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榮順
關鍵詞: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穴位貼敷中藥;針灸
【中圖分類號】 ?R4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后循環(huán)缺血在臨床上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是頸動脈系統(tǒng)(腦后循環(huán))發(fā)生腦梗死和短暫性缺血情況,即大腦后動脈、基底動脈和椎動脈等,其臨床癥狀主要為頭痛、眩暈等,甚至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常規(guī)治療為西醫(yī)對癥治療,但是效果有限。伴隨中醫(yī)藥治療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我院針對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施以針灸、穴位敷貼中藥治療,獲得滿意的效果。本研究對此治療方案效果進行評價,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評價對象選擇于2019.1~2022.1就診于我院的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150例,隨機數字法予以分組,施以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75例患者分入對照組,年齡:(68.45±3.40)歲(54~86歲),40例男,35例女;施以針灸、穴位敷貼中藥聯(lián)合治療的75例患者分入治療組,年齡:(68.50±3.45)歲(53~86歲),42例男,33例女。對研究可比性進行分析:2組資料經分析P>0.05,可實施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通過檢查對眩暈原因確定,以患者疾病類型為依據施以對癥治療,即藥物治療、限制飲食、調節(jié)生活作息、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水平等。
治療組則同時予以針灸、穴位敷貼中藥治療,方法:選擇主要穴位為內關、人迎、風池、頭維、百會等,并根據中醫(yī)辨證選穴,針對存在心悸癥狀者,另選擇膽俞、心俞、內關穴;針對存在痰濕者,另選擇豐隆、三陰交等穴;針對失眠癥狀者,另選擇太沖、大陵、神門、印堂等穴。施以針灸治療,25min/次,以患者耐受情況為依據對治療頻次進行制定,每2d進行1次或每1d進行1次,1個療程為期20次,共進行2個療程的治療。穴位貼敷中藥主穴選擇大椎,以患者具體癥狀為依據對配穴進行選擇,針對腎精不足的患者配穴選擇關元、太溪;氣血虧虛患者配穴選擇血海和足三里;痰瘀阻竅患者配穴選擇脾腧、膈腧;肝火上炎患者配穴選擇太沖、行間;陰虛陽亢患者配穴選擇太溪、肝俞;而風痰上擾患者配穴選擇豐隆、內關。配穴均選擇雙側,加工粉碎天南星、白芥子等藥物,與生姜汁配合制成糊狀,在上述穴位上貼敷,1cm直徑,0.2cm厚度,利用醫(yī)用膠布進行固定,4h持續(xù)貼敷,每周3次,共有2周的的持續(xù)時間。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對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判斷依據:經治療患者癥狀基本消失,血流速度基本正常判斷為顯效;經治療患者癥狀好轉明顯,長時間坐立存在輕度眩暈感,血流速度增加明顯判斷為有效;以上標準未達到判斷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率;對比血管血流速度,即基底動脈、右椎動脈、左椎動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23.0處理資料和結果中數據,t對(x±s)計量數據實施驗證,符合正態(tài)分析,X2對[n(%)]計數數據實施驗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為標準,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臨床療效治療組明顯較好(P<0.05)。
3 討論
后循環(huán)缺血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之一,致病原因主要為血流穿支小動脈病變、動脈栓塞、動脈粥樣硬化等。病情嚴重者以行走不穩(wěn)、視覺障礙、意識障礙、horner綜合征、肢體癱瘓等為主要表現,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眩暈為其主要癥狀,主要是由于血液粘稠度提升,減慢血流流速,造成血液灌注不足,進而導致眩暈發(fā)生。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在中醫(yī)上歸屬范疇為“眩暈”,其認為發(fā)病原因為飲食不利、情志不暢、病后體虛、身體薄弱等[2]。針對致病原因,對患者實施針灸、穴位敷貼中藥治療獲得滿意的效果,結果表明:在療效和血管血流速度方面優(yōu)勢明顯,主要是由于通過對人迎、百會等穴位針灸可對眩暈、頭痛癥狀得以改善;而頭維穴包含很多血管,針灸可使臨床癥狀得以緩解,對人迎穴針灸可對供血環(huán)境有效改善,使血流速度得以調節(jié);而穴位貼敷中藥可刺激穴位,通過經絡傳導發(fā)揮藥效,發(fā)揮調節(jié)臟腑、疏通經絡和行氣活血的作用[3]。
綜上所述,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施以針灸、穴位敷貼中藥聯(lián)合治療效果突出,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熊堅,陶慶鋒,劉致含,劉佳敏,高煒燕,賴鵬,楊雪捷,齊文川.基于數據挖掘技術探析針灸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選穴規(guī)律[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21,17(9):129-134.
孫繼飛,馬克信,王佳興,等. 麥粒灸”中風七穴”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21):3654-3658.
喬紅,杜杰,王輝. 丹葛湯輔助針灸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對血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0,38(1):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