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欣
南方的冬天總能遇見淅淅瀝瀝的小雨,在家里悶了兩天。聽著窗外鳥雀呼喚著陽光,便打算帶上相機去四處溜達溜達。
清晨,最有煙火氣的便應該是菜市場吧。米市街算是小城里最老的街了吧,貪睡的毛病讓我許久都沒有去那里逛逛了。難得早起,索性就去看看吧。對于老楚雄人來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光陰,都任由這條老街自由吞吐著,太多的楚雄人把兒時甚至青春的記憶全都留在了這里。即使被鋼筋水泥森林包圍,米市街仍然是這座小城最古老、最熱鬧、最富吸引力的所在。心動不如行動,簡單地收拾便出了門,徑直向米市街方向走去。
十字路口,熙來攘往,早點攤、小店鋪一家緊挨著一家,早市總是熱氣騰騰、車水馬龍,引車賣漿,一切還是夢中的樣子。還離得很遠,南腔北調的叫賣聲敲打著耳膜。望著破舊的老墻,低矮的小樓像極了被歲月浸泡的小腳老太,雞皮鶴發(fā)的容顏,在寒風中顫顫巍巍。中間鵝卵石鋪就的老街,在寒風中細數(shù)著歲月的滄桑。
記憶中,每天早晨,這里都會成為熱鬧的所在。早點的香味會從低矮的老屋中滿溢出來,那擁擠的小道一下子可以讓一夜的靜謐消失得無蹤無影。米市街,顧名思義,賣的大多是市民們居家過日子的尋常物件,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東西。各種時鮮蔬菜和水果大多由西山附近居住的村民種植采摘,一大早便拉到街上,鮮嫩欲滴。在一個賣草莓的攤位前,我靜靜看著人們討價還價,這些身價本就低廉的新鮮草莓,很快有了新的歸宿......
或許是長年累月在小街上晃悠,賣菜的與買菜的熟稔得好像街坊鄰居。在這里買菜、吃早點也成了人們每日習以為常、必不可少的功課,仿佛吃飯睡覺一樣,一天不來走一遭就渾身不自在。
小時候最喜歡吃張阿婆賣的豆腐。祖輩在此安營扎寨,做豆腐的建水手藝也在老街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點豆腐是制豆腐的關鍵一步,張阿婆的豆腐口味純正、清涼可口,軟硬恰到好處,無須太多佐料,只需加一勺白糖,或是一勺醬油,最原始的豆腐鮮味便滿唇留香。逛了一陣子,卻始終沒能見到張阿婆的身影,悵然若失。信步逛到陳阿婆攤前點了一份燒餌塊。
“賣豆腐的張阿婆怎么沒來呀?”邊等邊和陳阿婆聊了起來。
“她忙著照顧家里的孫孫去嘍。這一片政府規(guī)劃改建西門小區(qū),老房子都要被拆遷了。張阿婆家也被拆啦,最近在張羅著搬新房子呢?!?/p>
我抬起頭,才發(fā)現(xiàn)周圍建筑物上用朱紅色的油漆書寫著斗大的“拆”字,醒目而刺眼。也許下一次,我再回家的時候,這里已是一片廢墟。望著遠處春筍般冒出的高樓,我思緒萬千。
在搬家之前,這可是假日里我每天都會跟著爸爸媽媽來的地方??!這里有著我們周末必吃一頓的“阿蘭小吃”。周末到那撮一頓,曾經是全家最美麗的往事。想起這美麗往事,珠圓玉潤的老板娘和老板便浮現(xiàn)在眼前,天天形影不離,彼此還甜膩膩地相互喊著“老婆,老公”。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距離產生美,當時還說:“天天這樣膩歪,沒有審美疲勞?現(xiàn)在想想,人生只道是尋常,愛情,唯有尋常才能歷久彌香。一起努力,一起打拼,即使是最平凡的爭吵,也能軟化成幸福的味道。
后來,也去了很多次,再后來,“阿蘭小吃”也消散在拆遷的洪流里。時間就這樣走了,一些原本你想著可以一直都在的東西就悄無聲息地離你而去。不過,它的味道,我心里一直都記得。一切都剛剛好,人生路上剛好想休息又剛好遇見,也許你少走幾步或者多走幾步,都注定與它失之交臂……這種感覺是真的很好。
拆遷是城市發(fā)展所需、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加便捷和幸福,可是,這里的煙火氣,凝聚著幾代人的回憶和念想,卻即將隨著那最后的一棟老房子的消失而消失……一絲凄涼從我心頭掠過。這座城市的改變似乎在忽然之間就要發(fā)生,我還會再錯過些什么呢?一念遂起,便打算再去其他地方看看,盡量將現(xiàn)存的一切都用相機記錄下來,若是往后思念來襲,也算是對過往的一絲告慰吧。
小時候最愛去的地方是便是龍江公園,沿著米市街往前走,穿過一個相對繁華的交叉路口,一會兒就來到了公園后門。公園規(guī)模不大,但亭臺水榭、花鳥樹木、游樂休閑,一應俱全,如今也還和原來一樣,只因為不是周末,公園里多半是前來散步和游玩的老人和小孩。這個季節(jié),干涸的荷花池里荷花早已凋謝枯萎,荷塘里不時有前來覓食的鳥雀,在黃褐色的蓮蓬上搖搖晃晃,抖得枯葉嘶嘶作響。湖中的水還是那樣碧綠清澈,幾艘腳踏游船散布在湖面上,歲月斑駁的青石板橋、塵世遺棄的雕刻石像、淡退了朱紅的矮墻、冒出新綠的草坪、嬉戲打鬧的孩子……雖然許久沒來,但一切依舊讓我感到既熟悉又親切,不由得生出許多感慨來。
我信步來到公園中央,這是一塊大大的草坪。清晨的陽光,地上也像鋪滿一層金黃的地毯。我在這個地毯上慢慢地走著,不時遇到相互依偎的老人,陪著寵物散步的年輕人,在搖籃里熟睡的嬰兒……但一個粉色頭發(fā)的“老女孩”卻讓我頗為驚訝。她推著嬰兒車,里面卻是一只小狗,走近與她交談,卻發(fā)現(xiàn)她已經是六十多歲的奶奶了。但她的手指似乎還想保持少女一般的白皙光滑,指甲被涂成五顏六色,每個指甲蓋上都鑲嵌著一顆“寶石”,她的嗓音有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尷尬。我走上去和奶奶攀談了起來。她是丁克,膝下無兒無女,前些年老伴走了,就與這只小狗相依為命,小狗自從到來,仿佛是上天饋贈于她的孩子。小狗是很多年前在路邊撿的,細菌、瘟疫,奶奶沒有放棄他,帶它到省城看病,終于讓小狗活了過來。幾年前小狗又生了一場大病,奶奶花了很多錢給它做手術,病治好了,小狗卻癱瘓了。到現(xiàn)在,小狗也有十多歲了,只要奶奶有空,都會帶著狗狗去散步,盡管它根本無法走幾步路,奶奶還是想帶著它呼吸點新鮮的空氣,仿佛這樣,這只小狗就能精神起來。小狗活著,奶奶在塵世仿佛又多了一份牽掛。
奶奶推著狗狗漸行漸遠,我不禁回憶起去年冬天,爺爺在最后的時光里,奶奶在醫(yī)院對他寸步不離的照顧。爺爺走了,醫(yī)院門口的炮仗聲,家人們身上的黑孝套依舊歷歷在目。從那之后,奶奶哭了很多天,在處理完一切喪事之后便回到重慶老家,回到她與爺爺初始的地方,放縱自己的情緒尋找有愛的記憶。
時間改變了許多,讓稚嫩的孩童變得成熟、讓熱血的青年歷經滄桑、讓滿頭青絲變白發(fā)……也讓這個城市改變了它最初的模樣。從前車馬慢,小城里人們彼此熟識,一條街到一條街的距離好遠好遠,鄰里之間的距離卻很近很近。而現(xiàn)在,規(guī)劃重建后的街道寬了,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似乎更忙碌。我也很久沒有回到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不知道那里的人們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那里實在承載了我太多的回憶。
小時候,爸爸媽媽帶著我在花園里親手種下的一棵小榕樹,它的枝葉現(xiàn)在已經能為這個花園的石桌石椅遮風擋雨,保護在這里閑聊的爺爺奶奶不被火辣的陽光灼傷。我走在熟悉的“回家”路上,往事不斷在腦海中閃現(xiàn)。從前,在偶爾停電的半城巷,我和爸爸經常拿著電筒下樓去買蠟燭,商店里、餐館里、都亮著橘紅色的微光,仿佛把人帶到了奇異世界,發(fā)電機的柴油味至今還在鼻尖縈繞。春天,在靈秀湖水庫邊的大草坪上放風箏、捉蜻蜓,放學后,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在小花園里奔跑玩耍、捉迷藏。夏天,炒豆蟲扇動著翅膀躲在樹叢里,嗡嗡的聲音出賣了它們,我和小伙伴拿著喝完的礦泉水瓶,爬到樹上,一把抓下好幾個,塞進瓶子里,最后一個一個數(shù),比誰抓的最多。鄰居奶奶家養(yǎng)了幾只雞,我們抓的炒豆蟲,最后都落入雞的肚子里。秋天的早晨,奶奶拉著我坐公交車上學,日出日落,我看見自己的影子也在不斷地從短變長。冬天,期盼著圣誕節(jié)、春節(jié)、感恩節(jié),與蒼茫一片的大雪聯(lián)系起來,似乎能從這些節(jié)日中獲得什么,只不過,童年時的冬天,雖然偶遇雪花飄過卻從未見過真正的大雪。
孩童時的天真快樂,成了多少人現(xiàn)在的念想,但時間一去不復返,仿佛細雪蕩進深海。從前的半城巷也是有名的小吃街,各種老字號、各類特色小吃都有:橋香園過橋米線、老張稀豆粉,還有說不出店鋪名字的米涼蝦、涼米線、泡菜……而如今卻被新建的網紅餐廳所取代,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餐飲,環(huán)境也變得更好,更能吸引年輕人,只有極少幾家老字號還在苦苦掙扎,許多小吃店都沒能躲過日益激烈的競爭。我走進了一家老字號涼米線店,老板還能認出我,熱情地打著招呼:“小美女,好久不見,你都長大了?!笔茄剑译x開這里已經快十年了,小時候幾乎每天都在這吃一碗米線,這種較為親密的關系就在無形中存在了,我們聊了一會兒,關于之前與現(xiàn)在。自搬家之后,我與很多之前的伙伴就斷了聯(lián)系,沒想到他們的消息也是從老板這里聽來的。他們幾乎都和我相同,考上了大學,安安穩(wěn)穩(wěn)的念書生活,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著。
物是人非事事休。我們都不過是這個世界里最普通、最渺小存在,若是命運選中了你,你可能別無他法,只能接受。與老板做了告別,我向小時候玩耍的花園走去。我遇見了一個小時候在一起玩耍過的哥哥,此時的他已長成一個米八幾的大塊頭了,他微笑著朝我走來,當我正準備以微笑回應他時,一句“姐姐好”,就飛快地與我擦肩而過。我的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這一切都是真的嗎?或許我與他從未相識。我拿起相機留下他的背影,也許,自此一別,便是永遠。
責任編輯:李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