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宇
如果把人體比作樂高模型,蛋白質就是構成人體的積木塊,除了水和脂肪,人體幾乎完全由蛋白質組成。其他生物也離不開蛋白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哪怕是結構非常簡單的病毒,也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數(shù)不清的蛋白質與其他生物大分子團結協(xié)作,構成細胞,細胞再構成組織和器官,組織和器官最終搭建出一個精密的人體。
除了構成我們的身體外,蛋白質還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比如,血液中的紅細胞含有血紅蛋白,它們將氧氣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口水里的淀粉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生病時,抗體幫我們對抗病毒、細菌的侵襲,抗體也是蛋白質;激素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呼吸、睡眠、情緒等等,而激素中也有一部分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種復雜的大分子化合物,如果拼裝人體的積木塊是蛋白質,那么拼裝蛋白質的積木塊就是氨基酸,氨基酸中必定包括碳、氫、氧、氮幾種元素。氨基酸連接成鏈條狀,即“肽鏈”,肽鏈被折疊成立體結構,再經(jīng)過一些加工、修飾,就成為了蛋白質。
我們對著說明書拼積木模型,拼裝蛋白質也有說明書,這份說明書就是基因。基因藏在我們的細胞里,包含著生命的所有信息,決定著生命的樣式和行為,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獲得的“傳家之寶”。有人天生單眼皮、有人天生雙眼皮,兔子的后代也一定是兔子,這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蛋白質被拼裝的過程也發(fā)生在細胞內(nèi),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只需要20 秒到幾分鐘就能制造出來。
把紙折成紙飛機,它就能滑翔;把紙折成紙扇,就能用來扇風,而在生物學的迷你世界,蛋白質的立體結構也常常決定了它的功能。為了實現(xiàn)人體各種復雜的功能,蛋白質的形態(tài)也都各不相同,例如,膠原蛋白擰成堅韌的三股螺旋(見第44-45頁的大圖),支撐我們的身體;驅動蛋白有長長的身體和兩只大腳,可以馱著貨物,沿著細胞骨架行走。
人體會從食物里獲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其中,蛋白質會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重新合成為人體所需的蛋白質。我們每天都要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對于9~13歲的孩子來說,每千克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如果你體重30千克,每天就需要補充30克蛋白質。
不過,你根本沒必要緊張兮兮地嚴格按照標準來進食。只要你正常吃主食、蔬菜、肉、蛋、奶等,不整天挨餓,就不會缺少蛋白質。
僅靠攝入超量蛋白質不會讓你增加很多肌肉,因為人體并不能儲存多余的氨基酸和蛋白質,一旦滿足了細胞的需要,多余的部分就會經(jīng)過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轉換為脂肪并儲存在體內(nèi),也就是說,使你變胖。
如果要獲得健美的身體,你不光要多吃肉,還要勤于運動鍛煉,擴大肌肉細胞對蛋白質的需求量, 從而增加肌肉里的蛋白質。E22EA842-731F-4442-AED4-DF6D3F0BF07A