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敏
(萬載誠濟醫(yī)院超聲科,江西 萬載 3361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終歸宿,患者伴有心肌收縮功能受損,導致心臟搏出血液降低,無法滿足靜脈回流及組織代謝需求[1,2]。治療除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外,還需分析患者心肌重構(gòu)病機,進而針對性延緩心肌重構(gòu),有助于恢復(fù)其功能[3]。單純性體征分析并無法準確判定患者心肌重構(gòu)狀態(tài)及病理機制。因此,影像學檢測成為本病診斷的常用輔助技術(shù)。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常用來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還可以通過食道超聲檢查進一步評估有無左心耳血栓形成,為左心耳手術(shù)做術(shù)前及術(shù)中指導,是目前唯一可無創(chuàng)觀察人體心臟結(jié)構(gòu)及病理改變的檢測技術(shù)[4]。本研究選取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該技術(shù)在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江西省萬載誠濟醫(yī)院就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 例設(shè)為觀察組,年齡41~72 歲,平均年齡(54.21±5.80)歲;其中男48 例,女32 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82~24.10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23±1.92)kg/m2。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的表;②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①有心臟手術(shù)史者;②有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其他嚴重疾病。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80 例設(shè)為對照組,其中男60 例,女20 例;年齡41~70 歲,平均年齡(53.80±4.92)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30~24.05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30±1.90)kg/m2。兩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行。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 儀器選用飛利浦Epiq5型彩超儀,探頭為配套探頭,頻率為2~4 Hz。待檢人員取左側(cè)臥,將探頭置于心尖搏動位置,對心尖四腔心切面進行掃描,對兩組人員房室內(nèi)徑、心室壁厚度及運動狀態(tài)等參數(shù)進行觀察并攝片。同時檢測兩組人員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房前后徑(LAD)、左室舒末內(nèi)徑(LVDD)水平[6]。所有掃描操作均由同一名具有10年以上心臟彩超工作經(jīng)驗的醫(yī)師完成。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LVDD、LAD 和LVEF,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LVDD、LAD 和LVEF,分析LVDD、LAD、LVEF 及三者聯(lián)合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價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2.0 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比較使用X2檢驗;診斷價值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多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LVDD、LAD 和LVEF 比較 觀察組LVDD和LAD 高于對照組,而LVEF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LVDD、LAD 和LVEF 比較()
表1 兩組LVDD、LAD 和LVEF 比較()
2.2 觀察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LVDD、LAD 和LVEF 比較 觀察組NYHA 分級Ⅲ級患者LVDD 和LAD 高于Ⅰ和Ⅱ級組,而LVEF 低于Ⅰ和Ⅱ級組(P<0.05);NYHA 分級Ⅱ級患者LAD 高于Ⅰ組,而LVEF 低于Ⅰ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NYHA 分級患者LVDD、LAD 和LVEF 比較()
表2 觀察組不同NYHA 分級患者LVDD、LAD 和LVEF 比較()
注:a 與Ⅰ級比較,P<0.05;b 與Ⅱ級比較,P<0.05
2.3 LVDD、LAD 和LVEF 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價值LVDD、LAD 和LVEF 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30、0.760 和0.751(P<0.05);截斷值分別為53.50、32.00 和56.50 mm,靈敏性分別為80.00%、97.00%和72.00%,特異性分別為60.00%、64.00%和80.00%。將LVDD、LAD 和LVEF 構(gòu)建多元線性回歸方程,Y=0.302X1+0.192X2-0.334X3,X1~X3分別代表LVDD、LAD 和LVEF,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下面積為0.901,(P<0.05),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3.50%和92.00%,見圖1。
圖1 LVDD、LAD 和LVEF 診斷慢性心力衰竭價值的ROC 曲線圖
冠心病、高血壓等導致的心室、心房受累將引發(fā)心室重構(gòu),最終進展為慢性心力衰竭[7,8]。臨床分為全心、左心以及右心衰竭3 類,其中左心衰竭發(fā)病率最高。多普勒彩超是該病的主流診斷技術(shù)之一,可對患者心臟結(jié)構(gòu),心室內(nèi)徑,室壁厚度及運動狀態(tài),膜瓣結(jié)構(gòu)及功能等進行精確成像[9]。從成像結(jié)果來看,3 種心衰患者均伴不同程度左房擴大現(xiàn)象,并且左心室肥厚,同時內(nèi)徑也存在不同程度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右心衰竭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右心室擴大現(xiàn)象,并因此引發(fā)三尖瓣反流雜音[10]。本研究中觀察組LVDD 和LAD 均高于對照組,可發(fā)現(xiàn)不論何種心衰患者,其左心室LVDD、LAD 均不同程度增加,分析原因可能為冠心病、高血壓等導致患者血壓增高,并誘使心臟循環(huán)阻力加大,導致左心室代償性收縮,同時誘導外周阻力上升,促使過量血液進入主動脈,最終導致左心室LVDD、LAD 代償性擴張[11]。
多普勒彩超是一種具有較高診斷效能的慢性心力衰竭檢測技術(shù)。多普勒彩超聲不僅顯示心腔局部異常血流的分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臟血流的路徑和方向??梢耘袛嘈呐K血流的性質(zhì),更可以測量血流束的輪廓、面積、長度和具體寬度。LVEF 是心肌收縮功能檢測指標,LVEF 越低提示人體心肌收縮能力越弱,因此臨床將LVEF 低于40%納為心衰判定指標之一[12]。本研究中觀察組LVEF 低于對照組,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縮功能下降,低于健康人群。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明顯的心肌細胞損傷情況,這些細胞的凋亡將影響心肌整體收縮功能,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并降低心輸出量[13]。此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的左心室舒張期動脈松弛功能損傷現(xiàn)象將協(xié)同患者較低的心肌順應(yīng)性,共同引發(fā)舒張期充盈受限,降低患者心搏量,增大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降低心排血量[14]。而患者伴有的靜脈血回流受限也可能因靜脈血液淤阻而影響LVEF 水平[15,16]。
NYHA 分級可通過評估機體活動受心衰影響程度來對本病進行分級[17]。該指標具有直觀,易行等特征,但其無法鑒別患者病理類型,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中觀察組NYHA 分級Ⅲ級患者LVDD 和LAD 水平高于Ⅰ和Ⅱ級組,而LVEF 低于Ⅰ和Ⅱ級組,NYHA 分級Ⅱ級患者LAD 高于Ⅰ組,而LVEF低于Ⅰ組(P<0.05),表明NYHA 分級與患者多普勒彩超心功能相關(guān)指標相關(guān)性好,與NYHA 分級存在正向或負向相關(guān)性。NYHA 分級越高,其LVDD 和LAD 代償性增大越明顯,而LVEF 越低。診斷價值分析結(jié)果顯示,LVDD、LAD 和LVEF 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30、0.660 和0.651,截斷值分別為53.15、32.20 和56.50 mm,靈敏性分別為68.00%、70.00%和67.00%,特異性分別為60.00%、64.00%和62.00%,提示LVDD、LAD 和LVEF 等多普勒彩超參數(shù)可有效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有研究發(fā)現(xiàn)[1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LVDD、LAD 和LVEF 等多普勒彩超參數(shù)存在明顯差異,提示多普勒彩超對本病診斷及療效評估具有一定價值,本研究與該研究結(jié)論一致。但也有研究表明[19],多普勒彩超雖然可有效診斷慢性心力衰竭,但不可作為唯一診斷標準及依據(jù),臨床還需聯(lián)合冠脈造影等方法進行共同診斷。慢性心力衰竭常規(guī)診斷方法主要通過身體檢查及既往病史分析來實現(xiàn),通常情況下其診斷效果符合預(yù)期,但對于多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常規(guī)檢測方案難以取得有效結(jié)果[20]。將LVDD、LAD 和LVEF 構(gòu)建多元線性回歸方程,診斷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線下面積為0.801(P<0.05),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3.50%和82.00%。提示LVDD、LAD 和LVEF 可以作為重要的慢性心力衰竭檢測指標。
綜上所述,多普勒彩超對LVDD、LAD 和LVEF等相關(guān)參數(shù)的測量具有高靈敏性和特異性,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具有一定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