拌,靜置20 h,其間攪拌數(shù)次,然后在80℃下攪拌蒸干,最后在流動模擬空氣(21%O2-N2,50 mL/min)中以2℃/min的速率升溫至400℃焙燒4 h.采用沉積-沉淀法制備催化劑的步驟為:將1.0 g CeO2加入到100 mL去離子水中,然后滴加0.1 mol/L的Na2CO3溶液將溶液的pH值調(diào)節(jié)至8.5,在80℃條件下攪拌10 min,然后逐滴加入用50 mL去離子水稀釋的H2PdCl4溶液(H2PdCl4溶液的量按Pd負載量分別為0.5%,1%或2%的量移?。?,同時滴加0.1 mol/L Na2CO3,將溶液的pH值維持在8.5,滴加完畢后繼續(xù)攪拌2 h,靜置1 h,最后過濾,固形物用去離子水洗滌5次后于80℃烘干過夜,最后在流動的模擬空氣(21%O2-N2,50 mL/min)中以2℃/min速率升溫至400℃焙燒4 h.
根據(jù)在CeO2上沉積Pd物種的方式,將采用H2PdCl4和(NH3)4PdCl2浸漬得到的催化劑分別記作xPd/CeO2-A和xPd/CeO2-C,將沉積-沉淀法制備的催化劑記作xPd/CeO2-H,其中x為催化劑的Pd負載量,A,C和H分別指Pd的陰離子(Anion)、陽離子(Cation)化合物和氫氧化物(Hydroxide).
Pd/CeO2催化劑上Pd的實際負載量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ICP-OES)分析測定,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列于表1.
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CeO2 and the Pd/CeO2 catalysts
作為比較,還以γ-Al2O3為載體,以H2PdCl4為前驅(qū)鹽,分別用浸漬和沉積-沉淀法制備了Pd/Al2O3催化劑,制備過程與上述Pd/CeO2催化劑的制備相同.得到的催化劑分別記作1%Pd/Al2O3-A和1%Pd/Al2O3-H.
樣品中Pd含量的測試在美國Perkin-Elmer Optima 7300DV型電感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儀上進行.測試前,先將樣品溶解于王水,再稀釋定容至100 mL(控制金屬的濃度約為10~20 mg/L)進行測試.
樣品的比表面積采用BET方法,以氮氣為吸附質(zhì)在美國Micromeritics公司Tristar 3000型物理吸附儀上測定,吸附溫度為-196℃.測定前,樣品(約0.2 g)先在300℃下抽真空預處理3 h.
樣品的體相組成和結(jié)構(gòu)測定在日本理學(Rigaku)公司Ultima IV型多功能多晶粉末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以CuKα(λ=0.15406 nm)為輻射源,管電壓為40 kV,管電流為30 mA,掃描區(qū)間為10°~90°,掃描速度為5°/min.
金屬Pd的分散度測試在美國Micromeritics公司ASAP 2020C型化學吸附儀上進行.測試前,催化劑(含1~2 mg Pd)先經(jīng)高純氫氣(純度99.999%)在300℃還原30 min,抽真空5 min后開始降溫.吸附溫度通過冰水浴控制在0℃.第一次CO吸附的量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然后抽空15 min除去物理吸附的CO,再進行第二次吸附.兩次吸附量之差即為化學吸附量.根據(jù)吸附計量比Pd/CO=1計算Pd的分散度.
H2程序升溫還原(H2-TPR)以上海海欣GC-950色譜儀的熱導檢測器(TCD)監(jiān)測氫氣的消耗量.還原過程中生成的水通過液氮/乙醇調(diào)制的冷阱除去.典型的實驗過程為:CeO2載體或催化劑裝量20.0 mg(對于商品PdO,用量約5 mg).測試前,樣品先在5%O2-Ar(30 mL/min)中升溫至300℃,處理30 min,降溫至-10℃后,切入5%H2-Ar(20 mL/min)吹掃至基線平穩(wěn),再以10℃/min的速率升溫至910℃,得到催化劑的H2-TPR譜圖.
CH4程序升溫還原(CH4-TPR)采用英國Hiden公司Analytical QIC-20型四極質(zhì)譜儀監(jiān)測尾氣組成.催化劑裝量50.0 mg.實驗前,催化劑先在5%O2-Ar氣流(30 mL/min)中升溫至300℃,處理30 min,降溫至室溫,用Ar氣流(40 mL/min)吹掃至基線平穩(wěn)后切入1%CH4-Ar(30 mL/min),以10℃/min的速率升溫至500℃,并用質(zhì)譜儀在線跟蹤m/z=2(H2),15(CH4),18(H2O),28(CO)等信號.
O2程序升溫脫附(O2-TPD)實驗裝置同上.催化劑裝量50.0 mg(對于商品PdO樣品,裝量約5 mg).實驗前,催化劑先在5%O2-Ar氣流(30 mL/min)中升溫至300℃,處理30 min,降溫至室溫后切入高純He氣(純度99.999%,40 mL/min),吹掃至基線平穩(wěn)后,以20℃/min的速率升溫至925℃,并用質(zhì)譜儀在線跟蹤m/z=32(O2)的信號.
質(zhì)譜(MS)跟蹤的甲烷燃燒反應實驗裝置同上,催化劑裝量50.0 mg.測試前,先將催化劑在5%O2-Ar或5%H2-Ar中升溫至250℃氧化或還原30 min,然后切入高純Ar氣(純度99.999%,30 mL/min)吹掃10 min,再在相同溫度切入1%CH4-4%O2-Ar氣流(30 mL/min),并用質(zhì)譜儀在線跟蹤m/z=2(H2),15(CH4),28(CO),44(CO2)等信號.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測試采用德國Omicron公司SPHERAⅡ能量分析器,以AlKα(1486.6 eV,300 W)為X射線輻射源,譜圖分辨率為0.1 eV.以催化劑上Ceu?的結(jié)合能(Eb=916.7 eV)為內(nèi)標校正其它元素的結(jié)合能[25,26].通過XPS PEAK軟件對Pd和Ce元素的XPS峰面積進行積分和擬合,結(jié)合Pd和Ce元素的靈敏度因子計算樣品表面Pd元素的相對含量.
Raman光譜測試在英國Renishaw公司in via顯微拉曼光譜儀上進行.光譜儀配有Leica PL Fluotar 50×物鏡和Leica顯微系統(tǒng)以及電荷耦合器體圖像(CCD)檢測器.激發(fā)光源為514 nm(固體激光器)激光,以硅片在520.6 cm-1處的Raman譜峰校正儀器,譜圖的分辨率約4 cm-1.測試時照射在樣品上的激光功率約為0.25 mW,曝光時間為20 s,疊加5次,掃描范圍為100~1500 cm-1.
樣品的形貌觀察在荷蘭Phillips公司FEI Tecnai F20型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上進行,加速電壓為200 kV.制樣過程為:取少量粉末樣品加入無水乙醇中,經(jīng)超聲分散后,用噴有碳膜的銅網(wǎng)撈取濁液5次,自然晾干后備用.
催化劑的甲烷燃燒性能評價在常壓固定床微型反應器上進行.催化劑裝量為50.0 mg(40~60目),反應管內(nèi)徑為5 mm,反應氣由5%CH4-Ar(10 mL/min)和5%O2-Ar(40 mL/min)混合而成.反應前催化劑經(jīng)21%O2-N2在300℃下預處理30 min.對于起燃反應的活性測試,預處理后的催化劑降溫至200℃后切入反應氣,穩(wěn)定10 min后進行采樣分析,再以10℃/min的速率升溫至下一個設(shè)定溫度并重復相同的步驟.對于穩(wěn)定性測試,預處理后的催化劑降溫至350℃或400℃后,切入反應氣并進行采樣分析.部分實驗通過鼓泡在反應氣中引入水蒸汽,鼓泡器的溫度控制在21℃,該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汽壓約為2500 Pa.反應尾氣經(jīng)過冰水浴冷阱除去水汽后,采用配有TDX-02碳分子篩的GC-950型氣相色譜儀對O2,CH4,CO2進行分離.采用前端裝有加氫轉(zhuǎn)化爐(將尾氣中的CO2轉(zhuǎn)化為甲烷)的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對分離后的產(chǎn)物進行檢測,反應產(chǎn)物中均未檢測到CO和H2.CH4的轉(zhuǎn)化率采用修正面積歸一化法進行計算:
式中:Conv.CH4(%)為CH4的轉(zhuǎn)化率;Ai為i組分的色譜峰面積.
為了探究不同方式制備的Pd/CeO2催化劑上Pd物種的化學態(tài),首先對催化劑進行了XPS表征,并對譜峰進行了擬合,結(jié)果如圖1(A)所示.根據(jù)文獻報道,結(jié)合能為336.8 eV的Pd3d5/2XPS譜峰可歸屬于PdO物種[27],結(jié)合能為337.8 eV的譜峰則可歸屬于Ce1-xPdxO2-δ物種[28~32].如圖1(A)所示,以陰離子Pd前驅(qū)體(PdCl42-)和陽離子Pd前驅(qū)體[Pd(NH3)42+]浸漬制備的Pd/CeO2-A和Pd/CeO2-C催化劑上Pd物種基本只以Ce1-xPdxO2-δ形式存在,而采用沉積-沉淀法制備的催化劑上含有大量的PdO物種以及少量Ce1-xPdxO2-δ.Raman光譜表征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了3種催化劑上Pd物種存在狀態(tài)的區(qū)別.如圖1(B)所示,位于459 cm-1處的譜峰可歸屬于螢石結(jié)構(gòu)CeO2的F2g模式振動[33].對于1%Pd/CeO2-H催化劑,位于640 cm-1處的譜峰可歸屬于PdO的B1g振動模式[34].而1%Pd/CeO2-C和1%Pd/CeO2-A上相關(guān)Pd物種的Raman峰位于676 cm-1,且強度較弱,結(jié)合XPS的表征結(jié)果,可將該譜峰歸屬于Ce1-xPdxO2-δ物種Pd—O—Ce鍵的振動.
Fig.1 Pd 3d XPS(A)and Raman spectra(B)of the Pd/Ce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采用O2-TPD對不同Pd物種的Pd—O鍵強度進行了表征[圖2(A)],3種Pd/CeO2催化劑在531℃左右的O2脫附峰可歸屬于CeO2表面晶格氧的脫附,在600℃之后的脫附峰可歸屬于Pd物種上晶格氧的脫附.可以看出,1%Pd/CeO2-A催化劑上Pd物種晶格氧的脫附溫度最高(主要位于890℃),且峰型較尖銳,說明該物種與CeO2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強.對于1%Pd/CeO2-H催化劑,PdO物種上晶格氧的脫附峰溫度(686℃)接近于商品PdO粉末(672℃),該樣品在850℃的脫附峰可歸因于催化劑上存在的少量Ce1-xPdxO2-δ.由于催化劑的焙燒溫度較低,在程序升溫至900℃的過程中,可能導致催化劑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進一步的變化,包括與載體作用較弱的Pd物種在CeO2表面的遷移,以及Pd2+進入CeO2晶格形成Ce1-xPdxO2-δ.1%Pd/CeO2-C催化劑的氧脫附溫度介于1%Pd/CeO2-A和1%Pd/CeO2-H之間,雖然該催化劑上的Pd物種也基本上是以Ce1-xPdxO2-δ形式存在,但可能由于Pd物種與CeO2之間的相互作用比1%Pd/CeO2-A弱,因此O2的脫附峰溫度較低.
通過H2-TPR實驗表征了催化劑上不同Pd物種的還原性能[圖2(B)],表S1(見本文支持信息)列出了1%Pd/CeO2催化劑和CeO2載體還原所對應的H2消耗量.由圖2(B)可知,商品PdO粉末的還原峰在30℃左右,并且在80℃還出現(xiàn)一個負峰,后者源于金屬Pd顆粒中PdHx物種的分解[35].對于CeO2,位于300~600℃之間的還原峰可歸屬于表面CeO2物種的還原.在CeO2上負載Pd后,各催化劑樣品的還原峰溫度均較純CeO2載體明顯降低,這是因為催化劑上的Pd物種較容易被還原,還原后生成的金屬Pd有利于H2的解離和活化,進而促進了表面CeO2物種的還原.在3種催化劑中,1%Pd/CeO2-H催化劑的還原峰溫度最低,說明該催化劑上的PdO物種與CeO2的相互作用較弱.而對于1%Pd/CeO2-A催化劑,還原峰溫度達到120℃,這是由于H2在離子態(tài)的Pd物種(Ce1-xPdxO2-δ)上解離比較難.該樣品在低溫段未出現(xiàn)還原峰,說明1%Pd/CeO2-A上基本不存在與載體作用較弱的PdO等物種.1%Pd/CeO2-C催化劑的還原峰較寬,還原溫度介于前兩個催化劑之間,這可能與該催化劑上的Pd物種與CeO2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介于1%Pd/CeO2-H和1%Pd/CeO2-A之間,且與Pd物種在CeO2上分布不均勻有關(guān),這也與該樣品在O2-TPD圖中呈現(xiàn)出較寬的氧脫附峰的現(xiàn)象吻合.
Fig.2 O2-TPD(A)and H 2-TPR(B)profiles of the Pd/Ce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Fig.3 HRTEM images of the 1%Pd/CeO2-A(A),1%Pd/CeO2-C(B)and 1%Pd/CeO2-H(C)catalysts
為了獲得催化劑上Pd物種的分散情況,對3種Pd/CeO2催化劑進行了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表征,結(jié)果如圖3所示.由于Pd與Ce的Z-襯度差異不大以及Pd物種的分散度較高,在1%Pd/CeO2-A和1%Pd/CeO2-C樣品上沒有觀察到明顯的Pd或PdO納米顆粒[圖3(A)和(B)].XRD表征結(jié)果(見本文支持信息圖S1)顯示,3種催化劑均只出現(xiàn)與螢石結(jié)構(gòu)的CeO2相關(guān)的衍射峰,沒有檢測到與Pd相關(guān)的衍射峰的原因,可能是Pd物種負載量較低或者高度分散.通過CO化學吸附可測得經(jīng)過高純H2氣還原后催化劑上金屬Pd的分散度(見表1),結(jié)果顯示,1%Pd/CeO2-A上金屬Pd分散度較高,為74.5%,而同樣是以Ce1-xPdxO2-δ固溶體為主的1%Pd/CeO2-C催化劑經(jīng)H2氣還原后的金屬Pd分散度較低,僅為46.1%,這可能是由于該催化劑上的Ce1-xPdxO2-δ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較弱,且Pd物種粒徑的分布也可能不均勻,在還原后易團聚成較大的金屬Pd顆粒.1%Pd/CeO2-H上金屬Pd的分散度也明顯低于1%Pd/CeO2-A,其HRTEM照片上也呈現(xiàn)出聚集的顆粒,可能為尺寸較大的PdO[圖3(C)],該催化劑上Pd物種的尺寸相對較大,是因為在沉積-沉淀的過程中,Pd前驅(qū)鹽已水解為粒徑較大的Pd氫氧化物顆粒,且Pd物種與CeO2載體間的相互作用較弱,經(jīng)焙燒和還原后易生成尺寸較大的金屬Pd納米顆粒.
3種Pd/CeO2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如圖4(A)所示.可以看出,3種方法制備的Pd/CeO2催化劑的甲烷催化燃燒反應的起燃性能有顯著區(qū)別,其中1%Pd/CeO2-H催化劑具有最好的起燃活性,T10和T90分別為275和367℃.1%Pd/CeO2-C和1%Pd/CeO2-A催化劑的起燃性能則較差,尤其是1%Pd/CeO2-A催化劑,T10高達500℃.
Fig.4 Plots of methane conversions vs.reac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methane combustion reaction over the Pd/CeO2 catalysts(A)and plots of methane conversions vs.time on stream for the methane combustion reaction over the 1%Pd/CeO2-H catalyst at 350℃(B)
選取1%Pd/CeO2-H催化劑比較考察了其在干燥和水汽存在條件下的甲烷燃燒反應穩(wěn)定性[圖4(B)],結(jié)果顯示,在350℃下干燥反應氣中連續(xù)反應50 h的過程中,催化劑的反應活性基本穩(wěn)定,保持在60%左右.在反應氣中加入2500 Pa H2O后,催化劑的初始活性有所降低,但隨著反應進行,甲烷轉(zhuǎn)化率逐漸上升,并在反應20 h后達到穩(wěn)定,但CH4的轉(zhuǎn)化率低于無水條件下的反應.還考察了負載量為0.5%和2%的Pd/CeO2-H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穩(wěn)定性(見本文支持信息圖S2),結(jié)果也顯示它們均具有良好的催化穩(wěn)定性.在反應氣中加入水汽后,催化劑活性均明顯下降,但對于Pd負載量為2%的催化劑,水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小,且反應20 h后,可恢復至與干燥條件下相當?shù)腃H4轉(zhuǎn)化率.
研究表明,CH4的第一個C—H鍵在氧化態(tài)Pd物種上的活化是其氧化反應的決速步驟,這一過程也伴隨著氧化態(tài)Pd物種上晶格氧的移除,因此氧化態(tài)Pd物種在CH4中的還原性能對CH4的活化有著重要影響[22,36,37].對3種1%Pd/CeO2催化劑進行CH4-TPR表征,發(fā)現(xiàn)它們的還原性有較大差別.如圖5(A)和(B)所示,在還原的初始階段,CH4與氧化態(tài)Pd物種上的晶格氧反應主要生成CO2和H2O(CH4+4Olat.→2H2O+CO2).可以看出,最容易被還原的是主要含PdO物種的1%Pd/CeO2-H催化劑,生成CO2的峰溫為288℃,起始還原溫度低至約220℃.從相關(guān)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起燃曲線[圖4(A)]也可看出,在220℃之后,催化劑的活性開始明顯上升,到300℃之后增加速度更快.1%Pd/CeO2-H上甲烷燃燒反應活性快速上升的溫度區(qū)間與該催化劑上的PdO物種被CH4快速還原的過程是吻合的.1%Pd/CeO2-C和1%Pd/CeO2-A催化劑開始被CH4還原的溫度均較高,分別為343和373℃.通過與相關(guān)催化劑的CH4燃燒反應起燃曲線[圖4(A)]比較可以看出,在相應的還原溫度之前,催化劑基本沒有活性.當反應溫度達到相關(guān)催化劑上的氧化態(tài)Pd物種可被CH4還原的溫度后,催化劑的反應活性開始上升,但起燃過程比較緩慢,這是因為在富氧的反應氣氛中,PdxCe1-xO2-δ物種與氧物種的作用進一步抑制了其與CH4的反應.催化劑上的氧化態(tài)Pd物種被CH4還原后,CH4可迅速在金屬Pd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裂解反應(CH4→C+2H2)生成大量的H2[圖5(C)].溫度達到350℃后,CH4還可與金屬Pd和CeO2載體界面上的晶格氧發(fā)生部分氧化反應(CH4+Ointerface→2H2+CO)生成H2和CO[圖5(C),(D)].
Fig.5 CH 4-TPR profiles of the oxidized Pd/CeO2 catalysts
Fig.6 MS signals for the evolution of reactants and products after introducing 1%CH 4-4%O2-Ar(30 mL/min)into the 1%Pd/CeO2-A(A,B),1%Pd/CeO2-C(C,D)and 1%Pd/CeO2-H(E,F)catalysts
上述CH4-TPR表征結(jié)果說明了氧化態(tài)Pd物種的還原對甲烷催化燃燒反應的重要性.也有研究表明,預還原的Pd催化劑具有更高的催化甲烷燃燒活性[24,38,39].但由于在低溫反應條件下,O2與催化劑上還原態(tài)的Pd和Ce的相互作用均比甲烷強,所以預還原的Pd/CeO2催化劑容易被反應氣中的O2氧化.為了比較考察氧化態(tài)和還原態(tài)催化劑的甲烷催化燃燒性能,進一步通過質(zhì)譜跟蹤了氧化態(tài)和還原態(tài)催化劑切入1%CH4-4%O2-Ar反應氣后,產(chǎn)物和反應物的信號變化(圖6).對于氧化態(tài)的Pd/CeO2催化劑,1%Pd/CeO2-A和1%Pd/CeO2-C在切入反應氣后沒有CO2和H2O生成[圖6(A)和(C)],而1%Pd/CeO2-H催化劑上則有明顯的CO2和H2O生成[圖6(E)],其中CO2信號隨反應時間的延長先快速增加后緩慢下降并趨于平穩(wěn),H2O的信號由于擴散較慢而滯后于CO2.將預還原的Pd/CeO2催化劑切入反應氣后,1%Pd/CeO2-A和1%Pd/CeO2-C上的CO2和H2O的質(zhì)譜信號均先增大[圖6(B)和(D)],H2O的信號滯后于CO2,O2信號出現(xiàn)的時間比CH4滯后,這是由于O2被還原態(tài)催化劑上的Ce3+和Pd0物種所消耗.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CO2和H2O的信號又逐漸下降,其中CO2的信號很快回到基線,而H2O信號的下降緩慢.相比之下,1%Pd/CeO2-H催化劑上CO2和H2O的信號在切入反應氣的初期均快速上升,反應生成的CO2和H2O較1%Pd/CeO2-A和1%Pd/CeO2-C上多[圖6(F)].雖然1%Pd/CeO2-H催化劑上的CO2和H2O的信號也表現(xiàn)出隨時間先增大后減小的規(guī)律,但在相同的反應時間內(nèi),兩者的信號強度均遠高于基線,說明催化劑仍具有較高的CH4燃燒反應活性.還原態(tài)1%Pd/CeO2-H切入反應氣后的CH4信號則呈現(xiàn)先減小后增大再趨于平穩(wěn)的變化趨勢,與CO2的信號變化規(guī)律相對應.無論是預氧化還是預還原處理,1%Pd/CeO2-H催化劑在反應氣切入后,催化活性均表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小的規(guī)律,這應該是由于反應初期催化劑活性較高,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的水汽和羥基覆蓋于催化劑表面,導致催化活性下降[40].但在高活性狀態(tài)下,Pd物種被反應氣氧化至何種氧化態(tài)難以確定.對經(jīng)250℃通入5%H2-Ar還原并在相同溫度用5%O2-Ar再氧化處理30 min后的催化劑進行了XPS表征,相關(guān)催化劑上Pd物種的結(jié)合能(圖7)均略低于相應的新鮮催化劑樣品[圖1(A)],表明還原后生成的金屬Pd物種在此溫度下可能并沒有被完全再氧化為PdO或PdxCe1-xO2-δ物種.Lott等[38]采用原位XANES譜研究了還原態(tài)的Pd/CeO2催化劑在甲烷燃燒反應氣(0.32%CH4-1.5%H2O-10%O2-N2)中升溫過程的Pd價態(tài)變化,發(fā)現(xiàn)在150℃切入反應氣后金屬Pd即可被氧化,在反應溫度達到250℃時,生成Pd2+的比例超過60%,催化活性也在此溫度后開始上升,到350℃,金屬Pd被完全氧化至Pd2+.由此可認為,還原態(tài)的催化劑在250℃切入反應氣后,催化劑上的金屬Pd物種只被部分氧化.因此相比于完全氧化的Pd/CeO2催化劑,部分氧化的催化劑具有更高的CH4催化燃燒活性.對于3種還原態(tài)催化劑上的金屬態(tài)Pd物種,在反應氣切入的初期并不會有CO2生成,只有當催化劑被氧化至一定程度后,尾氣中O2信號才開始上升并伴隨著CO2信號增加.這也說明在金屬Pd上甲烷與O2通過L-H機理發(fā)生氧化反應的活性較低.還原后的催化劑在180℃下脈沖反應氣的實驗結(jié)果(見本文支持信息圖S3)也顯示,對于3種經(jīng)5%H2-Ar于300℃預還原的Pd/CeO2催化劑,第一個脈沖的反應活性均很低(CO2信號強度較低),隨著脈沖次數(shù)的增加,催化劑上的金屬Pd物種被逐漸氧化,催化活性有所上升.隨著脈沖次數(shù)的進一步增加,催化劑的活性又逐漸下降.基于這些結(jié)果可以認為,部分氧化的Pd物種比金屬態(tài)或者完全氧化的Pd物種具有更佳的甲烷燃燒催化性能.
進一步對經(jīng)250℃下5%H2-Ar還原并在相同溫度下用5%O2-Ar再氧化處理后的3種催化劑進行了CH4-TPR表征,還原尾氣中CH4,CO2,H2和CO的質(zhì)譜信號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分別由圖8(A)~(D)所示.經(jīng)還原和再氧化后處理的1%Pd/CeO2-A、1%Pd/CeO2-C和1%Pd/CeO2-H催化劑生成CO2的譜峰溫度分別由新鮮催化劑的373,343和288℃[圖5(B)]下降至325,298和211℃[圖8(B)].這表明相比新鮮催化劑樣品上的PdO和PdxCe1-xO2-δ物種,再氧化樣品上的氧化態(tài)Pd物種更容易被CH4還原,而且其還原過程可能與新鮮催化劑有所不同.對于新鮮催化劑,在升溫過程中由CH4氧化生成的CO2信號強度首先緩慢上升[圖5(B)],此時催化劑上氧化態(tài)Pd物種逐漸被還原,當催化劑上的Pd物種被還原至一定程度時,CO2生成速率迅速提升,說明在催化劑上的氧化態(tài)Pd物種被CH4快速還原之前經(jīng)歷了一個誘導過程.而對于還原后再氧化的催化劑[圖8(B)],由于催化劑上已存在部分氧化的Pd物種,因此催化劑更容易被CH4還原,在CH4-TPR過程中CO2的初始生成速率較新鮮催化劑快得多[圖8(B)],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誘導過程,這可能是由于再氧化樣品上部分氧化的Pd物種較PdxCe1-xO2-δ或PdO具有更好的甲烷燃燒活性.文獻[41,42]也指出,在完全氧化的PdO表面,甲烷的解離不會立即發(fā)生,只有當PdO被甲烷部分還原導致金屬Pd在PdO表面成核時,甲烷的解離速率才快速增加.基于單晶Pd表面的模型研究也表明,甲烷的解離需要PdO上存在配位不飽和的Pd離子或存在金屬態(tài)Pd原子[43,44].另一方面,除了Pd物種的還原性能之外,還原后Pd物種再氧化的難易也會影響催化劑的甲烷燃燒性能.CeO2載體的晶格氧具有較大的流動性,能夠使還原了的Pd物種快速得到氧的供應,保證了甲烷解離產(chǎn)物與晶格氧的進一步反應[1,2].而對于Ce1-xPdxO2-δ物種,由于Pd2+與CeO2之間的強相互作用,使其在反應過程中維持在離子態(tài),因此較難通過Pd物種的氧化還原(Pd2+?Pd0)來參與甲烷氧化反應.
Fig.8 CH 4-TPR profiles of the Pd/CeO2 catalysts after reducing with 5%H 2-Ar at 250℃followed by re-oxidized with 5%O2-Ar at same temperature
Fig.9 Pd 3d XPS spectra(A),H 2-TPR(B)and CH 4-TPR(C)profiles of the 1%Pd/Al2O3 catalysts,and the plots of methane conversions vs.reaction temperature(D)and time on stream(E)for the methane combustion reaction over the 1%Pd/Al2O3 catalysts
以上實驗結(jié)果已經(jīng)證實,通過沉積-沉淀法制備的Pd/CeO2催化劑能夠有效降低制備過程中Pd前驅(qū)物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焙燒后得到的與載體作用較弱的PdO物種具有良好的甲烷燃燒催化性能.而采用浸漬法則得到離子態(tài)的Ce1-xPdxO2-δ物種,其甲烷燃燒催化性能較差.為進一步證實氧化態(tài)Pd物種的還原性能與其甲烷燃燒催化活性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備了Pd/γ-Al2O3催化劑,并且考查了它們的甲烷催化燃燒反應性能.XPS表征結(jié)果[圖9(A)]顯示,以H2PdCl4浸漬制備得到的1%Pd/Al2O3-A催化劑上Pd3d5/2的結(jié)合能為338.0 eV,通常歸屬于與載體相互作用較強的高分散PdO物種[45].由于γ-Al2O3的等電點(PZC)與CeO2接近,均為7左右,所以采用H2PdCl4在酸性條件(pH<PZC)下浸漬時,也可通過PdCl42-在載體表面的靜電吸附得到高分散的Pd物種.采用沉積-沉淀法得到的1%Pd/Al2O3-H上的Pd物種的結(jié)合能與bulk PdO接近,說明該催化劑上的Pd物種主要是與載體相互作用較弱的PdO.XRD(見本文支持信息圖S4)和分散度測試(見本文支持信息表S2)結(jié)果也顯示,1%Pd/Al2O3-H上Pd物種的分散性較浸漬法得到的催化劑低.H2-TPR表征結(jié)果[圖9(B)]顯示,1%Pd/Al2O3-H催化劑上的PdO物種較1%Pd/Al2O3-A上的更容易被H2還原,在65℃附近還出現(xiàn)了明顯的金屬Pd的析氫峰.CH4-TPR表征結(jié)果[圖9(C)]顯示,1%Pd/Al2O3-H催化劑上的PdO物種被CH4還原生成CO2的峰溫為259℃,遠低于1%Pd/Al2O3-A催化劑上PdO的還原溫度(361℃).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起燃活性評價結(jié)果[圖9(D)]顯示,1%Pd/Al2O3-H催化劑在升溫至259℃之后活性快速上升,到400℃可實現(xiàn)甲烷完全轉(zhuǎn)化,而1%Pd/Al2O3-A的起燃溫度較高,且在催化劑上的PdO物種可被CH4還原的溫度(361℃)之前,反應活性很低.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測試結(jié)果[圖9(E)]顯示,1%Pd/Al2O3-H催化劑在400℃反應36 h的過程中甲烷轉(zhuǎn)化率稍有下降,但仍保持在90%以上,而1%Pd/Al2O3-A催化劑在相同條件下的甲烷轉(zhuǎn)化率在20%以下.由此可見,采用沉積-沉淀法制備的Pd催化劑能夠降低Pd物種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有利于Pd物種通過氧化-還原循環(huán)參與甲烷的催化燃燒反應.
通過調(diào)節(jié)Pd沉積過程中Pd前驅(qū)體與CeO2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制備了含PdO或Ce1-xPdxO2-δ物種的Pd/CeO2催化劑.采用H2PdCl4和(NH3)4PdCl2溶液浸漬CeO2,經(jīng)煅燒后相關(guān)的Pd前驅(qū)體主要轉(zhuǎn)化為Ce1-xPdxO2-δ物種,且由前者生成的Ce1-xPdxO2-δ與CeO2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強.而采用沉積-沉淀法制備的Pd/CeO2催化劑上生成的大部分是與載體相互作用較弱的PdO以及少量的Ce1-xPdxO2-δ物種.表征結(jié)果顯示,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起燃性能與氧化態(tài)Pd物種被甲烷還原的難易密切相關(guān),對于PdO物種,由于Pd—O鍵的強度較弱,有利于其在低溫條件下提供晶格氧參與CH4的氧化反應.而對于Ce1-xPdxO2-δ物種,由于離子態(tài)的Pd2+與CeO2之間存在較強的相互作用,只有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被CH4還原,因此在低溫下其催化活性較低.經(jīng)H2氣還原的催化劑的甲烷燃燒反應活性相比于氧化態(tài)催化劑有所提升,這是因為還原態(tài)催化劑上的Pd物種經(jīng)歷還原和反應氣的再氧化后生成的部分氧化Pd物種可在較低的溫度下被CH4還原.本文結(jié)果表明,提高氧化態(tài)Pd物種的還原性能是制備高性能甲烷低溫催化燃燒Pd/CeO2催化劑的關(guān)鍵.
支持信息見http://www.cjcu.jlu.edu.cn/CN/10.7503/cjcu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