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剛 劉春國 樊春燕 葉 青 劉 穎
1)中國北京100045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2)中國北京101121 北京華盛旭升科技有限公司
我國地下流體觀測始于1966 年邢臺地震以后,經20 世紀80 年代的調整,2000 年以來的數字化升級改造,現已初步建成覆蓋中國大陸多個主要地震構造帶的地下流體站網。目前,納入國家地下流體站網管理的臺站約491 個,儀器約1 200 多套,監(jiān)控測項主要包括水位、水溫及氡、汞、氫氣、氦氣和水質離子等,觀測方式主要為人工觀測、模擬觀測和數字化觀測,采樣率為日、小時和分鐘,其中水位觀測儀器主要有SWY-2、LN-3A、ZKGD3000 等,水溫觀測儀器主要有SZW 系列、ZKGD3000NT 等,氡、汞、氦氣、氫氣濃度測項觀測儀器主要有FD-125、SD-3A、RG-BS、ATG-6138M、WGK-1、ATG-6118H 等(陶志剛等,2021)??傊?,國家地下流體站網規(guī)模大,觀測手段多,儀器種類復雜,但信息化程度較低,且從事站網運行管理的人員較少,為日常管理帶來巨大挑戰(zhàn)。
隨著地下流體監(jiān)測業(yè)務的發(fā)展,站網的產出能力備受關注,要求地下流體站網能夠快速加工并產出高質量的地下流體專業(yè)產品,以滿足震情監(jiān)測、地震科研以及其他防震減災工作的迫切需要,現有軟件系統(tǒng)已無法滿足上述需求(劉春國等,2014)。在此背景下,國家地下流體臺網中心于2021 年設計并實現了地下流體站網運行管理與產品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該平臺基于B/S 架構設計、Spring Cloud 微服務架構思路,采用一級部署、三級應用的管理模式,實現全國地下流體站網運行管理的在線綜合業(yè)務,為我國地下流體監(jiān)測業(yè)務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同時為全國監(jiān)測、預報人員以及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員提供產品產出服務,顯著提高了國家地下流體站網運行管理和產品產出工作效率。
詳細梳理國家地下流體站網常規(guī)工作業(yè)務流程,根據各項工作特征及邏輯關系,設計平臺應用框架。該框架主要包括5 層:①數據層:將與地下流體相關的數據源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包括觀測數據、觀測日志、工作日志、跟蹤分析事件、地震目錄、地圖信息、基礎信息等。數據層為平臺運行提供數據支持,是整個平臺的基礎;②管理層:用戶統(tǒng)一對臺站基礎信息、臺網變更(儀器變更、儀器停測、測點變更)、觀測條件(數據變化背景信息、環(huán)境干擾、觀測裝置)、臺項清單等進行管理;③監(jiān)控層:國家級用戶從全國層面對所有站點進行日常質量監(jiān)控、月尺度評價和年尺度評估;④產出層:數據產品、報告產品、圖件產品、跟蹤分析事件、大震應急等產品;⑤應用層:主要服務于站網運行管理、地震預測預報應用、地震科學研究、大震應急應用等方面。此外,平臺增加了系統(tǒng)管理模塊,包括用戶管理、角色管理、系統(tǒng)菜單、通知公告、標準規(guī)范、數據字典、用戶統(tǒng)計,主要方便用戶對平臺進行多維管理和權限設置。平臺設計框架見圖1。
圖1 地下流體站網運行管理與產品服務平臺設計框架Fig.1 The design framework of underground fluid station network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product service platform
為滿足平臺資源按需使用及可擴展性要求,平臺基于java 語言開發(fā)、B/S 架構設計,系統(tǒng)開發(fā)及運行基于Spring Cloud 微服務架構并結合海量數據實時、離線處理的業(yè)務場景,采用容器管理,支持集群組件,具備負載自動均衡、實時存儲、大數據量存儲、實時計算、離線計算等功能。平臺通過redis 數據庫進行實時數據的存儲與訂閱、Oracle 進行業(yè)務數據的存儲、Elasticsearch 進行全文檢索,支持對Word、Excel、PDF 等格式文檔進行輔助加工和標引,并完成自動入庫。平臺整體系統(tǒng)架構見圖2。
圖2 平臺整體系統(tǒng)架構Fig.2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framework of the platform
平臺部署在地震行業(yè)專業(yè)網內,簡化了客戶端工作,用戶可以使用瀏覽器登錄訪問,無需安裝軟件,操作便捷。
國家地下流體站網所有常規(guī)業(yè)務均集成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統(tǒng)一管理,業(yè)務鏈條更加清晰。平臺采用一級部署、三級應用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國家級、省局級和中心站級三級管理用戶,支持多人協(xié)同在線管理辦公,臺網管理更加動態(tài)高效。平臺包含6 大業(yè)務模塊,24 項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站網監(jiān)控、臺網管理、質量評估、產品服務、學科綜合、系統(tǒng)管理,見圖3。
圖3 地下流體站網運行管理與產品服務平臺功能框架Fig.3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underground fluid station network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product service platform
平臺設置了登錄前后2 個界面,用戶登錄前只能瀏覽臺網簡介、產品服務、通知公告、標準規(guī)范等文件(不能下載),只有注冊賬號才能訪問平臺的各個功能。
平臺首頁:用戶登錄平臺后,在首頁可以查看全國所有臺站分布、斷層分布以及當月發(fā)生的地震分布情況。首頁增加了模糊查詢功能,可以快速搜索任意臺站的基本信息。背景地圖提供了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和中國地形圖2 種模式。從全國臺站分布圖上可以隨時查看儀器運行狀態(tài)(黃色圓點代表儀器故障,綠色代表儀器正常),點擊任意臺站,即可查看具體測點、測項的基本信息。
(1)基礎信息:作為一切數據的基礎,決定了觀測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用性。用戶可以查看轄區(qū)內所有臺站信息、測點信息、井信息、泉信息、井泉測項、儀器信息、斷層信息,見圖4。
圖4 臺站基礎信息展示Fig.4 Display of basic station information
(2)臺網變更:用于統(tǒng)計全國所有流體觀測儀器的變更信息、停測信息和測點變更信息。
(3)觀測條件:包含觀測數據的背景信息、觀測裝置和環(huán)境干擾信息。其中:①背景信息:平臺自動計算觀測數據的年度最大值、最小值、均值、變化速率等信息;②觀測裝置:包含所有觀測裝置出現問題的臺項清單;③環(huán)境干擾:包含了所有受環(huán)境干擾的臺項信息。
(4)臺項清單:用戶可以查看轄區(qū)內臺網所有臺項清單信息,包括臺站代碼、測點、測項代碼、測項名稱、儀器型號、開始觀測時間、采樣率、井泉觀測場地等信息。
(5)上報管理:國家中心級用戶、省地震局用戶、中心站級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傳相關文件及產品。
質量評估功能涵蓋日常監(jiān)控、月度評價和年度評估3 部分。
(1)日常監(jiān)控:對全國地下流體臺網產出的觀測數據、預處理和觀測日志的質量情況進行監(jiān)控(劉春國,2017)。平臺在借鑒原監(jiān)控軟件的基礎上,從數據有效性、動態(tài)穩(wěn)定性、數據突跳等6 個方面優(yōu)化模型算法,根據不同測項數據的變化特征,設置不同的篩選閾值,篩選條件靈活可控,可以更加準確地篩選問題臺項,快速進行問題核實,并且每周定時自動掃描問題臺項,人工核實后自動產出監(jiān)控報告,監(jiān)控時效得到顯著提升。
(2)月度評價:國家級用戶每月對臺網觀測資料進行評價。從數據內在質量、儀器運行評價(儀器運行和故障統(tǒng)計)、數據完整性(連續(xù)率和完整率)3 個方面給出單項評價結果以及綜合月度評價結果。省級和臺站用戶可從宏觀層面了解臺網整體質量,也可查看省地震局、臺站的數據質量評價結果,見圖5。
圖5 全國月度評價結果展示圖Fig.5 Display of national monthly evaluation results
(3)年度評估:平臺增加了年度評估資料申報和上傳功能,評比資料全部電子化,優(yōu)化了申報流程,具有自動填寫參評臺項基本信息、一鍵生成全國參評信息表的功能。國家地下流體臺網中心從數據質量和觀測運維2 個方面進行評估,并給出綜合評估結果。評比打分采用人工與平臺自動判定相結合的方式,評價效率顯著提升。
產品服務功能是平臺開發(fā)的核心功能之一。平臺產出包含數據、圖像、臺站和臺網報告、跟蹤分析事件、大震應急等產品。
(1)數據產品:包含原始數據、預處理數據、整點值數據以及日均值、五日均值、十日均值和月均值數據,平臺可以一鍵繪制臺站所有測項觀測數據,同時可以查看觀測日志和數據跟蹤分析事件記錄,見圖6。觀測日志和數據跟蹤分析事件是對數據異常變化的原因說明,二者配套使用,可以減少“盲數據”的比例,提高觀測數據的實用性。此外,在觀測曲線上可以標注地震信息(地震三要素),加強了觀測數據與地震信息的綜合使用。
圖6 觀測數據曲線產品展示圖Fig.6 Product display of monitoring data curve
(2)多年對比:平臺具有一鍵繪制5 年觀測數據曲線對比功能,可以進行不同年度同時期的數據變化差異對比,識別年度數據變化異常,見圖7。多年對比曲線與臺站基礎信息配套使用,方便用戶查詢所有與數據相關的前端信息。
圖7 多年對比觀測曲線展示Fig.7 Multi-year comparative monitoring curves display
(3)臺站報告:包括臺站的觀測運行年報、觀測數據月報表、儀器校測標定記錄、觀測數據原始記錄等文件,方便用戶查看儀器的運行維護情況、臺站周邊環(huán)境干擾情況,了解每個臺站、每套儀器的產出數據的可靠性。
(4)臺網報告:包括全國地下流體臺網月度運行報告、年度運行報告和分研究報告,從宏觀層面了解國家地下流體臺網規(guī)模、臺網運行、數據質量和產品產出等內容。
(5)圖像產品:用戶可以查看全國各個測項(水溫、水位、氡、汞、氫氣、氦氣)的日尺度和月尺度的空間變化分布圖。
(6)應急查詢:地震發(fā)生后,輸入地震信息(經緯度坐標)可以快速查詢震中幾百公里范圍內的臺項清單,篩選記錄同震響應的臺項清單以及數據異常變化的臺項清單。
(7)事件產品:平臺可以查詢數據跟蹤分析產出的各類事件產品(觀測系統(tǒng)事件、自然環(huán)境干擾、場地環(huán)境干擾、地球物理事件、人為干擾事件和不明原因事件)。
地下流體臺網中心除完成流體常規(guī)業(yè)務工作外,還承擔牽頭形變、重力、地電、地磁、流體、GNSS 學科產品匯總任務,主要包括臺網質量監(jiān)控日報、數據內在質量評價、區(qū)域質量評價3 部分。該平臺開發(fā)前,各學科完成相關產品后,通過郵件發(fā)送到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由專人匯總并形成地球物理臺網產品,發(fā)送至各省地震局和臺站,臺站修改后通過郵件進行逐級反饋,流程復雜,時效性差(圖8)。
圖8 平臺開發(fā)前評價結果反饋流程Fig.8 The past evaluation result feedback process
該平臺開發(fā)后,各學科完成相關產品后直接上傳平臺進行自動匯總,一鍵生成相關產品,各省局、中心站登錄平臺即可查看權限范圍內問題臺項清單,并進行在線反饋,顯著提高了問題反饋的時效性,建立了學科與中心站之間業(yè)務溝通的橋梁(圖9)。
圖9 平臺開發(fā)后評價結果反饋流程Fig.9 The current evaluation result feedback process
相比過去地下流體各項業(yè)務工作,該平臺具有以下特點:①提高自動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臺網運行管理與產品產出的自動化水平,臺網管理的便捷性及產出產品的時效性得以提高;②一級部署、三級應用。平臺涵蓋了地下流體臺網所有常規(guī)業(yè)務,采用一級部署三級應用管理模式,建立了國家中心級、省級、中心站級三級管理,不同層級用戶登錄平臺即可管理轄區(qū)范圍內所有站點;③產品豐富化。產品類別豐富,包含了數據、圖像、臺站報告、臺網報告、應急查詢等產品;④觀測資料透明化。用戶不僅可以獲取原始數據、預處理數據、均值類數據,查詢觀測日志和跟蹤分析事件記錄,還可以了解前端臺站基本情況、觀測環(huán)境、儀器運行狀況,從而判斷數據的可靠性;⑤臺網管理無紙化。臺網運行管理與產品產出電子化,方便用戶在線瀏覽和下載。
該平臺是國家地下流體臺網首個綜合性業(yè)務在線管理平臺,功能全面,產品豐富,自動化水平高,面向地震系統(tǒng)開放使用。希望各級用戶在使用的同時,多向國家地下流體臺網中心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平臺各個業(yè)務模塊功能。此外,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數據分析應用在地震行業(yè)的深入,平臺將會開發(fā)新的功能和產品,更好地服務于防震減災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